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复制链接]

1#
「如是修學一切諸禪三昧法者,當知有十種次第相門,具足攝取禪定之業。能令學者成就相應,不錯不謬。何等為十?

 地藏菩薩說到這兒之後,不論修那種禪,那種靜慮都有十種次第,恐怕不容易深入,又修十種情況使你能夠深入,不論你修的有相,乃至無相都依著這十種去觀想。

 「一者,攝念方便相。

 怎麼樣能夠一心繫念?用什麼方便法門?這個在天台宗止觀講的最多,這要專門學習。止觀有很多,在摩訶止觀裡,為了這攝念方便,我選了幾種。第一要具足四種緣幫助我們。起個心信佛,信地藏菩薩這是因,得緣幫助。想繫念真如?怎麼來攝念?要具四種緣,第一種以「增上緣」。給你做增上用的。我們把種子種到地底下去,沒有水土、沒有人工,能長東西嗎?能結果嗎?不可能的。得加水乃至培育這叫緣。我們想攝念方便,第一個要滅罪,因為有罪障,所以智慧不開。做什麼做我們增上緣呢?做佛做我們增上緣。我們念阿彌陀佛,念一句阿彌陀佛消十億重罪,念念消,這就是我們的增上緣。因為你如是念,能如是消罪,所以叫增上緣,這還沒說到一心繫念。

 第二種攝念的方法能夠使我們得長命。誰也不想短壽,還是想活下去,還是希望好。現在境遇不好,總有好的一天。現在窮,將來總要發財的。死不願死,還得找個護壽命長的辦法。怎麼辦?求諸佛菩薩來護念,這個時候念阿彌陀佛也好,念藥師佛也好,念地藏菩薩、念觀世音菩薩也好,這是第二種念。第一種是佛為我們的增上緣,第二種是護念的增上緣。

 第三種呢?是見佛增上緣。即佛像。我們現在找不到真佛了,連化身也找不到。三昧增上緣,那麼就是我們念佛往生,也不是靠自力,靠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加持力,度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他能夠攝受你到他那個國土去。因為他有這個願力,十方諸佛就配合他。彌陀經就說這個法,這是無問自說,沒有當機眾的。

 第四種就是證生增上緣。證明在你命終的時候,能夠得生淨土。這是攝念的方便。總的說,念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念念從心起,就是妄心也好,念佛的時候不要離開心了。不要光是口念,心裡想一邊去了,不行的。還有要修觀,觀什麼呢?觀想五欲境界,五欲就是色聲香味觸法,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道,莫生貪戀。這給我們做增上緣,一貪念五慾,善念就沒有了,隨著五慾沈墮了。隨時念五蓋,什麼叫五蓋呢?蓋是蓋覆的意思。什麼是蓋覆呢?煩惱。五蓋是煩惱的別名,蓋覆人的心,使善法生不起來,所以叫五蓋。五蓋就是貪慾、瞋恨、睡眠、掉悔、懷疑。尤其是懷疑,任何法都信不進去。我們大家心想念佛,想壯大一點,多邀點道友大家都念。他不信,怎麼說都不信。缺少個因,雖然給助或緣,還是不信。因為他懷疑這是迷信,對他沒有好處,說不定還捨幾個。信了佛見了和尚要化緣,進廟裡要化緣。心裡感覺沒有好處,還要損失划不來。這是什麼呢?沒有這種因緣,善法善業生不起來。大致就這麼多吧!攝念方便還很多,凡是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那名相太多了,大致知道這麼幾個就行了,這叫攝念方便。

 「二者,欲住境界相。

 就繫念緣生一切諸法,這是觀相,就觀地藏相。使我們的心繫念於地藏相上。因為我們的心散亂多,就是念經的時候,散亂也多,就繫念於所讀的大乘經上。邊念著經,最初生疏的時候,妄想少些,恐怕念錯了。念熟了,特別會背的時候,一邊念經,一邊打妄想。念念不曉得跑那兒去了?這個情況很多,誰都有這種境界,我是經過的,因此你要繫念住這種境界相,不論觀什麼境,繫念於這個境上。觀佛也好,就像前面說禪定也好,制止這個心。要是有大乘心,善根深厚的就能體真止。體就是體性,真是真如,止就是定。住這個境界就是一行三昧了。

 「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前面是說一個安心法。這個法呢,就是說學了一個,已經能夠學會了,使心能夠安了,金剛經上須菩提問佛,我這個心怎樣的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我這個心降伏不了。剛才我們說的那些境界,比如發火了,瞋恨某些人,降伏不了;或者一個貪念也降伏不了,這種種心很不容易降伏,很紛亂。分明的出入相,我們舉個例子,能夠覺照出氣入氣分明了了的一呼一吸,這就是學天台宗初入門的數息觀,由呼轉吸平靜的出入相,粗細了了分明,然後入定,這叫「了了分明相」。

 「四者,善住境界,得堅固相。

 這是已能得到安心,心已能善住於上面所說的出入息分明了了,還不行就住在這分明了了上。

 「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轉求進趣相。

 這在欲界上已能得定了,不滿足現境要進趣,要「明心見性」,想入體真止觀,就像奢摩他、毗婆舍那二種觀行。

 「六者,漸得調順,稱心喜樂,除疑信解,自安慰相。

 這還只是欲界的,還沒有究竟成佛。心漸漸就明亮了,能夠自識自心。如果是大乘,就修體真止了。當體的修真如觀行,修真如定了。

 「七者,剋獲勝進,意所專者,少分相應,覺知利益相。

 自己覺得自己有收獲,是定已經得到收獲了。

 「八者,轉修增明,所習堅固,得勝功德,對治成就相。

 修觀的九種境界是一般講修觀最初應當得到的。修了了分明一覺,二觀照,照就是智慧。三喜,一打坐一入定,生起一種歡喜心。四樂,樂比喜還要進一層。喜是心裡初步的樂,是高興的微笑和大笑不同,但這是心裡的境界。最後達到一心,就是一心不亂的意思。心不退不轉,無雜念,什麼都沒有,清明了了的。

