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戒定慧

戒能成就种种功德
戒律在个人修学佛法上尤为重要,一切功德的成就都要以戒律为基础,由清净的律仪才能成就种种功德。
1、成就善法:戒律如大地,大地能生长万物,同样的持戒能成就种种善法。《遗教经》说:若无净戒,诸善功德不生。没有清净的律仪,一切善法功德都不可能生《大智度论》说:若求大利,当坚持戒,一切诸德之根,出家之要,如惜重宝,如护身命,以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又如无足欲行,无翅欲飞,无船欲渡,是不可得;若无戒者,欲得好果亦不可得。
世间最大的利益莫过于学佛了生死,成就菩提,要想成就这样的善法就要持戒。《明了论》说:戒能生种种胜利,谓引生世出世间善法。世出世间善法的生起,都要以持戒为基础。
2、相好庄严,名闻十方:许多人都希望自已具有一副庄严相貌,他们想尽办法,用各种装饰品去庄严,其实这都不是最根本的办法。你要想天生具有庄严相貌,就要持戒。《萨遮尼乾子经》说: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癞野干身,何况得功德之身。一个不能持戒的人,势必要堕落,即使丑陋下贱的人身都得不到,何况庄严相好之身呢?《地持经》说:三十二相无差别因,皆持戒所得,若不持戒,尚不得下贱人身,况大人相报。三十二相在印度是公认的贵人相,也可以说是完美的相貌。一个人通过持戒,就能招感得三十二相。另外,如果要得到美好的声誉也要持戒。《大智度论》说:人虽贫贱而能持戒,香闻十方,名声远布,天人敬爱,所愿皆得。持戒的人即使没有地位财富,他的名声也能传播到遥远的地方,受到天人的尊重。
3、人天之因: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中,以五戒为通往人天的护照。五戒是做人的准则,而具足戒是完善人格的基础。《四分戒本》欲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者。常当护戒足,勿令有毁损。有清净律仪,不犯戒,将来才能保持人身或生到
天上。《善生经》说:若欲生天等,必须护戒足。护持净戒,才能投生到天道,享受福报。
4、解脱之要:持戒具有生天的果报,但出家人持戒并不是为了生天,而是为了解脱。持戒又是解脱之本,《遗教经》说:依因此戒,得有定慧。戒定慧是佛教的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烦恼,才能解脱。《涅槃经》说: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坚持净戒才能见佛性,证大涅槃。《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无上菩提就是佛果,持戒才能成就佛果。
5能令正法久住在《四分律》中,说明佛陀制戒有十利,最
后一点便是令正法久住。由于有戒律,才有清净比丘;由于有戒律,才有和谐僧团;由于有戒律,佛教在社会上才有良好的形象。所以说,戒律能令正法久法。佛陀最初制戒因缘,便是为令正法久住。如《大集经》说:十方世界菩萨,请佛为五滓众生制于禁戒,如余佛土,为法久住故,佛后许之,便制禁戒。
“十方世界菩萨请佛制戒,原因是为能令正法久住。要想令正法长期住世,僧尼应该严持净戒如理如法。《十诵律》说:佛法几时住世?“佛答言: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尔。佛法住世时间的长短,是取决于戒律的弘扬情况,僧尼的持戒程度。《善见论》说: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一、毗尼者是汝大师;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三、若有中国十人,边地五人如法受戒;四、乃至有二十人如法出罪;五、以律师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以戒为师如法学戒,持戒,依戒行事,佛法才能久住。《萨婆多论》说:毗尼有四义,余经所无:一、戒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长;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一切众生(三善道)由戒而有;三、趣涅槃之初门;四、是佛法缨络,能庄严佛法。佛子依戒而住,戒能庄严佛法,能令正法久住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