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这句经文,出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真实功德第三十一品。


净空老法师的讲记里说得非常好: 


前面讲清净,这里讲“平等”。不平等,很难做到清净;要想做到清净,一定要修平等心。佛在此用大地作比喻,大地真的平等,你用最好的香水滴在地上,它接受;最肮脏、污秽、臭秽的东西放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没有排斥。我们的心,对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应当平等接纳,不要分别。分别就错了,不是别人错,是自己错,因为自己对境又起分别、执著,又打妄想。但是善恶、好丑不能不知道,如果不知道,你是愚痴,没有智慧。善恶、好丑清清楚楚,绝对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菩萨。为什么不要分别、执著?此乃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相续现象,各有因果,诸佛菩萨也不能代替。


这是前面‘菩提高广’要我们提高警觉的。诸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平等。为什么不学佛菩萨,我们看得也很清楚,也应当像佛菩萨一样的平等。平等心,能保持真实的智慧,你的智慧不会失掉;稍稍不平就落在意识里。意识就是分别、执著、妄想。所以,一定要修忍辱,无有一法不能忍。世间法亦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小事不能忍耐,一个大的计画、一个大的事业都是空想,不会成就的。何况出世间的大法,不能忍耐,怎么能成就!小成就是小的忍耐,大成就需要大的忍耐。以忍辱功夫之大小,决定自己修学之成就,这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菩萨行里,虽然归纳成六度,六大修学纲领,最重要的无过于布施、忍辱。布施、忍辱还是有关联的。布施是放下、是舍。不肯放下、不肯舍,就不能忍;真正能放下、能舍,自然就能忍。能忍的人,必定能放下;能放下的人,一定能忍耐,可见是相辅相成的。


忍辱求安。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   


  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当然很不乐意。但应该知道,这种张口就骂的人,一般都没有修养,没有风度,有什么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争论不休呢?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一个优秀的领导,是受人尊敬的。但这个世界上的人就是这么复杂,有人尊重你,就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看你不顺眼。无中生有地给你捏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特别是在一些大的团队,因为你的优秀掩盖另外一些人的才华,难免有人会想出各种毒招来陷害你,怎么办?   


  一一应对?那正中对手下怀,你还有精力和时间去做其他的正事吗?那不是正好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为了一点小事而怀恨在心,矛盾就会逐渐扩大,以至于怨怨相报,不可收拾。   


  “亲贤臣,远小人”,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不与小人周旋,是明智之举。  


  IF a donkey brays at you,dont bray at him.(驴子向你嘶叫,你可别也向它嘶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