 「九者,隨心有所念作,外現功業,如意相應,不錯不謬相。

 如果在世間相上講,在九次第定講,這種境界能起這些變化了。

 「十者,若更異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隨心,超越自在相。是名十種次第相門,攝修禪定之業。」

 例如修初乘,往前進二乘,就不是前面所修的,跟前面所講的產生變異了,或能四空,修識無有處,唯心識觀就能夠達到這種境界了,心識還不是遍一切法界。地藏菩薩把這九次第定,融入十相觀,說這較就是前頭入不進去,可以這麼一步一步來。就是「唯心識觀」或者修「真如實觀」,世間出世間禪也必須經過這些相。經過這些相不是入心。修實相觀要觀一切眾生倒忘了我,也忘了眾生相,還要利益眾生,這種觀是同體大悲。因為我和眾生同一體故,和十方諸佛同一體故。求成佛不是我分外的,利益眾生也是我分內的事情,其因呢?同一體故。。

 爾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汝云何巧說深法,能令眾生得離怯弱?」
分享 转发
TOP
2#

Re: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上面這個已經開示很清楚了,先說一實境界,二種觀行。修時淺近的能得入,能得到什麼境界。但有些鈍根的聽了還不明瞭。前面說「真空」,後面說「妙有」。真空妙有具足「空假中」。「有」是世間相,「空」是出世間相,完了到「有」。但有些人還是不能悟。堅淨信菩薩覺得還有一部份鈍根的人,不能理解,所以他又請地藏菩薩,說你不是能夠巧說嗎?說深法嗎?能夠勸眾生離怯弱嗎?請問的意思。希望地藏菩薩再善巧的說說更淺顯一點,能夠勸有怯弱思想的眾生信入。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嘗以巧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為善安慰說者。

 有些眾生心量很小,聽到甚深法聽不進去,沒有勇猛精進的心,那怎麼辦呢?慢慢的給他解說。因為初發心或者求大乘,但是對大乘還沒得信心,對無上菩提甚深的道理,不但不能生起法喜,而且生起懷疑膽怯,所以我常善巧方便,宣說實義。我們這個占察善惡經前半段就是地藏菩薩特別的善巧方便。本來佛制的戒,占卜星相,佛制戒律是不許可的。所以堅淨信向佛請說,佛就告訴他在這會中有地藏菩薩摩訶薩,你去請他,他有善巧方便,給我們說一個。要是懷疑不明白的,用占察輪占察占察。地藏菩薩的本意不是讓我們去學世間法,是讓我們修學的時候,問這個法對我相應不相應?我也沒開智慧眼,我也不知道那個是善知識?不是善知識?跟個錯誤的老師,不是掉到火坑裡去了嗎。所以這個占察輪相就告訴我們。我所跟隨學法的人,如果不是善知識,不要跟他學。跟著學法的人一定得是善知識,能夠引誘我們入正道,將來才能成佛。起碼也不失人天乘的果,來生再修吧!如果墮入三途,就沒有修行機會了。這還不就是善巧方便嗎?所以一切諸佛稱讚地藏菩薩是善安慰說者。他發願就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獄是最苦的。對於大乘的空義,眾生都是執著的多。說什麼都沒有,這種思想信不進去,而且這空的思想也不是沒有,還有無漏性功德呢!還要樂集一切諸善法呢!是這樣的一個空,但是不理解都是本身具足的。所以我成為善安慰說者。

 「云何安慰。所謂鈍根小心眾生,聞無上道最勝最妙,意雖貪樂,發心願向。

 地藏菩薩又進一步解釋了。下卷基本的法,主要的義是對治那些執著人說的。修大乘的善於空談,說我與佛無二無別,地藏就是我,我就是地藏。地是心,藏是性藏,用不著修了,佛在經上也這樣說,何假形證?不去肯綮,那心的明天又怎能明呢?所以地藏菩薩反覆的說,是專門對著那些不行、廢修的。乃至於給我們一個方便法門,就是稱我的名號,那最方便了。這就是安慰了。如何安慰呢?心量很小的眾生一聞到無上道,最勝最妙也發心了,也希望達到,但又產生第二種思想。

 「而復思念,求無上道者,要須積功廣極。

 要廣積一切功德。

 「難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數長遠,

 時間還長啦!那我得在生死中來回流轉,太勤苦了。

 「於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獲。以是之故,心生怯弱,

 以是之故,我還是不幹啦!

 「我即為說真實之義。所謂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亦無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為說,十八空等,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又復為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乾闥婆城,如空谷響,如陽燄,如泡、如露、如燈、如目曀、如夢、如電、如雲。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

