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信的佛教 [复制链接]

1#

                                          正信的佛教


                                                         慧律法师 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首先感谢妙广老和尚,老法师很慈悲,在中华体育馆还帮我们做影响众。也很感谢我们的县长,我们县长还是东海大学的教授,不简单,今天在百忙之中请到县长来致辞,非常感谢今天在场所有的法师及居士。 坐好,开始讲时就不要站起来,开始讲时就不要动。
   因为我本身年纪较轻,所以经验较不足,比较不会讲话。今天到丰原来是要向大家学习,听闻丰原的佛学水准很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还告诉我不能讲得太浅,又不能讲太深的;有初机的,也有学佛已经很久的人。所以这大场的演讲,这么多人的演讲,对一位演讲者来讲是非常困难的,要讲到让大家都觉得满意是非常困难。老人家喜欢听什么?喜欢听故事 ,若一直对年轻人讲故事明天他就不来了。所以 对一位演讲者而言负担很大,那么尽我的力量来向丰原这边的善知识学习。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 正信的佛教,这个题目曾讲过,为什么要重复呢?因为这个题目非常重要,因为一般人对佛教真正的认识非常有限,拜佛二、三十年,何谓中元普度、盂兰盆会,和地藏王菩萨、目 犍 连这些都分不清楚,所以要简单的了解一下。 我们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供大众参考,这样诸位就能清楚了,众生对佛理的了解实在很差。所以在众生的心目中七月就是鬼月,七月不能结婚、不能破土,小孩子不能抱出门,然后不能开张、不能动工,全部都不行。
   其实刚好相反,七月是我们佛教最吉祥的日子,七月是佛当时在世时证得阿罗汉果最多的月份。七月十五叫做佛欢喜日,佛最欢喜的一天即是七月十五。因为在结夏安居,四月十六到七月十五之中,有很多证得阿罗汉果。七月也是佛祖叫目 犍 连要斋僧拔度在饿鬼道的母亲,是鬼离开痛苦之道最吉祥的一天。但演变至今而言已经分不清楚,你告诉他中元普度这不是我们佛教的名词。上元是正月十五,称为上元;中元是七月十五,下元是十月十五。分为上元、中元、下元,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与我们的佛教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大家七月十五要普度,要过这个节日。过节,对我们人来讲是过节,对众生来讲也是过劫,但是这个劫跟那个节不一样。我们要过这个节是一直杀生,对鸭、鹅、鸡来讲是过劫数,过劫就是了。好比过年,大家都很高兴,这些鸡、鸭就凄惨了。杀,开始一直杀,一直杀。你们想想看,有些佛教徒就很可怜。一块猪肉,一条鱼,一颗卤蛋,一只鸡还把头弄得让它翘起来,然后才放普门品,你看严不严重?他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吃素的。现在这个佛教都很模糊混淆,若是拿香的就全都是佛,不管他是不是有胡须都拜,所以说不了解我们这个佛教。
   有的是知道师父在盖道场:师父,师父,我去签大家乐,中了,再拿来奉献,不知道有没有算犯戒。你看,如果签大家乐中奖后再拿来奉献道场,你看这样有没有犯戒?你如果中大家乐拿来,默默的不说。我就会收,你不要说这是中大家乐的,说这是中大家乐的最好是不要,大家乐这是赌博的行为。
   所以这正信的佛教就是要我们了解佛教是什么东西?现在都已经分不清楚了,这三天内就要分得非常清楚。 这个外道分成两个:一种是佛门的外道,一种是真正的外道,外道就是佛教以外称为外道,心外求佛叫做外道。 一种是拜完佛后去 抽签,卜卦。这些与佛教完全无关的东西,全部都混淆在一起。
   所以跟各位解释清楚:七月是我们佛教最吉祥的日子,演变至今却一直杀。这中元普度,这些众生都已经颠倒,对的他说不对,不对的他说对。当然这是和出家人的责任也有关系,弘法太少,举办演讲太少,无法纠正众生的观念,这个责任是落在出家人的身上。所以今天有这机会,愿与各位互相研究,这正确的佛教为何? 我们只知道要拜外面的佛,却不知道要拜里面的佛。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正信的佛教

