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知性法师述(第八品)
此文有结法明喻之意。是故二字、以上喻文、结归地藏、慈悲之法。能具大体用。以同体悲能遍拔众苦。用无缘慈、令受妙乐。○是诸罪众之人、知得业道受苦、比较险道一般。得脱险道之难、出离遭毒之苦。直至永远不可再历、此险苦之境也。
(壬)二正对合法
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复劝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至失命、如堕恶趣。
迷路人二句、合上譬如有人、至遭诸毒。○遇善知识一句、合上多解大术、至能制诸毒等文。○引接二句、合上忽闻是语、至令得安乐。逢见他人五句、合上临别之时、至自取其死。○若再履路五句、合上而语之言、至亦生感重。
(壬)三结答阎罗
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旋又再入者、暂勤善业、尤藉大士方便之力、生人天中。恶念略起、善报尽故、旋落地狱。若业障结使重者、竟无解脱之期。
(戊)三二王白佛。分二初恶毒白佛、二主命白佛。(己)初分二初鬼王护善、二如来赞告。(庚)初分三(辛)初部类游护。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是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
初二句、出众发表、愿护南赡部州众生。文似经家添叙。名虽恶毒、心行慈悲。大菩萨之现度尔。○我等下明类数住处。或利下三句、明其部类中、有善恶不等。○然是下释彼随业所报、该彼在人世时、由贪嫉、邪佞、谄曲之心。今堕鬼类、受□恶毒王之差使、巡察人事、善恶之多少也。
(辛)二所历事处
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幡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
盖研此等之文、为人在世、所作善恶。自然有神鬼明知、焉得隐覆哉。诸鬼王游巡人家、或省城、县邑、乡村之聚落。庄严园观、房廊屋舍。其中一一男女、作善作恶一一能知。今文略置恶论善、幡盖香华、供佛菩萨之像。作因感果如是如是。读尊经供法宝、乃至句偈、功不唐捐。故经云、若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即此之谓欤。
(辛)三保障外恶
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卫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初三句、表敬善因。经云念佛礼佛敬佛、将来必定成佛。三世诸佛、因地皆由少善因而积成也。○敕小鬼及土地神、保护植善之人、恶事恶病横事、不近舍处、是外御之敌。该病及歹事。本由天帝颁赐鬼王、差诸小鬼、今既卫护、自然无不如意事、全仗佛经光大惠泽也。
(庚)二如来赞告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令卫护汝。
赞鬼王敬善人如佛故一善哉。敕诸小鬼、御恶护善故二善哉。此鬼众利他之宏法也。又告梵王帝释、保护鬼众。勿退初心、方令自他、同善行至大觉也。
(己)二主命白佛。分二初主命自陈、二佛告行愿勿退。(庚)初分二(辛)初经家集名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
以恶毒卫生而未主人命。今此名义相和、亦是为成佛之因行、拥生之大事也。
(辛)二自陈本愿。分二(壬)初陈本愿意
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愿、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本业缘者、往昔迄今、认贼作子以为义务。生死之时、主之令安、是其本意。奈众生不会、违背主命宗旨、反以杀生招恶鬼、自获不安之殃、非别所与也。
(壬)二征释。分二初生时不会意、二死时不会意。(癸)初分二(子)初将生宜作善
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
但举阎浮提、余洲大同小异。十月满足当欲生产之时。无论男女、应作福善、令其消前过愆之业障、增令现生之福基。自然土地神祗、荷护子母、家中眷属、自然安乐也。
(子)二生已慎害。分二(丑)初戒杀酒乐