 這是善說第一空。這些顯第一空,這段意思就是空義。空就是沒有,沒有就是空了。但有十八種境界相來顯這個空,叫十八空。一者內空,二者外空,三者內外空,四者空空,五者大空,六者第一空,七者無為空,八者有為空,九者畢竟空,十者無始空,十一者散空,十二者性空,十三者自相空,十四者諸法空,十五者不可得空,十六者無法空,十七者有法空,十八者有法無法空。生滅涅槃一切法皆空。怎樣善說呢?對什麼機說什麼法。說十八空,那麼多空幹嘛?說一個空就好了。把煩惱空了就行了。性德是不空的。這上面性德也空了。就像看到油要盡的燈,早晨的露水,太陽一出來沒有了,眼睛有毛病長翳子,本來沒有兩樣相的,長翳子看上去有個假相,實際上是沒有的。種種的比喻顯示空義。為什麼要這樣說呢?眾生把一切煩惱,一切事物當成實有的了。煩惱就是這樣生起的。空了就不會再生煩惱了。例如有一個笑話,有一個黑夜做夢的出家人,夢到狼要吃他,他就逃。一下子栽了筋斗醒了,原來是做夢,心想該布施給它的,反正是做夢嘛!讓它吃了不就行了。這是什麼意思呢?等到他醒了,就知道。做夢時當實有的了。醒了才想起布施,不就成道了嗎!我們現在都在做夢,拿這個笑話來印證我們自己,當我們命盡了一醒,啊呀!又做了一個夢。修行有點功夫,不會下地獄,知道也不會來了,心裡才明白。這是須菩提所證的空義。二乘人所證的涅槃就是證得空義而已。但只是半邊,為什麼呢?因為不能再返回去,有這個不空的無漏性空德。

 這裡有個乾闥婆城怎麼會是空的?解釋一下。乾闥婆是香神,我們經常說天人不是人,乾闥婆城有天乾闥婆、有鬼乾闥婆、八部鬼神眾的鬼有個乾闥婆。翻成我們中文就是香神。他本身就是氣體,他的城那兒有呢?沒有了!這是形容空義,用乾闥城來做這個比喻。

 「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復有眾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

 前面講空義,空一切法的道理,執著有的眾生很不容易信入。地藏菩薩感覺到末法眾生的執著心特別強,所以說了那麼多的空,就連佛所證的涅槃也是空的,像這樣一切的知見不都是破了嗎?對於我們這些眾生,執著心屬於情,情就是我們所具足的一般講的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在我們生活當中離不開這些。高興的事情生了歡喜,相反的就憂愁,這叫情見。我們的情見是執著,剛才說那麼多空是破什麼呢?破我們執著的情見。我們看問題的看法,見解很不容易破。一個人看問題的看法往往跟別人有出入,固執己見是我們一般常說的,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認為人家是錯的。那麼一切法都空,就沒有正確可得,完全是顯般若的意思。念金剛經,念心經都說這種空義,但缺乏個重重無盡!以下就要講不空了。因為眾生盡給他講空,把見奪了,他感覺到無所捉摸了。往往執著更厲害,執著奪掉了,他感覺到生命也沒有了。所以上面說的十八空,不但法空,連空法也空了,空還空什麼呢?舉例說像修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修這些定的時候,入的就是空了。我們說這個空不是真實的,是假的,這個空是不空的,這個空也給他空掉,把能空的用心也要空掉。十八空我們不那麼一個個解釋了。大體的意思就是世間法都把它空了,因為這個有情執,出世間法也是空的,大家讀過金剛經,佛對須菩提說二乘所證的果位不是真的,他的涅槃是假的,不但那是假的,就連佛所證的涅槃也不是真實的。

 什麼是真實呢?一實境界是不空的。如是觀的話,得離怯弱,沒有恐怖感了,像這種道理不僅破凡夫,也是破二乘。我成道乃至我們修個灌頂法,即身成佛,有個能成者,有個所成的佛,這完全屬於執著。也沒有道可成,也沒有眾生可度,所以佛說,若言我說法有所說者,這個人就是邪見。金剛經上不是這樣說的嗎?要這樣破除。那還有什麼怯弱,還有什麼時候的長短呢?還有什麼法界周轉的相呢?都沒有了。這樣是不是有些眾生能夠解到這個意思呢?因為一空反倒認為佛法都是空的,不學也可以。我們真發生過這種事!在閩南佛學院講三論體空的時候,三論講中論、百論、十二名門論。在論上講一切法皆不存在而且講緣生無性,無性就是空。講空義小和尚都不上了,乃至於說出家也沒什麼意思,我求個什麼?求了半天空的,這是聞法起了副作用。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會起副作用,正應得到的沒得到,讓他証空義沒証到,乃至於有門的功德也不想修了。如果聽到講淫怒痴即是佛性,那就不要出家了。我回家去安個家室,因為那都是佛性,這是錯誤的。這是破二乘人執著的。一切法皆空這種意思,他已經証得空了。對於初學的人那就不行。我們講完的上卷占察善惡業報是不空的,如果真的証得空義,那個就不存在了,沒証得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們還要占察一下,因為我們迷惑不解,上卷的占察輪相十法界宛然若在。入一實境界、二種觀行,這是給菩薩說的,當機眾不同,法就深入了。我們前面講的就是剛入佛門,都想得點什麼東西,學佛就想消災免難,家宅平安,最初是這個目的,應當給他講布施功德、持戒功德、忍辱功德、精進功德、禪定功德,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善惡業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不是究竟,要講究竟是後半部了。

