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复制链接]

1#

用心在工作上,那是成功的根本.


用心在思考上,那是力量的根本.


用心在书本上,那是智慧的根本.


用心在结缘上,那是处众的根本.


用心在慈悲上,那是做人的根本.


用心在无我上,那是修行的根本.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平安是福


"祝你平安 "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它代表着亲人之间的祝福,代表着朋友间的问候,人们总是用平安代表一切的祝福,代表亲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生活就是要人尝尽酸甜苦辣才罢休,而我们也只是把人生看作一种旅行和体验,活得淡然一些,宽心一些,平心静气,一发映像皆虚无,又何苦执着有无?

TOP
3#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平安是福


[MP=400,50]http://down.anquan.com.cn/music/PingAnShiFu.mp3[/MP]

TOP
4#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父母应该如何教导儿女
   古人说教子要在年少。但现在这个时代,计算机非常普遍,家家都有,小学生已经利用计算机做功课。而计算机网络的内容非常复杂,作父母在这方面要特别关心,以免儿女小小年纪心灵就被污染,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最近有些父母告诉我,儿女不听话;作老师的说学生不听话,原因何在?都是电视看多了,网络接触多了,他们懂得的知识超过父母、老师,你说一句,他会说十句。虽然他们懂得很多、看得很多、听得很多,但是没有智慧去判断是非、利害。这个社会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不但儿童不会辨别,成年人有时也难以辨别。
   尤其现在社会是民主自由开放,丝毫约束都不行。譬如,美国是儿童的天堂,在美国管教儿女相当不容易,你要是骂他、打他,他可以到警察局去告父母虐待儿童,父母还要吃官司。有时小孩不告,邻居会告,邻居看到你管教太严格,就打电话给警察局,告你虐待儿童,麻烦大了!这与中国社会不同。因此,在美国一定要心平气和跟小孩讲理,开辩论会,必须让他心服口服,让他知道一切是为他好。
   现今子女背叛父母,学生背叛老师,到处可见。这种背师叛道,欺师灭祖,都是阿鼻地狱的罪业。我们不必跟小孩说果报之事,因为他不会相信,你要讲他能理解的。这当中最重要的,父母跟老师要以身作则,因为在子女心目中,父母是他的榜样;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他榜样,所以一定要做个好样子给他看。你要教孝,你必须自己孝顺父母;你要教敬,你必须自己敬事师长。你教孝敬,自己没做到,他不会相信你。
因此,今天作父母、作老师,教导儿女,教导学生,如果你讲不出道理,他觉得他比你还高明,他就看不起你。现在只有将儿女、学生当作朋友看待,大家坐下来平心静气商量。他将所看到、所听到的提出来,你再把是非、善恶、利害细细为他分析,他听懂之后,对父母、老师才会佩服,才会接受指导去做。所以,爱护儿女,培养学生,要懂得这个道理。


TOP
5#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不要高估自己而轻视别人









    

孔子认为颜回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因为他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愚笨,其实却很聪明。俗话说,深水流静。意思是说,只有浅浅的小溪才会水声“哗哗”;无声的水流常常深不可测。《道德经》中也有句名言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与其夸夸其谈地卖弄小聪明,不如闭上嘴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在这一点上,颜回应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是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总是会因为过于高估自己而忽略了尊重别人,却不想想一个人只凭自己的才能是成就不了事业的,任何事业都是许多人合作而完成,如果你不知道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闭上嘴巴,或者是在心里缺乏对别人的敬意,那么你的事业必然是一无所成。



  唐代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原是宰相温彦的后代,他才思过人,名辞佳句传遍天下,但是他一生落魄坎坷,屡试不第,时乖命蹇,造化弄人,只好流落于江淮之间,潦倒一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不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结果是空误了满腹才情,终其一生一事无成。


  温庭筠在诗文词赋上费尽了苦心,但他不注意自己的穿着仪容,嗜酒好赌,经常与一些无赖子弟聚赌生事,动辙喝得醉熏熏,因为他的形象不堪入目,人送外号“温钟馗”,由此可知他是多么不注意修身。虽然温庭筠小节不修,但江淮的一个官员姚勖却非常怜惜他的才华,送给他一笔银子,用以资助温庭筠求学上进。不想温庭筠却把这些钱全都花在了寻花问柳上,虽然是文士风流,但终究有负姚勖的期望。于是姚勖非常生气,就把温庭筠叫来打了一顿板子,希望温庭筠能够改过自新。


  但这顿板子,却没有让温庭筠改悔,反而因此送掉了姚勖的性命。


  温庭筠有一个姐姐,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她认为弟弟之所以屡试不第,就是因为姚勖惩罚了他的缘故,所以有一次姚勖去拜访她的丈夫的时候,她冲出门来,抓住姚勖破口大骂,姚勖受此羞辱,连气带病,竟然活活气死了。


