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李明寿的帖子凡是来找你的,总是过去有瓜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学佛之后绝不跟任何人结怨,这个很重要!
这些魔他的身份,“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这愚痴菩萨,在这个地方我们明白了。
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给释迦牟尼佛说他要破坏佛法。
世尊说,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人能够破坏。波旬就讲:到你末法时期,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袈裟来破你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在《楞严经》上世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指这个。我们自己要警觉到,自己想想:我是佛的弟子,还是魔王子孙?我是来弘扬正法、护持正法的,还是来灭正法的?我们不能没有这个警觉。
怎样护持佛法?一定要读诵、信解、如教修行,那你就是护法的;如果不能读诵、不能信解、不能奉行,那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孙,到这个地方来是执行他的任务,来消灭佛法的,很清楚。这些人、这些菩萨,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也就是他没有能力弘扬正法。
末法时期这些魔王的子孙。披上袈裟,也有菩萨的样子,愚痴的菩萨,自己把佛法毁坏,还要想学佛法,到哪里去学?跟这个比喻意思相彷彿,自己毁坏佛法,还想学佛法。
“学佛被人歧视”有两种解释,一是没有真正了解佛法,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学佛念经”上,没有在生活中实践佛法;二是学的不是真正的佛法,而是邪法。
世界上最大最清的道场,不在古刹,也不在寺庙,而在人的心中。会修行的人,在一颗树下,他就成道,不会修行,盖了最豪华的道场,仍然没有道。为什么?道在心,不在相,你盖最豪华的道场,就会表示你很有修行吗?错了!那是硬件设备,真会修行,每一个念头,都可以修行,行住坐卧,不离清净实相。
佛在一切经论里面教诫我们,特别是末法的众生,要想道业成就,第一个条件亲近善友,把这个列在第一。小乘经里面也不例外,我们过去读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在这个经上,也是第一句话教我们「亲近明师」,明师就是大乘经上讲的善友、善知识。
虽然信佛不是迷信,但大部分学佛人都是迷信。佛为什么强调依法不依人?就是针对这种现状而强调的。应该先了解佛法,然后再以佛法判断、评价、衡量这些学佛人。
但现在佛教内外大部分人,都是只看人,不看法,都是以人衡量佛法,而不是以佛法衡量人。没有正知正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佛法,那这样的信佛,只能是迷信,是在浪费时间、荒度人身,而不是真正的修行。
现在这个社会上魔力特别强,人内心当中没有什么正知正见,邪思邪见却非常严重,所思所想都是贪瞋痴慢疑,所做所行都是杀盗淫妄酒。
佛不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这些众生也是福慧浅薄,业障深重。修法的条件很差,造恶业的条件却非常具备。
末法时代,重视形式过于内在。但修行人不应装腔作势,只图人前好看,而应该时时策励、劝勉自己,日日夜夜精进修行。
《佛说法灭尽经》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然无所说,光明不现。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法,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
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精进修德,一切敬待,人所宗尚,教化平等,怜贫念老,救育穷厄,恒以经像,令人奉事,作诸功德,志性恩善,不侵害人,损身济物,不自惜己,忍辱仁和。设有是人,众魔比丘咸共嫉之,诽谤扬恶,摈黜驱遣,不令得住。”
“自共于后,不修道德,寺庙空荒,无复修理,转就毁坏。但贪财物,积聚不散,不作福德,贩卖奴婢,耕田种植,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无有慈心,奴为比丘,婢为比丘尼,无有道德,淫佚浊乱,男女不别,令道薄淡,皆由斯辈。”
“或避县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门,不修戒律。月半、月尽,虽名诵戒,厌倦懈怠,不欲听闻。抄略前后,不肯尽说,经不诵习,设有读者,不识字句,为强言是,不谘明者。贡高求名,虚显雅步,以为荣冀,望人供养。”
“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边国,无三宝处。”
“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
“法将殄没,当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尅,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劫欲尽处,日月转促,人命转短。四十头白,男子淫佚,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寿短,女人寿长,七十九十或至百岁。”
“大水忽起,卒至无期,世人不信,故为有常。众生杂类,无有豪贱,没溺浮飘,鱼鼈食啖。”
“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与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王护卫,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化灭,圣王去後,沙门袈裟,自然变白。”
“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自此之后,难可数说。”
“如是之后,数千万岁,弥勒当下世间作佛,天下泰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贤者阿难作礼白佛:“当何名斯经?”