 必須在前半部三業清淨了,用占察輪占察讓身、口、意純清淨了,那聽空義,聽一切法才能領略「一實境界」,才能得到智慧。前面前題沒聽到,剛一聽到這個空義,非落斷滅不可。我斷滅了就也無佛道可成,也無眾生可度,也沒什麼叫惡,這很危險,斷滅落頑空,落斷滅見,這個下地獄到時候空不掉。人家打你兩個耳光,馬上瞋恨心就來了,這不是空,那要真空,無我相、無人相、沒有自己身心而後才能入一實境界。這個地方我說多一點,大家特別注意從有門入這是甚深境界。按照分位說,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做不到的。因為我們沒有用,在用上我們起不到妙用,像我們大陸上說,一切都是人民的,人民為主,這些話是不錯,不論那個民主國家都是人民為主。大家具體想一想,我們都是人民,管他在那個國家,我們都是人民。現在有些人在美國還取得公民權了,民主就是人民主持這個國家,你行使行使你的主權,你想就知道了。我們人人跟佛是一樣的,都具足的,我們被煩惱所綁住,解脫不了,什麼都得不到自在。說我是佛,我是菩薩,一天煩惱的不得了。兩句話不順心就面紅耳赤的爭的不得了。這是口談空義,心在有中,做一切事都是在有理,那還是從有門入吧。所以有一類眾生不能理解如來說的意思,生性怯弱。雖然也聞法,也學法,佛說的甚深義沒理解,講還不理解,要得個灌頂,授個密咒,說一學就形成了,我不相信。就算三藏都懂了,即後知道咒語總持的意思,能夠用總持攝持前面的一切,這個咒是真懂了。這個咒要念起來能得到如持,不錯,功德很大,如果完全不懂,那咒語有啥作用?我說不是開悟,是耽誤了。這耽誤是知見上起了錯覺,不曉得要經過多少劫了!

 一切眾生不解如來的言說意義,單有言說都無實義,在言語中去琢磨,越琢磨越遠了,離開言語就行了嗎?更不明白了!在言語中不執著就是了。佛讓我們於一切法無著之意。這不是靠一兩個鐘頭就能夠講一部占察經,使我們大家都開悟了,沒那麼容易,這得靠自己的思惟修,還有諸佛菩薩加持力使業障漸漸消除,開悟自己就明白了,明白之後自己知道怎麼做,做完了也沒有執著。無罣無礙,但是必須得有智慧,心經上不是有這麼幾句話嗎?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必須得依般若波羅密多,必須有智慧。我們行布施,行慈悲,行喜捨,如果沒有智慧不行,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縛,一切的方便就像我們讀小說濟公傳,濟公他利益眾生,我們就不行了。吃狗肉喝燒酒造了罪,他可以,為什麼?他有智慧,他是覺悟的用,沒有智慧用方便,亂用不能行,一切佛法也如是。他這樣做可以,你不可以,因為你沒到他那個程度。換句話說,功力不夠,所以擲占察輪,後面跟前面要結合。雖然擲占察輪相不執著。好要這樣做,不好我也是這樣做,就是這樣念了。拜地藏懺修習這個懺法,我決定這樣修了,是個好相我也不喜,是個不好相我也不憂,這是業報。但是我用什麼方法呢?就用持名的方法轉它,就會起變化,換句話說,禮拜念經念佛持誦都是心,心變則一切法變,感是自己求的,自己應的,這個道理很深。我們一再的講「地」是心地,「藏」是性藏,根據這個來理解如來的言說,所以沒有怯弱,就是歷經三十大阿僧祇劫也沒有關係,因為時間沒有一定的。

 「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眾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恒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復能了了見一切眾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淨功德,而為無明闇染之所覆障,長夜恒受生老病死無量眾苦。如來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眾生離於眾苦,同獲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識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但一切眾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以顛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來為欲令彼離於分別執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
TOP
3#

Re: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這以下是如來言說旨意,究竟如來言說的旨意是什麼呢?旨意就是在一實境界相得到究竟了解。因為一實境界相得到究竟了,生老病死這些法都不存在了,都是虛妄的幻相,什麼幻相?法身的幻相,沒有生老病死這些幻相呢?很清涼的,永遠不變。生老病死是變化的。這種境界相在楞嚴經上,佛向波斯匿王:「你幾歲看見恆河的?」他說:「我行年三歲,我母親帶我出去,我就看到恆河了。」「現在你好大年歲了?」他說:「現在我六十多歲了。」「三歲看見恆河跟你六十多歲看見恆河有什麼變化沒有?」他說:「我看沒什麼變化?」因為這變化的速度,以凡夫用肉眼來計算,看不到什麼變化,其實它念念都在變化,這個水,前一念的水流過去了,再來的不是我們看到的水,怎麼會還是那時候的水呢?他認為沒變化了,其實現在看那恆河水,兩岸也不是那個時候的樣子了。但是在經上不是証明這個,是証明見沒變。儘管物質怎樣變,見沒變化。例如我們看一個山,看一個水,年輕小孩的時候看,現在已經六七十歲了再看那山、那水感覺沒變,因為這個變化速度太慢了,見不到。如果是兩個朋友就不同了。廿歲的時候看他,到七十歲的時候再看,或者不相識了,這個速度變化的特別快。這是變化的快慢,一切事物都在變化,有的很顯然,可以用見分別出來。但是法身這個體永遠是清涼不變的。有些人看境界相就不同了。在五台山我們看見那大風在吹,到八月以後滿天的白雪,很荒涼的。但是菩薩看或者行道者來看,這山都是黃金,黃顏色的金色世界,例如說五台山有時候稱清涼寶山,為什麼呢?文殊菩薩在那兒說法,可是我們看不見,我們看見就不同了。

 佛具足無量性功德是修來的,但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看每個眾生都具足這種功德,這不是白修了嗎?不是這個意思。修才能顯出來。這是眾生本具的,就是得無所得。所以在金剛經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是虛妄見了。實際上無少法可得,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在眾生身中建立諸佛的功德,法身上見到的生老病死是不存在的,但是我們在妄中看到生老病死。諸佛的一切殊勝功德,地藏菩薩、文殊師利也好,觀世音菩薩也好,我們身上都具足的,但是我們一點也見不到,這是我們有障礙,什麼障礙呢?就是受塵妄給障礙住的,真心証不到了。我們這一實境界就証不到不相應了。隨順生老病死苦,無量苦來逼迫糾纏,好的見不到。我跟我們這些道友有個別交談的時候說,如果經常心理是愉快的接受,這境界也不覺得怎樣好,那境界也不覺得怎樣的壞,平等對待,這樣幾分相似了,還不是証得,只能說相似,相似者很少煩惱,那麼也就漸漸的能夠入法身了。這可以說是名字覺吧,證這個名字,漸漸就能達到相似,就明白了。雖然是實際還不明白,由這相似而後才能夠隨分,一點一點一分一分的達到究竟明白。因為眾生對這個不明白,連名字都沒有,連相似都沒有,連心都不曾發,就引起了諸佛菩薩的大慈悲意,想讓眾生離開這些痛苦。想要得到法身第一義,先要離分別妄念,把妄想都減除,就能得到。這就是當初開始修唯心識觀。不過這個觀行如果沒有得到三業清淨是很不容易得到相應的。

