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知性法师述(第十品)
初节显报、更能下明回向。○自发心现作诸善事、自有决定不改之善念、而尤劝人、或代垫资本等。故其获金银铜铁四轮。辖四三二一之天下者、须经百千生中。七宝如意自在、心身适悦也。诸小王人、因地既俟人劝、方同布施。功由他惹、自然亚次一等。○若更能于塔庙像前、发愿回向者、将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彼此矢成佛道。如文云云。
(庚)四施病产药食分二(辛)初能所给施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
见诸老者、鸡皮鹤发、行步龙钟、或六根不能灵利、若眼入澄空、只见尘等。苟无衣、食、住、是极苦之人、施与给之。倘四大不调之病人。或久痨病等、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此类人而施药食令愈。产妇双命相关、母子连株之系惠其衣食具。体天道仁慈、济人生之活命。均由一念慈心、使诸安乐也。
(辛)二显报
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不思议者、一念心中、具大慈悲喜舍、故有如是福利。设一念清净、禅思之因。必感乐净居天果。倘善慈爱物之念、或感欲界有漏自在福。若起四无量不滞著心、将来毕竟成佛。直至三不退之地。永不闻恶道苦声、况得见形而自堕苦哉。
(庚)五普劝回向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是故地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能作之人、及所获之福。并堪回向、普愿自他俱至成佛。况三界内、有限有尽之果报哉。是故付嘱地藏、普劝将来众生、应当如是学三种回向。一回事向理、凡所事相、都由理具。不论多少功德、将能作之心、回向于实际。二回自向他、以昔日昏迷、不知同体之本性。现今浅悟修严自身、欲与众生同致。三回因向果、举止行为、起身动念。有微毫善三业、悉是缘了二因、就此二因、终显正因之果。总而言之、唯一法界性尔。皆依此法界流、还流归于法界。故能施所施、人物事理、莫不趣向法界、是趣不过。当如是学、回向于法界性也。
(己)二庶民布施分六(庚)初施佛法大利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前文豪富布施为易、此下之文、普通人类、似属庶民作福。能肯作福善男女、当于佛法三宝中、植良福田。种极少极微、毛发善根。受极巨尽妙不可思议福利。非譬喻所能比。○问何故少善、获福至多至美耶。答此经同法华、或举手低头、聚沙为塔、普收缘了、同成佛道之正因。此经正为末运、统摄少善缘了、方契地藏本愿。又佛法僧三宝、为世出世间、最胜福田故也。
(庚)二施诸像回向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出世四圣形像、尝缺声闻。施而奉之、出世离苦、获乐安宁、自然广福也。轮王为世圣王、其或新塑画、及故修之像、奉而祭之、得人天福因也。○若能将人天快乐、回向性海法界。盖浩洋洪福、谁可量哉。且克契妙乐、称性恒沙功德无喻可譬矣。
(庚)三闻法回向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大乘经典、为世出世间之明灯。难得难遇难能闻听之法。长夜黑闇、昏迷之男女。邂逅而逢。或听阅研究、明知衍乘、深洞因果、济世巨航。群机堪以普度。或至少偈句中解悟、便能发生殷重之心。自生瞻仰赞叹、欲流传布施与人、内外心身恭敬、行诸供养法宝。是人果报大而无穷尽矣。○若更能回向法界、无为之理、功德不可言喻矣。
(庚)四经典自他行施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塔寺内所流传、大乘经典者。凡诸方等事理并说。通为大乘。乘者、运载之义、心行依凭此义、可运出生死、载到彼岸。经典者、即黄卷赤轴、宝箧琅函、宋订书册等是也。新者者、装潢完美、布施供养他人。令彼礼拜读诵、种种修持。故旧及毁坏者、修整其缺处补之。经营、料理。裨益后来、沾圣贤之道训。其或一人独出财资、施此流传之事、其或各处募捐、诱劝多人、自他同共发行施之心。○如是下、显报。诸小国王、三十生中、得自在福。功由助发、施经弥流益世。檀越即独发心之施主、有自行化他、故得轮王。仍以善法化之云者。
(庚)五结施回向。分二(辛)初结前善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佛门中做善事、胜过其余种善根者。原由佛自因地、种种誓愿、行为所致也。布施但破悭贪、不知回向、是浮福而已。若开善法施之提人正念心路。方是遍布施也。供养香花灯烛、亦人天事福、若依法修持、精进不退、是真法供养如来。塔寺故坏须修补。比诸造新者、功巍矣。经典传道之品、先贤古圣精义记载之处。纵能装理、不可著相。方是利世弥隆、功有攸归也。乃至少善行施、应不住相。有相作福、生天界。犹如仰箭射虚空。岂不慎哉、岂不慎哉。乃至下少善当积福不唐捐。
(辛)二论回向不同
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善事不论多少、获福拟属诚心。回向各别不等、以由情愿之狭阔。○若能心融法界理之迥向、情愿克臻佛果、百千生中任道妙乐、必至所期。○如但用凡夫情见、顺相爱发、而回向自家眷属、不及他人。或独善其身、仅三生受乐亦太局于限量。○舍一得万者、诫劝心愿须大、自然获报功大、亦不可著于大相有得、离相融理为是。
(庚)六结示所问因缘
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如前所说布施虽多、不越财、法、无畏、三种之施。财施者、外一切有为之物、随人所欲悉与施之。法施者、即世间出世间、种种善法、净心指导诱人、教而施之。无畏施者、证人之实行、为人之依止、若持戒而免堕等。盖推三施之中、皆有互具之功能也。苟论校量轻重因缘。或一生、或百千生、似属悲敬等之五田。福获之多少、确由心之优劣。是故地藏、其布施轩轾、均由施心如是。明作福须回向科竟。
(丙)第十一比量愿胜、依经灭灾。(丁)初品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