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二) [复制链接]

1#

朱镜宙居士著

第三节  怎样会堕地狱?

甲、不信因果。忉利天宫神通品: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护卫。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生全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乙、作五逆罪。观众生业缘品:

‘尔时地藏菩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若有众生出佛生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菩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丙、杀害毁骂之报。阎浮众生业感品: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丁、讥毁齿笑之罪。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牲。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堕地狱的因素很多,上面所说的,不过略示数例而已。人们如能举一反三,自可得之言外。

这里我且举一个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去北京讲经,道经烟台时,同他的皈依弟子烟台道尹伍雍所说的地狱故事,详见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第八章八二页至八七页。回忆录说:

‘谛老也知道伍的夫人是程某的女儿。程某在过去做过大官;此时他已死去。他夫人很信佛,还办了不少的慈善事。在谈话之间,谛老忽然想起一段奇闻:

“你知道吧!谛老对伍道尹这样问。近来上海出一段奇闻,差不多人人都知道!”

“我还没听说呢,什么奇怪事?”

谛老又沉思了半晌,像说闲话似的,把这一段新闻,从头至尾的说出来。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位程某,是一个官宦人家,家里很富足。程某在上海故去了。他还有一个太太,念夫心切,自从夫君死了以后,整天哭的要死要活,想要与夫君再见一面。那时候,在上海有一个法国人,会‘鬼学’。能够把新死去的鬼魂招来,与家人重行见面谈话,一次要一千块钱。程太太因为家道很富足,化一两千块钱,也算不了什么!只要把夫君招来见见面,这就心满意足了。于是请法国人到了家里,晚间,在大客厅里摆好坛,把电灯一熄,法国人就在里面掏诀念咒,约有一点钟工夫,电灯完全又开了,但却没见到鬼来。洋人说:

“咳!这个人很难找!在阴间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见他在地狱里,无论怎么叫他?也叫不出来。”

程太太自从夫君死了以后,心里疼的吃不下饭,巴不得赶紧把他招来见见面,谈谈话;谁想出乎意料之外,自己的夫君不但没来,而且洋人还说他下地狱,程太太听到这话,不由得怒从心出,火了!

“你这个洋鬼子玩艺儿,真会骗人!”程太太恼愤愤的说:“我丈夫一辈子乐善好施,盖庙修桥,不升天,也就够冤枉了!为什么反而下地狱呢?你这不是故意污辱我们吗?”

就这样把那个洋人申斥一顿。那位洋人,因为当时不能给他拿出证据来,所以也没法子辩驳,白受了一顿气。

程太太气不过,仍然直叨咕,洋人也实在忍不住了。

“好啦,你如不信的话,如果你另有新死的人,我可以给你找来作个证明。”

“别人我不要,只要我丈夫!”她仍是气的要死的样子说。

程太太有一位大儿子,刚在窑子里死了不几天,说这话时,从傍有人想起程太太的大儿媳妇,说:

“大少爷不是刚死了不久吗?既然他现在能招魂,可以借这机会,叫少奶奶花几个钱,把大少爷的魂灵招来:一方面可以说说话,一方面还可以证明这件事。”

有人把这话告诉大少奶奶,大少奶奶恐怕程太太不乐意,打算自己花钱;所以先给程太太商量一下。程太太说:

“你们的事情我不问!”

洋人也在傍边插嘴说:

“要愿意再作的话,我可以减价算五百元。”

大少奶奶很年轻,男人又刚死过,心里正在很哀痛的时候,也很想把他招来见见,说说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就是花上五六百块钱,也算不了一回事。于是就把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开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洋人重行登坛去作法。

这一次不像上次一样,登坛不一会工夫,鬼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棹子底下哭了一顿,以后又说话。他的女人问道:

“你是某人吗?”

“是!一点不错。”

“你在阴间怎么样?”

“因为我刚死过不久,还在疏散鬼之列,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事,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有人到那件衣服里找一找,果然在口袋里有一张支票。这时候,在傍边看的人,又把他的小孩子抱来,故意让他问:

“你是我父亲吧?”