 一切眾生常樂分別取著,這個樂就是快樂的意思。心理最喜歡的是什麼呢?分別取著。執取相計名字相,起業迷惑,完了就變業,就業繫苦了。所以眾生喜歡取著一切法,用思想來判斷是非,雖然是不乾淨的,他認為是乾淨的。好比我們出一身汗,或者做一點勞動,沾些泥土,我們自己到浴室裡一洗乾淨了。如果能把真心、腸胃都拿出來洗一洗就更乾淨了。但拿不出來的,就算能拿出來還是魔障。五十種陰魔裡有這種陰魔,有一個道者就往他肚子裡一拿,隔著肚皮就把肚裡的蟲給抓出來了,如果認為這是神通,那就著魔事。這叫內魔,不是外面的天魔鬼神,就是自己認為自己成就了,這叫五蘊魔的色魔,是十魔中的一種。有很多行者認為現神通,現的是虛妄境界,一切法身都沒有這些,但是眾生就喜歡這些。像我們現在修瑜伽法,杯子在這兒就推走了,有神通不得了了,是虛妄的!顛倒妄想,什麼原因呢?氣功不是真的嗎?氣是假的,不過是用內力假外力和內力結合了,這也是他用功得來的,但這不是真實的,在大陸上嚴新在清華大學表演成功了,到香港就失敗,再也推不動了。什麼原因?虛妄分別,但眾生樂著顛倒,這一切世間法都是空的,這裡頭的變化都是耍戲法耍魔術的。魔術師氈子底下一摸就是一個哺鴿,別把它當成真實的。所以前面說十八空就是顯示一切諸法都不離開體,不是有也不是無,那就是非有非無了,不是非無非非無俱。

 「菩提體者;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非有無俱,非一、非異、非非一、非非異、非一異俱,乃至畢竟無有一相而可得者,

 那就是四句了。一切法離四句絕有無就是這樣說,這樣想,這樣去做,都不對了。究竟沒有一相可得,這些都是依名安立的,這叫戲論,每一句話都叫戲論。

 「以離一切相故,離一切相者,所謂不可依言說取,以菩提法中,無有受言說者,及無能言說者故。又不可依心念知,以菩提法中,無有能取可取,無自無他,離分別相故。若有分別想者,則為虛偽,不名相應。如是等說,

 一切法言說取受,言說者說我們這個說是空的,過去就沒有了。錄下來也不是真實的,能錄下來怎麼不是實的呢?好像這話不好理解,有人問我這話,我說是說火不是火,說火不是火是什麼?說火要是火就把嘴巴燒了,說火就是火不把人燒光了嗎?說水也不是水,說水要是水就永遠不渴了。這只是一個媒介,因此得在一切自己思惟修的時候,這也沒個受者,也沒個得者,沒有能受所受,也沒個能說所說,那該是依心念知吧?又不是依心念知,沒有能知所知,沒有自相,也沒有他相,沒共相,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過這意思不是我們學一年兩年能把它學清楚的。要明白這個道理,一個是學大智度論,必須得學,看一遍都好,就把這些道理反反覆覆的看,這都是重覆的,只要是多不厭煩幾道,多反覆幾道,才能明瞭。一個從有方向入手,瑜珈師地論也得學。這兩部論不學不會懂得這種道理,而且學這兩部論都有輔助論,像攝大乘論,成唯識論,是佛學院具體每天都要講的。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學,但是有些個道友心理還不太舒服,我們一個星期學兩個鐘頭就不錯了,一天學兩個鐘頭,天天學不行啦!你得學上幾年才能夠把這些術語認識了,再瞭解義理而後再一邊念著經,一邊隨著文就入觀了,念到「金剛經」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一切諸法皆空。但這空不是斷滅。還有諸佛的功德,眾生還空不了呢!要積善業,這個善果幫助你能空,很快就空掉惡業,因此必須隨時做善業,出世間善,不是世間上做點好事那個善,什麼不殺、不盜、不邪淫,這還不行,必須深入,因為這是無分別的,凡有分別想的都叫虛妄,就不能相應,要沒有分別想。我們做一件事情,就是學一種技術,隨便那一樣,就是裁剪衣服也得經過三年的苦功,不僅學而且還要經過實踐,一般的技術都得經過這些,如果想入佛門,入無上的法門,這就更難了,這不是一般的知見了。
TOP
4#

Re: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下

「鈍根眾生不能解者,謂無上道如來法身,但唯空法,一向畢竟而無所有。其心怯弱,畏墮無所得中。或作斷滅想作增減見,轉起誹謗,自輕輕他。我即為說,如來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實體,具足無量清淨功業。從無始世來,自然圓滿,非修非作。乃至一切眾生身中,亦皆具足,不變不異,無增無減。如是等說,能除怯弱,是名安慰。又復愚癡堅執眾生,聞如是等說,亦生怯弱。以取如來法身本來滿足,非修非作想故,起無所得相而生怯弱。或計自然,墮邪倒見。