  实际上,温庭筠屡试不第,与姚勖一点关系也没有,而是他考试的时候喜欢作弊。以他的才情,别说是作弊,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中举。可是他每次答完了自己的试卷之后,就替别的人考生答卷,而且是一答就是数人,所以他又有一个“救数人”的外号。考官沈侍郎虽然知道他不守规矩,但还是不忍心因此而失去这个人才,就有意将他的座位单独安排,但温庭筠习性不改,竟然一次性的给8个考生口述答卷,到了这种地步,考官只能剥夺他的进士资格。

当时皇帝非常喜欢《菩萨蛮》的曲调,宰相令狐绹为了投其所好,就把温庭筠的的作品假充是自己所作,送入宫中,并叮嘱温庭筠万不可以说出去。但是温庭筠前脚离开令狐绹的门,后脚就到处宣扬这件事,让令狐绹丢尽了颜面。而后温庭筠又讥讽令狐绹,说他没学问没文化,令狐绹心里虽然生气,但他毕竟不是无赖小人,只是贪名而已,所以事后并没有报复温庭筠,仍然视他为朋友。


  可是温庭筠却因此而憎恨令狐绹,恨他不让自己中举,于是有意回避令狐绹,继续酗酒闹事,结果触犯禁令,被巡夜的虞候抓住打断了牙齿。于是温庭筠又去找令狐绹哭诉,令狐绹闻知大怒,就命人将打伤温庭筠的虞候拘来,替温庭筠出气。不想却被虞候如实说出了温庭筠当时的丑事,从此温庭筠的污秽行为传遍了天下。温庭筠的仕途进取之路,就这样被他自己亲手断送了。


  像温庭筠这样恃才傲物,但却不明白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凡事只论人过,闲时招惹是非,是社会上人之生存的大忌。所以当子张问起如何在官场上谋生的时候,孔子指点他说:凡事要多看,多学,多经验多体会,不要轻易表露自己的疑问,任何时候也不可以轻率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因为你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有可能引发同事的不安心理,所以少说话,多用两只眼睛看,是人生成功的不二法门。


  在这里,孔子是以评论弟子颜回的方式所表达出的这种思想。颜回不与人逞口舌之利,那是因为他在内心之中尊重别人,任何事情都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摒除内心中的反感、厌恶与好胜争强等情绪,能够容忍任何形式的不同意见的结果。


  现在的许多年轻人通常会把自己估高,比如有些人根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却不愿意干简单普通的工作,又比如许多大学生刚刚毕业就以为自己是人才了,就希望社会能争相高薪聘请,有时甚至有单位来聘用还挑三捡四不愿意去,宁愿什么也不干,也不愿意像其他普通劳动者一样去工作。如果这些人领会孔子这句话的意思,不好高骛远,不管什么工作都能踏踏实实地去干,愿意从小事做起,向做大事努力,自然会有发挥特长的机会,也许还能减少许多无谓的精神烦恼。  

  

TOP
6#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贫穷何来?富贵何来?何为大善?








    