“是,乖孩子!你好好听你妈**话!’

这时,鬼也哭,家里的人也哭,弄的客厅里一片哭声。尤其是他的女人,几乎哭的不成声。后来她在极端悲恸之中,忽然又想起,刚才要请他老太爷的事。又问:

“最初请咱父亲,为何不来?”

“听说他已经到地狱去了。”说这话时,鬼的哭声更大。程太太在傍边听著,也沈不住气,忽然插嘴说:

“你父亲一辈子行好作善,重修某隐寺,创修某佛寺,舍茶舍药,广作布施,印送经典,他有什么孽,还得下地狱?”她一边说,还一边著急的了不得!

“我问过他”,鬼对程太太说:“听说:因为我父亲原先困穷的时候,在北京做官。有一年,正值山西年岁不好,闹饥馑;皇上派他到山西,办赈济,国家发了六十万两银子的赈济款,我父亲违法贪污,完全入私囊了;因此饿死了成千成万的人。后来朝廷又派专使去调查,我父亲行了几万两银子的贿赂,把这件事情就掩饰过去了。因此罪孽太大,所以到阴间没有几天,就转到地狱里去了。”

“你父亲一辈子做的善事也不少哇!就是有罪的话,将功折罪,也不致于下地狱吧!”

“那他的功固然有,究竟抵不过他的罪。有功德,将来可以上天去享福,那又是一回事。而现在所欠的这些成千万的人命债,还得先要来补偿!”

程太太听到这话,更加火了!

“既然作善事没好处,我们还行善作功德干什么?赶快!派人到某佛寺去,把寺拆掉。把那一些僧人完全赶跑!”

这一幕中法合演的鬼剧,到这里算完了。末了,弄得佛寺,却内外都不安。

谛老讲到这里,遂问伍道尹:

“这件事在上海闹了很多日子,差不多人人都知道。你和程某是至亲,究竟他在过去有没这回事?”

伍道尹沉思了半天,吞吞吐吐地,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他当时在北京做官的时候,正在穷的难过,这事情不能说一定,大半或者也许有,我不敢说。”

话讲到这里,也就无人再往下说了。

这是活生生的最近数十年间一件地狱报应故事,读了以后真够令人警惕!

影尘回忆录,在第八章八八页里,还附录了大云月刊第三十期六大伟人,名标猪身之奇事新闻一则:

‘江苏镇江县城西门外谢镇村,谢咏铭家之猪厩内,有一母猪,于去冬阴历十一月十三日,(阳历二月九日)胎生牡猪六只,背上无毛,足是人足,腹是人腹,全是一样。尤奇者,每只背上,皆发现青肉皮一块,凸出三个肉字:

一为姓袁的,一为姓盛的,一为姓伍的,一为姓冯的,一为姓李的,一为姓黄的,此系多人目见之事实。教育界人士,到谢家参观者有数十人。沿途陆续争观者,亦不计其数。现为丹阳城内吴国鑫会员暂为买下,以备博物家考究。’

大光按:上面凸出之六个人名字,均为近代赫赫有名之大伟人,这里不便提起。此段新闻,并曾录在‘世界奇闻’录中。

堕三恶道的故事,在历史中也屡有记载。僧史略卷中,言:拓拔虎入冥,见周武帝毁法灭僧而入地狱。并请代语隋天子,为之拔苦。文帝乃诏天下出钱营福,赖众人之力,以救拔之。

诸位记者!阎罗老子,是铁面无私的。他只问是非善恶,不管你是帝王非帝王,是大官非大官,或大伟人,非大伟人,这一套,在他面前都用不著。所以还是自己平日当心点,不做枉法贪赃之事,阎罗老子,就无可奈何我们了。

第四节  救拔三恶道罪苦的修法

三恶道是指:畜生、饿鬼、地狱说的。欲出三恶道苦,依地藏经所指示,其修行方法,有下列各事:

甲、新死四十九日内,为作功德。忉利天官神通品:

‘无毒答曰:(无毒鬼王答婆罗门女)‘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之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反过来说:如果新死亡四十九日内,有人代作功德,自然可免地狱之苦了。’’

乙、设供修福,布施如来塔寺。同上品:

‘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丙、对佛像前,发愿救拔三恶道众生。阎浮众生业感品: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等正觉。’发誓愿已,俱问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丁、归依地藏菩萨。同上品: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皈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戊、作地藏菩萨像,志心瞻礼。如来赞叹品: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行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

己、称佛名号。称佛名号品: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罗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庚、布施老病。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

古德有言:‘一念善,则天堂现前,一念恶,则地狱现前,’天堂地狱之分,在当人一念善恶之间而已。惟‘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利益存亡品)是以地藏经对于地狱苦报,苦口婆心,一再陈说,其所以警策世人者,可谓无微不至!无非期望世人改恶迁善,免受剧苦耳。经中时及业感之言,如:忉利天宫神通品:‘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观众生业缘品:‘众业所感,获报如是。’‘万死千生,业感如是。’阎浮众生业感品:‘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地狱名号品:‘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等等,不胜枚举。地狱既是众生恶业所感,那末,只要众生不造地狱之业,自然无地狱之感,更不会招地狱之报了。因此,我们对于地狱,可以得到下列的解释。

子、地狱本无处所。所言:‘大铁围山’,所言:‘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铜、铁、石、山,是世间最坚硬之器,火是世间最凶猛之物,以形容造大恶业之人,如杀人罪犯等,其心之坚硬,如铁围所造之山;铜、铁、石所成之器;其凶猛如炽烈之火;故死后能感招铜、铁、石、火、山之报。

丑、三业何以称海?海是以深广为体的。三业是指身、口、意、说。人们自出娘胎一直到老死,其间日积月累所做的身、口、意、无量无边恶业,其深广有如大海一般。故称为业海。是以世尊尝说:

‘莫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成大器。’

世间的大器,自然莫过于海。即以吾国长江大河来说:最初原起于点滴;所积既多,遂成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矣。‘海水涌沸,’是指所造之业之烈‘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先渡,’是指生时所先作的意思。譬如生时所做恶业,系身所造者,就是先渡身恶业所积成之海;然后据此身本业海,而感地狱之苦。如系口所造者,就是先渡口恶业所积成之海;然后据此意本业海,而感地狱之苦。‘海东,’为什么不言南、西、北,而言东?‘东’是‘东作。’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于东,而始就耕,谓之‘东作。’其实人们每当东方既白,即出劳作,故吾国又称工作为‘东作’。是指每日自晨至夕所造的恶业而言。故经云:‘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三恶业是因,日积月累,招感成海是果;海既如是,山自可知。海非真海,业深成海。海无处所,三恶业即其处所;故曰:‘其处是也。’其,是指三恶业说的。是经文已说得够明显了。

或谓夜间作梦,也可打人、杀人、或骂人,何以只说白天(东作)?此在善见律:‘梦中以心业羸弱故,不感报。’是一最好的答覆。
分享 转发
TOP
2#

Re: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二)

寅、‘业海’。铜、铁、石、火,皆是‘喻辞’。世尊说法,善用‘喻辞’。故曰:‘我之说法,如筏喻然,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众生以譬得解。’是世尊说法时一贯的态度。如明此义,则三藏十二部经,易于通达。否则,触途成滞,无异自钻牛角尖。例如说地狱苦处,没有人去过地狱,无法了解;只好用‘喻辞’,使众生‘以譬得解’。忉利天宫神通品:‘如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地狱如果真有处所,该人人可去参观,为什么还凭威神与业力?

