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几位师兄对设问有异义,这里自己权做一答,一者抛砖引玉,二者给要评点的师兄们当个靶子。
【小学开设佛教选修科目】注:某教学内容的课时百分比是指在一学期佛教课全部课时中的比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的精彩内涵,为爱国主义教育助力。
2、通过初级佛教伦理教育,促进小学生的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加强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培养责任心、互助心、爱心。
3、通过佛教智慧的熏陶,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帮助养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人格
教学大纲:
1、佛经故事(重点展现菩萨的慈悲、智慧、勇敢、勤勉、团结、坚忍、超脱的人格,从而奠定小学生的人格榜样、健康偶像的基调) 课时:30%
2、佛教音乐(通过学唱佛曲加深佛理教育的效果,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在小学生心中留下慈悲智慧的种子)课时:10%
3、佛教经典名句、格言警句背诵 课时:20%
4、参观佛教文化名胜,在鉴赏佛教建筑、雕塑、绘画、碑刻、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获得基本佛教理论、佛教历史的熏陶,寓教于乐。课时:20%
5、举行放生活动、参加公益活动、参加环保活动,通过行动促使小学生的品行发育。课时:20%
【中学开设佛教选修科目】注:某教学内容的课时百分比是指在一学期佛教课全部课时中的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佛教典籍导读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文学水平和抽象理论的理解诠释能力
2、通过简单的禅修训练,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注意力、毅力,从而改善其心理素质
3、通过佛教基础理论的学习,促进中学生善恶观念、伦理观念的形成,促进其面向全人类的高尚志向的树立,培养健康人格
4、通过佛教历史的学习,丰富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使之沈思古今中外的文化、宗教的交流传承,从而懂得珍惜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
5、通过佛教礼仪的学习,陶冶中学生的情操,通过训练,培养文明、优雅的举止风度
6、通过古今中外佛教界的有修有证、睿智慈悯的佛门龙象的传记故事,提高中学生对佛教整体的理解水平,弘扬伟人精神,促进中学生健康榜样的树立
教学大纲:
1、佛教典籍选读、导读 课时:20%
2、基本坐禅训练 课时:20%
3、中国佛教史、印度佛教史 课时:20%
4、佛教基础理论 课时:20%
5、佛教礼仪 课时:10%
6、佛教杰出人物故事 课时:10%
【大学开设佛教选修科目】注:某教学内容的课时百分比是指在一学期佛教课全部课时中的比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佛教典籍促进大学生解读古籍、思维分析、发掘整理前人思想财富的这种综合的治学、思辨能力
2、通过禅修训练,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治因生理发育、腐化风气、社会压力造成的心理不健康因素
3、通过佛教哲学的学习,提高大学生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拓宽其认识世界的途径,健康人生观形成
教学大纲:
1、系统化的教理佛教典籍导读--如在《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代表性典籍中任选一二部,课时40%
2、禅修基本实践--可以根据教师的情况,选择一种简单的禅法 课时30%
3、南传上座部佛教基本理论,大乘佛教通论,大乘佛教哲学(中观、法相等) 课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