              何谓佛教?
    非常简单,佛就是觉悟。凡是追求觉悟、解脱的这就是佛教。我们今天拿香跪着拜拜,那只是宗教的仪式而已,这只是方便。六祖慧能大师开悟、证得本性之后,他没有在拜佛的,他本身就是佛,佛既是他。在座诸位都能当佛,佛就是你,你就是佛。那拿香在拜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众生执着。你如果没有安尊佛祖让他拜,他就不要拜,你拿一块石头要让他拜,他就偏不拜,所以方便权巧慢慢引导。 所以什么是佛法? 佛法就是从自性流露出来运用于任何一个时间跟空间的交汇点,不受束缚、不受烦恼、没有压迫 、能够透视整个人生,而能够超越跟解脱,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法真正的精神。所以佛法真正的精神是要做什么?就是要求解脱。拿香、拜拜,种种这都只是一种仪式而已,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个心。 这个心,当然这讲起来还很多。佛教和神教不一样,这是一般乃至受过菩萨戒的都 分不清楚。
   我们现在先说拜佛和拜神的不同,佛教和 神教的差别是什么呢?就是一个有究竟,一个不究竟。我们现在一般的人都是 拜神,神是什么?神是对我们国家民族有贡献,死后人家给他的追悼、赞颂。譬如说关公对民族有贡献,救渡很多的众生。但是这些神就算是很会救渡众生,究竟还是在六道轮回的凡夫,离不开这个生灭法。所以拜神是对众生的一种安抚,众生拜神是祈求神保佑我们身体健康、赚大钱,保佑儿孙会念书如此而已。 拜神的目的是有所求,拜佛刚好是相反,无所求。无所求才是究竟的解脱,有所求就有痛苦,有得必有失,这与我们佛教不相应。 所以我们要尊重神,但是拜神无法得到解脱。拜神称为信神, 拜佛称为信奉佛教,信奉就是依教奉行。 不但拜佛,之后还要按照佛所说的道理去做才能得到解脱。所以神有太多种了,不计其数。只要对民族、国家有贡献的,死后人家拜他,拜久了就会变成神。
   若是佛就不是如此了,佛是离开他的家庭,舍离妻儿,入深山内修苦行,在菩提树下证果、开悟,这就是佛。所以学佛是要做什么呢?就是要究竟了脱生死的痛苦。若没有来学佛,生生世世都不可能解脱的。若不相信,其他的宗教在讲时你可以去听听看,基督教在讲你也去听听看,一贯道在讲你也去听听看,天主教你也去听,我们佛教在讲你也去听看看,你去比较看看。最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先入为主。都没有经过任何的比较,就说我的宗教最好,这样就不客观、不理性.宗教是透过理性的支配达到最圆满的究竟解脱,这才是真正的宗教。
   拜佛和拜神是 有究竟 和不究竟,今天你去拜神,你如何去拜,纵然他如何保佑你,会帮你收惊、可以帮你解厄,还是没有办法解脱生死,下辈子还是继续轮回,还是一样,生生世世都在轮回。
   中国有一句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我很不认同,没这回事。各人的业力都各不相同,只可以说父母亲若行善,有可能招感善的儿子,若是父母亲有做善事,有可能好的子孙来投生他家,这种就有可能。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样就说不通。
   所以佛教第一个要了解的:佛教不杀生。只要涉及杀生,都是和佛教没有关系,绝对没有杀生。三净肉 — 不见杀、二 不闻杀、三不为我而杀,称为三净肉。所以有些人要皈依都会先问看看:“皈依可以吃肉吗?”我说“可以”。“可以赌博吗?”“可以,只要不输太多就好”。皈依只是承认我们是佛教徒如此而已,没有叫你一定要素食。听到要吃素手脚都凉了,闻到肉味,手脚都会发抖,要他不吃肉比什么都痛苦,我们要了解。
  下午这里举办皈依。我们的老和尚说一定要办,不办不可以,所以没有办法,因为人在江湖就身不由己。我是非常不喜欢办皈依,有人却很喜欢办皈依,很奇怪。若要办皈依,你们那个录音带要先听。念到哪里要观想,一定要了解,不了解来皈依只是结结善缘而已。外面都有流通录音带,如果要皈依却没有听过的,要赶紧买回去听,煮饭时就赶紧放来听,切菜时也要赶紧听就是了,有装随身听的。在皈依以前要将皈依的仪式都听得非常清楚,这样你才知道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不是这么简单。
TOP
3#

