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摄大乘论》卷二说:‘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曰施’。布施,也就
是我们平常说的施舍。有财富的施舍,财施;知识技术的施舍,法施;以及给人勇气胆量的施舍,无畏
施。布施虽然是为了别人,但自己却能得大利益。一能破除自己的悭吝:我们因为对财富的贪著,当需
要对别人给予施舍时往往会表现出悭吝、舍不得,就像生活中我们有时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多余了,可一
旦要送给人家时,才发现什么都很重要,这就是悭吝的表现,施舍能破除悭吝;二能破除贪穷及能引得
广大财位:有人一生贫穷为什么?是因为不肯布施,佛教称布施是种福田,种了福田,人生始有福德,
因此布施能破除贫穷,能使我们人生拥有福德。
布施法门世间人在修习时,总存在一些不正当的因素:有人布施是为博得良好名声,让别人觉得他是慈
善家;有人布施因为有愧于人,布施了始得心安;有人布施是带著强烈的功利色彩,布施是为希望得到
更多的回报;有人布施是带著轻视的态度,以显示他的富有;有人布施是为逃避不好的运气,所谓破财
以保平安;有人布施是为引起别人对他的好感、拥护,以成就自己野心;有人布施是基于好胜心,说明
自己的富有超过别人。这些布施在佛教看来,都是不如法,它虽然能够给你带来一定的利益,但也夹杂
著缺陷。
在般若引导下的布施则不然,《摩诃般若波罗密经》卷一说:‘菩萨摩诃萨不住法住般若波罗密中,
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密,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如法的布施是从慈悲心出发,以智慧观
照世间的需要而修布施,布施的时候,要不住施相,不能认为我是能施者,对方是受惠者,及施给他多
少财物。就是你对自己的布施行为,要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金刚经》说:‘菩萨不应住色布施,不
应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是这个道理。不住相布施功德
如广大虚空,不可穷尽。
[MP=400,00]http://buddha.goodweb.cn/music/musicdownload/guzheng_12.mp3[/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