当佛在世的时代,印度有一位悭吝的越难长者,他家里非常有钱,而且富有的程度已到「富可敌国」、「富甲天下」的形容最为恰当,因此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对他来说只是小数目而已,因为他家中珍藏了数不清的珠宝,更有金库、银库、珍珠库、玛瑙库等,虽然越难长者是那么的有钱,可是他却是一位非常悭吝的人,不但是有益社会的事不做,还对于别人行善布施,皆嗤之以鼻,更取笑那是傻人才做的傻事,所以越难长者一毛不拔的作风在印度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虽然有人批评越难长者,但是他仍然我行我素,不予理会,还下了一道命令给守门的人说:「从今以后不管是什么人,不论是什么事,只要是化缘或募捐、乞讨,一概不准他们进来,因为我绝不会捐一毛钱或一粒米,如果有人强行进来就把他摔出去,知道吗!」隔了不久越难长者又怕小偷来偷珠宝、飞鸟来啄稻米、老鼠来吃米粮,所以就在房中四边及上方,都想尽办法布网防范,连一只苍蝇都不能飞进来,自己也很少出去,因为他拥有太多的财物,舍不得离开它们,又贪生怕死。
     但贪生怕死的人最后也是要死,有一天越难长者生病快要死了,就把儿子叫到病榻前,对儿子说:「看来我的病是不会好了,大概再过几天就会死了,可是我放不下家中的钱财,所以我特别交待你,当我死了之后,不论什么人来化缘或募捐、乞讨,你都不要给他们,也不要让他们进来,更不要去做什么慈善事业及公益事业,因为那是傻瓜才做的事,只要你听我的话,我留下的钱财,你们世世代代不用做事都花不完,知道吗!」
     越难长者的儿子叫旃檀,旃檀听完父亲的嘱咐之后,就真的遵照他的话去做,命守门的人,对任何人都不能施舍,如果有人来化缘、募捐、乞讨,就不客气的赶走他们。隔了不久,越难长者死了,死了之后因为悭吝成性,心性毫无光明,「贪」性成「贫」,「瞋」性成「瞎」,所以在业力的缠缚下,转生在舍卫国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又是一位瞎子,想不到生下来这个小孩也是瞎子,正所谓生盲。
       等到小孩十二岁时,她的母亲就告诉他:「你已长大了,但你生下来就是瞎子,瞎子是找不到工作做的,为了生活,你只好去当乞丐了,现在我交给你一支竹杆,一幅碗筷,一个袋子,你自己去讨饭吃。」
    盲儿于是遵奉母命,离开了母亲出去乞讨,有一天他来到了旃檀家内,此时旃檀在里面知道有人闯进来,于是大怒呼叫守门人,守门人听到主人呼叫,知道是乞丐闯入,一气之下就抓住盲儿的衣领往门外一摔,摔得盲儿头破血流。这件事发生后,有人去告诉佛陀,佛陀早已知道这是盲儿的果报   --   前做恶因,来世得恶果。于是就来到旃檀的家门前。在不得已之下。才使出佛光佛力加被旃檀及盲儿,让旃檀看到自己的父亲已经转世成为盲儿,让盲儿知道自己前辈子就是那位家财万贯的越难长者。
     佛陀于是问盲儿说:「你知道你前世是谁吗?」盲儿回答说:「我知道了,我前世是越难长者,我有很多的钱财。」
      佛陀又问:「你有很多的钱财,可是你曾受用吗?」盲儿回答说:「我一点也没受用,转世又当乞丐而且还是一个瞎子。」
     佛陀于是开示说:「这就是悭贪的结果。」在旁的旃檀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也了解到悭贪的果报,于是就不再悭贪了,不但参予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更护持佛法,扶穷济贫、修持佛法,最后终于得到初果的果位,死后升天享受福报。

        以上这个故事是佛经上所说,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因果与来世的果报,好好反省自我,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身为残障虽与因果有关,但也不必为此沮丧、或痛恨因果及前世所为,因为人都有做错的时候,但能转世成人身,已是难得,如能闻法信受奉行更是难得,只要努力修持念佛法门,即能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佛是不骗人的,因果必须相信,有残障的人,不要一听别人说「你前辈子一定是怎样!怎样!」就大发雷霆,要知道别人讲你是替你消业障,虽然这一辈子在「定业」的束缚下,要做一位残障者,但是只要给人微笑,劝人念佛,你的心中必定充满信心,充满喜悦,充满法喜。
      在此还要奉劝普天下同胞对于残障者必须去关心他、勉励他,让他们能在社会上立足、谋生,不可欺负、嘲笑,否则无形中造下口业,就咎由自取了。
      贪是贫的因,贫是贪的果;舍是富的因,富是舍的果。
    有些人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他们以为贪才能富有,施舍才会贫穷。其实这就是错了,世人大都相信命运的,相信八字的,但是八字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宿世所做所为的纪录而来,所以有人劳劳碌碌过一生,有人生病吃药过一生,有人富贵荣华过一生,有人清闲悠游过一生,有人缩衣节食度日,有人吃喝享用不完,这是什么道理,这乃是宿世所做所为,今世所得所用。
    也就是说世行善布施的人,今世有福可享,宿世为非作歹的人,今世得个人身已经不错了,那能有福可享,所以要劳碌、贫穷、疾病,但是如能立即发愿行善布施,那么自己的八字就不管用了,因为你已经改命了,运也自然的变好,劳碌、贫穷、疾病也能渐渐的改变过来,也就是说   ---   看看你行善的功,是否已能弥补宿世所作的过,行善是否真诚,还是为了名利;行善是发自内心,还是为了面子;行善是长期的,还是短暂的。
    行善还可分成小善、中善、大善,举手之劳是小善,助人为乐是中善,救度苍生是大善。行小善得小功,行中善得中功,行大善得大功。行小善如种花,只要一年就能开花结果,行中善如种树,要等数年才能开花结果,行大善如种松树,要等数十年才能看出它的茂盛与雄伟。
   现在大家都在行小善、中善、大善,因为举手之劳是小善,小善对行善之人而言是他们经常做的事,助人为乐是中善,助人为乐是中善,相信这也是大家乐意做的事,至于大善呢?那就是救世度化众生明悟真理,使人心走向善道,启发收心养性,即是「救人心」,救人心首要在真理的弘法,弘法必须明悟人生真谛。
    时至末法,古圣菩萨已不在人世,唯有先哲菩萨的经典、善书,在这繁忙、紧张、高科技昌明的大时代里,扮演着文字弘法的应运。
    经典、善书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它就像空中飞行的雷达、航海上的灯塔、陆地的阳光、登山的指南针   .....   ,因此当您失望时它会叫您奋斗,当您彷徨时它会叫您镇定,当您堕落时它会叫您清醒,当您困苦时它会叫您坚强,当您受气时它会叫您包容,当您吃亏时它会叫您忍辱,当您怠慢时它会叫您精进,当您寂寞时它会叫您充实,当您得意时它会叫您谨慎。
    兹幸有十方贤德,善长人翁,力支持,「中华道德学会」的经典、善书发行海内外,祈愿经典、善书能普救无量的苍生,此乃是行大无畏施至大善的真义。
    
