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三境:得失、聚散、成败,皆由天定,何必强求
作家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写道:“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可演到最后,终究要脱下戏服。”世间诸事,看似人定胜天,实则早有安排。有人机关算尽,难逃一场空;有人随遇而安,反得柳暗花明。正如古语所言:“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得失、聚散、成败,皆如风中落叶,看似飘摇不定,实则落地有根。
一、得失随缘:命里一尺,难求一丈
《道德经》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得失之间,往往互为因果。强求富贵者,常困于得失之网;顺其自然者,反得意外之喜。
春秋时期,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深知“飞鸟尽,良弓藏”之理,毅然辞官泛舟五湖,化名“陶朱公”经商,三散家财又三致千金。他看透“财为流水,聚散无常”,最终逍遥世外,名垂青史。反观巨富石崇,炫富斗奢,金谷园中珍宝如山,却因锋芒太露,招致杀身之祸。可见,得失本无定数,执念越深,枷锁越重。
今人常叹“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却不知暴富未必是福。彩票中奖者挥霍无度,最终负债累累;拆迁户骤然得财,兄弟反目成仇。恰如禅宗所言:“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命中之得,坦然受之;意外之失,一笑置之,方是智慧。
二、聚散在天:缘起则聚,缘灭则散
《红楼梦》中写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恰似云卷云舒,非人力所能强留。情深者,天涯若比邻;缘浅者,对面不相识。
苏轼与王弗少年夫妻,琴瑟和鸣,奈何王弗早逝。十年后,苏轼在坟前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字字泣血。然其晚年遇朝云,虽无名分,却得红颜知己,临终前仍叹“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聚散离合,皆为天意,强求不得。反观唐玄宗与杨玉环,许下“在天愿作比翼鸟”的誓言,却因安史之乱马嵬坡生死别离,印证了“情深不寿”的古训。
现代人总抱怨“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却鲜少明白:知己一二胜过泛泛之交。有人微信好友数千,深夜难寻一人倾诉;有人独居乡野,一壶清茶亦能笑谈平生。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与其强求热闹,不如静待同频之人。
三、成败由命:七分天定,三分人为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楚霸王勇冠三军,却败于垓下,自刎乌江时仍不解“天亡我,非战之罪”。而刘邦出身亭长,文不及萧何,武不敌韩信,却因善用天时地利,终成汉室基业。
晚清名臣曾国藩,七次科举方中秀才,组建湘军屡战屡败,曾两度投江自尽。但他悟透“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以“结硬寨,打呆仗”之策,最终平定太平天国。其家书中写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尽人事后听天命,方是应对成败的从容。
今日职场中,有人名校毕业却职场失意,有人学历平平反成行业翘楚。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其纠结成败,不如学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结语:修己不争,自有明月照山河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人生海海,得失如潮涨潮落,聚散似花开花谢,成败若云聚云散。执着者困于方寸,豁达者自在天地。
庄子曾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修一颗淡泊心,种三分福田,待七分天意。正如陶渊明归隐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命运长卷早已写就,我们只需提笔落墨时,无愧于心。
《小窗幽记》有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人生三境,天定人随,看透者不争,看淡者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