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钞原文:念佛之人,先要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后遍阅经论,皆足以为发明净土之义,与切修净土之行。若不知净土之所以然,则一经研穷经教,便以经教之义理为高深,以净土之义理为浅近。而正助倒置,或将净土置之脑后。则只可种未来得度之益,决难现生即了生死,预会于诸上善人也。念佛不昏即散,是以泛泛悠悠之心了事之现象。若能如堕水火,遇盗贼,以急求救援之心念,自无此种毛病。宜分做几期,某时研究,某时持诵。研究不得逾限。否则研究觉得有滋味,便成天研究。不但有妨念佛,或恐用心过度,因兹受伤。所谓翻嫌易简却求难,弄巧成拙深可怜也。
——《印光法师文钞》• 复某居士书
白话译文:念佛之人,先要认得净土法门的所以然。然后周遍阅读经论,都足以成为阐发显明净土法门的义理,与切实修习净土的行持。如果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所以然,那么一经过研究经教,就认为经教的义理很高深,将净土的义理当作是浅近。而正行助行,本末倒置,或者将净土法门,抛之脑后。那么只可以种未来得度的利益,决定很难现生即了生死,参预到莲池海会的诸上善人中。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散乱,这是以泛泛悠悠的心来行事的现象。如果能够如同堕入水火,遇到盗贼,以急切祈求救援的心来念佛,自然就没有这种毛病。应该分做几个时期,什么时候做研究,什么时候持诵佛号。研究不能超过限定的时间。否则,越研究越觉得有滋味,就整天研究。不但妨碍念佛,或者恐怕用心过度,因此受伤。所谓嫌弃容易简单而追求困难,弄巧成拙实在可怜啊!

——如诚法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