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经桥陈品》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可知一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天神掌握,也不由别人操纵,完全是自种因自受果。佛法从根本上揭示“命”和“相”的由来与原理,却不教人去算命、看相,因为这是舍本逐末,徒劳无益的,“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但佛教又不同于宿命论,认为因果律是活泼泼的,不是什么“铁板数”。我们在受果报的同时,又不断在种业因,只要改变“业因”就可以转变“果报”,而转变的关键又在于“心地”,所谓“业由心造”,“业因心转”,“相随心转”“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业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正法念处经》古德偈语说:“行藏虚实百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儒家也认为:“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而教人自求多福。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得好:“人与器皿不同,如笔只能是笔,剑不能变成琴。所以它们存在和毁灭时间的长短,是有一定的,人便不一样,因为有的人,昨天还是盗,今天可成为大舜,他的吉凶祸福,也便随之改变,很难说得定。”宋代隐士陈传(希夷)的《心相篇》说:“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这些都说明,善业恶业,唯心所造,福报祸报,唯人自召。归根结底说明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的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时,把工资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都拿来救济人。他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当宰相时,家里开支非常节约,他三个儿子只有一件礼服,因此不能同时出街,他去世后,连安葬费都没有着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报。他的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而且子孙后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人民日报 海外版》上登了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 正公一千年诞辰,这说明种善因,自然就会得到了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