我在这里,举个威神与业力,能到地狱的有力故事:

民国四年,袁世凯想做皇帝,深怕章太炎先生反对,先期诱至北京,幽于龙泉寺;先生忧愤之余,梦做阎罗王。当时有报宗仰和尚书云:

‘仰上人侍者:快接复书,神气为开。所问幻梦事状,今试笔述,愿上人评之。去岁十二月初,夜梦有人持刺,请吃午餐,阅其主名,则王鏊也。(王,震泽人。明武宗时贤相。)走及门外,已有马车;至其宅中,主人以大餐相饷;旁有陪客,印度人、欧洲人、汉人皆与。各出名刺,汉人有夏侯玄、梅尧臣。余问王公:‘读史知先生名德,而素无杯酒之欢,今兹召饮,情有所惑。王曰:“与君共理簿书事耳!梅君则总检察,吾辈皆裁判官,以九人分主五洲刑事;而我与君,则主亚东事件者也。”余问王曰:“生死为寿量所限,轮回则业力所牵;大自在天尚不能为其主宰,而况吾侪?”梅氏答曰:‘生死轮转,本无主者,此地唯受控诉,得有传讯逮捕事耳。传讯者不皆死,逮捕则死矣。既判决处分后,至彼期满释放后,又趣生诸道,则示非此所主也”。余念此论,颇合佛法,与世俗传言焰摩主轮回生死者不同。因复问言:‘铁状铜柱,惨酷至极,谁制此法者?”皆答曰:‘此处本无制法之人;吾辈受任,亦是阎浮提人公举,无有任命之者。法律,则参用汉、唐、明、清及远西日本诸法,本无铁床铜柱事也。受罪重者,禁锢一劫;短则有百年。而笞杖之与死刑,皆所不用。吾辈尚疑狱卒私刑,以铁床铜柱,困苦狱囚,因曾遗人微往视之,皆云无有。而据受罪期满者言,则云确受此痛。”余曰:‘狱卒私刑,非觇察所能得,吾此来当与诸公力除此敝何如?”王答曰:“固吾心也。”遂返。明日复梦到署视事。自后夕夕梦之,所判亦无重大案件,唯械斗谋杀,诈欺取财为多。如此幻梦不已,而日曜(星期日)之夜,则无此梦。余甚厌之。去岁梦此二十余日;一日,自书请假信条焚之,夜亦无梦。一夕,尽换狱卒,往询囚徒,云:“仍有铁床铜柱诸苦。”因问此具何在?囚徒皆指目所在,余则不见,归而大悟。佛典本说此为化现,初无有人逼迫之者,实罪人业力所现耳。余之梦此,是亦业感也。今春以人参能安五藏,买得服之,并于晚饭后宴坐观心一小时顷,思欲去此幻梦,终不可得。来示谓不作圣解,此义鄙人本自了然。但比量上知其幻妄,而现量上不能除此翳垢,自思此由嗔心所现故耳。吾辈处世,本多见不平事状。三岁以来,身遭患苦;而京师故人,除学生七、八人外,其余皆俯仰炎凉,无有足音过我者。更值去岁国体变更问题,心之嗔恚,益复炽然,以此业感,而得焰摩地位,固其所宜。息嗔唯有慈观,恐一行三昧,亦用不著。慈观见涅槃经,虽说其义,而无其法;亦如竟无从下手耳。想上人必有以教我也。(所嗔之事,有何体性?能嗔之心,作何形象?未尝不随念观察,而终不能破坏。)来示欲编楞伽为教科书,此书译本,宋译文义难调。憨山注亦似未了。唐译七卷,语调文鬯,似当改用唐译为宜。宗门多信宋译者,以达摩传授故耳。然达摩时,唐译未出,自不得不用宋译;况心印密传,不在文字,其语可解与否?亦非达摩之所注意。今欲以此教授,则不得离绝文字为之。鄙意尚谓楞伽是佛法中无上宝典,一切经论,皆不能及。禅宗既以此经传授,而智者、杜顺,各立三观,皆依仿楞伽三自性为之。(天台空观,华严真空观,即翻妄讦自性也。天台假观,华严理事无碍观,即随顺缘起自性也。天台中观,华严周遍含容观,即正念圆成自性也。然若以此质问二宗,彼必不肯谓其出于楞伽;盖各宗皆欲自立门户,以其初祖为无师自证耳。)是楞伽者,正如阿耨达池,四大河水,皆从此出,岂可汛作教科书观邪?鄙人研究起信唯识二论,皆已通达。二论即是楞伽注释;而反观本经,则犹有未能了者。(依唐译本,文义可知,其理终有数处未解。)今世居士谈佛法者,每趣入神秘一流,实于佛道,相去悬远。京师亦有二、三质厚之士,来从问讯;只以法华、涅槃二经,起信、唯识、佛性三论语之。思与上人对谈,竟无其会。去春,因政府窥伺无已,上书请缴还勋位,直往金山披鬁,亦不见许。然审思讲解楞伽之事,鄙人终优于其他居士耳。楞伽卷首书四偈,昔张乐全以此自悟。今作八尺纸幅篆书,并以奉上。