回复:正信的佛教

   我们要了解智慧的相信,就是要冷静。不可以不了解佛教,随随便便就毁谤。所以我们要了解,佛经是智慧的相信,绝对不迷信,绝对不是迷信。像有些人会说你们佛经整天……像我们在读大学的时候,那些基督教徒说你们佛教最迷信,人死之后只要拿一些钱,请法师来敲一敲就能超度,那我也敢做坏事。在还没有跟你解释之前,我先跟你讲个方便。如果生病到医院去就诊不一定会好,你相信吗?感冒流鼻水,伤心流泪水。感冒、拉肚子、肠炎,去找医生有时会好,对吗?但是你如果得到第三期的癌症,打针会好吗?就算你动手术,动手术切除,还不一定就会好。这个意思是告诉我们,佛就是一位医生,你如果恶业造太重,超度时把你名字写下去也一样没有用,就像是得到癌症而动手术也没法治疗一样。
   有人会说那为何寺庙拔度时要写那么多的名字?我说,在世时杀人放火用五百元写一个牌位就能超度,这样谁都敢。所以佛教绝对是讲因缘果报的,没有说牌位写下去之后就一定会超度,绝对没有这种事情。你这辈子都杀人放火、倒人家会钱、诈欺种种,诈财、好色这些种种,因果你都跑不掉的。所以修持就是平时的功夫,要至心求忏悔,不要死后再请子孙帮你超度。
   所以这个超度最好是怎样? 在世时自己就要好好做了,你在世布施一百万就有一百万的功德;你念一百万遍的佛,这一百万是你的。 死后,你的儿子帮你做功德,七分才得到一分而已。知道吗?这个《地藏经》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所以超度现在就要开始做了,不是死后断气之后才开始超度, 聪明的人一听到佛法就开始一直精进。 所以有的人生病不找医生都去问神,越问越糟糕。本来身体好好的只是稍微感冒,问神后就要吃 符,有鬼附身,没事就惹一些事情出来。跟他说有鬼附身他心里就有鬼,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紧张里:我有鬼附身,这样。所以我们佛教没有在算命,没有过阴。若确实多灾多难,就忏悔,诵《地藏经》、诵《药师经》,自己拜佛。那个才够力,这样力量就很大。
   但是我们都不了解,佛在心中。所以学佛是什么呢?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明心见性,了脱生死”,所以一切佛教宗教都是一些仪式,方便度众生而已,最重要的就是从自性下手,自性无贪、无嗔、无痴。 本性没有恨,去掉这个恨。 所以自性是什么呢?远离相对法,活在绝待的心态之下叫做自性。 我们的本性是何物?本性就是远离相对的。我们这世间每样都是相对的,什么都是相对的,看这个是好人,那个就是坏人。若对开悟者而言,好人、坏人,心中都是平等;男人、女人,心中都是平等;有钱人、穷人,心中都是平等。人家对他好,他认为对方是善知识,在鼓励他;人家对他不好,他认为对方是善知识,菩萨示现造就他的道业。所以在 修行者心目中不是只有跪着拜佛念佛,那不过是一个外表而已,最重要是心要去除一切执着,将相对立的东西都放下,叫做冤亲平等。没有得失的观念,没有生灭的观念。
   所以我们今天所接触的世间都是意识表面的作用,意识表层的作用,都是含有我见 、 我执的主观色彩。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会很辛苦 、 很痛苦,遇到事情首先就是要保护自己,怕被人家占便宜,一遇到事情就先保护自己。当他要保护自己时就会毁谤他人,为了要保护自己不惜别人的荣誉,攻击 、暗地里毁谤。 这个不是佛法,佛法是远离一切是非。 所以佛告诉我们,沉默就是最强烈的抗议,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去解释时,最好就是沉默。如果越描就是越黑,但是我们都知道就是忍不住;都是看得破、但是忍不过。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法并不是迷信,佛法是教人如何解脱。



TOP
4#

回复:正信的佛教

           所以说我们要了解,若透视整个人生,我们就不会去追求这个没有必要的人生就对了。
    我们人的心恐慌没有依靠,一天到晚吃饱就是做什么,你知道吗?你有轿车 、有贤妻、有钱,再来要做什么 ?听音乐走酒家,心地茫茫然,不知道何为人生,不愿意用这个时间来研究生从哪里来,死要往哪里去。他宁可用这时间去卡拉 OK 去听音乐,去舞厅 、咖啡厅、去酒家,二 、三千,开支都无所谓。如果买东西三百就已经很计较,二百元就计较得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做善事,孤儿院残障儿童,因为很可怜请他捐款,一百元拿着叫你赶紧离开。这样就很可怜了,钱用在没有意义的地方。他不会将钱拿来救济众生,施舍社会跟国家,造福人群,他没有这种想法,对吗?
   所以我们要了解, 学佛的勇敢在放在行善的地方,众生的勇敢是放在是非、打架的地方, 观点不一样就是了。大家都很积极,有的对恶事很积极,有的对善事很积极。所以在座诸位要了解,不要认为法师他什么都很行,不是每件事情出家人都有办法的。
   我现在遭遇到很痛苦的事,就是感冒也要找师父。感冒若医生看不会好打针二次不会好时,就来请师父念大悲咒水。连婚姻失败也要找师父,也有的带小孩子来问师父:我的孩子有没有出家相?要生之前挺个肚子来问:法师,我这胎是男是女?我说都还没有生,我怎么会知道是男是女。你是把法师当成什么?什么都懂吗?是医科、妇产科,又是内科还有心理科,怎么会这样真是想不懂,是不是这样?他不了解,把法师当成神道一样,会帮人家改运化解之类种种。佛门也是有这种东西,但是这法师能力也是有限,不是什么事情不会就去问法师,哪有人这样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了解,我看这些众生什么事情都要找师父,有的闹到夫妻吵架、自杀、家破人亡,找师父要解决,我说:可以啊 ! 要如何解决?要有忍辱。所以这就是不了解人生,我们人都把结婚当成一种很大的希望、很大的梦境,还没有结婚的人,已婚的人就不讲,还没有结婚的人,对这结婚都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我跟你说,你要注意听,还没结婚以前一种脸色,结婚之后另一种脸色,不一样,真的。刚结婚时担心他太太走太远去买菜,就开车载她去,买完后再载她后来。形影不离,那是还没有生。如果生两个后:你自己去买菜。这个我非常了解,自己去买菜。如果感冒打点滴,来看你一下算不错了。所以人就是这样,人是有情绪的,不可能永远是幸福的。
    有一句话你要永远记住,是哪一句呢?就是结婚之前要有心理准备,你不要渴望对方来爱你。你要有心理准备,你要怎样容纳对方的缺点,就是心理要有准备,你若无法容纳对方的缺点,就不要和他结婚,长痛不如短痛。在座少女还没有结婚的,我跟你讲一句话,若有男子以前是杀人放火,或是很喜欢喝酒、赌博的,若说:你如果嫁给我,我以后一定会马上改过。也有改的,但是一百个当中只有一、二个,那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所以要了解结婚前、结婚后变化很大,如果你有学佛,就可以用这佛法来应付这世间,绝对有办法应付,会如如不动。遇到一切逆境,你就会认为这是我的因缘果报跑不掉,欠人家的本来就是要还。
    所以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是当下你就能得到解脱,你会了解因缘果报,你会承认一切的因果,你不会去怨恨别人。 所以我们要了解,如果男人娶到一个很不讲理的女人也是宿世未修,才会娶到这种太太,蛮横不讲理怎么讲都讲不通。你都不知道女人如果无理取闹,你就知道了,是真的。乍看很漂亮,你去接近看看就知道。所以我们要了解众生没有佛法的熏陶、没有理性时,遇到事情都只想自私占有,想赢而已。不惜一切就是要攻击别人、毁谤别人,这不是学佛解脱的地方,这是束缚的地方。