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慎勿二字贯透此科、凡生子不宜杀、当思彼子我子、虽人畜不同、贪生怕死一也。宜当放生积福。倘有无知者、戕彼脂膏、充养产母之口腹、于心安忍乎。亦不可广聚、汤饼会筵。苟吵哄作闹、召纳恶鬼神类。食酒肉乃断善根者。歌乐等、难免乐尽福衰、有损无益之事。故使子母不得安乐。
(丑)二反殃自损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何以故三字、征释慎勿杀害。○因产母正当生子时、有恶类欲侵毁。恶鬼等四句文是。○有善类护佑、若主命差使者四句文是。○有冥恩不知报答、如是下四句文。○而翻杀害恶类有侵伺之隙可乘。○以是之故二俱不利。该此等之说、诚不会主命之意也。
(癸)二死不会意分四(子)初总明会意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观此文、主命的是、发大善愿、救护众生者。善且置之不论。恶人临终不使堕落恶道。担负众生业力、岂非地藏之伦乎。因人生在世、无不死者、至命光迁谢之际、一生所作、善恶之业顿现。逐业循环者多。有几人自修、了生死之善根业、与主命愿意、相投承乘者也。
(子)二鬼神变态
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凡行善之人、不发决定之善愿者、命终之时、被诸恶道鬼神搅扰。故所办道发愿为先、护愿神维持也。或念佛亦无此事、系佛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此文须推至生生迄今、恶缘眷属所致也。弥陀疏钞云、应入地狱者、刀山剑树、视作园林。应堕畜生者、马腹驴胎。认为堂宇。彼文业变、此文鬼神现态、悉是无始业报所感也。
(子)三善驱鬼魔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此明临终、神识之状。收前五识归藏识之时、外五尘不对、六识不辨善恶之事。唯一后有、将脱躯壳。○是诸下、孝子宜作善缘、资亡灵生于善处。念经念佛等、义如前释。
(子)四小善除诸恶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命终若闻佛菩萨名、及经典之偈句。皆是令他、起诸正念、消恶业障。亦由阳眷孝心之所为也。若论作将来之种子、如食小许金刚、竟穿肠而出。故闻一名号、终至行证名义相得。若论现在、作用能力、除五无间、大地狱之苦、及诸趣边小地狱。悉同瓦解冰消。解脱者、是威神灵验之效果也。
(庚)二佛告行愿弗退。分二初明行愿、二明显实。(辛)初分二(壬)初劝慈愿莫退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大慈等与众生。不问善恶、不令落诸恶道。能发大愿者、必能行利生之大行。仍同弥勒地藏普贤之俦。莫不欲令群情、解脱安乐尔。今佛劝莫退慈愿者、此等众生、统使晋道损生焉。
(壬)二承敕利生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主命领佛敕利生、殷勤至切、念念不忘。但愿诸众生、领会其意、于生死时、俱得安乐。该其意、即前文生时、慎弗杀害等文是。死时须念尊经唱佛名、乃至一名号、一偈一句。若能如是、则信受我主命之语。各各无不有益。○大利者、或指同法华、悟实相之义、不可仅仅指生天而已。当至获法身之证也。
(辛)二明显实。分三(壬)初显实非鬼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
展明久远至今、都主众生、性命为事业。乃名字和营业、相称之嘉号、普现之若斯。诚大菩萨随化之摄机也。鬼佛虽异、度生之心、利他原同焉。
(壬)二名号劫住
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
利生万行事毕。万德庄严果位、出乎自然。过此劫之久、去他方作佛。若初住分证、百界分身作佛也。○无相者是别号、无生住异灭之相。无相亦无、原一真如之实相。不但无鬼狰狞之恶相、而且无佛庄严之好相。如来是通号、举一兼九也。安住实智中、主人命之度生、以致安乐、至果上其劫名亦额、安乐也。大士因地心净、致感成世界、亦清净所住。乃依由正转之所成也。其寿命、或指法身无终、为不可计劫耳。
(壬)三结度生事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菩萨行普现色三昧。示鬼类之中、诱引其党、而是四摄之一也。人天被度犹多、岂非二十五王、度二十五有之不可思议之事乎。
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卷下
浙瓯平邑东林寺沙门知性述
(丙)九设法忏罪、为成佛因。(丁)初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