  
TOP
7#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坐禅又称禅修、静坐、打坐,是佛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我国传统的静坐养生功法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劳汝静,乃可长生。日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静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显教、密教及道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释禅波罗蜜》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惟禅为最,如得珠宝,众宝皆获。”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说:“四息修禅.疾得禅定。”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和马里兰州大学哈里博士经五年研究后说:“冥思静坐对视力、血压、认识功能的激素水平提高大有好处。另可治疗许多不治之症和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病。”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伯尼·塞格尔也认为:“沉思冥想是松弛思想的行动,可治视为绝症的艾滋病和癌症。”荷兰科学家研究表明:打坐沉思者比其它人致病的可能性低50%,在感染威胁生命的重病方面低87%。另外科学家还发现,静坐时大脑中出现的大量 波,很明显地促进一种荷尔蒙激素的增长,会使血管扩大和血液畅通,会使人体机构组织细胞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三磷酸腺甙明显增高,会大大增加人体的免疫功能。


《世界科技译报》报道:“超脱静坐似乎能够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和自我平衡的机制,它对神经激素和部分神经系统都起作用,从而有助于缓解心脏病和其它一些疾病的症状……这种技术是一个自然轻松的过程,能使你达到舒适安静的机敏状态。”研究人员还说:“如每天静思两次,每次20分钟,这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可用做传统心脏病治疗的辅助手段。”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科学家们对40名学生进行静坐生理实验观察表明:只要静坐5至10分钟,人的大脑耗氧量就会降低17%,而这个数值相当于深睡7个小时后的变化,同时发现受试者血蔽中被称为“疲劳素”的乳酸浓度,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


小乘佛教讲:“久坐必有禅。”静坐不但可增长功力及养生疗疾,另外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据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如果你一夜没睡,但只要打坐40分钟就可弥补缺觉的不足。研究人员让10位一夜未睡的受试者分别让他们或打坐、或阅读,或聊天、或睡觉,40分钟后又对他们进行“心理动作警觉作业”测试,结果令研究人员震惊。尽管所有的受试者都没有练过冥想打坐,但40分钟后,他们马上就能有卓越的表演。而经40分钟小睡后的受试者,则需至少1个小时后才能从朦胧中清醒;那些聊天的和阅读者对恢复精力都没有丝毫的帮助,这说明冥想打坐对大脑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帮助。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常期冥想打坐可增加前额叶脑皮层和右前脑皮层的厚度,而这些区域是控制人注意力和感知能力的地方,许多科学家、作家、发明家等名人的前额叶脑皮层都厚,而且他们的脑电波大部分时间都处于 波频率,这说明坐禅确实能使大脑敏捷并容易产生灵感。


《大智度论》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获得实慧以度一切。”《昭德新编》中云:“水静极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根据地球物理学家测定得知,空间电离层与地球共振的休曼波是8至14赫兹,而这个频率与人体打坐入静时的脑电波基本相近,故在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下打坐会发生人天共振,证悟人生大道、宇宙真谛。科学家经实验还证明:通过有序的训练,人体完全可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大脑电波,而当身体和精神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时,其记忆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并发现这些人的记忆没有明显的饱和点。


发现超导节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约瑟夫·森曾说:“科学发展到今天,离开了冥思静坐的体验就很难走下去了。”许多科学家认为:超觉静思是大脑充分发挥机能的量高技术,它能够巧妙地激发大脑的左半球的力量去影响右半球,从而使右脑量大限度地发挥思维能力。 综上所论,禅修的作用不仅仅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开慧增智,它还对探讨研究功法和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起着积极的作用,它甚至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揭开自然界之谜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TOP
8#

回复:善待人生,过好每一天.

清晨六问
1-我今天的目标是什么?
2我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3-我今天准备在那方面进步一点点?
4-我今天准备学习那些新的东西?
5-今天我怎样才能更快乐?


每天上午读经刚经


静夜六思
1-我今天是否完成了我的小目标?
2-我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3-我今天在那些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4-我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5-我明天的目标是什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