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一) [复制链接]

1#

  一千五百年前,在中国北方的割据政权中,先后有两个国君为了一位西域高僧而发动战争。最后,这位高僧被秦国君姚兴恭迎至长安。他,就是享誉西域和中土的佛教学者、著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梵文kumarajiva,公元344--413)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是相门之子,他家世代为相,系天竺过婆罗门族人。然而。出身于相门的鸠摩罗炎却对政治不感兴趣,立志出家修行,为此。罗炎的父亲决定提早把相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罗炎知道这一决定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离家出走,到寺里受了具足戒,成为一名庄严的比丘。

  罗炎出家后,唯恐父亲仍要逼他继承相位,便千里迢迢,远走佛教盛行的龟兹。一路上,他翻山越岭,跨过湍急的河流,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过野兽出没的森林。白天摘野果充饥,夜里在山洞过夜。他忘却了困难,感到像逃出笼子的鸟儿那样舒畅愉快。

  龟兹国位于中国西北,既现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北侧的库车县一带。年轻的龟兹国王白纯听说罗炎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十分仰慕,亲自出城,把形容憔悴而气质高贵优雅的罗炎迎进王宫。

  罗炎在王宫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到了第三天,国王便宣布请罗炎担任国师的决定。罗炎无法推托,只得留在宫中。再说国王的妹妹公主耆婆已年届二十,生得聪明美丽,才智出众,慕名求婚者很多,却没有一位能让她看中的。她每天除了在花园里散步,便是在闺房安安静静的看书读经。

  从天竺国来了贵宾的事,耆婆也有所闻,这天,她从闺房出来,在宫中碰见王兄正陪着一位陌生的男子走来。她刚想回避,被国王叫住了。国王为公主和罗炎做了介绍,罗炎恭敬的合掌致礼,公主看到这位温文尔雅的比丘,禁不住怦然心动,害羞地跑开去。

  国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正想让罗炎长久留在龟兹国,便准备亲自撮合这门亲事。过了几天,他让人把罗炎和公主都请来一手拉着一个,兴致勃勃的说:“你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呀!”罗炎一时不知所措。尽管他深知国王的旨意是不能违抗的,但还是试图推托。

  罗炎向国王陈述自己的意见,可是不等他说完,国王的不高兴地说:“出家后难道不可以还俗吗?娶了妻子就不能再读经吗?”在国王的坚持下,罗炎只好答应这门婚事。他先依照佛教律仪,在当地高僧的见证下,舍戒还俗,脱下僧衣,穿上华丽的贵族服装。

  婚礼隆重的举行。国王和王后亲自把盏,祝福新人福慧双修,恩爱长久。大臣们举杯祝贺,脸上充满了笑容。公主美丽的容貌,含情的双眸,聪慧的谈吐和贤静的举止,使罗炎在现实面前不得不改变初衷。

  婚后不久,公主便怀孕了,罗炎看到公主腹部有一个美丽的红色圆形胎记,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日后必生大智慧之子的征兆。公主怀孕后变得更加聪明。有一天,他突然用流利的天竺语与罗炎谈起话来,这使她自己和罗炎都十分惊讶。从此,他们夫妻经常在一起讨论佛经,使公主对佛教教义有了深刻的了解,这天,宫女在与公主谈北面山上的雀梨大寺和寺内的高僧。

  公主早就想去寺庙礼佛,于是就征得丈夫同意,邀请了几位王族妇女和大臣的夫人们,准备了几车物品,又请了几位德行高尚的比丘尼,坐上马车,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向雀梨寺出发。僧人们按礼节接待了她们,安排她们在寺庙右边的女宾馆挂单。

  公主和同去的妇女们天天在寺内礼佛听法。有的妇女理解不了经义,公主就为她们讲解。一天,一位从天竺来的高僧用天竺语讲经,公主听的入了神。高僧讲毕。公主用流利的天竺语提问,这使大家都非常惊讶。

  寺里的一位叫达摩瞿沙的法师对大家说:“这一定是怀有大智慧之子的缘故。”他见大家不理解,又接着说:“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大弟子,据说她母亲怀孕时,变得智慧过人,连婆罗门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梵志都辩不过他。舍利弗降生以后,他母亲又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大家听了这番话,都为公主感到高兴。

  从雀梨寺回宫后,出家的念头在公主的心里一点点滋长着。经过十月怀胎,孩子出生了,是一个健康的男婴。罗炎惊喜万分,给儿子取名鸠摩罗什,他感到很幸福,经常同妻子坐在摇篮边,看着自己的儿子。这孩子耳大面阔,鼻子高挺,相貌不凡。
分享 转发
TOP
2#

