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迎金
- 论坛元老
- 363
- 0
- 28507
- 2010-07-20
|
1#
t
T
发表于 2010-07-27 18:03
|只看楼主
娘,儿来生还当您的儿子” 在母亲的世界里,孩子永远是她的全部。当我们一天天长大,飞往外面的精彩世界,母亲的日子就填满了寂寞,思念和牵挂。我们无法守在母亲的身旁,但我们做儿女的有一万个让母亲快乐的理由,让母亲过得更舒心,更深情,更精彩!我的老娘已八十岁了,一位不识一字,饱经风霜历尽大半个世纪的农村老太婆,始终是支撑我精神世界的顶梁柱 有太多的思念象江南五月杨花柳絮飘飞在母亲的节日里…… 有太多的感动与往事象乳燕穿梭在我与老娘今生今世的母子情结里…… 老娘,爸爸离开我们的时侯,您还不到四十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送走父亲的那个夜晚,我和弟妹惊恐万分地倦缩在您的怀里,在明灭跳动的油灯下,您的泪珠流满面颊……你拉着我的手说:“儿,不怕的,爸爸会保佑我们的,他病得难过,他想安静地躺一会了……”多少次,我在寂静的深夜里,听见您低沉的哽咽,我害怕得把头缩到被子里。您的脚,在六月的天气里象掉到冰窖里…… 接下来的日子,上门劝您改嫁的亲戚和乡亲隔三差五来家里,情顺理通的n个理由,时常让你左右为难,面露困惑与疑虑。每当我和弟妹在场时,你叫来人别提了……每当这时我转身跑到屋外那棵苦枣树下,呆呆地坐着发楞…… 日子在我的忐忑不安的心里,在悲伤笼罩中过了一年,父亲的影子也渐渐地走远了。一天,姑姑来看您,午饭时的一席对话让我放下了心来。您对姑姑说:“水娥(当时姑姑也是我的丈母娘),我打定了主意,带着孩子过,从此不再考虑……”当我听到您肯定而坚定的话时,我的童心快活得象屋檐下的小鸟…….释放了久违的压抑……这以后,只要家里有点好吃的,您总是要留到我和弟妹放学回来吃,当我叫你吃时,您总说您吃过了,你看着我和弟妹狼吞虎咽的样子,您笑了…… 我从小就知道我们家穷,从父亲生前易暴的脾气中和您逆来顺受的泪眼里,看出我们是不是又没盐吃了。尤其在父亲病倒的三年里,您满山野岭采集药材,瘦弱的身影,摇曳在群山的落日里…… 初中毕业那年,见您为学费面露难色时,儿子已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了。此时的我,也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我决定去投靠在外县工作的叔父打工时,您无奈地点了点头。走的那天,是倒春寒,刺骨的冷。我一路缩着脖子,您帮我背着蛇皮袋走到十几里地外的车站。一路上您紧挨着我,您怕我被风吹走似的搂着我走。上车前,您对我说:“平儿,去了六爷那里,要听六爷的话,要勤快些,你父亲不在,亲叔当父,打你骂你都是应该的……”车来了,您又拉着我的手说:“平儿,你也不小了,俗话说男娃子不吃十年闲饭,你也十五六了,看看,快跟娘一般高了,不小了,咱们家穷呀,要不是这样,娘说啥也不会叫你去的,娘说啥也不会叫你去的呀!”娘,您哭了,哭得象一株随风摇摆的草。 我走了,是叔叔收留了我,帮我找到了一份砖窑的工作,边做工,边学习。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一所师范高校。当我拿着通知书回到山乡时,您正在山上摘桐籽,您听说我回了,从桐子树上爬下来,狂也似地向家飞奔……儿站在您的面前,您的泪水象豆子一样地滚落成串,嘴里喃喃自语:好了,出头了……我鼻子一酸,上前一把扯着您枯瘦干巴的手,我扑通一声跪下:娘……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转眼间就走过几十个春夏和秋冬,儿子经过了许多人生的风雨和无奈。是您慈祥的目光不倦地关注着我,多少年来,儿顺景时,您说:“挣钱要挣干净钱,做人要做厚道人”;逆景时您又说:“哪里跌倒了哪里再爬起来才算娘的儿……有娘在,你不怕……”每次我把挣的钱给您,您总不要,说是娘采药材卖有钱的。有一次我拿了二千元塞到您手上,好说歹说您不要,您抽出其中二百元说:“娘就够了,您婆娘伢在外用动大,您就折算娘用了。”走时您唠叨个没完:“脾气放好些,挣钱慢慢来。你小时体质差,常伤风感冒,现在你也做了父亲,娘不在你身边,你自己要照顾好自己,别让娘担心。”边说边盯着我笑了。娘,您笑得象四月的姑娘花…… 岁月悠悠,娘,我没辜负您对儿的希望,顶力帮您拉扯弟妹长大。妹妹出嫁那天,我送的三洋机,九里八乡还是第一次看见,弟弟的学业和事业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我,您却总对弟说:“亲哥亲嫂当爷娘!”还对我说:“我不操心姐姐与弟妹,娘总不落心你……” 前年,您身体不好,巨大的卵巢肿瘤,折磨得娘死去活来。您一直都瞒着我和弟弟,每次打电话给您时,您总说好!当我听到您微弱的话语时,我意识到你可能病了。在打电话向邻居证实后,我迅速叫弟和儿子赶回家中探望,强行将您送往医院。医生惊呆了,说这婆婆肚子太大了,且年事已高,手术风险难保……弟与我商量时,我坚决说:“是死是活开一刀!”当割下足有七八斤的肿瘤以后,你坚毅的生命力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后来您好了,我埋怨您隐病不报,您说:“娘年纪大了,总要有病才终老的呀,花那么多的钱娘心里难受的。”那时,儿子心里惭愧难受极了。 于今的您,又神采奕奕地在山地里耕种,在山间奔忙,一刻也不得消停。每当我返乡探望您时,家里的大豆,小米,芝麻,一应缸满钵满,总是捡好的我吃。去年底,儿没回来陪您过年,您把儿平时爱吃的年货山货,统统都托人捎来了,光腊肉足有五六十斤。当我艰难地拿上楼时,我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象儿时一样嚎啕大哭起来……娘,您永远不能走啊,您走了,儿子可怎么办?……娘,您可是儿同甘共苦的苦娘啊,您要在儿亲手为您建造的宽敞家园里活到一百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