TOP
5#

回复:正信的佛教

    如果是业障病要如何医呢?业障病我们就要诵《普门品》、《药师经》。有一种病是医生看不好的,今天也打针,明天也打针,后天就抽血检查,怎么看都没有病,但是就是非常的痛苦。像这种情形,百病医不好时一定要听师父的劝导,将心静下来诵《普门品》、《药师经》。当你觉得你的病都医不好时,你就采用这种做法。如果还是不能好时,你就必须承认你的业障了。医生说没病,医也医不好,你就要承认这是我们的 业障病。前世杀业太重,现在我们在修,人家在讨,要欢喜还,知道吗?要欢喜还。
    我们如果业障病重的时候,要如何修持呢?第一,要常常行布施道。要注意,不要误会, 布施除了金钱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心,六祖慧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在布施时心要无所着,常常行布施道的人头上有光线,因为他有善神的保护,有诸佛菩萨的保护。他是善神,他是世间上的善人。也是有人行善遇到种种不好的报应的,这要论及三世因果的关系。布施你今天出点钱盖间讲堂,就让你能逃过任何劫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这种道理的。你今天拿一百万来帮助我盖这间讲堂,遇到灾难照样跑不掉,没有办法。为什么呢?因为业有轻有重,重会减轻,轻会减无,慢慢一天一天的改变才有办法。不是你今天出一百万、二百万,遇到劫数就能一下子避过,没有这个道理。如果抱着这种心态,不要奉献。所以佛法是讲智慧的,有的人会说这样就比神差了,神有时还会帮人家改运。改运也是有,但如果是定业,真的有那么好改吗?改运后不久被车子撞死的也不少,改一改家庭也没有比较顺畅,也没有比较会赚钱,对不对?
    所以我们要了解、要有智慧,要了解这个有因缘果报的问题。这样你遇到任何的逆境现前,心永远是那么样的宁静,学佛就是二十四小时内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的安祥。世间上什么事情最令我们无法安祥?就是受到委曲、不白之冤,我们明明不是这样,但别人到外面毁谤你是这样,怎样又怎样,那种委曲大部分的人都无法忍受。没有的事,却到外面毁谤你,一般人都受不了这种委曲,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是在什么时候才是真正修行呢?在逆境的时候,那才是看功夫,那个才是真的功夫。什么叫做逆境?别人 侮 辱我们、冤枉我们,我们连去向他解释都不用,我们活得很自在,那才是功夫。
   如果学佛后受到一点委曲,就想要毁谤对方,稍微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那就不是学佛的人, 学佛的人叫做知天命。 孔子讲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学佛的人就是要知天命,上苍给你的职责是什么,你今天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今天为何会有 这样的遭遇呢?所以天底下没有冤枉的事,任何事情都有因缘果报。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佛教是主张智慧的相信,至于其他的神教呢?有种种的神通,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神通抵不过业力, 就算你再厉害也跳不出六道轮回。所以拜佛就是求真理、求解脱、求开悟、求透彻、求理性。这样,不是和一般的神教一样,不同。
    所以正信的佛教,它是在求真理,真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这佛法就是可以运用在生活中,这才可贵,如果佛法离开人生,这就没什么意义了。研究佛法,如果离开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佛法就没什么意义。佛法就是有办法运用在二十四小时里,运用在每一念,刹那间心情的变化,能让你解脱、智慧,这才是可贵之处。所以佛经里面有一句话:即相而离相,即现实又超越。人家说佛教逃避现实,刚好颠倒, 佛教是最面对现实。 面对什么现实呢 ?生、老、病、死,这个是真正的现实。 所以佛教说即相而离相。 即相的意思是说,不离开这个世间,但是在这个世间就是面临现实。而离相,离相就是超越这个现实。换言之,烦恼的本身,当下你若能悟到,这就是菩提。
    所以人家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有的人这句话怎么搞也搞不懂,他说:师父,这句话我已经参了十几年,怎么看都看不懂。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这是要如何解释?烦恼就是烦恼,要如何是菩提?菩提就是觉悟,对不对?烦恼就不是觉悟,觉悟就不是烦恼,怎么说烦恼就是菩提?这样就变成说佛就是凡夫,凡夫就是佛。不对,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我们当下在烦恼中,心有办法脱离烦恼的束缚,不是放弃家庭到深山里面修行叫做远离,是心远离,不是身体远离。心远离这没有必要的烦恼。
TOP
6#

