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劝念佛文










劝念佛文


敦伦尽份,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我们知道秋天来临就会为冬天做好准备,比如购买棉衣棉被;知道有白天就会为夜晚做好准备,比如购买灯具等。那么我们知道有生,为何不为死做好准备呢?死亡对于我们就像团迷雾,充满了未知数,面对死亡我们是逃避还是正视?很多年轻人对于死亡抱有忽视的态度,认为自己有大好的年华,很多东西等待自己去经历,去享受,孰不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因此才一朝索命无常至,方知自是梦中人。可怜可叹!这些人怎么知道我们本具的佛性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呢?我们本可以成佛,但却在这个浊恶不堪的世界轮转不休,饱受众苦,岂不冤枉?譬如有人身挂无价宝珠而不自知,因此生活得穷困潦倒,饥寒交迫。《法华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这句话就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佛不会无故降诞到这个世间,不是为了让我们在这里享受幸福生活而来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得到种种神通境界而来的,更不是为让我们享受天上的微妙五欲而来。佛来到这里是告诉我们一件大事,就是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无上的佛道!当乞丐明了自己本有无价宝珠的时候,他必然会充分发挥宝珠的作用令自己摆脱贫困。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自性本具宝珠的作用呢?只有靠修行。很多人错误的认为修行就是炼什么玄妙的法术,追求种种奇幻的境界,其实这是观念上的错误。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金矿如果不经过冶炼就不可能显发内藏的黄金,人如果不经过修行那么本具的佛性也无法得以彰显。修行一定要有正确而有效的方法,否则必定徒劳无益。《大宝积经》云:“末法众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渡脱生死。”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是具有无上智慧的佛陀了知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烦恼厚重,特别为我们大家宣说的一个解脱妙法。离开了这个方法,不管我们选择哪个法门都实难超越生死轮回,更不用说成佛了。因此释迦牟尼佛在宣讲八万四千法门的同时,特别施设净土往生一法,平等普度十方一切苦难众生。《佛说阿弥陀经》中讲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在这里,慈悲的佛陀没有宣讲自己的净土,而是把阿弥陀佛介绍给我们。不仅如此,十方无量无边的佛陀都来为释迦牟尼佛作证,证明其所说真实不虚,并且劝勉自己刹土的众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禁要问阿弥陀佛又是谁?西方极乐净土又是怎么成就的呢?一切答案都在《佛说无量寿经》之中。原来在无量劫以前(劫是佛教表达时间的单位名词,分为小劫,中劫和大劫。这里指的是大劫,大约一大劫的时间相当于13.44亿年),先后有五十三尊古佛出世,最后一位名为世自在王如来,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当时有一位大国王,听闻到佛所宣说的甚深妙法,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王位和种种的荣华富贵,跟随世自在王如来出家修道,法名“法藏“。一日法藏比丘(出家修行的男众称为比丘,女众为比丘尼)向佛顶礼说:“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 世自在王如来答道:“如所修行,庄严佛土的方法,你自己应该已经知道了。”法藏比丘言“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佛陀知道法藏比丘高明且志愿深广,就对他说:“譬如有人用斗去舀大海水,经历劫数,尚可以将水舀干,得到海底的妙宝。同样如果有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必定会得到圆满的结果,又有何愿不能满足呢? ”于是世自在王如来便为法藏比丘宣讲二百一十亿佛刹的善恶粗妙,并且令他亲眼得见。法藏比丘豁然开朗,用五大劫的时间来思维自己应如何发愿,如何构建净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四十八大愿。他再次来到佛所,向佛顶礼。世自在王如来对他说道:“你现在宣说大愿正合时宜,可以悦可一切大众,可令诸菩萨听闻修行,满足无量大愿。”于是法藏比丘在佛及与会大众面前宣说了自己的大愿。其中第十八愿谈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之后,十方的众生(上至证得果位的菩萨,下至畜生、饿鬼,地狱中的生命)听闻到我的名号,能深信不移,欢喜踊跃并以至诚心发愿求生到我的国度,这样的人即使只至心称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必定可以得生到极乐净土,如果我这一愿不能满足,我就不愿成佛。犯五逆重罪以及诽谤正法者除外。又第十九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一愿表明,凡是具足信愿,求生净土者,阿弥陀佛必定在这个人临终的时候与莲池海会诸菩萨大众现在其前,接引念佛人往生净土,如果这一愿不能满足,就不愿成佛。法藏比丘在发愿后说道“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花”。话音未落,应时大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有音乐奏响,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此后他又经过无量大劫的修行,才圆满地实现了四十八大愿,于此同时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建成。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一切唯心造。”我们的心污秽染着自然感得娑婆秽土,而法藏比丘以真诚清净心修持佛法,所以可以成就庄严的净土。阿弥陀佛今已成佛十劫,也就是说他的一切大愿都已经圆满,没有哪一愿没有兑现的。
