入寺院 第十
1. 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2.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
3. 不得无故登塔。
4. 入殿塔。当右绕。不得左转。
5. 不得殿塔中涕唾。
6. 绕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百。须知遍数。
7.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8. 不得着木屐。及不净履。入殿塔中。
9. 不得于佛殿中形相佛像。
10. 不得殿塔中舒脚坐。
11. 不得上塔向窗牖观望。
这一章是讲进寺院的威仪。
1. 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这是进门的威仪,进入寺门的时候,不要走中间的那个门,走中间的门,就显得很唐突,没有礼貌,这就是失威仪。在古代的时候,下官们到衙门里去,都不能走正门,要从旁门出入的,我们进寺庙,因为是三宝地,所以就要生一种恭敬心,要谦下,走旁门就是表示谦恭。
走旁门的时候,不论你走左边还是右边,都以你的手为准,从右手边走,就先迈右脚,从左手边走,就先迈左脚,如果从右手边走,却先迈左脚,就是失威仪了。
2. 不得无故登大殿游行。
无故:没有原因,没有事情。
游行:随便到里面游玩。
没有事情不可以随便到大殿里面游玩。因为大殿里面有佛像,见了佛像应生殷重心、恭敬心,现在没事在里面玩耍,就是不恭敬佛。
3. 不得无故登塔。
塔:又作塔婆、兜婆、偷婆、浮图等。皆梵语窣堵波(Stu%pa,巴Thu%pa)之讹略也。高积土石,以藏遗骨者。又名俱攞。译言聚、高显、坟、灵庙等。是供养佛像、经书或舍利的地方。
如果没有事情不要去登塔,除非是去礼拜供养或打扫卫生,古德有说:“无事不许登佛殿,等闲莫向塔中行,不因扫地添香水,纵有河沙福也倾。”这是告诉我们没事佛塔中游行,会折损福报的。
4. 入殿塔。当右绕。不得左转。
到了殿塔当中,应当右绕,不应左绕,右绕表善法、表吉祥,也表顺佛所说的正道;左绕表恶法、不吉祥,而且善神会生嗔。
5. 不得殿塔中涕唾。
不能在大殿内、塔中随便涕唾,因为在僧伽蓝净地或佛塔中涕唾,果报都是要下地狱的,受割鼻子的果报。
6. 绕塔。或三匝七匝。乃至十百。须知遍数。
绕塔是要计数的,不能说到了那里随便绕,管它绕几圈,这样不行。这就告诉我们,绕塔是有格式的,要计数,这些数字是表法的,如绕三匝,表示供养三宝、净三业、除三毒、灭三恶道的苦,也表示常遇三宝。绕七匝表灭身三口四这七支罪,得七菩提分法。十匝表除五钝使、五利使这十种烦恼,得到佛的十利。百匝表示除百烦恼,百是多的意思,就是除很多很多的烦恼,得很多很多的法利。总之无论绕几匝,都应该知道遍数。
绕塔得五种福报:一、来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声;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能得涅盘道。
7. 不得以笠杖等倚殿壁。
笠:斗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雨挡太阳的帽子。
杖:拐杖。
斗笠拐杖以及手里的其他东西都不能靠在大殿的墙壁或佛桌上,在《宝梁经》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很有福报的人,脸上有国王文相,一次他去大殿拜佛,一个相师看他有当国王的相,当时就答应把女儿嫁给他,但是这个人礼佛出来,相师见了他以后,就不提把女儿嫁给他的事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去礼佛的时候,把拐杖靠在殿壁,出来后福报相就失掉了。为什么会失掉福报相呢?因为用拐杖靠殿壁,就表示不尊重,不尊重就表示有傲慢之心,由于有傲慢心、不尊重心,福报就损掉了。
这就告诉我们,佛殿是供佛的地方,是佛的受用物,我们应生恭敬心,不可有傲慢心,处处小心谨慎,才不会损自己的福报。
8. 不得着木屐。及不净履。入殿塔中。
木屐:木头做的拖鞋。
不净履:上厕所穿的鞋。
这些都是不恭敬的相。
9. 不得于佛殿中形相佛像。
供的佛像都是表法的,如有慈悲相也有愤怒相,十八罗汉也各有各的形象,我们不可以去学,这样不好,不恭敬。
10. 不得殿塔中舒脚坐。
坐在大殿里要端端正正的,要把腿盘好,不可以把腿伸得长长的,这样很失威仪。
11. 不得上塔向窗牖观望。
前面讲了,到殿塔除去做礼拜、供养、扫地、点灯这些事,没事上佛塔是不应该的。有的塔很高,很多人上塔不是礼拜,而是去看风景的,在塔上四处观望,没有恭敬心和庄重心,还嘻嘻哈哈的,这是要获罪的,这主要是从不敬上治罪的。
补充资料:《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里有讲到入寺的方法:一、到寺门外具威仪。到寺庙门外要具足威仪,衣服要整理好,衣要搭好。
二、入寺门礼拜,便跪说如常叹佛。进入寺门礼拜时,应跪着赞叹佛,念赞佛偈,将来可感口香的果报。
三、收坐具合掌,曲躬敛容,旁廊一边,缓行直视。表示自己小心谨慎,不傲慢。
四、不得垂手,当有所畏。穿海青不能二只手甩来甩去,当合手,否则不威仪,而且还要有所畏惧的样子,不能大摇大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五、不得踏殿塔影。这是说不要故意去踏,如果避免不了,就想是踏自己的影子。
六、逢尊宿不得殿前礼拜。如果遇到长老,德高腊长的那些人,不要在殿前礼拜,离开一点就可以拜了,这是尊重殿塔、尊重佛。
以上是入寺规矩,住在寺庙里,也是有规矩的:
一、不要强知他事,论他过非。自己的生死事还没了,哪有时间管别人的事呢?而且论他是非,说这个人长,那个人短,对自己没有利益,对方知道了也会生烦恼。
二、不得入他诤事。一旦别人有了诤事,应该劝解,不要参加。《宝积经》中说:“戏论争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
三、不得传他恶事。僧中有些不好的事情不要去宣传,这是为了维护佛法,如果是为了帮助他,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这是可以的。
四、不得钉破墙壁。这是从损害施主的功德而说的,大殿、僧房都是施主布施功德而来的,如果你损坏后,就从你钉的地方开始坏了,施主的功德也会随之减少了,不是有农夫挖石感得天宫摇动的故事吗?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五、不得书门户墙壁。没事不得在门上、墙上乱写乱画。
六、见殿塔不净,当扫令净。经中说扫佛殿塔地一手掌大,胜过扫僧地一阎浮提,而且扫佛地有五福:1.自心清净,他人见亦生净心;2.为他所爱;3.天心欢喜;4.集端正业;5.命终生善道。
七、行不要垂手。
八、不得左右顾视。
九、行须直视,看地七尺,勿令踏虫蚁。
十、若手把物(手里拿着东西),路逢尊宿,当放一处,如法问讯。
十一、不得逾越篱墙,除会衣会夏等缘。
十二、不得着木屐向尊宿前行立。
十三、不得通肩披袈裟。
十四、不得脚踏门限。
十五、不得入恶笑处。当亲近善友,以道业为重。
十六、于春夏秋冬,无切要事,不得游行。当把生死事放在第一位,不要浪费光阴。
十七、不得恶口骂人。口业极重,应小心谨慎。
十八、不得嗔骂风雨。风有风神,雨有雨神,不可随便骂。
十九、不得急行,当学牛王象王之步,走路应稳稳当当的。
二十、廊下行,不得当其中道。走路不应中间走,这也是一种傲慢心,应靠旁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