Re: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


  罗什出生以后,公主更加虔诚地信奉佛教。有一天,她向丈夫提出 要去出家。罗炎对她说:“你要出家我不反对,但是孩子还在吃奶,你忍心弃他不顾吗?”公主听了丈夫一番合乎情理的话,暂时打消了出家的念头。

  后来,公主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弗沙提婆。公主尽心抚养两个儿子,把出家的念头搁置一边,可是弗沙提婆经常生病,给公主带来很大烦恼。且喜罗什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着。一天,公主带着罗什在花园散步,随口教了他一首儿歌,谁知只教了一遍,他就会背了。又教了他另一首,刚教完,罗什就有腔有调的唱了起来。公主又惊又喜。

  没过多久,体弱多病的弗沙提婆夭折了。公主非常伤心,她在骤然间经历了生的痛苦,死的悲哀。她想:我与弗沙提婆的因缘何其短暂啊!在生死、聚散面前,人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世上的一切,荣华、富贵、欢乐、权力,是那么不可靠!出家的念头再次在她的心头复萌。

  四月的一天,阳光明媚,郁闷已久的公主带着几个宫女走出深宫,去郊外散心。白云漂浮,绿草青青,大自然的景色使公主的心情逐渐放松,她不知不觉地朝绿野深处走去。突然,一具白骨出现在眼前,公主刚舒展的心情一下子收紧,沉入到生与死的思考之中。闷闷不乐的回到王宫。

  公主无法忘记在郊外所看到的一切,于是决定出家。她坚决地对丈夫说:“罗炎,我决定出家做比丘尼,请你不要阻拦我。”罗炎再一次用爱心打动她,然而公主决心已定。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她拒绝进食,带了第六天,已是奄奄一息了。罗炎不能眼看爱妻死去,只得答应公主出家。他命令宫女端来食物,亲自一匙一匙的给公主喂下去。

  第二天早晨,公主便剃发出家,不久正式受戒做了比丘尼。但是她没有立即住进寺庙,只在家中修行,因为她想把罗什一起带着出家,让他成为一个大智大慧的佛学家。只是这件事她还难以启齿,因为她知道罗什是罗炎唯一的儿子,罗炎是多么的爱他的儿子啊。

  罗什像是很懂母亲的心事,他告诉父亲,自己要跟着母亲出家。一向深明佛理的罗炎眼看着旗子出了家,现在儿子又要出家,感到这真是世事无常。他抚摩着儿子的头说:“你就随你母亲去吧。”罗什又对母亲说要随母亲出家,母亲笑着答应了。

  七岁的鸠摩罗什随着母亲开始了很艰难的佛学生涯。他们在一座寺庙里住了下来,罗什拜当时著名的小乘学者佛图舌弥为师,修习《阿毗昙经》。佛图舌弥看罗什相貌聪明,便先教他十首偈子。想不到师傅刚念完,罗什就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师傅又念了十首,罗什又一口气背了出来。罗什惊人的记忆力使佛图舌弥愣住了。

  从第二天起罗什每天熟读背诵一千偈。每一首偈三十二个字,一千偈就是三万二千字。他不但记忆力惊人,理解力也强,对师父所讲的义理能透彻地理解;就是最难理解的经文,也能明白一些。师父很喜欢他,尽可能地传授。据说,在短短的一年中,罗什念过的偈子就有三十万首,经文也有十卷。有人作过统计,他幼年熟读、背诵的佛经,竟有四百多万字。

  公主母子出家的消息传开后,龟兹国的信徒们为了表示对公主母子的尊敬,源源不断地为他们送来供养。公主感到不安。她想作为出家人,不能接受过分尊敬而得到太多的东西;可要阻止人们这样做,又显然是不可能的,怎么办?

  令公主想不到的是,罗什竟引用佛经上的话,把公主的担忧说了出来,公主惊喜交加。她对罗什说:“国人送来供养,是因为我是王妹,你是王甥。看来我们只有离开龟兹国,撇弃这养尊处优的生活。”

  公主听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一带)有一位大德名叫盘头达多,为了过真正的出家生活,也为了让罗什经受风雨的锻炼,就带着罗什离开龟兹,远赴罽宾国那年,罗什九岁。

  母子一行不久就面临了穿越沙漠的艰难。浩瀚的沙漠,一望无际,唯有隐约可见的骆驼粪便和残缺不全的尸骸,表明曾经有人在这里被吞噬。和沙漠相比,人是那么渺小阿!公主默默地祈祷佛陀保佑他们母子一行顺利经过这片大沙漠。

