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缕织衣,法喜盈心
往昔,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光辉岁月里,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满心虔诚地用金缕精心织就一件华美的衣服,欲以此供奉世尊,以表敬仰之情。大爱道手捧金缕衣,恭敬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微笑着,慈悲地开示道:“将此衣布施给僧众吧,这将为你带来广大无边的福报。”
大爱道闻言,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世尊,您是我自幼以母乳哺育长大的亲人,这件金缕衣是我特意为您织就的供奉之物。为何您却要我将其布施给僧众呢?”
佛陀以智慧之眼洞察大爱道心中的疑惑,温柔地解释道:“因为供养众僧的功德,是无法用言语衡量的。为了让姨母得到更大的功德,我才如此劝导。姨母若能依我所言而行,便等同于已经供养了佛。”
大爱道听后,心中豁然开朗,手持金缕衣走向僧众。然而,众上座比丘皆因敬畏金缕衣的珍贵而无人敢接受。最终,大爱道来到了弥勒菩萨的座前。弥勒菩萨以慈悲为怀,欣然接受了这份供养,并穿着金缕衣进城乞食。
弥勒菩萨身具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光辉照人。城中的百姓纷纷竞相瞻仰其庄严相好,却无人供养饮食。此时,一位穿珠师见状,心生怜悯,主动请弥勒菩萨到家中应供。
弥勒菩萨应供结斋后,穿珠师搬来小座椅,恭敬地请弥勒菩萨开示法要。弥勒菩萨以四辩才力,为穿珠师演说种种上妙法义。穿珠师听得如痴如醉,满心欢喜,渴望能把握这难得的因缘,听闻更多的妙法。
然而,世事无常。就在穿珠师专注听法之际,一位大户长者派人来取他为其女儿穿好的宝珠。穿珠师因沉浸于法喜之中,三次都未能如约交付。长者一怒之下,将宝珠与预付的酬金十万全数拿走。
穿珠师的妻子闻讯赶来,对丈夫的行为大为不满:“还有什么事情比只需用少许时间穿珠就能赚到酬金十万更好的事?你为什么要一直听这位道人说法而不去穿珠呢?”
丈夫听后心生懊恼。弥勒菩萨见状,知道穿珠师已起烦恼,便慈悲地问他:“你能否随我到寺院呢?”穿珠师点头答应,随弥勒菩萨来到僧坊。
在僧坊中,弥勒菩萨开始向上座比丘们提问:“如果有人得到满十万斤黄金,能够比听人说法更欢喜吗?”众上座纷纷以智慧之语回答,皆言听法之喜远胜于得金。
当弥勒菩萨问到阿那律上座时,阿那律深情地回忆起自己往昔的修行历程:“我曾于九十亿劫前,在饥荒之年以粗糠之食供养一位乞空钵的辟支佛。因此善因,我现世获无量黄金,命终后更生第二天为帝释天王,之后又下生人中为转轮圣王。历经天王、人王九十一劫,福报不断。现今我投生于释迦族,初生之日便有珍宝自然涌出。我今能得此自然饮食之乐报,皆因过去生曾施供一钵之食。上至诸佛,下至梵天,以清净无所求之心持戒者,皆名持戒。”
穿珠师听闻阿那律尊者的一番开示后,心中的疑惑与烦恼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欢喜与敬仰。他深刻体会到听法之喜远胜于世间任何珍宝,决心今后要更加精进修行,以求早日解脱。
从此,穿珠师在弥勒菩萨的指引下,踏上了修行之路。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内心的清净与智慧。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听闻妙法、精进修行,才能最终获得解脱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