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佛,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段还是讲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境界。凡圣同居土如何能往生呢?凡夫念佛能念至一心不乱,将见思疑惑暂时降伏,命终将妄念停一阵间,就可往生。现举例以一个故事来说明:从前北方有一个军人叫孙传芳,在民国十三、四年间,在北方战争将林师长的侍从兵捉住,把他斩掉。後来孙传芳失败了,信了佛,在天津一间庵堂叫草厂庵处念经。这个侍从兵的女儿叫做施剑尧,她听到孙传芳在庵内念经,就跑来报仇。她日日去草厂庵念经,念至与草厂庵中人相当熟後,知悉孙传芳每天在什么时候念佛。有一天她带了一支枪,敲穿孙传芳的房间,口中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然後从孙传芳後面一枪打过去,当场把孙传芳打死了。虽然孙传芳是打死了,但那正是很好的机会,因为他刚刚好念佛念至一心不乱,一打死他的时候,他的妄念暂息,而变成往生。他命终可以往生,那是「伏见思惑」,明白吗?在命终的时候只要念佛念到一段时间,暂时停掉妄想,其间只要有一分钟或几秒钟一心不乱,就可以成功了。当你停了妄想几秒钟,就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第二个妄念来了,就已经不能出得去。像这样命终只要将妄念断了几分钟,就可以带业往生的,这叫做「伏见思惑」,这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
到了方便有余土尚不只这样,首先要念佛念至一心不乱,还要将见思惑断了。「见思惑」我以前讲过,「见惑」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思惑」是贪、嗔、痴、慢、妒。断见思惑是要将它永断,连贪心都没有起才叫做「断」,这才能往生方有便有余土。这个「伏」字是暂时停一停的意思,那是念佛时妄念停一停;不念佛时,它又起了。「伏见思惑」是念佛时可以将胡思妄想停一停,不念时妄念又来了。而「断见思惑」呢?那是念佛的时候妄念当然断,不念时亦断,这种程度高许多。这是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的两个境界。
至于第三个净土是实报庄严土,是要分破无明,将无明打破一部份,就可以安住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不能往生的,只有禅定安住,无往生可能,要定中安住此地,不是往生境界,这差不多是八地菩萨到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
第四个净土是常寂光土,那是要豁破无明,豁然贯通,将无明窠臼全部打破,pat 的一声,好似破竹一样,无明窠臼全部破了,然後才能安住常寂光土而不用往生。现在所讲净土是取最上的,打破无明,即刻见性成佛,这个净土就在这里,而不须经过十万亿土,明白吗?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这「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这里要讲解一下。往生生者有什么好处呢?带业往生者都不会退转,但在不退转之中,要经过十地、四十二个回向,直到一生补处才能成功,这是这个净土的殊胜。它的殊胜是有不退转的长处,但它的成就是一级一级渐渐来,那是不能快的。往生净土,由初地升到二地,要经百千万亿劫然後才成;而由二地升至三地又要不知道经过多少劫才成,那是要慢慢地,好像蚂蚁爬一样,虽然是慢,但是不会退。
若是人身成就就不同,若依正轨道来走,成就得很快;若心一歪,又堕落得快,所以有利有害。人生成就如果依正直接方法,可以在一刹那间,或甚至几十年间就可以达到佛的地方;但若一退转时,天堂、地狱堕得好快。这是成就得快,而堕落也快。若人心不歪,依正轨道来修行,则人修行比天道便宜,甚至比极乐世界十地菩萨,乃至比一生补处菩萨还快。好像弥勒菩萨现在切利天里做到一生补处菩萨,那是十一地菩萨,而我现在可以追过他。这是人身可以追得过,但是菩萨身是永不能追到,明白吗?再继续讲: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甚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
即是数不出这么多。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很重要,这是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要行六度万行。即是如果六度万行的功夫不够,都不能生彼国,明白吗?小乘的福德因缘,即是实行六度万行。下面这几句是重要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最紧要的是人命终时,心不颠倒;若一颠倒,就不能成功,明白吗?我以前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大众记得吗?有些新来而未听过,现在重述一次:以前有一大德,修阿弥陀,念得好成功,他能预知时至。他临命终前预先吩咐一班弟子,说他什么时候圆寂,圆寂後他的大殿上的钟一定会铃铃声响。若命终时,依著寺间,大雄宝殿的钟即刻响,那样就表示他已经往生;若是大雄宝殿钟不响,那就表示他不能往生。大德果然依时圆寂,但是钟没有响,一班弟子不知道什么意思,为什么大德能预知时至,而钟却不响?经过一段时间,他的师弟来到。他想师兄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临命终时钟没有响而不能往生?这其中一定有个原因。于是他就在师兄圆寂座位的右手边入定。入定好久,都不知道原因。後来他举头向对空一望,心中便有所悟:他见对面有一棵桃树,花开得好灿烂,寿桃结得又大又香,他想:不得了,师兄上当啦!原来他师兄在临命终时,心中想吃一个桃子,就被桃子夺了心,即刻变了一条虫,而不能往生。于是他领导一班人去树上找虫子,果然在最大的一个桃子上发现一条虫。他就领导一班人围住这棵树,一齐念阿弥陀佛,并将虫捏死,即刻那个钟就铃铃声响了。
所以念阿弥陀佛,在临命终时最紧要什么都要放弃。若做父亲的一想儿女,则第二世人就要做别人父亲而不能往生;做丈夫的若在命终时想妻子,则第二世又要做别人的丈夫,又不能跳出轮回的圈子;若做妻子的想丈夫,则第二世人又要做别人的妻子,因此又不能往生。所以临命终时,心一颠倒,心想外境,心为境所夺,即随外境而去,这样就不能往生。因此普通念佛的人念口簧的话,绝对不会有定力,所以念佛要修心。