  突然,乌云遮日,狂风卷起,黄沙铺天盖地向他们扑来。他们只得停止前进,背靠着骆驼躲避风沙。这时,气温也骤然下降,大家都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TOP
3#

Re: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


  风沙过后,他们继续打起精神赶路。公主问罗什苦不苦,罗什说:“只要能求得佛法,再苦我也感到快乐!”公主欣慰的笑了。

  走出沙漠之后,由于上了新的考验。眼前的雪山崎岖陡峭,一不小心就会跌下万丈深渊,化作齑粉。一位随行者对公主说:“这里气候寒冷,四季冰封,风狂雪猛,你和公子千万要小心啊。”公主和罗什准备经受新的磨难。

  暴风雪来了,庞大的骆驼已经举步维艰,不能再负载公主母子了。公主和罗什走下骆驼,艰难地行走。狂风漫卷大雪,呼啸声一阵紧一阵,随行者感到非常紧张,一心求法的母子却毫无惧色,他们互相搀扶着,贴身山壁,迎着风雪前进。

  历尽了千心万苦,终于来到了印度河前。渡过这条河,就是罽宾国了,罗什指着印度河,高兴地与母亲说话。公主慈祥地望着儿子,她觉得,经过这次长途跋涉,儿子变得更坚强了。而罗什也感到母亲的爱心给了她最大的勇气和力量。

  罽宾国的盘头达多大师是国王的堂兄弟,他舍弃一切,出家修行,对与佛教的经、律、论三藏和佛理的九部都非常精通。他的渊博学识和高尚品德,不但使国内的人们对他无比敬仰;就连国外的人,也纷纷远道而来,拜他为师。

  公主母子一到罽宾国就立刻去拜见盘头达多。大师得知母子为求佛法,历尽辛苦,既感动,又惊讶,马上出来接见,向他们母子慰问,诚心诚意地欢迎他们到来。大师见罗什年纪虽小,却仪态端正,彬彬有礼,乌黑的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便心生欢喜,答应收罗什为弟子。

  罗什恭恭敬敬地向盘头达多行拜师之礼。盘头达多用罗什学过的《阿毗昙经》考他,罗什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让他暗暗称奇,他感到这位新收的弟子无疑是旷世奇才。

  盘头达多向罗什传授《中阿含经》。此经相传为佛租释迦牟尼入灭后最初结集的四部经藏之一。这四部经依文字长短和内容特点,分别称《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这天盘头达多在佛殿讲完经以后,便要大家熟读精思。第二天,罗什就背诵给老师听,又把所悟解的经文讲述了一遍。老师为他的决定聪明而高兴,又授他《长阿含经》。

  罗什学习非常刻苦,他在众弟子中年龄最小,去聪明过人,常常提出问题与师兄讨论,直到彻底明白为止。盘头达多非常喜欢罗什,他认为罗什神奇俊秀,是佛教的瑰宝。罗什的名字很快传播开来,连国王也知道了。

  一次,国王和盘头达多又谈到罗什。正好有几位外道论师途经?宾国,在与国王的言谈中,颇有对佛教不敬之意。国王正想找人难一难这些外道论师,盘头达多就提议让弟子中辩才最好的罗什与他们辩论。盘头达多对罗什的才华成竹在胸,请国王颁令。

  外道论师们和罗什等几位法师都被请进了宫。国王对外道论师说:“我们有位法师要向你们请教。”几位外道论师笑到:“那好,如能辩赢我们,我们就情愿皈依佛门。”国王笑了笑,没有回答。外道论师又问:“请问国王,想要跟我们辩论的法师是那位?”国王指了身边的鸠摩罗什道:“就是这位法师。”“原来是位乳臭未干的孩子呀!”外道论师放肆地笑了起来。

  辩论会开始了,国王亲自主持。外道中一个较为年长的提了两个问题,罗什不慌不忙,语气清楚,有条有理地加以回答。聪明的罗什也提出几个问题,请对方回答。刚才还目空一切的外道论师们见罗什讲得字字珠玑,头头是道,竟面面相觑,一时间张口结舌。罗什又指出了他们的肤浅无知。几位外道论师心悦诚服地皈依了佛门。

  罽宾国王亲眼看到了罗什的精彩辩论,很是佩服,觉得罗什为罽宾国争了光。他不顾罗什母子的反对,给予他们最好的供养,并派五名僧人和五名小沙弥为他们服务。耆婆推辞不了只得暂时接受下来。在罽宾国住了两年,罗什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名字在邻近的各国传扬开去。