回复:正信的佛教

   有一位男众,他很想修行,来到这里说:师父,我想要跟你出家。我说:要跟我出家有五个条件。第一、年纪要比我小,第二、要高中毕业,第三、我说一,你不能说二,第四、一天要六百拜,第五、在我这里五年内不能离开。五个条件有没有办法做到?他说:这样,你就不公平。为何要高中毕业才能跟你出家?我说:不是这个意思。因为以后跟我出家有时开的课,比较深。学历不够,若你只读到小学,恐怕无法配合听讲。如果读小学要出家也是可以,但是要品行很乖。佛教绝对是慈悲平等的,不是要学历高才看得起。
    所以在座诸位在家居士,说实在的,在家人要修行确实很困难。为何很困难?因为家里有事业,有小孩的教育,烦恼很多。今天念佛念的心情很好,明天要发生什么事情还不知道。所以在家人的心,心都有情绪的变化。所以禅宗的祖师就讲:百不闻、百不见、百不言,是名入道之人。学佛第一要学三业清净:口业清净,就是口不讲是非;眼睛看到是非,当成没有看到;耳朵听到是非,污染我们的清净心当做没有听到。百不闻、百不见、百不言,什么都不要。
    我们今天为何没有办法修行?就是因为是非心太重,分别心太强,为了想保护自己就一直伤害别人。顾自己的孩子、顾自己的太太、顾自己的丈夫,自私、分别,所以永远没办法修行,永远生生世世无法了生脱死。所以心不动,境界就不能牵,烦恼就不会生。心,学佛的人,第一个要学什么?学这个心如如不动。尤其是脾气,坏脾气的人难修行,脾气不好的人,没有办法修行。所以心,第一个就是要学柔软心。 第二点要学什么?学这个柔软语,讲话不要伤到别人,这样,你用多少力它就给你多少反弹的力量。意思是说你毁谤一个人,将来到最后会伤害到自己。你要害一个人,害到最后会害到自己。
    所以学佛的人二十四小时都要有这种观念:我要让一切众生快乐,不要有报复的心理。慢慢降伏这性情、脾气,脾气不改,你没有办法。如果真的没有办法改时,我教你一种办法,一定有办法。你如果遇到逆境,被冤枉、委曲、种种欺负,没有办法忍耐时;看到那个人恨不得咬他一口时;赶快去……我们不知道有没有名胜古迹,出去看海,那就到山上看树木。去大坝,去那里看一看鱼,不可以钓鱼,只可以看鱼而已。因为你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心情时,你的视线要放宽一点,不要再留在那里。夫妻吵架也是如此,相同。这种办法是唯一解决的办法,要不然,夫妻每天都是在吵架,知道吗?
    所以要先学这个心如如不动,之后慢慢再去体悟这个道是什么,所以境界不能牵,境界无法引起众生的烦恼,我们转一个念有智慧,就能突破那个痛苦,所以学佛在一念之间而已。要说佛法深奥,是很深,若说它简单也确实很简单。放下二字,你放得下放不下就是这样子。
    ——师父,什么是学佛?


    ——放下放下:时间总会过去的。上苍一天二十四小时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它一定会过去的。再大的委曲,再怎么样痛苦,种种的打击,时间一定会过去的。
    等到有一天,我们一定要入土,一定要归为尘土,所以我们现在就想没有什么好计较。遇到了,就没有什么好计较,总有一天要躺进棺材里面,所以三不五时躺在床上就要观想这个是棺材,有一天我要躺在这里,真的。这样你就会觉悟:算了算了,没有什么好计较的,是非不要去听,听到不要讲,也不要辩论、不用解释。有没有,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天知、地知、佛祖都知道,这样就好了。你如果有办法学到初步的功夫,这样就渐渐有消息,要开悟才有办法。如果得失心、是非心没办法放下,开悟那根本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 所以六祖慧能说怎么样能够开悟?于一切是非、人我都能够平等放下,这个就是道心,直心就是道场,放下,如此而已。你心中如果没有嗔恨就不会积怨;没有积怨的人,你的心就不会纠结成一团,恨是一个结,是一个无形的力量的一个结,所以佛经在讲:慈眼视众生。你看观世音菩萨在看人都是微微笑、微微笑,慈眼视众生。我们不要瞪大双眼看众生,那叫做凸眼。佛祖在看人是眯着眼看,慈悲微微笑。你对别人好,别人一定对你好,别人对我们不好也没有关系,我们依旧是解脱,这样知道吗?不管别人对我们是好还是不好,我们自己一定要好,这样就对了,这就是学佛。佛就是先改变自己,它不会勉强去改变别人,学佛就是先改变自己

