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一分钱布施,却得到了一样的福报。
一旦谈到布施,施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那都是有钱人的事。我们普通的平民百姓,能够自给自足,维持好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去布施呢?其实,布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单指钱财的布施,还包括了很多方面,而有以下的这三种人,他们十分“聪明”,自己没有花一分钱,却也得到了和布施者一样的功德利益,获得了大福报。
第一种:受人之托,拿别人的财物去布施。
你自己没有任何财物,别人委托你去施舍,在拿到对方的财物后,你的发心和动机都能感同身受,和那个发心布施者想到“一块”去,同样的发出了慈悲之心,正式出于这样纯净无染善心,净心,你也能具有同样的功德。
第二种:看到别人布施,心生欢喜,或者随己所能,也献上一份。
能够以欢喜心去看待他人的布施,就能获得与对方布施一样的功德,如果能随力所能的去布施,那么不论财物的多少,贵贱,只要发心纯正,都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德。现代社会,人们的功利心普遍较大,常常对于那些有钱人的布施不以为然,不仅不知道赞叹,反而生出嫉妒,怨恨,而到处传播流言蜚语,实在是造业不小。他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他们的钱都是来路不正当的,布施一点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心安;他们那么有钱,怎么才布施这么一点,太小气了吧......拥有这样不健康心理的人大错特错了。布施最关键的讲究发心,只要发心纯正,至善,布施1元钱的功德和布施1亿元的功德都是一样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哪里来的比较之说呢?
第三种:劝人多做布施。
自己钱财紧张,可以多劝他人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去帮助那些比他们弱小,贫困的人。他人在自己的劝说下,能发出慈悲之心去布施,自己具有同样的布施功德。
总结以上三点,大家都看出来了,之所以没钱也能具有布施的功德,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发心。佛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要把他人的困难真正的看成是自己的困难,把他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他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只有拥有了这样“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才能发出至纯至善的慈悲心。而不只是口头上说说,称赞称赞就完事了。佛学一切讲究从心而起,从内而发,修行即是修心,如何用心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