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学佛到底是有所求还是无所求呢?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有一点是要“有所求”,那就是求生净土,带业往生,我们的往生愿力和阿弥陀佛的慈悲救渡众生的愿力相吻合,使得我们带业往生,我们靠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打掉”妄想分别执着,让我们伏住烦恼妄想,从而达到“一心”的境界,这就和阿弥陀佛同心同德,和一真法界,极乐世界达到是一不是二的境地,到达纯一真法界。而学佛在生活中学会了这个“一”生活就很好过,烦恼和菩提是一不是二,生和死是一不是二,知道万法不离因果,不离因缘的道理我们生活就知道如何随缘。而我们求带业往生,这个“求”也是方便说,往生并不是“求”来的,这个“求”就是我们发的大愿大力,而且我们在念佛的过程中降伏自己的烦恼习气,在生活中改变我们不好的行为习惯,用这一句万德洪名“打的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的境地,而且在生活处世待人接物中都要如理如法,把净业三福,普贤十愿,六度落实到生活中,把我们的“身语意”都变成阿弥陀佛,和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力“紧紧相扣”,使得我们带业往生,获无生忍入不退地。所以学佛我们有所求也是对的,求生净土,一心一意求阿弥陀佛接引往生,但我们“求”的同时也要如理如法,不是在佛堂前磕几个头,念几段经就能求来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中,真正的和阿弥陀佛志同道合,这就是“有所求”,佛氏门有求必应,但要如理如法。

  学佛也要无所求,佛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不是为自己,要为大众,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肯定“求”不来,那是增长自己的贪嗔痴,如果是为大众,为利益众生,那肯定是有“求”必应,不为自己,念念为大众。佛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我们凡夫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这就错了,把这个思想转变过来,那真的是有求必应,但这个“求”也是方便说,不是在佛堂前念几句磕个头就能求来的,你得有真实的修行功夫。我们的生活过得去就行,不求什么人天福报,在生活中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度日,像在评论中留言的师兄所说,在内心无所求的帮助别人这就是快乐,这是很对的,我们在内心要三轮体空,无私的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快乐,而我们也要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中。

  在随缘中有所追求,在追求的同时也要随缘,求与不求是一不是二,求中有无所求,无所求中有所求,这个“求”只是我们暂借的一个字,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念佛的同时,随缘过日,追求的同时知道因缘的道理,自己精进修行的同时,随缘帮助众生,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只要我们恳做,修行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师兄还问到,你这么信佛,把心都交给了佛,哪个女孩会爱你呢?哈,我修行的同时把身心交给了佛,也是交给了众生,也是交给了自己,当然还会有女孩爱上我,修行不耽误我恋爱,反而恋爱也是我的因缘,自然也会有更幸福的爱情,阿弥陀佛。

  以上供修学者参考,谢谢大家!

转自:墨林居士的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