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祖师语录 [复制链接]

11#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我们应该学普贤十大愿去修行今天讲普贤菩萨十大愿,一是赞叹普贤菩萨的愿力、功德,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样去学,怎么样去修,也就是我们修行可以照普贤菩萨十大愿修。
一者礼敬诸佛
第一愿“一者礼敬诸佛”,我们的身体礼敬诸佛,非但有功德,而且能够消除我们身体所造的业障。从心理上来说,我们对谁恭敬,我们心就朝着谁,我们对佛恭敬,心就朝着佛,要不然,我们这辈子心到底朝向谁呀?可能方向也乱七八糟,你喜欢什么就朝向什么,看见好吃的东西起贪心,心朝着吃的东西,看见好穿的东西起贪心,心朝着穿的东西,看见好玩的地方起贪心,心朝着玩的地方,某人使你对他产生爱好、敬仰,你心就朝着他,如果这是一个善知识,还能给你得到利益,如果他不是善知识呢?你就会受到他的危害。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对人容易祟拜?这个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你喜欢什么,他就给你什么,让你高兴,你就会对他欢喜,听他话,对他很信仰,很恭敬,好比一个病人到医生那里去,说:“我病看了很久怎么还没有好?”医生说:“你身体太虚了,所以病好得慢,你应该多吃点营养。”病人一听到吃,就听进去了,医生叫我吃营养,全为我好啊。病人有时候也想不通:“医生,我吃了很多营养,怎么身体还这么差?”“因为你虚得太厉害了,吃这点营养不够,还要吃,吃得越多越好。”病人更听得进去,哪个人不喜欢吃啊?医生叫我吃,我还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了,为了病好,回家每天鸡呀鸭呀肉呀拼命地吃。家人稍微有点牢骚:“好吃的全给你吃了。”他理气直壮地说:“医生说的,我要增加营养,你们身体好,少吃点没关系。”所以假冒的善知识,就是用这一套来迷惑你,这叫“投你所好”。其实这个医生懂什么呀?你吃得太多了,吃了不合适的东西,对病反而没好处。佛是我们的导师,佛弟子心要朝向释迦佛,善知识讲法不能跟释迦佛讲法的原则违背,否则你就是假善知识,如果你讲的法跟释迦佛讲的话一样,那是代如来宣化,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听从。我们应该要懂得,礼敬诸佛的作用就是要使我们的心朝着释迦佛。释迦佛还告诉我们,还应该礼敬一切诸佛,其他的佛都跟释迦佛一模一样,完全圆满,完全平等。只礼敬,不学习,好比在搞私人关系“礼敬诸佛”,就好比向老师行个礼,表示恭敬老师,为什么要恭敬老师,行个礼?因为你是学生。学生要跟老师学习。佛教也是这样,你当一个佛弟子,是释迦佛的学生,我们恭敬佛,目的就是要跟佛学,因为佛是伟大的,值得我们尊敬,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伟大,所以礼敬诸佛,一方面心要朝向佛,一方面要跟佛学习。
二者称赞如来