TOP
7#

回复:正信的佛教

    有人在讲 —— 常常听到一些太太来讲—— 师父,请到我家度我那位老同修,他非常铁齿,要请师父去才有办法。如果每个人来请,我就去度她先生,这样岂不累死了。你先生有他的因缘果报,我怎么可能每个都去说法,这哪有办法,对不对?我说你要降伏你先生很简单,如果先生来学佛太太不来学佛,也是很简单。我现在教你们一招,度众生很快的一招。
   女众,现在先讲女众。女众如果要度先生,我教你:你把三餐都准备得非常好,知道吗?当然如果你有请人家煮是最好,你就是要把三餐都准备得非常好,知道吗?要记得。 第二 ,男人的性情都比较不好,他如果在念时你就静静的让他念几句,这样做得到吗?若做不到就没办法。你一定要做到知道吗?要度你先生并不难。如果你先生在生气时,静静的让他骂几句,先生都是火爆性让他发泄一下就好了。我们如果不理他,他就像疯子,他自己一个人在那里一直念,也不知道在念什么,他如果念一念,你没有回应他,他会很惊讶,心想:现在怎么修养这么好。你再将衣服烫好放好,要出门时还告诉他要早点回来吃饭,他会晕倒,这个包准晕倒,这样知道吗?所以度我们的先生不困难,看他喜欢吃什么尽量煮,都顺着他。久了之后他会觉得:我太太在拜佛,修行差很多。
    你不要学佛越学越凶,凶巴巴:你以为我学佛就没有脾气,你吃什么素,拜啥佛,反而糟糕。他开口闭口都说你是拜佛的人,这样反而糟糕,知道吗?你光叫师父去度你先生,你自己也该表现一下,知道吗?女众就要化妆得很漂亮,画得很漂亮,男人看到你这么整齐、好看,你所有的招数都搬出来,他绝对心服口服。虽然学佛,也是可以画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观世音菩萨也是有戴首饰,对不对?观世音菩萨也是那么漂亮,为何佛教徒不能穿得很漂亮。在家人你就尽管穿漂亮一点,画得刚刚好就好。也是要化妆,化妆才是礼貌,刚刚好就好,知道吗?化妆也是要的。有人说佛教徒不能化妆,没有这种事。观世音菩萨就是化妆,画得很漂亮,穿得很漂亮,让人家觉得佛教徒的气质很好。但是受菩萨戒的人,六斋日就不能化妆,对吗?最起码起床时要修正一下,知道吗?降伏众生。
    现在讲男众。若你的太太不学佛,教你几招。第一点,如果她生日,要记得买蛋糕,知道吗?偶尔要带她出去买件衣服。一步一步慢慢来,都不要跟她讲到佛法,男众若在度你太太时都不要跟她讲到佛法。都对她很好,你如果有宴会都带她出去,让她觉得心目中都有份量的存在。接下去若她在煮饭没空时,小孩子在哭,你要赶紧将小孩子抱起来,要安慰她:很抱歉,嫁给我让你很辛苦。她做到死都甘愿,所以好好做。度众生不是很困难。 ( 掌声 ) 鼓掌是做得到吗?不要回去三天之后后来跟我说:师父,没有办法,我家那个很不讲理,怎么讲都听不进去。我说听不入耳,这样干脆休息好了 ! 拿师父的录音带给她听,听得进去就好,听不进去就收起来,没有办法。也有那种真的听不进去的,所以男众的男人 主义不要太重。
    女众最容易被什么人降伏?最容易被了解她心情的人降伏。她如果在烦恼时,你就要安慰她,知道吗?就算是半夜叫你去买药 ,你也要去,做得让她感动。学佛的人就是这么慈悲的人。我不相信这女众,你太太她是铁石心肠不会感动。这样,你学佛,表现给她看,她才会来信佛,对吗?你老是动不动就不识相就揍你,打不是办法,打下去之后反而严重,对不对?你看佛祖什么时候在打人?没有这样的。如果是很蛮横不讲理的,娶到这种女人就没有办法。恶妻逆子无法可治,远离就好,不要开口。笑笑的,很痛苦,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今天学佛,如果没有办法改变对方,我们就要改变我们自己,慢慢一步一步来。



