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净土真谛
现在我就来说明一下这个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种净土有什么不一样。"凡圣同居土"是凡夫或圣人都可以去的净土;那么凡人怎么去那样的净土呢?是带业往生去的。"方便有余土"又是怎么去的呢?是净业往生,也就是罪业一定要清干净了才能往生的,所以修行人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必须把自己的罪业清干净,否则就不能到"方便有余土"。但是"凡圣同居土"就不一样了,罪业虽没有清干净,还是可以带着罪业到那里,所以这位法藏比丘是非常了不起的。至于"实报庄严土"是怎么去的呢?"实报庄严土"是不能往生的,因为往生到不了那里,要靠禅定安住才能到,所以到"实报庄严土"就不能讲往生了。境界最高的净土就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佛的住处,只有佛才能够去那里,所以也不是往生的。因此可以往生的只有两种净土,一种"凡圣同居土"是带业往生的;另一种是"方便有余土"是净业往生的。我们修行要修到什么水准才能够净业往生啊?"方便有余土"是一地菩萨到七地菩萨往生的地方。"实报庄严土"是禅定安住的,那么要什么水准才能去呢?"实报庄严土"是八地以上到十地或者十一地的菩萨所住的地方,他们禅定安住在那里。"常寂光土"则是十二地、十三地菩萨安住之所,这里是入"解脱门"、汇归"毗卢性海",所以连禅定安住都不是了。因此如果我们要讲往生,只有两种净土可以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当然我们会想:"要把自己的业消干净,谈何容易?"如果觉得很困难,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就是法藏比丘所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因为这是带业往生的;也就是《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如果你念持"阿弥陀佛"的名号能保持七天都"一心不乱",就一定可以往生到"凡圣同居土"。我们了解这些事情以后,就晓得怎么做可以往生到什么地方去;怎么做则可以禅定安住,不会往生;或是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汇归"毗卢性海",证入"常寂光土"--这是有不同秩序的。
刚才已经提到这四种净土,也讲过"执持名号"翻译得不太好,最好改成"念持名号";现在我们再来说明一下念佛的法门有哪些?我们要怎样念佛,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念佛法门"大致可以划分为五种念佛的方式:
第一种是"称名念佛",就是念佛的名号,不过是以"生灭心"在念佛,不是以"一心",这样念佛只能和佛结个缘,要往生是很困难的。
第二种是"观相念佛",观想西方三圣的相,也就是观想观世音菩萨洒甘露给你;大势至菩萨放光来消灭你的罪业;又观想阿弥陀佛丢出一个莲花座给你,让你可以往生--以上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声音和形相上练习,但是这种练习效果都不是很大的。
第三种是"观想念佛"法门,是依照《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观法来修,这也是观想,其重点和功能还是在习定,效果又比第二种好一点,但是还是不够好。
第四种是"持名念佛",就是口持佛号,心忆持佛性;也就是口中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但心中忆持阿弥陀佛的自性--这也就是我刚开始讲的"念持名号":"口念名号,心忆持佛性"。这种念佛法才能够达到效果,为什么呢?大家如果读过《金刚经》,就知道经文中有段名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么我们观想阿弥陀佛的形相是不是以色见他呢?念他的名号是不是以音声求他呢?照《金刚经》所说的,这是不正确的方法,没有办法现出如来,也就是佛不会这样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如何念佛呢?就是嘴里念弥陀的圣号--这是在念声音--但是我们的重点不在这个声音,而是心中要忆持"阿弥陀佛"的自性,这样就不是以音声求佛、以色见佛了,而是在忆持他的自性,如此一来"阿弥陀佛"才会现出来。为什么"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现出来呢?因为真正的"阿弥陀佛"是没有形相的,如果以三十二相来观如来,观到的是转轮圣王,而不是真正的"如来",这也是《金刚经》里面所提到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以这种方式去念佛,才能够和"阿弥陀佛"的佛性相应,这样他才能来度你、救你,并将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第五种念佛的方法是"实相念佛",怎么念呢?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所讲的:"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释迦牟尼佛问大势至菩萨:"你最擅长的是什么?",他最擅长的就是"念佛";那么他如何念佛念得好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念佛法门"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是什么意思?在净土宗里面都会强调:大势至菩萨都要念佛,可见"念佛法门"多好、多重要,所以我们都应该修"念佛法门"。他们经常运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一段话,可是我们要注意他这一段话里面没有任何一句佛号、任何一个佛相,也没有任何一点观想,而只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里面没有"声音",没有"色";没有以"声"求,也没有以"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