  耆婆感到盛名厚禄对罗什没有什么好处,拒绝了不少邻国对罗什的尊贵聘请。罗什对母亲所做的一切,充满信赖与敬意。一天母亲对罗什说:“你在此已经学有所成,这里供养太好,再住下去已经不合适,不如返回龟兹国吧。”盘头达多也对罗什说:“我所有的知识都传给你了,你要深造,只得另请高人。”
TOP
4#

Re: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


  十二岁的鸠摩罗什和母亲踏上了回国之路。他们非常想念祖国。可是回国后,去发现国内竟无人超过鸠摩罗什。人人纷纷向罗什求教,而罗什自己竟不知想谁学习。于是他们打算再次走出国门,去寻找道行高深的大师。上次到?宾国是从龟兹向西而行,这次是向东而行。

  一天,罗什母子在路上遇见一位相貌非凡的高僧。这位高僧郑重地对耆婆说:“小沙弥非等闲之辈,你要小心守护他。要是到了三十五岁他仍没破戒,那他一定会向阿育王时的优波掬多法师一样度人无量,万事齐名。”他停了停又说:“假使他的戒行不全虽然成就较底,但仍是一位兴隆佛法、多才多艺的佛教的中流砥石。”母子俩把高僧的话记在心里。

  罗什母子到达月氏(今甘肃中部和青海东境接壤的一带)后,云游了一段时间,又改变方向,翻过绵亘不段的高山,穿越茫茫无际的沙漠,跋涉深浅莫测的沼泽,到达沙勒国(今新疆西部地区),在一座寺院里挂单。

   鸠摩罗什虽然比别的孩子聪明懂事,但毕竟年纪还小,有时候也难免淘气好玩。有一天,他看见院子里有一只大佛钵,觉得好玩,便跑过去,兴致勃勃地把它举起来顶在头上。

  罗什突然想起:“这么重的铁钵我怎么就轻而易举地拿起来顶在头上也不觉得重呢?”此念一生,鸠摩罗什顿时觉得铁钵重得不得了,压得头顶都快破裂。他站立不稳了,身体向前倾斜,铁钵‘哐当’一声掉在低上。

  罗什想把铁钵放回原处,却怎么也搬不动。他眨巴着眼睛,忽然心有所悟:“哦!一定是我对佛钵有大小,轻重的分别念头,所以佛钵就有轻重了!”从此他深深体会到了万物与人的意念有着密切关系。

  罗什母子在寺院里住了十多天后,告别寺僧,在沙勒国各地求佛问法。其时正值隆冬,沙勒国冰封雪盖,母子俩不畏严寒饥饿时就托钵乞食;没有寺院挂单,就在野外自搭帐篷过夜。就这样,他们在沙勒国结实了不少有名的高僧。

  一次罗什在沙勒国王城附近的一座名寺挂单。母子俩已多日奔波,十分疲惫。这一天,沙勒国的喜见法师见有个挂单的小沙弥在读经,变与他交谈起来,方知这位云游的沙弥正是鸠摩罗什。喜见法师见罗什议论精辟,阐述透彻,十分赏识,便进宫面奏国王,建议国王请罗什讲经说法。

  国王同意了喜见的提议。再说国王近来正为龟兹国的邦交陷入僵局而发愁。见罗什是龟兹国王的外甥,请罗什讲经说法,不但对本国沙门是一个鞭策,而且将来有利于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国王发出告示,国内信徒从四面八方涌来。罗什开始讲解《转**经》,他讲得实在太好了。讲解完毕,欢呼声响彻整个大厅,轰动了沙勒国。

  龟兹国王白纯得知外甥在沙勒国受到特别尊重,前嫌尽释,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礼物前往沙勒国。沙勒国王亲自出宫相迎。两国达成协议,恢复了邦交。童年时代的罗什就为祖国立了功。

  罗什在沙勒国举行法会以后,受到王子的赏识,常常被请进王子的宫中。当时有位佛学大师佛陀耶舍正受王子的供养,他学识渊博,对学问不偏不执于一端,为人坦率;罗什也是性情坦白的人,两人便成了知交。

  鸠摩罗什受佛陀耶舍的影响,对外道典籍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研读佛经之余,攻读了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和有关“五名”(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的著作甚至阴阳星算的书籍。他的见解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己知彼,才能更显真理的光明。

  他在大量阅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虚心请教精通这些经典的学者。他在?宾国时就初步掌握了天竺的语言文字,现在,他对其更是运用自如了。

  沙勒国是一个在学术文化和宗教信仰上都能够兼收并蓄的国家,是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可南入天竺,北达龟兹,西面是大月氏,往东可经莎车到达流行大乘教的于阗国。
TOP
5#

