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22日,由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组成的“玄奘之路”考察团,将从北京出发奔赴楼兰(今新疆罗布泊一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专项文化考察。据了解,此次考察的目的是寻找被考古学界争论和寻找了百年之久的“伊循古城”。

35人考察团重走取经路

“玄奘之路”组委会介绍,此次考察队预计共35人,由9名专家、媒体记者、摄制组及“玄奘之路”组委会成员组成,计划于9月26日进入塔什库尔干沙漠。用半个月的时间,考察营盘、土垠、库鲁克塔格前山烽燧、楼兰、龙城雅丹等遗址和地貌。专家表示,这是历史上对楼兰规模最大的考察活动之一。

据介绍,这次专项考察是“玄奘之路”总考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记录中玄奘曾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到敦煌,再回到当时的都城长安。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记录的最后一个重要地点是大流沙,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而最后一个国家是“纳缚波故国”,在今天的若羌,属于楼兰地。这样,为了体现玄奘取经的全程,对楼兰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玄奘之路”组委会执行秘书长曲向东表示,此次考察队要考察的不只是玄奘这个历史人物本身,他们还期待通过对玄奘的经历的探访与分析,折射这些地域的历史文化和玄奘所处的时代及文化气象。根据专家的建议,他们还将考察并没有出现在玄奘记录中的一些地点,包括营盘古城、土垠、龙城雅丹等一系列与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相关的遗址和地貌。

将首次影像记录汉代烽燧

楼兰古道在玄奘时代的记录里就是一片荒芜。玄奘对大流沙的记录说:“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甚至在玄奘之前,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法显就经历过:“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尽管塔克拉玛干是一片无人的荒漠,对于考古学家和历史研究者来说,这里却是宝藏,曾出土过大量的织物、木简、文书、佛像雕塑和壁画等历史遗物。“我们重走玄奘之路,并非借用电视手段做一场‘旅游秀’,我们一方面想向世人展示一个被还原的玄奘,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实地考察,对研究玄奘和相关领域有所推进。”曲向东如此表示。

关于楼兰古道的大部分都已被媒介和专家研究者报道过。因此,考察队将在有限的时间里,着重几个地点,其中一个是库鲁克塔格山前山烽燧(边关报警机构,一般是一个烽火台加一个边防小营寨,与丝绸之路相伴而行)。专家表示,考古学家黄文弼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现这一片位于土垠向西,孔雀河北岸的汉代烽燧。但他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考察与记录,这一带的烽燧也尚未通过电视媒体对外报道过。对这一带烽燧的调查,有助于显示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也将首次以电视的方式生动地向观众展现这一片影响丝绸之路走向的烽燧。

有望找到楼兰伊循古城

此次考察的另一个重点是寻找被考古学界争论和寻找了百年之久的伊循古城。专家介绍说,公元前77年,汉傅介子杀楼兰王,另立新王,古楼兰王国迁都扜泥城,并改名鄯善国。鄯善王请汉派军屯田伊循城以确保王国的安全。现代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遗址,但学界对此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这里是国都扜泥城,但也有人认为这里是屯田城。此次考察活动,将由新疆、西域、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和民族史方面的9位权威专家组成考察团对此遗址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极有希望找到学界争论百年的汉代伊循城。

考古学家、新疆考古所原所长王炳华曾在新疆境内工作过40多年,今年已经70岁的他也将参加考察团。他对记者介绍说,楼兰城在汉代还是繁华的都市,为什么到了唐代就成为荒漠?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改变?汉代的楼兰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考古学家感兴趣的问题,甚至是很多普通人也关注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学界对这些问题有多种猜测和解释,但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出发之前,我们已充分掌握了相关文献,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实地考察,把现有的结论往前推进一步。”

■链接:

“玄奘之路”活动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发起。由专家学者、媒体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数十人组成文化考察队伍将重走玄奘西行路线,从唐朝古都长安即今日西安出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也就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活动全程一万多公里。

活动计划于2005年内完成境内路线的考察,2006年行走境外路线。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此次对楼兰的考察被提前到考察大部队今年10月正式出发之前。 (张守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