那么极乐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世界呢?极乐世界的国土是七宝自然合成的,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大地平坦恰似手掌,恢廓旷荡,不可限极。没有四季春夏秋冬,不寒不热,常和调适。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有的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花,珊瑚为实。有的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花,玛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阿弥陀佛道场中的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一由旬为四十里),枝叶遍布四方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我们世间的帝王可以享受百千种美妙的音乐,但欲界中第二层天忉利天中的音乐胜过世间千亿万倍,以此类推,欲界最高层第六层天的音乐多达万种,难以用言语形容其美妙悦耳的音声,但第六天上万种乐音,若与极乐世界诸七宝树中一种音声相比,则相差千亿倍!
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形成罗网覆盖在上面。内外左右,有诸宝池。或十由旬,或二十、三十,乃至百千由旬。纵广深浅,皆各一等。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若是黄金池,底部就衬白银沙。若是白银池,底部就衬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琉璃沙。琉璃池者,底水精沙。珊瑚池者,底琥珀沙。琥珀池者,底珊瑚沙。砗磲池者,底玛瑙沙。玛瑙池者,底砗磲沙。白玉池者,底紫金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其池岸上,有栴檀树,花叶垂布,香气普熏。池中莲花青色青花,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杂色光茂,弥覆水上。往生者若入宝池,想要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微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清净的身体、微妙的声音、种种神通功德不可限量。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华香、庄严之具,好像第六天自然之物。想要饮食的时候,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然有这些食物,但他们并不真正需要饮食,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往生的人都是从极乐世界七宝池的莲花中化生的,全身紫磨真金色,相好与佛无异。个个都是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寿命无量。譬如乞丐在帝王身边,他就显得羸陋丑恶,无以为喻,与帝王相貌相差百千万亿不可计倍。而帝王,虽人中尊贵,形色端正。但比之转轮圣王,又显得鄙陋。转轮圣王,威相殊妙,天下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即玉皇大帝),又复丑恶,不得相喻万亿倍。但忉利天王与第六天王比较,又相差百千亿倍。而第六天王与往生者的容貌相比,逊色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极乐净土的风徐起微动。其风调和,不寒不暑,温凉柔软,不迟不疾。吹诸罗网,及众宝树,演发无量微妙法音,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到灭尽三昧。风将树上花朵吹散,遍满佛土。按着颜色次第形成种种图案,并不杂乱。柔软光泽,馨香芬烈。往生者的脚踏在上面,地上的落花会陷下四寸,当把脚抬起时,又可以还复如初,好似花毯。到一定时候,大地开裂,这些花就会消失,清净无遗。又有众宝莲花,周满世界。一一宝花,百千亿叶。其花光明,无量种色。光色赫然。炜烨焕烂,明曜日月。一一花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演说微妙的佛法。
若有人念佛求生净土,西方净土的七宝池中就会生出一朵莲花,上面写着他的名字,随着他的努力精进,莲花也会变得越来越大,光色也越来越艳丽。到了这个人快要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在观世音和大势至两大菩萨的陪同下,就会拿着标有名字的莲花前来相迎,这个人顷刻之间就能够到达西方极乐净土,不必经过地府的审判。一旦往生必定不会再堕落到三界六道中,必定不会退转菩提之路,必定可以成就无上的佛果。