近居忧患,颇读老子、周易二书,初读不悟;久习,乃知微文妙义,竟有契当佛法者,前此缁素高材,皆所未悟,乃自鄙人发之,心为之快。庄子中亦尚有多义,足与佛法相证,近刊笔记一册,一月后,当可印毕也。究竟向上一关,千圣不异;而又非妄人所说三教同源者所可附会。唯中庸等书,实是天魔外道;所论不诚无物,诚即根本无明痴相;至诚可与天地参,则成就梵天王耳。此种书,实与基督教伯仲,必不容其妄附佛法也。章炳麟和南三月三十日’

章先生书中所言:可得三点启示:

一、章先生奔走革命,九死一生,鼎镬在前,奋不顾身。其磅礴无前之气概,足以薄日月而撼山河,即经中所谓威神是。故能独到狱所。

二、先生不见炮烙等刑,而罪犯能见,以先生无此业,故亦不招此感。而地狱惟业所显,亦可得一确证。

三、‘来示(指宗仰上人来信)谓不作圣解,此义鄙人本自了然。但比量上知其幻妄,而现量上不能除此翳垢,自思此由嗔心所现故耳。’此即经中所谓‘业力不可思议。’亦即‘习气难除’之证。经言:‘阿罗汉习气未净,惟佛方能除尽。’故成佛须三大阿僧祇劫也。

总之,业性本空。因‘众生执有,业亦勿失。’毗舍浮佛偈云:‘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是以三藏十二部,皆为执有众生而说。如在贤圣,心境两忘,更何天堂地狱之有。

第五节  布施功德的修法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生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生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帝释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论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或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但如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以上一至四,皆就国王、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贵族阶级而言。五至九,皆称善男子善女人,是指平民阶级而言。盖古时印度,阶级之制甚严,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各不相涉。经中言布施贫穷、残疾、老病等,专对刹利婆罗门等,而不及平民,非谓平民可以不施,以刹利婆罗门等,掌国家财经大权,有余力可施故。平民终岁勤劳,难得一饱,故仅以布施供养塔寺经典等勖之,俾可多种无漏果报而已。总之,布施居菩萨六度万行之首,其事多端,法施、财施、无畏施,皆可量力而为;能发一念施舍之心,无论所施何物,皆为十方三世诸佛所共赞叹护念也。

第六节  明业果报应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若遇嗔恚者,说丑陋聋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补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牲道。若遇汤火斩斫伤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恶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息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是因,必有是果;所以菩萨怕造因。众生昧此,既造种种恶因,迨果熟受报,又多方设法趋避,如报载杀人等犯,初则到处逃避;既已就捕,置之于法,又一再上诉,希图幸免。这都因为不明自作此因,必自食此果所致。我们佛弟子,必须深明因果丝毫不爽之理,遇事慎始慎终,然后可免上述种种恶报之苦。止观五云:‘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滥;故言十法界。’十法界者: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佛法界。修六度万行,是菩萨法界。观十二因缘,为辟支佛法界。观四圣谛,为声闻法界。修上品十善,得天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得人法界。修下品十善,得阿修罗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得鬼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得畜生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得地狱法界,这就是各各因各各果了。所以地藏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云:‘生死业缘,果报自受’。此与儒家‘自作孽,不可活。’俗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同一意义。