 地藏菩薩很清楚眾生的心,這樣一說眾生一定發生誤解,認為法身是什麼樣子呢?法身是空的,沒有!沒有我學啥呢?就生一種怯弱見得不到真義,這就是鈍根的,不能夠理解如來道的無上法身,就墮於斷滅或者增減了。在我們眾生斷煩惱好像煩惱滅了,增加功德。三十二相就好像煩惱沒有了,這叫增減見,落到謗大乘法。同時一落了斷滅空,自己對自己的一切善根也不承認了。修善法有什麼用?空的!假的!好多同學都這樣種說,假的,別騙我了吧!知道空的一面,還有不空的一面呢!眾生說有執有,說空執空,你有種說,他有種種執,佛為什麼要說八萬四千法呢?不必這麼多!這個說到了,就執著這個,那個說到了,又跟著那個修,這個又斷了。眾生一旦落空見,邪見就更容易產生。地藏菩薩說我是善說者,可是要落入這種見解誤解了,我就給他說如來不空,什麼是如來法身真實體,布施、持戒、忍辱、禪定、智慧全是不空的,能夠圓滿成就佛果。但不是作意得來的,本具在那兒具足的。這是地藏菩薩用一個巧妙的方法說,使眾生得到什麼利益呢?眾生沒有畏懼心理得到安慰了。不是稱地藏菩薩善安慰說者嗎?能夠善說安慰眾生,這種再達不到,拿著占察輪占察占察吧!怎樣斷惡業,怎樣生善業,保你不下地獄,不落三途就好了。在人中,在天道慢慢的修行吧,一生不行,兩生,反正是不下地獄,永遠在快樂當中修行不要受苦了。但事情得從兩方面講,佛法是面面觀,八萬四千法門這麼說也執著了一點。一點苦不受,修行不成的。

 又復有些愚癡的,堅持執著不捨的,把如來法身當成什麼呢?這種非修非作又無所得不是自然的嗎?這個自然產生的也是錯誤的。不是自然的,一切法都是眾生心生的,心生一切法生,一切法生心生,一切法滅心滅,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我們反覆的這樣去修觀,觀久了就全明白了。一切法生心生,心滅一切法滅,不是自然的。究竟的圓滿菩提就是菩提佛果,得無所得,因為無所得才會無所用,用無所用,說得這樣沒那樣,無所得能夠圓得,這個意思是很深,好像無所得是不得了,那佛與一切眾生得度了這不是得嗎?這又沒有得相,得無得相。不是自然的,自然是邪倒見,這裡頭有很多的過。在佛教裡我們說佛的身與眾生身是平等無二的,圓滿的。我們是本具的佛,不假修習。要是不假修習,又怎麼能得到?但是維摩詰經、楞嚴經都這樣說「何藉劬勞,肯綮修證」。莫假修證,不要辛辛苦苦的,這是為顯覺,顯給二乘人的。假使見思惑不斷,不修就受苦,沒有受苦那本事大了,成就了真。假淫怒痴而能見到法身,能做到嗎?圓話好說,圓事不好做。看華嚴經一微塵中轉大**,十方諸佛在我們汗毛孔裡轉**呢!感覺得到嗎?話說起來容易,但印證絕對不行。有些人學圓頓教義學完了,學淫怒痴,你看他娶妻生子,他說他修善金剛呢!這自稱是如來的要下金剛地獄,誰下呢?誰做呢?自己做的,這叫破金剛戒。所以地藏菩薩要我們把戒定慧來回反覆的去行,反覆的去學,寧可墮有莫墮無,墮無非下地獄不可,墮有頂多慢慢去修就是了。還可以斷見惑,墮無可就不得了啦!假使我要冒充我是總統或是總理,人家會抓起來的,這是不可以冒充的,但是我們都是公民,都是一人一份,現在執行的職位不同而已。到閻羅王那兒去跟他說,我跟你平等,你不要拘我了,不要送我去下火坑,也不要送我上刀山了,我不聽你的。他說你有本事到火坑刀山上變化一下子,自然就不苦了,變不了就得受。幻化空身即法身,能夠認得當下,即證得法身是不錯,但這是理,事上還做不到。這種邪倒見,地藏菩薩又為他說了。

 「我即為說,修行一切善法,增長滿足,生如來色身,得無量功德清淨果報。

 這也是圓教的教義圓修,叫一修一切修,修善法即起修,不離一切善法,法法皆是如來,就是前面無所得之意,能夠把自然生起這些邪知邪見對治了,也可以破除我念,念一個咒就成佛是不能的,即使成了佛也不會說法,會說法必須得三藏十二部一切的佛法都能說出來。

 「如此等說,令離怯弱,是名安慰。

 給他一切善法,增長滿足了,生如來色身,這樣才對,要努力去修行善法,就能夠離生死,得快樂。

 「而我所說甚深之義,真實相應,無有諸過,以離相違說教。故云何知離相違相。

 地藏菩薩說,我所說的甚深法義是跟真實法身相應的,不相違過。相違就是互相違背,像前面講的跟空是相違背的,有即是空就離了相違過。怎麼樣的無違,怎麼樣的離,在經義上有一定的分寸。經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怎麼樣才叫不增不減?就法身的理體來說,例如佛修成了無量性功德,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那是從眾生分中說的,以這個來斷增減就是相違了。法身是平等的,修即無修,跟眾生本具的原來是一樣的。他修什麼呢?修障沒有了,障又是什麼樣子呢?不可見的。本來是眾生妄心所造的,等到妄心變成真心,障也就沒有了。住一切障礙也沒有障礙相了。我們心裡所想的問題,想明白了,所想的不存在了,黑夜時作夢夢見很多事物,接觸很多人,一個也不存在,沒有這麼回事!沒有這麼回事做什麼呢?任何人你跟他說了老半天很熱鬧,什麼時候到什麼地方去,做夢去的,說是虛假的。現在如果這一生盡了,明白了,醒了,就知道跟做夢一樣。對醒著的人說,醒的人是清清楚楚的,曉得說的是夢話。我在三藩市遇著這樣一個情況,有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睡到十二點鐘爬起來就跑,大人也跟著他跑,把他拉上床睡了。第二天問他,他不知道。用這個來理解修跟不修,現在的煩惱或者是意見不合,一切的爭執,把它當成夢幻泡影,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如果說幾十年混一混就過去了,這是不懂佛法的,懂得佛法就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這個法身的義理,我們用一個淺顯的比喻,雖不相應,但在這理上,不然如夢幻泡影怎麼解釋?幻化空身即法身。