佛言:“阿难,此经名为《法灭尽》,宣告一切,宜令分别,功德无量,不可称计。”
四部弟子闻《经》,悲惨惆怅,皆发无上圣真道意,悉为佛作礼而去。
《佛说法灭尽经》大意:
我是这样听说的。佛陀当在三个月后涅槃之前,住在拘夷那竭国。那时有很多菩萨,比丘以及无数大众来到佛的居所,向佛稽首顶礼(寻求开示)。佛世尊默然不语,身上的光明也未如往常般显现。佛陀身边的侍者,阿难贤者向佛作礼,然后请示佛陀:“佛世尊以往在大会说法时,身体发出威显的大光明。可是今次在大会上,身体的光明却不显现。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必然有某种原因。弟子为此请求佛世尊开示其中的意义。”佛陀却默然不作回应。阿难贤者见佛陀不言语,再次请示佛陀,一共三次,佛陀世尊这才对大众说明。
“我(佛世尊)涅槃后,未来正法将要灭尽之时,在这个连基本五戒都不能守持的污浊众生世界(五逆浊世),魔道将日益盛旺。行魔道的人将加入佛门,以佛门弟子身份破坏并捣乱我的正法。他们穿俗世间的衣物,贪恋好色饰的袈裟,行饮酒,吃肉,杀生,贪昧之事。他们没有慈悲心更互相憎恨妒忌。
那时候有菩萨,辟支佛(独觉的圣者)以及阿罗汉,精进认真的修德行,敬待众人为人们所尊重。他们持平等心来教育众人,怜惜穷人老人,献身教育以及帮助人们克服厄运。他们教育众人持恒心供养佛,不间断的修习经典。作种种功德善行,培养感恩向善的德志。他们不侵害人们(的财物等),献出身心与财物力济众生。不自私自利,忍辱负重仁慈和善。
这样的善人,将被行魔道的佛门中人妒忌、毁谤,故意宣扬恶行,令他们无法在当地住下去,遭到众人驱赶。自此以后人们(佛门魔道众人)不修道德,寺庙任它空置荒芜,久不复修转而毁坏。(佛门)恶人虽有财物,却只顾自己聚集,不作布施修福之事。
他们贩卖奴力婢女,耕田种植(指从事生产工作),焚烧山林伤害众生(指开凿山林,破坏环境),没有半点慈悲心。奴隶为比丘(和尚),婢女为比丘尼(尼姑)。(佛门)恶人无有道德修养,行淫乱之事,男女不别,令佛教戒律日越衰亡,皆是此辈所为。
一些人为了躲避政府官员逼害,加入佛门却不守戒律。每逢初一(月缺)、十五(月圆),虽然美名为诵经持戒,却厌倦懈怠,不欲听闻善士说经论道,抄略经文却省前略后,不肯一一照经文所说抄录转说(断章取意),况且也不诵习经文。
一些解读经文的弟子,不知道佛经文句之中的真意,却强加自己的言说思想。不询问已经明解经文大意的大德们意见。自以为身份贡高,为此求名气。虚显文言雅意以为荣耀,希望能得到众人供养。这些行魔道的佛门中人,命终之后将堕入地狱,受行五逆之罪报,恒河沙劫在饿鬼畜生道轮转。罪业报尽乃出生在边疆国土没有佛门三宝的地方。
正法将灭之时,女人精进修行并恒常作功德。男子懈慢,不根据正法的指导修行。当众人看待佛门如粪土,对佛门没有信心的时候,正法将殄没。那个时候诸天天人掉眼泪(悲恸正法殄没)。气候不调,农作物少产。流行病横行,病死的人很多。人民虽然勤劳却受尽当官的气,所以生活很苦。众人不再顺从道德正理,为了享乐而心思生乱。恶人越来越多,数目如海中沙,善者却很少若一个二个。大劫将至,白昼黑夜的时间转短,生命流逝转快。人们四十岁白头。男人好淫,致使精尽早亡,平均寿命六十左右。男人寿命短,女人寿命却长。女人寿命有的七十,八十,九十甚至百岁。
突然间大水起,淹没大地乃至无有退水之期。可是世人却不相信大水不会退,以为是正常现象。众生不分种类,不分贵贱皆沉溺浮漂在大水中,被鱼鳖食啖。
那时有菩萨,辟支佛,阿罗汉,被行魔道的众人驱逐,不让他们与大众会合。三乘圣者唯有遁入山林福德之地,恬泊自守以为乐,寿命因此得以延长。那是诸天天人为了维护正法,在月光下出世,共同轮值复兴正道。五十二年后,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后化灭去。十二部经被寻获后又再次化灭。不再出现,也不见文字流传。佛门袈裟自然变白(不再有佛门)。正法灭亡可以用油灯比喻,将熄灭之时光明更亮,于是后就熄灭。正法灭犹如油灯火熄灭那样。
在这之后发生的事很难一一尽说。如此之后几千万年,弥勒菩萨将下世成佛。天下太平,毒气消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大的树木与人类皆高八丈,全部皆寿八万四千岁。弥勒佛度的众生数量不可计算。
贤者阿难向佛作礼,然后请示佛,当以何名称呼此经。同时要如何去奉持这部经。佛陀说:“阿难,这部经名为《法灭尽经》。向众人宣告这部经,宜令分别,功德之多,无法计算”。佛陀座下四部弟子,听闻此经后皆悲痛惆怅,发无上求真圣道的心,为佛作礼后而去。
到今天末法时期,谁是善知识?谁能够代替我们选择法门?做末法众生的择法眼?找不到这种人。我们接触善知识的时候,我们真的说都打了很多问号。所以亲近一个老师,过几天就变心了,还有比他更高明的,他不见得正确。一生当中都是犹豫疑惑,怎们能成就?世尊大慈大悲,知道我们末法时期众生的状况,所遭遇的困难,所以佛说,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这就是说在此末法时期,修学净土法门容易了脱生死,容易成就,走上一生圆满成佛的菩提大道。