TOP
8#

回复:正信的佛教

                                       如何消灾
    大家都想要消灾,有两项一定要做到,我们才能消灾。要如何消灾呢?不要攻击别人,不要攻击对方,攻击别人有时会伤到自己,不好。在座诸位我也是劝导你们,我们如果没有攻击别人,尤其是不要嫉妒别人。嫉妒别人,使我们无法修持。 所以六祖说心就是一切福田的根本,心就是修行的根本。
   因此,在《心经》里面有讲观自在菩萨,观自在,这要读成两音:读成观 (guà n) 自在,自修就是观 (guà n) 自在;如果利他称为观 (guān ) 自在。这观 (guàn) 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观照自己。大家都在拜观世音菩萨,但是他不知道观世音菩萨是什么意思 ? 不知道他本人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 观自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观察自己的心,透视自己的心,心没有被境界污染牵去,他的心就是自在,这就是观 (guà n) 自在,这是站在自利的角度翻译的。翻译成观 (guān ) 世音的时候是站在利他的角度。所以说观世音,观察世间的声音,去救苦救难。所以祈福,要祈求福,我们要像观世音菩萨,透视自己。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是最困难的,那就是要了解自己。 所以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就是降伏自己,让我们的我慢、嗔恨心、贪心,你若能降伏自己,就是解脱、就是佛。
    所以有人在问: 什么叫做“明心见性”,就是看到自性,不贪、不发脾气,永远开智慧、慈悲平等,心中没有仇恨之人,冤亲平等,没有得失的观念,心中具足大智慧、超越一切,这就是“明心见性”。
   —— 请问师父,开悟的人他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很简单,简单讲一下。开悟的人,他的心中没有任何的执着。开悟的人什么烦恼、乃至他家发生火灾,他全家死光光,他还是如如不动。因为他知道这世间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早也要死,晚也要死。开悟的人他不会因为小事情而困扰自己,不眠不休,没办法休息,不会这样。开悟的人所有一切语言、动作,都符合中庸之道。开悟的人他的心里没有任何的压力,他不会因为别人的要求失去自己的天真,他活在自己的中道上。所以讲出去的话,做出来的行为,都是符合中庸之道。别人毁谤他,他不会烦恼,别人赞叹他,他也不会快乐,他永远保持心态的平衡。这个就是开悟的人,随时二十四小时都保持着欢喜心,在他开悟的心目中而言,没有一种事情能令他痛苦。他就是活得这么快乐,就是这样子,像佛祖一样。对死也是很洒脱,说来就来,说回去就回去。就是这么自在,这叫做观自在。
    下面说,外道都毁谤我们,毁谤我们佛教是崇拜偶像,这刚好相反。经典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一切相皆是虚妄。所以佛教绝对不是崇拜偶像,绝对不是。佛教是因为方便度众生才雕刻佛像,让大众这样拜。让大众这样拜,就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够,要看到佛祖他才要拜,他不知道佛在心中。在开悟的人,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他的自性。所以人家在毁谤我们佛教是崇拜偶像 , 绝对不是。反过来其他的宗教才是在崇拜偶像。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教绝对是反对崇拜偶像,它是重视心的功夫,因为劣根的众生,没有佛他就不拜。
    如果悟道的人佛在心中,心既是佛,佛既是心,虚空就是心,心就是虚空,解脱就是心,心就是解脱。烦恼既是菩提,菩提既是烦恼。 菩萨心肠,发菩提心、大悲心之后,于解脱中入烦恼五浊众生的心中,他还是解脱。 烦恼里面就是有解脱,解脱里面进入烦恼的众生,诸佛菩萨。所以如果他的烦恼进入菩提内这就是诸佛菩萨,菩提被遮盖起来,变成烦恼,这就是众生,很简单。再反过来说,烦恼与菩提只是一念之间,有悟和没有悟而已。悟,烦恼即为菩提,迷,菩提即变为烦恼,就这样而已。譬如以国旗而言,国旗是代表国家,并不是崇拜偶像。你能说向国旗行三鞠躬是崇拜偶像?也不能这样讲,国旗只是一种代表而已。所以心地很重要,心地最重要。



TOP
9#

回复:正信的佛教

       佛跟神是不同
   佛是人修养到最究竟之处,不是普通的众生,叫做佛。佛就是这样写,一个人字,一个弗字,佛就是弗。不是平凡的人,就是佛。成佛就是非常不平凡,平凡里面的不平凡,就是佛。那么佛和神的观念不一样。其他宗教说这个上帝、神是绝对的权威,上帝是绝对的权威,它不像佛这样,说你要怀疑,这个神是不能怀疑的。它的思想就是它控制我们人的吉凶祸福,控制我们的一切,主宰我们的一切。它的根本教义思想就是以神为主。佛是不一样的, 佛是说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一念悟就是佛,一念迷就是众生,如此而已。
   在座诸位为何今天还是众生?还不是佛呢?因为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证果。等到有一天开悟证果之后,当下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因此神学是渺茫不可知的,上帝不能追问、不能探讨、不能试验,它是绝对的权威,控制我们。这跟佛教的根本教义不一样,他们是绝待的二元论,神是神、人就是人,神不是人,人不可能变成神。佛教是一体三面论,佛跟众生和心是一体三面的,心悟就是佛,心迷既是众生,一体两面的。因此这是根本教义的不同,所以学佛就是在真理当中追求超越,因此佛教最简单。什么是佛教,就是即相而离相。什么叫做即相,就是现实。什么叫做离相,就是超越。简单讲,佛教就是既现实又超越的思想,面对现实,还能超越这现实的束缚,就是这样。
   下面,众生对佛教的误会非常大。有一位四十几岁的人,大约四十出头,她来到我那里,就这样很我慢。她说:师父,你都鼓励人家出家,要修行、出家,劝人不要结婚,对吗?
我说:我没有这样说,你想嫁就去嫁,我又没有阻止你。我只是告诉你,如果在家要修行是比较难修,业比较重、烦恼比较多,这样而已。我没有叫你一定要出家,学佛也不一定要出家。 她说:若像我这样三个孩子,我丢下他们去出家,这样放下去出家,那些小孩子怎么办? 我说:喂喂喂 ! 菩萨、菩萨 ! 你到底懂不懂佛理,来这边猛发牢骚。你那个叫做放弃,不叫做放下,放弃不是放下。我什么时候叫你丢下三个孩子去出家?有这样说吗?我什么时候这样说?我没有这样说。你那是叫做放弃,我说的是放下。放弃是说你是你先生的太太,你是你小孩的妈妈,你是你妈**女儿 ,你是你爸爸的女儿,是你弟弟的姐姐,你哥哥的妹妹。你一个人扮演这么多的角色,你没有把它扮演好,反而要剃度出家,你害了佛门,这个叫做放弃。
   什么叫做放下?必须你的任务完成,要不然就是你的三个孩子委托人家帮你养,这样你去出家没有关系。戒律有讲,如果欠人家钱,被查到是不能出家的。这个佛有这样交代:不得为负债人剃度。如果因为欠人家钱而来剃度,这样会败坏佛门的形象。接着,还会有人来向他讨钱,这样会闹得佛门风波很大。所以你如果有人要帮你带小孩子,你再来剃头没有关系。所以众生对佛教的误解很深,讲起来是这样。 不是像我们,透视人生:这条路我一定要走,不后悔。
下面说悲观,有人问佛教是不是悲观,对,佛教是悲观主义。没有错,但是悲观不是悲哀观,悲观是救苦救难,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悲心很重要的就是观世音,观世音加上救苦救难,凡是可以救度众生离苦得乐,这叫做观世音菩萨。所以佛教是不是悲观?对,佛教是悲观,没有错,但不是悲哀观,要弄清楚、要搞清楚,知道吗?所以我们不要将佛教解释错误。
                                                                                                                           谢谢大家。



