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幼儿在学习或做游戏时,是那么的专注认真,以至于周围人的走动、讲话他们都未听到和看到。可是,也有些幼儿则经常安不下心来,他们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扔掉这个玩那个,做事无常性,屁股坐不住。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幼儿专注品质有差异的缘故。
专注品质是指幼儿能按自己或他人提出的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认真积极地投入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的一种注意品质。这一品质在形成过程中,是以有意注意的特征为主要特征,同时也包含一定的无意注意成分,当这一品质形成时,它也就类似于无意注意了。专注品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一、专注品质能使幼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更为清晰和丰富的信息
虽然幼儿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基础是认识能力,但是有目的、善调节的专注品质就像信息进入的大门,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意识的调控,幼儿的感知是不可能稳定地集中指向于特定的活动和事物,因而清晰而全面的信息获取也就无从谈起。
二、专注品质是幼儿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
专注品质发展得好的幼儿,能很快地进入活动情境,很快地确定活动目标,更能很快地在活动中进入"神驰"状态。所谓"神驰"状态,即是忘却自我,全神贯注于手中"工作"的活动状态。幼儿进入这种状态后,他们会感到满心欢喜,各种能力会得到最佳的发挥,活动也就容易取得成功。
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事实也使我们感受到,有些经常获得成功的好孩子、好学生,他们的智商也并不见得很高,但是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专注品质水平较高。对少年大学生的追踪研究也发现,这些超常少年的超人之处,大多也在于从小就有超常的专注学习的品质。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十分重要,它既是幼儿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为今后入小学学习的必要准备。
专注是专注品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状态。一个人在各种活动中经常表现出专注状态,那么他也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专注品质。专注状态服从于一定的活动任务,并受个体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影响幼儿专注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
1.对活动目标的明确性,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性;
2.活动的组织安排的合理性;
3.与已有经验联系的适宜性;
4.意志的参与性。
据此,我们对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让幼儿明确活动目标,引发幼儿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专注是一种有预期目标、全身心投入的注意。因此,目标越清晰、越具体,越容易引发和维持专注状态。同样,兴趣亦是形成专注品质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分为两种:对事物本身和活动过程的兴趣,即直接兴趣;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即间接兴趣。专注品质的形成与两种兴趣都有关系,但更为重要的却是间接兴趣。前者能引发专注状态,而后者不仅引发,而且能保持专注状态。因此,在充分利用直接兴趣的同时,要重视对幼儿间接兴趣的培养。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应以幼儿能理解、能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启发幼儿了解自己的任务,明确所追求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一定的描述,使幼儿了解结果与他们自身的关系,能感受到这一结果与他们自身的关系,使他们对活动产生兴趣,那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专心地投入。
(二)合理、科学地安排幼儿园的活动
生活安排得是否合理,活动组织得是否科学,同样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专注品质的形成。例如,一日生活是否有规律,对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人来说,他在需要的时候,就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学习;而对一个生活无规律、整天处于忙乱状态的人来说,必要的时候,他也难以集中注意。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并严格地执行,使幼儿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保证精力充沛,使他们能够专注地参加各项活动。同时,对幼儿园各项活动也应作出科学的安排,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如动脑活动和体育活动、自由活动和集体活动、智能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进行适当的搭配,做到动静交替,有利于幼儿专注品质的培养。
(三)创设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幼儿原有的经验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如果新的学习与已有的经验差异太小,幼儿无需多大努力就能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如果差异太大,幼儿即使运用已有的经验,开动脑筋,也无法理解它,此时,注意力也不容易维持。因此,我们布置给幼儿的任务或要幼儿实现的目标,必须把适度性作为重要的原则,也就是必须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上提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注重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提出适宜的任务和目标。
(四)重视对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专注品质的形成过程是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意志坚强的人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注意,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与任务;而意志薄弱的人则很难排除干扰,因而也不可能形成专注品质。心理学家指出,作为意志行为的特征,即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等,在幼儿期仅有最初步的发展,但是这一时期的教育影响却能有效地促进意志品质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活动中,应该特别注重幼儿做事的目的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儿歌等艺术形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意志力的榜样;也可以采取各种游戏、角色扮演、情境表现等手段,对幼儿进行自制力、抗诱惑力的训练;此外,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表现出来的意志行为给予正强化,使幼儿的意志品质能在实际行为中通过反复练习而得以巩固。
当然,幼儿期是感性期,专注品质的发展刚刚萌芽。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切勿强求幼儿过多地付出意志努力,但也不能过于迁就,应该注意掌握好分寸,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
摘自《幼儿园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