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性的素质决定民族未来
西方古典理论认为,女人,超出于其他教育者的地方,就在于人性的教育。
男人是人类的头脑,女人是人类的心灵;男人是人类的理性,女人是人类的感情;男人是力量的象征,女人则是文雅、华美和快乐的象征。
即使是最优秀的女人,她对世界的理解力主要也是通过感情来获得的。
因此,尽管男人可能提供智力支持,但是,感情的开发却是女人完成的,而品格主要是由情感决定的。
男人能充实人的头脑,女人却能占有人的心灵。
男人只能使我们相信东西,女人却能使我们去热爱。
因而,我们主要是通过女人来达到美德。
女人作为品格的教育者是极为重要的,因为优秀的母亲,当她们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时,她们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就像男人为物质世界的进步提供了丰富养料一样。
她们为人类的进步所做的努力是男人们不可比拟的。
女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以温和的性情、善良和友好等内在的精神原则,营造了一个欢乐、如意、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适于纯洁的品格的生长,而且也适于刚毅性格的形成。
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然是舒适、温馨和幸福的;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也能是关系融洽,十分和睦的。
这样欢乐的家庭是受人喜爱的,它会成为人们心灵的神圣殿堂,躲避生活风暴的港湾、劳累之后休息的乐园、不幸之时寻求安慰的处所、诸事顺遂时的骄傲,以及任何时候快乐的源泉。
不管在青少年时期还是在老年时期,良好的家庭都是最好的学校。
在这里,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学会了快乐、忍耐、自制、奉献精神和责任心。
一个家庭的母亲总是极有分寸地管理家庭事务,既不过于苛刻,也不会尖酸刻薄,在孩子们的娱乐活动中,她十分温柔、和蔼,孩子们都十分乐意和她在一起,而这也使她自己感到快乐。
家庭也是最好的礼仪学校。
在这里,女性往往是最优秀的导师。
博爱是以家庭为中心发散开来的。
在社会中热爱我们所属的那个小群体,是热爱其他公益事业的感情基础。
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庭圈子里,那些最明智和最优秀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的才智低于孩子而感到耻辱,相反地,他们会以此感到快乐和幸福。
在家庭生活中心地纯洁、有责任感的人,为他在公职生活中的责任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热爱自己家庭的人,也会毫不含糊地热爱和服务于自己的祖国。
然而,家庭并不都是培养品格的最优秀学校,它们也可能是最糟糕的学校。
从儿童期进入成年期,在这期间多少不幸都是由于家庭的无知造成的。
把孩子托交给一位愚昧无知的女性去抚养,他日后就会毫无教养,无可救药。
假如一位母亲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行为放荡,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极不安分,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充满不幸的人间地狱──人人惟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恋。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会造成他们道德缺陷和道德方面的发育不良,这不仅会给他们本人带来灾难,而且也会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不幸。
女人在孩子品格形成过程中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对此我们仍然知之甚少。
她们在僻静的家庭中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尽职尽责。
由于家庭纯属私人生活,她们的业绩鲜为人知。
即使在杰出人物的传记作品中,描述母亲对他们品格和志趣爱好的影响的文字,也并不常见。
然而,她们并不计较得失。
她们所发挥的影响,虽然没有载入史册,却充满活力,在后世人的生活中发生作用。
事实上,我们提出来男人应受更高教育的理由,同样可以用来为女人应受较高的教育辩护。
在所有的家庭事务中,理智会使女人变得更为有用和更有效率。
理智会使女人思想深刻,办事慎重,使她有能力应付和预防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给她提供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她在各方面更有力量。受到理智的训练,她就不会过于天真和盲目的轻信,而能有效地防止受骗上当;受到道德和宗教的熏陶,她就不会只受肉体感官的诱惑,有更大的力量和毅力抵制各种影响;教给她们自信和自立,她们就会发现家庭舒适和幸福的真正源泉。
可以说,无论古代还是现代,女人的影响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不管在哪个国家中,她们的状况影响着这个民族的道德、行为方式和品格。
哪里的女人品质恶劣,那个社会的品质也就恶劣。
哪里的女人道德高尚、有教养,那个社会就会繁荣、进步。
因此,对女人的教导也就是对男人的教导;对女人品格的升华也就是男人品格的升华;女人精神的解放,是整个社会精神解放的延伸和保证,因为国家只不过是家庭的结果,民族只不过是母亲的结晶。
因此,通过女人的教导和净化,一个民族的品格会不断得到升华,女性的素质无疑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
母亲的品质决定孩子的未来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
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父亲疏远或者隔绝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往往缺乏性格中的坚毅,而多了两分奶气。
一个家庭,哪怕穷的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母亲为了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你的孩子,除了自发的爱以外,母亲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
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都会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许很多人不会认真地思考和承认这个问题,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否认的真理!