那么极乐净土那么美好,我们该怎么修行才能去呢?方法很简单就是深信切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梵语南无(读音为ná mó)的意思是“归命”,也就是说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出来。阿的意思是“无”,弥陀的意思是“量”,佛的意思是“觉,觉悟。”阿弥陀佛又称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因为他的寿命和光明无有限量。所谓深信,第一我们要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不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必定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苦海。第二要相信阿弥陀佛决定有能力救渡我们每一个人,乘上阿弥陀佛的大愿之船我们就能超越生死迅速到达彼岸。我们一定要对上述的两点有决定的信心,不参杂半点怀疑,才够得上深信。切愿的意思就是要至诚恳切的发起往生净土的愿心,要对极乐净土有欣慕之心,对娑婆秽土有厌离之心。有了信愿后还要付诸于行动,也就是每天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行是净土修行的三资粮,也是能否往生净土的关键所在。没有信就不会引发往生的愿心;没有愿我们修行就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行,我们就无法证明自己所深信的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也没有办法实现自己往生的大愿。这就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藕益大师所有阐述的“非信不足以起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行不足以证所信,满所愿。”信愿行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因此我们每天都要念佛,数量可以慢慢增加,但贵在坚持。念佛人不可以希求见佛见光,开天目,得神通等事,不可以求今世来生得大福报,不可以行杀,盗,邪淫,妄语等诸多不善。要将念佛诵经的所有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必定能够成满所愿。一个至诚念佛的人一切世间的利益不求自得,今列出十大利益供大家参考:
(一)昼夜常得一切诸天大力神将,隐身守护。
(二)常得观音等二十五位大菩萨,而为保佑。
(三)常为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夜叉、罗刹,皆不能害;毒蛇、毒药,悉不能中。
(五)水火冤贼、刀兵枪炮、机械、牢狱横死,悉不能受。
(六)先作罪业,悉皆消灭。
(七)夜梦吉祥,或见阿弥陀佛胜妙金身。
(八)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九)常为世间一切人民恭敬礼拜,犹如敬佛。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西方三圣,金台接引,往生净土,莲花化生,受胜妙乐。
念佛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斯为第一”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念佛时,眼不可四处乱看,耳朵要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能去听其他的声音。鼻子不乱嗅,舌头不乱尝,身体不要做些不必要的动作,意念要专注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上,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妄想就会减少,清净的念头就会延续下去。乃至于心中除了一句佛号,荡然无存。当我们认真念佛的时候,就会得到阿弥陀佛光明的注照。正如《观无量寿佛经》所讲:“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法界的念佛众生,慈悲摄取而不舍离。”念佛可以快速有效的消除业障,要知道至诚念佛一声,可以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业障轻了修行也就容易成就,心念也变得清净了许多。此外念佛也是治疗种种疾病的最好方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称为阿伽驼药,中文的意思是万病总治,也就是说可以治愈一切疾病,包括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病症,如:癌症,艾滋病等都能通过念佛治愈。
   我们在过去无量劫于六道中轮转不休,常常沉沦在三恶道中(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饱受巨苦,处于暗冥之中不见一丝光明。三界六道是火宅、是牢狱、是茅厕,不是我们本有的家乡。我们的家在西方极乐净土。现在是我们回家的时候了。当一个在异地流浪的人知道自己的父母还健在,而且日日夜夜期盼他回家的时候,那么这个流浪者一定是归心似箭。而阿弥陀佛正像是我们慈祥的父母,终日忆念着我们这些流浪在三途六道的子女,看到我们在受苦,他如箭入心。浪迹三界的游子啊,你们该回来了,魔乡不可停…… 倘若知道了这些我们还不发愿求往生的话,那真的是太辜负阿弥陀佛的慈悲了,内心太麻木了。希望大家能够深刻的反思自己,都能够生起大惭愧之心,赶快念佛求生净土,从佛法大海中获得无上的利益。要知道念佛人即是人中的妙好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人中的白莲花。最后想把我自己所作的一首偈颂与大家共同分享:




随佛愿


身如青莲破淤泥,志在往生极乐土。


百转轮回食果报,迷途知返觅归宿。


红尘琐事挥即去,净念相继混沌开。


既已发愿随佛去,何必心恋在尘埃。

愿大家互相勉励,精进念佛,将来定可共赴莲池,同遇海会。世出世间之大幸者莫过于此。望自珍重。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