在中国传承,老实说在印度没有净土宗,释迦牟尼佛住世只有两宗,一个是禅宗,一个是小乘。小乘後来开出俱舍与成实两宗。什么叫「俱舍」?那就是法有我空,我是空的,法是有的,这是俱舍的境界。成实宗是法我俱空,这是成实的境界。小乘分两宗。当时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小乘只有一宗,还有禅宗一宗,没有第三宗,整个印度都未曾有净土宗,只是念佛的人往生亦很多,但没有开宗。至中国晋朝陶渊明时,慧远法师看到这本经,发现「执持名号」,几日就可成功,于是他就发起提倡,但是没有师承,都是人云亦云这样念,所以最高的程度只能带业往生,只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高者可能达到方便有余土,而达到报土者亦有,但也只有慧远大师一人可以达到报土,因为他对「涅盘经」、「法华经」都很熟,其余都是化土的境界。
今日所讲的「心不颠倒」即是「菩提心要」,明白吗?「心不颠倒」这四个字是最重要的。这本经最重要的哪一段呢?即是「闻说阿弥陀佛,念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简要言之,「念持名号,一心不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这是全经的精华。这段是「金刚心要」,先前所讲是「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内觉之中之直觉,明白吗?现在「金刚心要」是内觉之中之内觉。一个是内觉中直觉,一个是内觉中内觉。内觉是「金刚心要」,断一切相,一切妄念。如何断一切相呢?是离一切外相,外离相,内离妄,即「金刚心要」。「念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金刚心要」。断了这个妄想,这是内觉。这里第一是讲「菩提心要」,第二是讲「金刚心要」,大众要记住。
全经的精华是「念持名号」,为什么要改成「念持」呢?其与「执持」有不同的解法。「执持」是著相;「念持」是「口念心持」,即是口念佛而心要想佛。所以念佛有四种方法:第一种是「持名念佛」,第二种是「观像念佛」,第三种是「观想念佛」,第四是「实相念佛」,四种念佛法。现在中国实在只有一种持名念佛。观像、观想是密宗的境界,实相念佛是禅宗与密宗合并的境界,四个境界各不相同,以实相念佛为最高。
现在「金刚心要」说完了,开始说「菩提心要」:
「舍利弗,如我今昔,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目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是说东方世界诸佛都称赞这个净土不可思议,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不可思议;也劝大众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乃至明心见性成佛。现在讲南方世界诸佛赞这个净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南方世界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劝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是西方世界诸佛称赞净土。这「无量寿佛」与「阿弥陀佛」是同名同字,不过十方佛同名同字非常之多,不是出奇的,即是有无量无边同名的佛。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是说北方佛称赞净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是说下方佛称赞净土。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这段是说上方诸佛称赞。这里已经有六方佛称赞。再次尚有四方,如东南方、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即十方诸佛赞叹净土经,这处是从略。
「舍利弗,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是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经受持者,是一切诸佛所护念(「护念」即「加持」这样解),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永不退转。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段是劝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这几句话最要紧,现在是十方佛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已说完,而十方佛亦称赞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功德,能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众生说法,是为甚难。这是「莲花心要」,即心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心如莲花,在五浊恶世中不为五浊恶世所污染,于心无染念佛。这里有三个心要:第一个是「菩提心要」,是直觉;「金刚心要」是内觉,而「莲华心要」是外觉。外觉是对于外境不为色、声所染,这是外觉;内觉不为妄念所夺;而直觉是不被二边际所惑,心除颠倒妄想,这是直觉——这就是三个觉。大众依著三个心要来念佛是最究竟;如果念口簧,虽有功德,不过是多生多世积著功德,最高限度只能带业往生,要明心见性是断不可能的。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这本经实在说念佛的方法已经说得好清楚了,但是没有师承的人就不明白经义,只是念口簧而已。所以中国自净土宗传入,开山一千七百多年,大众都不明经义,只是念口簧,因此现在带业往生成功的人多,而见性成佛的人少。大众应取法于上,必得乎中;取法于中,必得乎下;若取法于下,念口簧就是下下。中国佛教虽然挂的是大乘招牌,其所成就比小乘还要低。若在暹罗、南洋一带,虽然教的小乘,但它都是讲修心法的;而中国连修心法都没,有因已失传,可以说口念就是了,实在比小乘还要差。有知识的人是知道的,没有知识的人就糊糊涂涂地念,所以大众应生觉悟心。大众学佛,不要学仪式,如朝暮课诵、拜忏,如种种喃喃唱唱,这都是仪式,是念给人看的,是形式的法,而不是成佛方法。大众应该认清体、相、用,应该从体入,不好从相入。学佛应该要学明心见性法,不要学做和尚。若学做和尚,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大众要从心性上做工夫,不要从仪式上做工夫。近千年来的学佛人都在仪式上做工夫,大众应该明了猛醒。从西藏人眼光看,中国是没有佛教的,只有汉教、中国教,因为它已中国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