TOP
10#

回复:正信的佛教

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三称 )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正信的佛教,佛教是以中庸之道,地理是有,不能不相信,也不能太相信,都是以中道。何谓中道?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太超过以及不及都不能达到中庸之道。
    那么我们学佛是要做什么?要了解之后我们才能产生正信,学佛就是要求解脱。以一般人而言,一般的众生都是活在表层意识的影像。表层意识就是生活接触的那一刹那,而不能够透视它。不能透视人生,所以活得很痛苦。他只是一直想要改变别人,但是他不了解,快乐的根本是要改变自己。对一位没有智慧的人或是无知的人,有时我们会看不顺眼他的行为、语言,很痛苦。事实上不是他让我们痛苦,是自己没有修养、没有智慧。我们如果有修养、有智慧,天底下没有一个人能让你痛苦。像释迦牟尼佛那样如如不动,对天地万物都是如此。
    我们以前在讲一个典故,就是亚历山大,他享尽荣华富贵, 但是他久仰一位大哲学家,很早就听说在他的国家这位的哲学家很了不起。 这位大哲学家住在哪里呢?有时在坟墓休息,有时在澡盆里面休息,有时在草堆里面休息,他都活得非常快乐。但是没有人了解他的快乐到底到什么程度?大家每一个人都面对现实实在斗争,为了三餐。这位大哲学家却活得非常快乐、很超越。亚历山大享受人生的荣华富贵,又当国王,已经到极点了。他觉得自己是世间上最快乐的人,他什么都有,国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这个人很可怜,睡在坟墓、澡盆、桶子、草堆。在冬天时,大哲学家就出来晒太阳,脚就翘起来在那里晒太阳。亚历山大身材高大,就走过去拜访这位大哲学家。第一句话就问他:我看你这样生活很困苦,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都可以满你的愿。亚历山大身材高大遮到他的阳光,他就说:麻烦你走开一点,让我得到更多的阳光。我不需要什么,我不缺少什么。
   这句话的学问很大。一个国王问一个平民,什么都没有的人,问他缺乏什么,他说:麻烦你走开一点,让我照到阳光,让我多吸收一下阳光。这句话是很深的学问。一般的穷人,我相信如果有一天一位有钱人,说我看你生活那么可怜,你缺乏什么,我什么都可以给你。第一 一辆,第二楼房一栋,第三。。。。。这样一直开下去,一定离不开金钱的。心中解脱的人是不讲这个的,你站旁边一点,让我多照点太阳。如此而已,就是这么了不起。
    人的解脱,这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所以佛告诉我们:入我门中,绝不贫穷,出我门中,绝不富有。 离开我这个佛门,你就是穷人,你再有钱还是穷人、穷鬼。为何?因为没有智慧,每天活得很痛苦。每天都是怒目相向,夫妻讲不到二句话就吵起来了。有钱也是这样痛苦,为了孩子的教育晕头转向。所以 佛法这种东西叫做无价之宝,你如果能够学佛学到一个程度时,你会觉得贪心、发脾气都是一种无形的绳子。 我们学佛的人和世间上的人的看法,就一百八十度不一样。我们如果犯错,总是一直解释自己的立场,掩饰自己的缺点,对不对?如果这确实是我们的错误,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所以佛说覆藏的人,覆藏自己错误的人,是不堪入道的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人。我们一个人错误就是要忏悔,要发露。坦诚的发露,像我们手上长疮一样,一定要开刀之后,这个疮才会好。所以学佛就是要学这个观念:解脱、解脱。
    吃不饱意思不同。我的吃不饱不是肚子,是精神。我觉得人生活得很苦恼、很痛苦、很烦恼,一点小事就嗔,发脾气控制不住。一点小事就贪,无形的束缚,为了名斗争。所以我觉得我的人生希望活在最平淡的人生,就是真理。我希望活在很平淡的人生,我就是要追求真理。因为在这五欲六尘里是绝对无法发现真理的。宁静一得,人要静下来才会得到。每天跳舞、喝酒、打麻将种种,你要如何能修行?心要如何清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