净土法门就是念佛法门,净土指的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所成就的极乐世界,因为四十八大愿包括了十方世界无量无边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广度众生的慈悲大愿与智慧德能,也包括了一切诸佛成就十方所有一切,清净庄严佛世界的宏深愿力,与正确的方法和办法,“阿弥陀佛”依据四十八大愿建立的清净庄严、贤善美好、圆满具足的极乐世界超胜独妙,没有丝毫欠缺。
据《无量寿经》的中心是四十八大愿,净土法门的中心佛经就是《无量寿经》,没有四十八大愿就没有极乐世界,就没有《无量寿经》,就没有念佛法门,净土法门。
问:净土宗学人常见这么一句话,《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曾看到一位居士说:《大集经》没有此说,这是以讹传讹。弟子没有余力去通看全部《大集经》,所以特此请教如何看待?
大安法师答:这句经文很多祖师大德都引用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人否认“带业往生”一说,组织查经小组,说所有经典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于是就否定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虽没有“带业往生”四个字,然带业往生的义理随处可见。现在找不到原文,不等于可以否定这句佛语。
永明大师《宗镜录》中引用的许多经文,现在也有些找不到出处和经典,然不可由此否认所引经文的真实性。由此来看,经典当中处处都说,末法众生靠自力修行很难解脱。末法人修道,谁能得道呢?“得道”就是“证”的意思,谁能断见惑、思惑得小乘四果?又谁能断尘沙惑、无明惑成就大乘圣贤位呢?可以断言,在五浊恶世,靠自力断见思惑、尘沙无明惑确实是稀罕的。
净宗祖师大德常常作如是开示,欲令我等凡夫谦卑地全身心靠阿弥陀佛,度脱生死苦海。据《无量寿经》里面就谈到,有一亿菩萨由于不能听闻到净土法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连这么多菩萨不闻净土法门,尚且退转,更何况具缚凡夫呢。五浊恶世,非念佛法门无能度脱。炽燃火宅内,无须戏论纷然。信奉佛言祖语教诲,死尽偷心,珍重念佛法门,矢志不移,方能当生成办了生脱死之大事。唐代道绰禅师的《安乐集》也说:「第五,又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卷五五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法眼宗三祖,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禅师在《万善同归集》卷二
在《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当知自行难圆。他力易就。如劣士附轮王之势。飞游四天。凡质假仙药之功。升腾三岛。实为易行之道。疾得相应。慈旨叮咛。须铭肌骨。明末清初的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智旭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跋语。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复研妙宗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实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挽也。吾友去病。久事净业。欲令此经大旨。辞不繁而炳著。请余为述要解。余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笔于丁亥九月二十有七。脱稿于十月初五。凡九日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一见一闻。同阶不退。信疑皆植道种。赞谤等归解脱。仰唯诸佛菩萨。摄受证明。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蕅益智旭阁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文钞》与徐福贤女士书。阿弥陀佛!摘自《末法时期如何如理如法修行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