第七节  产前产后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满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阎罗王众赞叹品:

‘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我有父母,一切畜类,也有父母,我有子女,一切畜类,也有子女。我有夫妇、兄弟、姊妹,一切畜类,也有夫妇兄弟姊妹。我爱父母,一切畜类,亦爱其父母。我爱子女,一切畜类,亦爱其子女。我爱夫妇兄弟姊妹,一切畜类,亦爱其夫妇兄弟姊妹。夺人家父母兄弟姊妹子女的生命,来庆祝自己子女的诞生,将自己的欢乐,建筑在人家的苦痛之上,那是多么伤天背理,可耻可鄙的罪行!我们在家佛弟子,能于子女降生之日,不但不杀生,且进一步放生,并诵经持名回向,自然更使人天欢喜,母子得福,那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才算是真正依地藏经一事修行了。

第八节  临命终时的修法

利益存亡品: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繙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样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或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的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分,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报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何况堕于诸恶趣等。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市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阎罗王众赞叹品: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称佛名号品: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儒家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什么人到临死时,其言会善?因一个人到最后五分钟时,凡平日强横霸道,贪赃枉法所得的利益,正如古德所云:‘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自觉作恶枉然,于是良心发见,自然会表露忏悔之意。故其言善。在这时候,如果家人眷属,能代布施行善,诵经称名,使令闻知,心情自更快慰。即此一念快慰之情,其所感境界,自然是善趣不是恶趣,此理极易明显。而且病人八识田中,临终有此一念种子,宛如农人布种土中,因缘成熟,更可发荣滋长,倍增利益。可惜我们做佛弟子的,无论在家或出家僧众,都没有依照地藏经一事去做,反被基督教的神父牧师们利用了;他们当每一教徒临终时,手携新旧约,跪在病人床前,替病人主呀!主呀!祷告,并告诉病人说:主已将你的一切罪恶赦免了,使病人闻之,安详舍报,不起恐怖,这与地藏经的教敕,用意正同。据西方学者考证,耶稣于十四岁至二十八岁之间,曾去印度留学,那末,节取地藏经义理,创为自己本教的仪式,事属可能。因此,我们更切望出家僧众,当在家信众临命终时,能照地藏经所说,为作最后数分钟的说法,或持名,或诵经,或持咒,既可使信众眷属,生者死者,皆大欢喜,又符世尊法施本旨;更于发展教务方面,可收获更大的效果,可谓一举数得。至于赴欧美传教的大德们,于此尤当更加注意。

近数年来,居士们自行组织临终助念团的,已有多处。这是一件符合经教极具意义的运动,值得赞叹!普度众生,不是一种口号,该切切实实去做才是。

其次,在家佛弟子,既可称为菩萨;菩萨惟一任务,是在自利利他。所以杀生为菩萨第一重戒,不得故犯。利益存亡品:‘临命终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又言:‘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人们因亡失父母、夫妇、子女,或兄弟姊妹而悲伤。一切畜类,亦有父母、子女、夫妇、兄弟、姊妹,其悲伤的情绪,与人无异;不过不能用人类的语言,表达出来而已。我们不能加以怜悯,而反杀害,作为死者的殉葬品,这与利他之义,刚好相反;不但大违菩萨戒,且无形中为死者造了无上罪缘,正如经中所言:‘譬如有人,从远地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斤;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利益存亡品)岂非更以害之么?