“二者称赞如来”,我们要赞叹佛的功德。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佛有十个称号,我们念到《忏悔文》,里面就有佛的十个称号,比如称“世尊”,也是佛,“天人师”也是佛“调御丈夫”也是佛,“应供”也是佛,他一共有十个称号。可以称佛,也可以称如来,也可以称世尊,比如可以称“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称“释迦牟尼世尊”,也可以称“释迦牟尼如来”,这都可以,但是不要称释迦牟尼佛祖。大家懂了以后要广泛地给别人说说。现在有很多人写书,因为他有文化,有的书还是有水平的呢,可是提到佛的时候就称“佛祖”,一看佛祖两个字,就知道这个人不是佛弟子,只是门外汉,最多给他一个称号,叫“常犯错误的佛学专家”。我们要赞叹如来的功德,如果不懂佛法,你怎么赞叹啊?人家问你一句话:你说信佛好,好在哪里?讲不出来,或者只会讲一两句极其通俗的话,“佛会保佑你呀。”好比唱:天下只有妈妈好,问他:“妈妈好在哪里呀?”“因为妈妈给我吃糖。”“还有呢?”“巧克力。”“还有呢?”“还有嘛奶油糖。”说来说去糖。说佛好又说不出佛好的地方来,真像一个无知的小儿,这样的佛弟子一点作用也没有,后世的众生脑子可不简单啊,现在不是大学毕业还找不到工作,大家拼命在提高文化水平,问你一句:佛到底好在哪里?听来听去只会讲保佑。只知求佛保佑,怎能突出佛教的伟大.保佑有什么希奇?信神也会保佑,信土地公公也会保佑,信鬼嘛也会保佑,这样越到后来,佛教就越没人信了,或者把佛看成和鬼神差不多,怎么能突出佛的伟大呢?说“佛是万能的”真是罪过,还有的人,为了要说佛好,就乱说一通,到后来人家知道你胡说八道,更加不信佛了。比如现在有人说:“佛是万能的。”这句话真是罪过啊,我们认为佛比神高,神还是一个凡夫众生,佛是修菩萨道成就的,一切都圆满,神有圆满吗?信神的人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神是万能的。”说佛是万能的,那岂不把佛说成神了吗?简直胡说八道。如果佛是万能的,那么你奶奶唸了几十年的佛怎么还会死啊?你说万能嘛,什么都做得到嘛,你只要求佛,要不死就不死喽,从古以来多多少少人信佛,就说清朝、明朝、唐朝,信佛的人多多少少,那时禅宗信的是自性佛,后来普及的是净土宗,唸的是阿弥陀佛,怎么全死了?而且怪了,信佛的全吃饭,不吃饭他也觉得肚子饿,还生病,释迦佛自己也生病,那怎么说佛是万能?要赞叹佛有戒定慧,断智悲,法报化三身的功德真正要赞叹佛,就要知道如来的功德,如来有戒定慧的功德,断智悲的功德,法报化三身的功德,还要知道,佛、菩萨过去发的大愿的功德。
三者广修供养
“三者广修供养”,供养归纳来说,有财供养、法供养。财供养培福,法供养增长智慧,两种供养都要修,但是了生死靠智慧,度众生也靠智慧,成佛更加要智慧圆满,所以普贤菩萨说:“诸供养中法供养第一”。佛弟子如果不听佛法,哪来智慧?现在有些人号称大法师,却叫人不要多听法,还提出“唸经不必求懂”,不懂还起什么作用呢?买了一架电视机,因为不懂,“请问电视机怎么开?怎么关?频道怎么调呀?”这个人回答他:“买电视机不必求懂”。可是不懂还是要开啊,结果怎么样?讲法的人讲得跟佛不一样,就是魔说,所以要懂就得听佛法,学佛法,学佛法是学佛的法,如果人讲的法跟佛讲的不一样,这就不是佛法,是魔法,释迦佛说“离经一字就是魔说”,伪经不能唸法供养呢?要听佛说的正法,不能听邪法。有人说诵经也是法供养,可不能唸伪经,《三世因果经》是伪经,很多善知识都在批判会集本,这种“经”东拼西拼,怎么可以称为经呢?法供养第一,要广修法供养 要广修法供养,法门无量誓愿学,学法要广大,弘法也要广大。在观世音菩萨圣诞日,给你们讲观世音菩萨的发愿文,普贤菩萨圣诞日,给你们讲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所有的法门都是佛讲的,我们应该平等对待,广大弘扬。假如心量特别小的人叫大家不要广学多闻,结果只学一种,那么别的法门都没人学,好比树枯死了,你再要救它也救不活了。等到观世音菩萨圣诞日要你讲一讲观世音菩萨发愿文,“我讲不来,没学过。”要你讲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也讲不来。要你讲药师佛十二大愿,也讲不来,那不是这些法全都没有生命力了?这是促使其他广大的法门早日死亡。说其他法门用不着,等于说佛的智慧没有你大,比如爸爸开了十个工厂,交给十个儿子去发展,其中一个儿子私心杂念,只想自己发展,还去搧动哥哥弟弟厂里的人都帮他发展,结果九个厂全关门,只有他一个厂发财,爸爸如果活着就要说:“十个厂是我十个心愿,十个厂都有不同的贡献,现在怎么只剩了一个厂,我死了眼睛也不闭呀。”如果其他法门都用不着,那就等于说佛的智慧没你的大。
四者忏悔业障
“四者忏悔业障。”普贤菩萨的愿力要令众生业障清净,我们忏悔业障一般都是修普贤菩萨的忏悔法,百字明咒就是普贤菩萨忏悔法。最可怕的是过去的罪不知忏悔,现在的过失也不改正,每天造的恶业又使罪障一天天加重,死后堕入恶道无有出期。忏悔就是认错改过,要恳切 忏悔就是认错改过,再也不做了,但是说话要算数,不要上午忏悔过了,晚上又做了。
五者随喜功德
五者随喜功德。”众生最大的毛病“妒忌”,看见别人比自己差就高兴;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不高兴,妒忌。凡是有妒忌心的人必然会走上动瞋恨心的道路,而且必然会致成心地谄曲。一个妒忌会引起很多的烦恼恶业。修行人应该反过来做,别人做好事,要为别人高兴;别人成绩比我好,也要高兴;别人功德比我大,要随喜他人的功德;你成功了,你进步了,我也为你高兴。这就是修随喜功德,慢慢就能改掉妒忌的习气,随别人的欢喜而欢喜就叫随喜。
   “六者请转**”,讲经说法必须要有请。佛教跟别的宗教不同,别的宗教做广告,佛教非但不做广告,你想听法,还要你自己去请法,请求善知识给你讲点开示。一般情况下,你不请他不说,这不是善知识架子大,这是对法尊重,法是要你自己求的。菩萨常为大众请法,有时也会不请自说.但有时候大众不知请法,所以在法会上,菩萨就起来请如来演说法要,这是菩萨代大众请法。也有在没有人请的情况下,善知识觉得有说法的必要,就跟大家讲一点法,这叫不请自说,佛有时候也是这样。学生要求法,不要变成老师请你来学法如今末法,情况又不同了,众生对法的爱好冷了下去,就成了只拜佛,不学法,众生对法的爱好逐渐冷下去了,认为法要不要并不重要,如果你已经懂得法,是个智慧非常大的修行人,那么抽个时间专门以礼拜的方式来用功,止住妄念,这也可以,但在不懂法的时候首先要学法呀。

