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达摩祖师:修行最大阻碍非贪嗔痴,而是此三念!一念起,道基毁!
文/晓梦阁主
为什么有些修行人,苦修数十年,却在一念之间功德尽毁?
为什么有些德高望重的高僧,晚年却深陷名利,甚至跌落法座?
修行的最大敌人是并非贪嗔痴!
早在1500年前,有一位来自天竺的神秘高僧,踏足中土,掀开了修行者内心最隐秘的一面。
他,就是禅宗初祖——达摩祖师。
据传,他曾面壁九年,并在一次传法密谈中说出一句让无数修行者心头发凉的话:
“非贪嗔痴毁修行者者,乃三念也。
此念一生,道基尽毁。”
这三念是什么?为何它们比贪嗔痴更毒?
又为何许多看似根器深厚、戒律清明的修行人,最终都败在它们之下?
B达摩祖师:修道之人常死于“三念”
梁武帝在位时,中原佛法鼎盛,名僧辈出,香火不绝。然而盛世之下,佛门也悄然浮现功利与躁动的影子。
这一年,一位赤足独行、手持锡杖的天竺高僧“一苇渡江”而来。
他不讲戒律,不谈功德,开口只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震动整个佛门。
他便是达摩祖师。
达摩不住高寺,不受朝礼,只在嵩山少林一处石洞中,面壁九年。九年不语,不为神通,不为名闻,只为照见一个字——心。
据传,他一生仅有一次真正的密法传授,只传给一名亲传弟子。
这段密语后来散见于《传法正宗记》残卷中,被后世称为“三念经语”。
达摩说:“贪嗔痴,凡夫之毒;修道之人,常死于三念。”
B此念一生,道基尽毁
1.求名心
舍的是世俗之名,却未舍修行之名。
修行人若求被尊为高僧、传名百世,虽表面精进,心却仍在经营自我。
这种求名,不贪钱色,只贪被认可,被赞为得道者。
比如,梁武帝自己觉得建了很多寺庙,就问达摩祖师,他的功德有多大?达摩祖师告诉他毫无功德!
这便是求名心。
2.我慢心
最精致的傲慢,常穿着谦卑的外衣。
慢,不一定高声炫耀,它常常是心底那句:
“我比你更懂佛,更接近觉悟。”
哪怕沉默寡言,只要内心悄悄把别人放在脚下,就已堕入慢心。
佛门有言:“慢如高山,法水不入。”
3.取证心
凡修行而急于见效者,皆为取证所缚。
你打坐是为了开悟,持戒是为了清净,行善是为了福报——
一切修行若为“得到结果”,就是功利化的陷阱。
真正的佛法,是无所得而得大得。
达摩祖师言:
“三念皆起于我执。
汝不是修佛,是在修我。”
贪嗔痴是明火,尚可避;而这三念,是披着佛光的影子,越修越盛,越近越毒。
B“三念”于我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这三念并非修行者独有:
求名心: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总渴望被看到、被认可;B
我慢心:哪怕不言不语,也容易在心中暗暗比较优越感;B
取证心:无论学习、冥想或行善,总想问自己:“有没有进步?”B
三念不破,我们的生活就容易陷入焦虑与内耗。
第一步,是觉知它们的存在。
今天,我是否渴望被看到?B
今天,我是否暗暗自得?B
今天,我做事是为了本心,还是为了结果?B
当我们学会看见自己的三念,心自然会慢慢安静下来。
达摩祖师的心法,从不在纸上,而在照见自己的念头里。
真正的修行,不是修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是看穿那个一直想“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