今世自命为开明人士,不读佛经,每以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与佛教并为一谈,诋为迷信。亦有将台湾迎神赛会的大拜拜,及扶乩邪教,与佛法扯在一气。殊不知拜祭鬼神,求诸魍魉,本为佛教所诃斥。倘读此文,当必自笑其平日所丑诋者,不特欺人,更自欺耳。

第九节  营斋的修法

利益存亡品: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业道;未斋食竟,及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吾国儒家教人,遇事戒慎恐惧,无非是修诚立敬的意思。今地藏经所言营斋之次,米泔菜叶,不弃于地;乃至诸食,未献佛僧,勿得先食;皆与儒家诚敬之义相符。尝见在家佛弟子,每将生米生面,供养佛前;或在午后,以果品奉献;试问生米生面,如何能食?佛住世时,日中一食,午后安可以果品供佛?皆非所以示诚敬之道也。

第十节  十斋日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圣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之事。阎浮提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世,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第十一节  欲救度多生骨肉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得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第十二节  欲见少失亡亲的修法
TOP
3#

Re: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二)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集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的菩萨摩顶授记。’

第十三节  久处床枕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至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魅、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凄惨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思议功德。’

第十四节  不受女身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若有女人,厌离女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一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养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第十五节  女人丑陋多病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为女王,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第十六节  下贱不自由等人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不经三恶道苦。’

第十七节  不受诸横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世,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第十八节  过渡山海险道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狮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第十九节  欲求读诵不忘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市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第二十节  欲求衣食丰溢家宅平安等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恶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第二十一节  欲得住处利益的修法

地神护法品: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护;十者、多遇圣因。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第二十二节  欲求所愿速成的修法

见闻利益品: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皈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第二十三节  闻名见像读诵等的修法

如来赞叹品: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行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

嘱累人天品: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者,得二十八种利益: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恶,九者、人见钦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生,十二者、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或闻地藏本愿事行,赞叹瞻礼,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临护,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六者、宿命接通,七者、毕竟成佛。’

第二十四节  称佛名号的修法及其功德

称佛名号品: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恭敬赞叹,其人或福无量无边。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皈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皈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罗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的大利,终不堕恶道。”’

第七章  结论

因地藏经是为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所以在一万九千四百三十二字中,皆以世法为对象。而于菩萨发愿,与地狱苦状,则殷殷垂训,篇幅占得相当大,世尊悲心,于焉若揭。在家弟子,如能切实依教修行,不特生死俱利,获福无穷;而且生天受乐,终证涅槃。

在南传佛教里(即世称小乘佛教),除佛与比丘僧外,余皆尽为在家弟子,并无菩萨这个名词;这也可为菩萨是在家弟子的一个旁证。而在北传佛教里(即世称大乘佛教是),菩萨一词,欲显得特别响亮。一切滑稽好戏,几乎全由菩萨来导演;如说大乘佛教,整个是菩萨活动的世界,也不为过。足见佛教自北传以后,已渐渐世间化,由小数人出家自了,进而普度众生,同证菩提,为其修行最终目的了。如世尊以未来众生,殷勤嘱付地藏菩萨,就是这个趣向的说明。若在南传佛教国家,连菩萨二字都听不到,遑论付嘱?

菩萨在大乘佛教里,虽非常活跃,但比丘僧的地位,仍然高于一切。以维摩诘为例,是一位智慧辩才与神通了不起的大菩萨;世尊出家弟子中,自舍利弗尊者以次,均不能当其词锋,前往问疾。最后还是由文殊菩萨出来,始得收拾这一尴尬场面。然而这位大菩萨,一见比丘僧,必皆恭敬礼足,(见无垢称经问疾品)无他,菩萨为在家弟子;而比丘法相,为佛代表,礼僧如礼佛故。因此,我们可以得一启示,只要比丘僧一日不绝,佛种一日不灭,佛法自能永远住世的。这,自然非在家菩萨所能为力了。

