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如果是从一个有情生命到成佛的过程来说,则有“本觉”、“始觉”、“究竟觉”三种。“本觉”,是指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觉悟之性,觉悟之性就是佛性。但是,现在我们的佛性被烦恼无明尘垢遮盖了,成了众生不能觉悟。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开始断恶行善修行,这就叫“始觉”,开始觉悟。经过修行,清除烦恼无明尘垢,“本来的佛性”显露出来而成“究竟觉”的佛。
我们凡夫是“不觉”,始终生活于“迷”的状态之中。刚刚才从一个“错误”那里出来,这头又钻入到另一个“错误”里去,甚至是处于错误之中,而不自觉,甚至是明知这个是错误,而偏要去犯这个错误。
“迷”是指错误的思想观念,以及错误的行为。由于不明事物真相,因而产生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行为。沉迷于某一件事,而无法自拔,这也是属于“迷”的范畴。比如财迷、酒迷、赌迷等等。
财迷,迷于财,拼命赚钱,以为在这世界上有了财就有一切,于是,迷入财坑,越陷越深,结果是“贪财灭身”。齐人“只见金子不见人”的笑话,在这个“财迷”的世界里确实存在。
在古时候,齐国有个“迷恋金子”的人。一天,他上街就直奔卖金子的地方,拿了金子就跑。警察捉住他,问:“这么多人在这里,你没想到拿了金子会被捉住吗?”偷金子的人回答说:“我只见金子,不见人。”
佛偈说:“从来言语易招灾,无益于人口莫开;人生可贵唯能悟,一树花开一片霞。”可是,我们却是“无益于人”口要开,不说出来心不快,匆匆忙忙说出来,惹来烦恼降来灾,“花谢彩霞飞”。有时,我们也搞不清楚这话该讲不该讲?讲了,人家开心不开心?这些都是不“自觉”。有人善于说好话拍马,有人却喜欢听,这是两者都不“觉”。
《遗教经》中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可是你却不能“知足”。凭你的能力一年最多最多只能赚三万,可是你不“知足”,想贪求一年一百万,结果“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同上),甚至“多求丧身”,这是不“自觉”。你有健康的身体,有能力,有条件,可是你不求精进,得过且过,有稀饭菜汤喝就好了,美名“知足”,其实是不“自觉”。
经中说:“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同上)然而,有人怒火一起,烧毁“防护网”,“八万恶门开”。这也是没有“自觉”。对事物不能明了,是不觉。处理事物不当,是不觉。给自己他人制造烦恼痛苦,是不觉。等等。众生的沉迷、不觉反映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里就不多讲了,本经中将会为我们“破迷开悟”。
凡夫,就是如此生活在迷失、困惑、不觉之中。由于,众生执迷不悟,于是颠倒梦想,造诸恶业,轮转六道,流浪生死,沉沦苦海,无法出离。有时,我们众生也有“觉”,但都是“一时片刻”,不能永久保持这个“觉”的状态。有时,我们也有“觉”,但只是非常的有限,不能达到彻底圆满的觉悟。如果众生能够依照佛的遗教修行,这才是“自觉”,从自觉而觉他、觉行圆满,而成为大觉悟的佛陀。
三、何为“遗教”
广义上讲,凡是佛说的言教,都是佛的遗教。因为,都是佛遗留下来的言教。但是,严格一点说,我们学习的这部《佛遗教经》才是佛的遗教。因为,它是佛将要入“涅槃”时所说的。
由于,它的特殊环境和重要内容,所以,特取名“遗教”,以符其义。教是教诫、嘱咐之义。“遗教”是指佛临涅槃时留下来的教诫。明白说,就是临终时的遗嘱。
《佛遗教经》,又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两者意义一样。“垂涅槃”,就是指佛将要“临终”的时候。“涅槃”是梵语,译成中文有“灭度”、“圆寂”、“不生不灭”等意思。意指灭除生死、忧悲、苦恼一切污染不净之法,圆满成就智慧福德,证得永恒寂静、不可思议的最安乐的解脱境界。
四、“经”的含义
佛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成佛后,到处说法,传播佛教,从事社会教育工作。佛逝世后,佛的弟子们集会在一起,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后来又被写成文字,成为经书。据说,佛说的“经”是由阿难陀诵出,而经大众证实而成。
经,梵语“修多罗”,译成汉语是“契经”。契,是“合”的意思。指佛的言教合机合理。“机”是指众生“根机”,也可以解释为“智商”。“理”指诸佛所证之理,也就是人生宇宙真理。佛的言教完全符合真理,完全符合各类众生的需要,完全符合人们不同智商的需求,完全能够让各类众生获得生命的究竟解脱。
经的原义,有“线”、“条”、“丝”等含义。中国有丝线装订成册的书,古印度是用丝带贯串“贝叶”而成书。“经”就是现在所说的“书”。但我们所讲的佛书,同其他的书还是有区别的。
据《杂阿毗昙心论》卷八说,“修多罗”有5种含义:
(1)出生:学修佛经,能生善法,能长智慧,能增福德,能出圣人。
(2)显示:佛经显示人生宇宙诸法体相,万象森罗,博大精深。
(3)涌泉:佛经比喻涌泉,义理源源不绝,义味无穷无尽。
(4)绳墨:绳墨是木工打直线的工具。比喻佛经有辨别善恶邪正等功用。
(5)结鬘:头发打成结。比喻将佛所讲的义理联结在一起而成为一本经。也比喻佛经能贯串诸法,学好佛经,对作其他事情都会有帮助。学好佛经,依教起修,一旦成佛了,什么都解决了。
经,又有贯、摄、常、法四义。贯,是贯串,意同“结鬘”。摄,指摄取,指经能够摄取众生而信仰而奉行。常,是常住不变,万古常新。法,是法则,指事物的基本原理。又经,还作“径”解。径,就是道路。佛说的经教,就是一条道路,它是我们众生离苦得乐、超凡入圣、成佛度生的大道。
经,也有“通名”、“别名”之分。佛说的言教,都被结集成单行本的经,如《无量寿经》、《心经》等等都叫做经,这就是“通名”。“别名”是指这本经不同于那本经,比方,现在我们学习的是《佛遗教经》,明显地,它不是指《阿弥陀经》。两者的“经名”是不同的。
又经,在世间上还有5种区分。(1)佛说的经;(2)圣弟子说的经;(3)仙人说的经;(4)诸天说的经;(5)化人说的经。佛说的经,大家都知道。圣弟子说的经,如六祖慧能讲的《六祖坛经》就是。《佛母大孔雀明经》说,仙人,也遵守“禁戒”,修习苦行,具足威德,有五神通,身体能放光,游行虚空。他们有的住在山林,有的住在旷野,食水果野菜,吸日月之光华。仙人也有经文流传于世。“诸天”,是指居住在“欲界天”以上的诸天众生。天上众生福报很大,寿命很长,神通很高,来去飞行。并且,天与天之间的情况也有许多差别。所谓的上帝,也是天人。欲界中的第二层天--忉利天的天主,则称天帝。化人,是依神通变化显现的人。佛、菩萨能随类化身,神鬼也能以神通力化现为人。现在,我们明白了“经”有五种人说的,因此,千万不要一看到书名上有“经”字,就拿来当佛经。
正如法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