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们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他们的孩子,那些孩子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一、坚强的母亲教会孩子在困难面前不会怯懦
在人们的一些思维里都是把女人当作柔弱的代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配得上“坚强”二字。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遇到困难,能够不惧艰难困苦,一直坚持下去的往往就是那些看起来比较软弱的女人,她们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男人显的还要坚强和执著。
像王桂荃(梁启超的二夫人)女士,在梁启超离世之后,带着九个孩子度过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岁月,即使在文革的动乱年代也没有动摇她的坚强信念,在她去世以后,梁思成和兄弟姐妹一起在父亲墓旁种下一棵“母亲树”,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坚强母亲。
二、 心胸宽阔的母亲让孩子学会展望未来
女人的胸怀历来被文人描写的及其狭窄,甚至还有民间的俗语:女人头发长见识短。
好像世界上只有男人的胸膛是宽阔的大道;而女人的心胸只是山间的羊肠小路。
然而有很多的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敬佩,真是这些女人的胸怀让我们懂得一个母亲的宽阔胸膛会对孩子起多大作用。
佐藤富子——(郭沫若在日本的同居女人)这个现代人也许并不知道她的名字的女人,在被郭沫若无情抛弃之后,一个人居然抚养着五个未成年的孩子,直到十五年以后见到郭沫若。
三、 善良的母亲让孩子懂得悲天悯人
人类社会最可怕的就是行为的残酷和精神的冷漠,可是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很多人好像无法躲避这两种悲惨的现实。
虽然有时候这两种状况是一种“不可抗力”造成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为的现象铸就的,那就是一些人从小就没有一个善良的母亲,从此他们的人格受到严重的扭曲。
“悲天悯人”的情怀虽然有后天的修养与教育形成,但是它仍然是来源于孩子母亲的善良根基。
比尔盖茨就曾说过,自己在母亲那里得到的是“虔诚和善良”,我们在比尔盖茨对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大量捐款上就可以看到母亲的印记。
四、冷静镇定的母亲使孩子学会坚韧不拔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或者是有形宣传影像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下看到的是遇到灾难时候的母亲,不是嚎啕大哭就是绝望的想到自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在如今人们难以形容的场面上,一个母亲的镇定和冷静足以让人终生不能忘记。
当年中国的第一夫人 王光美先生(此称呼是对任何值得尊敬的人可以使用)被造反派在万人大会上批斗侮辱,她那叫人敬佩的表情,不但激励着她自己的孩子坚韧不拔地度过了十年的非人岁月,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母亲典范
五、有修养的母亲会铸就孩子的品质
“修养”这个名词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那就是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的品质优秀似乎又能成就他的事业。
那么修养即使在成年之后如何“建设”,其实大多数的修养还是从母亲那里点点滴滴“浇灌”的。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节俭有度,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彬彬有礼,孩子自然就会谦虚不傲……著名指挥家汤沐海的母亲蓝为洁女士就特别重视孩子的修养,汤沐海成为世界级的指挥家,绝不单单是他的艺术造诣所决定的,西方人很欣赏汤沐海的高雅修养和高尚品质,他们认为这些肯定来源于蓝为洁女士对孩子的影响。
六、 文化资深的母亲会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
有文化的母亲绝对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如果是文化资深的母亲似乎就更能影响孩子的深刻思考,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在大人手牵手的带领下慢慢学会走路一样。
有文化的母亲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一点点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杜绝粗俗;让他们远离简单;让他们知道深刻……
著名作家金庸就曾经说过,他对小说的人物内心深处的探索很多受母亲的文化影响。
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姑妈,在那个时候就读过高中,并能写一手漂亮的水笔字。
每一个人的母亲都在以他们各自的形象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在这里举出的都是名人的母亲,这不等于我们没有注重平凡的母亲,只是这里所举出的母亲形象大家都知道和熟悉,所以他们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实即使是我们自己的母亲,他们身上同样会有这些美好的人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唯一的区别就是只有我们自己清楚。阿弥陀佛!摘自 家和万事兴之夫妻和睦相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