当世尊为菩萨时,曾做过龙王、金翅鸟王、象王、熊王、师王、鹿王、兔王、鸽王、鹰王、雀王、蛇王、鳖王、鱼王、天帝释、及神鬼等身,在化迹方面来说,菩萨自较比丘为方便,上文已经说过。要之,菩萨与比丘,绝无像南北韩般,划上一道固定界线,彼此老死不相往来。‘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出家比丘,如能以先自度而后度人为出发点,如一切智成就如来,当其为国王时,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今使无余(阎浮众生业感品)。则证声闻果以后,不般涅槃,往来三界,度脱众生,即是一位大菩萨了。又如无量劫前,福度光目母亲的罗汉,至释迦牟尼佛时,为无尽意菩萨(阎浮众生业感品)。而地藏菩萨,亦曾做过声闻与辟支佛(忉利天宫神通品),即其显著例证。

菩萨于三大阿僧祇劫,度生满愿的时候,如欲成佛,仍须降生母胎,现比丘相,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佛佛如是,这更足证明比丘的重要性。是以佛在文殊师利所问经卷下,对于出家殊胜功德,有如下赞叹的辞句: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出欲淤泥。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欢喜处。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无怖畏。住家者有掸罚,出家者无掸罚。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住家者是悭吝处,出家者非悭吝处。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住家者常为他,出家者常为自。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无悔吝。住家者增长血泪乳,出家者无血泪乳。住家者三乘毁訾,出家者三乘称叹。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住家者是轻蔑处,出家者非轻蔑处;住家者为人仆使,出家者为仆使主。住家者是生死边,出家者是涅槃边。住家者是坠堕处,出家者无坠堕处。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住家者纵诸根,出家者摄诸根。住家者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住家者是低下处,出家者是清高处。住家者多事务,出家者无所作。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住家者常有忧,出家者常怀善。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无有刺。住家者是疾病处,出家者无疾病。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壮法。住家者为放逸死,出家者为慧命生。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住家者多饮毒,出家者饮醍醐。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住家者爱别离,出家者无别离。住家者多愚痴,出家者深智慧。住家者乐尘秽法,出家者乐清净法。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住家者无归依,出家者有归依。住家者无尊胜,出家者有尊胜。住家者无定住处,出家者有定住处。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住家者多嗔恚,出家者多慈悲。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住家者无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住家者有过患,出家者无过患。住家者有苦难,出家者无苦难。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齐限。住家者有秽污,出家者无秽污。住家者有慢,出家者无慢。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住家者多灾疫,出家者离灾疫。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长。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难可得。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住家者随流,出家者逆流。住家者是烦恼海,出家者是舟航。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住家者缠所缚,出家者离缠所缚。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灭怨家。住家者国王所教戒,出家者佛法所教戒。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无犯罪。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乐生。住家者是浅,出家者是深。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难得。住家者妇为伴,出家者定为伴。住家者是层网,出家者破层网。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住家者持魔王幢旛,出家者持佛幢旛。住家者是住,出家者破。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住家者如棘林,出家者出棘林。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我在上文已说过:在家凡夫菩萨,日沉湎于五欲之中,稍或不慎,一个筋斗,就要堕入三恶道深渊里去,从此万劫难复;自不如出家弟子,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清净自守,少欲知足,易于入道,功不唐捐。先度己而后度入,那是最稳当不过的修行方法。世尊盛赞出家功德,是有其深意的。如能尽人出家,三恶道自空,世尊也可不必再说地藏经了。况佛种不灭,佛法常住,更有赖于比丘僧之绳绳相继者乎!总之:

南传佛法,只有一根柱子��比丘。

北传佛法,就成为两根柱子��比丘和菩萨。

比丘传佛衣钵,绍隆佛种。菩萨称法王子,护佛法城。

比丘重身戒,就淫戒说,非两性接触,不算犯戒。

菩萨重心戒,就淫戒说,举心动念,即算犯戒。

比丘重身戒故,是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建立。

菩萨重心戒故,是故以慈悲为根本,以方便为究竟。

比丘戒固因细密而难持,菩萨戒制心不动,亦自非易。

因此,菩萨戒的授受,均宣慎重考虑。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