TOP
12#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阿弥陀佛,谁不能念,而偏难念;西方极乐,谁不愿生,而罕得生者,盖念佛人未得其诀耳。
教念佛而使之真切者,其唯死之一字乎?死之一字念头上,境缘自然冷淡,情爱亦自轻微。名利势毫,向此处俱用不得,见闻知解,到此时却使不行。四大各离,将何所靠?孤魂无主,安得自由?此时不见弥陀,恐逢罗刹;不生净土,恐入驴胎。纵无恶业,亦不免人道往还,即有善因,其争奈天福易尽。
莫云自有主宰,业果所牵,诚难回避;莫道本无生死,识心未尽,总属轮回。
莫视此事未缓,明日之事,节日不知;莫将此事为轻,错过此身,沉沦永劫。
是一切事,无如生死大事,则事事皆不切之事,于一切时,总作临命终时,即时时念佛之时。如是念佛,斯为切心;如是念佛,方生净土。
须下死功夫,才成净业;常念生死时节,方肯切心。此乃成佛之阶梯,是诚念佛之妙诀也。


TOP
13#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rm=500,300]http://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download6/jl2_08.mp3[/rm]


传说中十个看完九个出家的贴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八九、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苦海无边 , 回头是岸 !  
TOP
14#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念佛随各人气力大小,而为大声小声


   然出声念久伤气,故又需静坐默念。无论大声小声默念,总要自己听自己之佛声。默念中亦仍有声,故亦须听。能常听,必自归一,此念佛最妙法也。



TOP
15#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六道众生本来是佛,只因迷妄不肯信佛。
智者觉悟见性成佛,释迦世尊开示念佛,
弥陀有愿接引念佛,观音菩萨头顶戴佛,
势至菩萨摄受念佛,清净海众皆因念佛,
六方诸佛总赞念佛,祖师启教劝人念佛,
捷径法门唯有念佛,一代宗师个个念佛,
古今名贤人人念佛,我今有缘得遇念佛。
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
眼常观佛耳常听佛,身常礼佛鼻常数佛。
香花灯烛常供养佛,行住坐卧不离念佛,
苦乐逆顺不忘念佛,着衣吃饭无不是佛。
在在处处悉皆有佛,动也是佛静也是佛,
忙也是佛闲也是佛,横也是佛竖也是佛,
好也是佛恶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
念念是佛心心是佛,无常到来正好念佛,
撒手便行归家见佛,一道圆光即性空佛。
了此一念是名为佛,常住不灭无量寿佛,
法报化身同一体佛,千佛万佛皆同一佛。
普劝有缘一心念佛,佛不念佛失却本佛,
贪瞋嫉妒自丧其佛,酒色财气污天真佛。
人我是非六贼劫佛,一息不来何处求佛,
地狱三途永不闻佛,万劫千生悔不念佛。
丁宁相劝念自己佛,急急回光休别觅佛,
念念不昧谁不是佛,愿一切人自归依佛。
回向西方发愿念佛,临命终时亲睹化佛,
九品莲台礼弥陀佛,得无碍眼见十方佛。
大众虔诚同音念佛,临终必定见弥陀佛,
天上人间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TOP
16#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em7][em7][em7][em7]


       有句话说:「熟处转生,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是说我们对妄想杂念本来就非常熟悉,就将它转为生疏;而我们并不是一出生就会念佛,对念佛较生疏,就将他培养成习惯。这样生转熟,熟则生巧,习久成性,自然就成为个性、习惯。脑筋不动时,就会不假思索生起念佛,心就会在佛号上。


TOP
17#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在纸上求佛法 笔尖蘸干洞庭湖


气出气入洞本心 专闻自心突突心


随声默念一梵音 抵腭闭目坐端身


凝神内观清静地 耳根闭塞勿分神


外音入耳犹绝境 动静由它不去分


导入声尘闻自性 久习空寂大千心


TOP
18#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紫柏大师法语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一举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大抵真心念佛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念念不间断。是以烦恼动他不得。欢喜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不能动,死生境上自然不惊怖。今人念佛,小些喜怒到前,阿弥陀佛便撇在脑后了,如何能得念佛灵验?若依我念佛,果能于憎爱关头,不昧此句阿弥陀佛,而现在日用不得受用,临终不得生西方,我舌根必然破烂。你若不依我法行,则念佛无有灵验,过在汝,与我无干。



TOP
19#

回复:[推荐]祖师语录

  


   千里烧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师,不如孝顺父母念佛;广交魔友,不如独身清静念佛;为来生拜忏诵经寄库,不如多作善事修福念佛;许愿保平安,不如悔过自新念佛;阅读外道书籍,学习外道理论,不如一字不识念佛;自己一知半解,对人妄谈禅道,不如老实持戒念佛;希求妖鬼灵通、神异境界,不如正信因果念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