 「所謂如來法身中,雖復無有言說境界,離心想念,非空非不空。乃至無一切相,下可依言說示。而據世諦幻化因緣假名法中,相待相對,則可方便顯示而說。以彼法身性,實無分別,離自相,離他相,無空無不空,乃至遠離一切諸相故,說彼法體為畢竟空無所有。

 這裡是假名一法,才可方便顯示。說無言說又不能不說,不說眾生無法入,得用方便了。地藏菩薩就是用這方便善巧講說。但這意思在前半部是讓我們擲輪相,有懷疑都可以擲輪相,就是顯示而說的。但是知道這前半部,也要理解後半部,那是方便,不是真實的。法身性體實在是沒有分別,也沒有自相,也沒有他相,也沒有什麼叫空,也沒有什麼叫不空。這個空和所有都是分別而已。

 「以離心分別,想念則盡。無一相而能自見自知為有。是故空義決定真實,相應不謬。

 這個才跟空義相應不謬,前面那個是謬的,用一個謬的,用一個不謬的,兩個相對照,這就是如來藏性的不空義。說真如這個名詞也是法身體是空的。如來藏性的法身,這是不空的。如來的無漏性功德看對那一類人說的,對什麼機就說什麼名詞,在這個經叫真如,在那個經不叫真如,叫如來藏性,因為顯得義理不同故。

 「復次,即彼空義中,以離分別妄想心念故,則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所謂離識想故,無有一切虛偽之相。畢竟常恒,不變不異。以更無一相可壞可滅,離增減故、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從無始世來,具無量功德自然之業,成就相應,不離不脫故,說為不空。

 什麼叫空呢?就是無念,則畢竟無有一相可得可空者,那有一相可空呢?沒有。以唯有真實故,像華嚴經裡講的法法皆空,隨拈一法體具法界。華嚴經不講空講有,但這有是不可思議的有。在我們一個汗毛孔裡釋迦牟尼佛在轉大**呢!就在我們眾生身中一個汗毛孔裡說的。不是汗毛孔空了變成一法界,容得下諸佛在那裡轉大**嗎?這不是空義嗎?但人又不空了,因為眾生的事畢竟有這汗毛孔,這有又非有了,這甚深微妙義是給證得的地上大菩薩說的,能知道就不用說這種甚深義了。我以前跟人家抬槓。我說歷史我都不大相信。人家說為什麼?有些地方該相信,有些地方不能信。別說歷史就是現在,我們有些地方也不知道。例如四人幫、中南海那些定的事,知道嗎?報紙公佈的也是假的,怎麼回事現在沒公佈,什麼時候都不公佈,呂后怎麼把韓信騙進未央宮殺的,歷史上沒記載。現在跟前處的這個社會發生很多事不知道,這還是民主社會都不知道,這民主當中還有不民主呢!很多事以後才知道,波茨坦會議瓜分世界,我們知道嗎?親自參加的人都不知道,只能說那幾個巨頭知道。有很多的事情我們不知道,別說大的,小的也不知道。一天出了好多事,都知道嗎?還說歷史那麼遠,就是眼皮底下都不知道,用用腦筋,數過眼眉有好多根?能知道嗎?不知道數太多了,因為聰明還不行,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只能說不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知道的不真實,片面的聽人家說,傳播有的時候也是假的!

 我們佛教釋迦牟尼佛說真的都不行,有時得說假的,不說假的怎麼度生啊?前面說的釋迦牟尼佛自己又推翻了,在般若會上他說我以前跟你們說的是誆你們的,在法華經上不是有三車,羊車、鹿車、牛車嗎?都是騙你的,也不是真實的。但是他這個騙是把你騙進來,入得佛門,證得法身。這樣來理解,就能夠入了,逐漸的能入了。從文字學很久也入不進去,就在跟前的法,就用越淺的理解力,用現前的事能入,就會能入,再深法,他的深,你比他還深,則近乎胡說八道,越說越玄,越玄越不知道,這老法師講的真好,怎麼好呢?我們都不懂,這不懂就好了。講的法身深,深的我們都不懂,這法說的有什麼意思呢?不懂聽完了之後跟不聽腦子裡一個樣,耽誤時間,打工去這兩個鐘頭起碼還多掙二十多塊錢!把時間都耽誤了,還落個全都不懂,聽什麼呢?沒意思了。因此我在文字上想法能懂一點算一點,它無非是根據我的理解。

 「如是實體功德之聚,一切眾生雖復有之。但為無明曀覆障故,而不知見,不能剋獲功德利益。與無莫異,

 怎麼樣的來安慰眾生,把虛妄的想像破除,修就有所得,這就是地藏菩薩善安慰說者。像地藏菩薩天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沒有啦!地獄那有?沒有還有什麼意思?有什麼不空?地獄根本沒有,他還有什麼成佛不成佛?這都是方便善巧。我們不是這個法身的實體功德之聚,一切眾生雖然自有,但是被無明業障給障住了。不知也不見,不能剋獲功德利益,跟沒有有什麼兩樣呢?

