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往生极乐的三要三不
何谓「三不」?
1、不怀疑
「不怀疑」就是不可有丝毫的怀疑。念佛人对下列事项绝对不可存有丝毫的怀疑:
(一)不可怀疑自心。自心即佛性,有佛性者,必定成佛。
(二)不可怀疑佛言。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
(三)不可怀疑佛愿。佛愿要接引众生,肯定必来接引众生。
(四)不可怀疑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有其因必有其果。
(五)不可怀疑佛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乃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净土,故其它佛国都不能与之相比。
(六)不可怀疑法门。此法门为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一个极其特别奇妙的法门,能令人就在这一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故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同声赞扬;谁若对之怀疑不信,那便是放弃了在这一生成佛的机会,实在愚不可及。
要知道,世人虽念佛,只要有一丝毫疑情存在,有福报者,也只能生到西方之「边地疑城」,福报差者,疑障起来,即不能往生,太可惜了。
2、不夹杂
「不夹杂」就是修行念佛,不可夹杂其它的法门,要一门深入。
为了避免念佛人患上夹杂的毛病,净宗建立了「五正行」如下:
(一)读诵正行,即专读诵净土三经;
(二)观想正行,即专观想极乐庄严;
(三)礼拜正行,即专礼拜阿弥陀佛;
(四)称名正行,即专称念弥陀名号;
(五)赞叹供养正行,即专赞叹供养弥陀。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被印光大师列为净宗经典之一,及净空上人也说它是净宗的「心经」,那是大有道理的,因为此经把念佛的精要,和盘托出。它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它的意思是说:如果众生的心,忆着佛和念着佛,现在和将来,一定可以见到佛,离成佛已经不远了,其间用不着假借其它的方法作帮助,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的即得大智慧,心开意解,见性成佛!
此经所说的「不假方便」,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不夹杂」。蕅益大师就正告世人:「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着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着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着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3、不间断
「不间断」就是念佛不可间断,要绵绵密密,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毋令暂忘。这也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净念相继」。
要做到不间断,和净念相继,除了定时的早晚课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不停的想着佛和念着佛。
今人做不到「不间断」的理由很多,诸如工作忙、学习忙、应酬忙、娱乐忙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念佛是一切法门中最最方便的了,无论行、住、坐、卧、路上、车上、船上、做事、娱乐,乃至大、小便时,只要有心,都可以念佛。谁说没有时间念佛,那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自欺欺人,扪心自问,必然有愧也。
上面曾说过宋朝莹珂法师往生的故事,像他那样既破戒又造恶业的人,之所以也能往生,关键即在于他不眠不休不间断的专心念佛三昼夜。
以上所说的「三要」,乃往生的必备条件,盖信不深不能往生西方,信虽深而愿不切也不能往生西方,信深了,愿切了,如果没有力行念佛,同样还是不能往生西方。可见,深信、切愿和力行,乃往生西方之「三资粮」,既是资粮,当然不可或缺,而且愈多愈好;再加上不怀疑、不夹杂和不间断之「三不」,往生一事,可操左券,决不落空矣!蕅益大师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
●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
●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瞋痴者,即是中三品生。
●念到理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
●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业往生,即是凡圣同居土。
●信愿持名,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土。
●信愿持名,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土。
●信愿持名,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土。
由大师的开示,说明了凡是信愿持名者,可以九品往生,可以圆净四土,那是一点也不假,都是真实不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