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心理学家说,“内耗严重的家庭,个个都是犟种。这种家庭不是没有钱,而是认知低下,沟通成本极大,这样家庭有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谁也不听谁的,个个都说不服,你说一他说二,你说二他说三,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情绪里面,家里充满了内耗和焦虑。”
有人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可现实中,不少家庭却陷入内耗的泥沼,成了矛盾与焦虑的温床。就像有句话说的:“最可怕的不是没有钱,而是家庭中认知的鸿沟与沟通的壁垒。”
内耗严重的家庭,往往被“犟种”思维笼罩,这种“犟”并非个性坚毅,而是一种阻碍家庭和谐的顽疾。
认知水平低,是家庭内耗的一个原因。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受的教育都不一样,认知水平自然有高有低。家庭成员要是认知不在一个频道上,就像鸡同鸭讲,根本没法说到一块儿去,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但在内耗家庭里,成员们往往连“认清彼此想法”都做不到,更别提热爱家庭生活了。
大家都守着自己的小想法,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观点,好像自己的想法就是绝对正确的。这种认知上的狭隘,让家庭没办法一起进步,只能没完没了地争吵、消耗。
沟通起来特别费劲,也让家庭关系变得更糟。有效的沟通是家庭和谐的桥梁,可在内耗家庭中,这座桥梁却千疮百孔。
成员们说话的时候,要么带着情绪发泄,要么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你说东他说西,你说西他说北”,表面上看是在交流,实际上是在争谁对谁错、谁赢谁输。
有人说:“家庭里的争吵,往往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因为沟通的方式不对。”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都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却忘了听听对方心里在想什么。这种无效的沟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矛盾越积越多,家庭氛围变得压抑又紧张。
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情绪中,如同被无形的墙隔开。大家不再关心彼此的感受,只沉浸在自己的喜怒哀乐里。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此时却成了冷漠的孤岛。
其实,家庭的意义在于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内耗严重的家庭,不幸的根源就在于缺乏包容与沟通。要打破这种内耗的“犟局”,家庭成员需要放下固执与偏见,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会换位思考。
在沟通时,多一些耐心,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
只有这样,才能让家庭重新充满爱与温暖,让每个成员都能在这个港湾中找到归属感。毕竟,家庭是我们一生的依靠,莫让内耗毁了这份珍贵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