Re:鸠 摩 罗 什 大 师 画 传



  沙勒国信仰佛教的国人非常多,国王和王子都皈依三宝。不论是南部?宾和北部龟兹的小乘佛教,还是于?国的大乘佛教,都能被接受。于是在沙勒国形成了各佛教派别相互并存的局面。国王曾颁诏举行千僧会,来自全国和邻近各国的僧人云集王城大寺,在国王的主持下,谈经论法,展开辩论,非常隆重而热烈。

  在沙勒国这个思想文化都十分宽松的国度里,罗什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不久罗什又遇到莎车王子须利耶跋陀、参军王子须利耶苏摩兄弟俩。二位都是不为名位所动的佛教界高人,转习大乘佛教,尤其是弟弟苏摩,更是哥哥和大乘学者之师。罗什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拜苏摩为师,学习大乘。

  苏摩告诉罗什:“我们修习大乘佛法,不仅是为了自己消除烦恼,超脱生死,更是为了普救天下众生。你要记住。”罗什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可是对于大乘佛学“一切皆空”的理论,罗什一时还不能理解。

   苏摩告诉他:“你是个绝顶聪明的⒆樱皇且恢蔽拊到哟ゴ蟪朔鸾獭4蟪司渌档囊磺薪钥眨切橥!?/font>

  鸠摩罗什一头钻进大乘经典之中,把大小乘经典拿来进行深入研究,反复对照,相互比较,才彻底信服苏摩所说的“空”是非常有道理的。他恍然大悟:“我以前学小乘犹如一个不识黄金的人,把似金的石头当作宝贝一样啊。”

  苏摩待罗什对大乘理论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便向他传授《法华经》。此经是诸法之王,是释尊教法中的最高法门。苏摩与罗什从这部经的经义谈到对佛法的坚定信仰,谈到对佛法的大力宏扬,要求罗什担当起宏扬佛法的大任。罗什坚定地说:“我定以此为毕生使命。”

  苏摩热情地握着罗什的手说:“你会成功的!”苏摩真不愧是一个目光远大的人,他使罗什由小乘转入大乘,帮助罗什在学业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他为罗什指明了一条学以致用的道路,树立了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从此,罗什更加深入探讨大乘佛教理论。

  罗什日夜埋头研究大乘经典,终于通达了大乘空宗奥义。对于古印度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古印度提婆的《百论》,他反复思考,彻底了解经文的玄妙之处,后来又将它们译成汉文。到了隋唐间,《中论》、《百论》、《十二门》成为论宗的主要典籍,鸠摩罗什也被尊为三论总的祖师。

  鸠摩罗什在沙勒国游学一年,收获很大。耆婆感到罗什已经学有所成,应尽快地让他将大乘佛法传播到龟兹国去。不久他们母子告别沙勒国王和诸位师友,转道温宿,回龟兹国去。他们在温宿受到热烈欢迎,人们纷纷前来请罗什讲经说法。

  温宿有个被称为“怪论师”的人,他熟读经书,颇有辩才,与他辩论的人都败在他的手下,因此他目空一切,以为自己天下第一,常常因为没有对手而气闷。这一天,“怪论师”听说罗什到了温宿国,竟迫不及待地敲击王鼓,向罗什挑战,并以头颅作赌注。

  按当时的规定,辩论的一方是有可能掉脑袋的,但罗什和他的母亲镇静地接受了挑战。“怪论师”与罗什面对面坐好。“怪论师”让罗什先发问。罗什也不推辞,严肃地说到:“一切宇宙万物皆是因缘和合所生,空无自性;一切众生也没有一个实在的自我存在。如此,则如何求得解脱?解脱者又是谁呢?”“怪论师”茫然不知所答,更无从辩论了,他惭愧地低下头,承认失败。

  “怪论师”也不食言,拔出腰刀就要自刎,却被罗什一把拉住。罗什耐心地启发他:“我之所以同你辩论,并非是为了你的什么誓言;只是为了让你了解佛理的博大精深。你的那些理论与佛理相比,犹如石头与金子......”

  “怪论师”心里充满感激和敬佩,他翻身下拜,再三请罗什收他做徒弟,并说:“师傅若不答应,我就死在你的脚下。”罗什只得答应下来,罗什以教训的口吻告诫他学问宽广无边,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围观的人见刚才还那么不可一世的人一下子竟像个求救的小羔羊,都深深地感动了,人民将此事广为传扬,邻近几个国家对“怪论师”心怀不满的人也感到罗什为他们争了口气,罗什受到格外的尊敬,皈依佛门的人也多了起来。龟兹国王白纯亲自到温宿迎接罗什母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