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念佛是把清净心念出来
可是我们在这个经文里面你要注意,如果你境没有忘,心未寂,你在六道,你很难超越六道。如果这个心放下了,境也忘掉了,那恭喜你,你在教下必定大开圆解,你在宗门决定大彻大悟。这是什么?这就是属于放下,真正能看破,真正能放下。所以他后面说,「今佛双亡寂照」,特地用佛来做例子,今佛双亡寂照。「双亡寂照」是《疏钞》里有,《疏钞》这里有个小注,「双亡,南续金无」,就是《南藏》、《续藏》这些藏经里头没有这两个字。李长者的《合论》,道霈法师,这个地方道霈法师是读过《疏钞》的,他这两个字也透露,应当要有,佛双亡寂照,寂照两边都离开,「方契性空」。
如果你还有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跟照还有,还没有把它离开,没有放下,你是权教菩萨;也就是说,你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照我们果位上来讲,你是十信位的菩萨,这个大家就好懂了。从初信到十信寂照未亡,寂照双亡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圆教初住,超越十法界,你就升到一真法界,那个完全不一样了,你是分证位的佛。这个地方是讲究竟圆满位佛,所以说的很高。我们要向佛学习,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最重要?修清净心最重要。清净心就是不染污,我们心里头有我、有我所,就不清净。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没有我,也没有我所。还有自私自利,不清净;还有是非人我,不清净;名闻利养没有放下,不清净;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没有放下,不清净;还有贪瞋痴慢,还有嫉妒障碍,不清净,清净心没有了。清净心没有,佛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世界是净土,与净土相应的是清净心。
为什么诸佛如来、祖师大德都教我们念佛?念佛是个方法,目的是把清净心念出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譬如说,我见到一切人事物,生起贪爱的心,「南无阿弥陀佛」,把那个贪爱的心念掉。我见到冤家对头,我起瞋恨心了,「南无阿弥陀佛」,把那个瞋恚的心念掉,这叫念佛。念佛就是把清净心念出来,把不清净的东西统统打掉,这叫会念。不是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生贪瞋痴慢,那就错了。那就叫什么?夹杂!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念佛的三要诀,第一是「不怀疑」,第二是「不夹杂」,第三是「不间断」,他说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九个字,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方法的四个字的注解。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讲四个字;他讲九个字,讲清楚了。什么叫净念?不怀疑、不夹杂,那个念才叫净念。相继就是不间断。我们今天念佛,与这个相应不相应?如果与这个不相应,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你念了这么多年的佛,连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还是有贪瞋痴慢,这怎么行?
有人是真想修,我遇到太多了。早年在台湾、在美国,都遇到有真正想修行的人,问我:法师,修行从哪里修起?你要修清净心,修净念。我教他一个方法,从哪里下手?怨亲平等。修清净心的方法很多,这也是个方法。他说,怎么修法?我说,你常常想想,你这一生当中,对哪个人最不满意,你最讨厌他、最恨他。你在你佛堂的佛像旁边给他供个长生牌位,你拜佛也拜他,希望说把这个冤家变成亲家。我恨他、讨厌他,慢慢变成我不讨厌、不恨他,我还很尊敬他。从这个方法修。他真干,过了两、三年碰到我的时候,说:法师,我已经照你方法去做了,可是现在我看到他,还是有一点恨他的意思,这怎么办?我就说,行,你的功夫已经慢慢得力了,还不到家,你才干了三年,再干三年。一定要达到我看到他,听人家说到他,一点怨恨心都没有了;不但没有怨恨心,对他自自然然生起恭敬心。
这是无量法门里头的一个法门,怨亲平等。从这个地方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你对你的冤家对头都没有怨恨,你里面的余怨化解了,往后生生世世就不会冤冤相报,就断掉了。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冤亲债主不会来障碍,不会来找麻烦。你自己有能力把它化解,最高明的方法。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样样平等,饮食起居里头不再挑剔,什么都好,什么样的菜饭都好,能把所有一切的味转变成一味。境随心转,你用你修行的功夫去转境界,什么样的菜饭都好吃,都吃得很开心;什么样的衣服都好穿,都穿得很舒服,一丝毫挑剔没有,就是说分别、执著没有了。有分别、执著,不行,他还是要挑剔;离一切分别、执著,挑剔没有了。
我们在弘一大师身上看到了。弘一大师年轻的时候样样考究,那个分别、执著是一般人的多少倍,他到最后能够统统放下,非常不容易!我听说他在日本读书的时候,他跟朋友约定,这个朋友到他这儿来看他,约定八点钟,准八点。这个朋友迟到了两三分钟,他不开门,把他臭骂一顿,你不守时间。你说这么执著!他到晚年学佛的时候那么样随和,完全变成两个人,这值得我们尊敬。他觉悟得快,他改得快,改得很彻底。现在时间到了,注解里面我们讲到「境智双寂,契彼性空」,「根尘两忘,内外解脱」,这句句都重要,句句都是我们应当要认真学习的。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43卷)「摄境归心,心又未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