 「說名未有。以不知見彼法體故,所有功德利益之業,非彼眾生所能受用,不名屬彼。唯依遍修一切善法,對治諸障,見彼法身,然後乃獲功德利益。是故說修一切善法,生如來色身。

 每一個眾生都有法身體,但不能夠起副作用,等於沒有。這個意思就像我們在大陸經常說銀行是人民的,那個人民進去拿一分錢也不行。人民是人民,進去取不行,警察會抓起來說你搶銀行,是不是這樣呢?說我是佛,什麼佛?糊塗佛,這個佛不行,因為不能受用,不能屬他,怎麼辦呢?要修。唯依遍修一切善法,修行善法把業障都對治完了,見到法身,功德利益就屬於你了。因此修一切善法,生如來色身。菩薩諸佛說法,那也是相當慈悲的,要是經文看不懂,他一層一層的,就像吃大蔥大蒜似的,皮子一層一層的剝,這才能吃。心連皮吃不行,味道也不對了。必須一層一層剝。說法也是一層一層顯,不是一下子顯示,不能懂。講空說了半天又不空,不空還得遍行一切法對治障礙,把障礙都對治了,一切法都修好了,生如來的色身。這點一定要清楚,如來的法身跟我們的法身是一樣的,色身和我們眾生身不一樣,是諸佛菩薩功德修習善法成的。像我們有善有惡,如果不善不能聚在一起來學,有惡在我們身上,生老病死苦都具足的。像和尚也有求不得苦,或者是修個廟辦不到,求不得的事特多,每個人都有求不得苦,要想求得就修一切善法,就得到了,等得到了才知道,唉!我知道這個,我就不修了!為什麼?得到了等於無,這就是諸佛修即無修的意思。

 「善男子!如我所說甚深之義,決定真實。離相違過,當如是知。」

 我所說的甚深義,這個真實的道理沒有相違的過錯,唯一切善法,順如來性功德,這就與法身不相違。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等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

 這就是解行利益了,就是這麼反反覆覆的說這個一實境界、二種觀行。

 有十萬億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有好多呢?十萬億。發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了。

 住堅信位。

 堅淨信信,登了十信了,相次見理這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了。

 復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這是大心已經發了,行菩薩道的。得無生法忍登地了。但不是全的,有的得一分,有得兩分的,有得三分的,所得的不同。

 一切大眾,各以天妙香華,供養於佛,及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

 聞完法以後了。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汝等各各應當受持此法門,隨所住處,廣令流布。所以者何?

 大家受持是自己領受,修一實境界二種觀行。這還得修,還沒有究竟成佛,達到究竟,才達到無修住。光自己修不行,在所住的地方廣令流布,如果大家聽了地藏經,向周圍的人說,不信的人先引人信。

 「如此法門,甚為難值,

 像這樣的法門,很難得遇到。

 「能大利益。

 這就不說經也不說什麼法了。

 「若人得聞彼地藏菩薩摩訶薩名號,及信其所說者,當知是人,速能得離一切所有諸障礙事,

 別說能聽到他所說的法,就是聽到地藏菩薩這麼個名字,更深入的就是信他所說的話,得到什麼利益呢?

 一切障礙的事情,都能得離,很快的成佛。

 「疾至無上道。」

 這樣就能達到成佛了。這不是權教,是對實教菩薩說的法。顯示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後半部是圓頓教。有人說地藏法門是小乘教,我不同意。我們大家聽聽這後半部說的這個意思,小乘教是不能得入的,必須得大菩薩發大心的人,才聽的進去;前半部可以,但不能把一部經分開來分列,所以可以速疾的至無上道。

 於是大眾皆同發言:「我當受持,流布世間,不敢令忘。」

 我讓這個經永遠的在世間流布,我們都應當受持。

 爾時堅淨信菩薩靡詞薩白佛言:

 堅淨信菩薩是代表末世眾生請法者,到這裡結束了,他就問佛。

 「世尊!如是所說六根聚修多羅中,名何法門?此法真要,我當受持。令末世中,普皆得聞。」

 修多羅就是契機,契合眾生之機,契合諸佛之理的這個經叫什麼名字?不能說叫六根聚吧?這個法我當受持,但是我要讓末世的眾生都能聞到,佛應給它定個名字。每部經最後請法者都要諸佛說這個經的名字,因為經都有多名,必須請佛說,怎麼樣才能完全。

 佛告堅淨信菩薩:「此法門名為占察善惡業報。亦名消除諸障增長淨信,亦名開示求向大乘者進趣方便,顯出甚深究竟實義,亦名善安慰說,令離怯弱,速入堅信決定法門。

 這個法門名字就叫占察善惡業報。另一個名字叫消除諸障增長淨信。把一切障礙都消除,使我們生起清淨的信心,這又是一個名字。還有一個名字叫開示求問大乘進趣方便。地藏菩薩開示我們求大乘的,怎麼樣趨大乘到達大乘。怎麼樣一個方便法門顯出甚深實義,這又是一個名字。亦名善安慰說,這個名字很少聽說,地藏菩薩是善安慰者,能夠善安慰說法,看眾生不敢發大心、怯弱,對甚深道理產生畏怯不前,不敢勇猛,軟弱無力。經過地藏菩薩善說安慰,能夠速入堅信決定法門,雖然是名字很多,但通用的還是占察善惡業報經,藏經裡有占察善惡業報經。

 「依如是名義,汝當受持。」

 以上這些名字,隨便說什麼名字都可以,當如是受持。

 佛說此法門名已,一切大會,悉皆歡喜,信受奉行。

這個涵義都懂得的。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