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
述
(编者按)既知教章,须知宗祖,依祖立章故。开创一宗的祖师称为「宗祖」。其在一宗之内地位之崇高,非余人可比。
净土宗的宗祖,为弥陀化身的唐朝善导大师,其集净土教义之大成,撰《五部九卷》,楷定古今。
佛智高深,凡愚叵测;经义多含,各解不同。依文解义,遂成三世佛怨;古德撰释,亦自随宗不同。诸宗学人,各依本宗祖师对佛经的解释为准。
净宗行者,唯依善导大师及相承祖师释义为准。于他善知识所释,若与相承释义有所不同,知为各自摄化方便,不妄加评说,不强作合会,只置而不用,唯用善导即可。
这是净土宗行者所应当持有的观念。
一、隋唐盛世 善导示现
中国净土教的大成者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 (六一三),往生于唐朝永隆二年(六八一),春秋六十九。亦即隋炀帝之时出生,历经唐高祖、太宗的时代,于高宗之时往生。其活跃于「自信教人信」的正是唐朝国运极为鼎盛的太宗、高宗时代。而大师出生之前统一天下之隋文帝时代,佛教正以旺盛之势在复兴着;文帝颁下「佛教治国策」、「佛教兴隆策」、「天下佛寺复兴诏」等,全国几乎成为佛教化。在佛教信仰如此澎湃的时代中,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高举念佛成佛的旗帜,指引众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二、青年立传 光芒初现
善导大师的传记文献颇多,中国与日本约有二、三十种,可见大师在佛教史上地位之崇高与影响之深远。其中最早的是唐朝道宣律师所著的《续高僧传》,其次也是唐朝的文谂大师、少康大师共纂的《瑞应删传》;此外大多是后人站在赞扬的立场所记述的,这当然有其意义,但在历史上的价值比较低。善导大师的事迹可资参考的基本性数据有四种传记、六种碑文,简列如左:
(一)、传记:
1.《续高僧传》第二十七卷、第十释会通传 (附善导传)
唐 道宣 撰 (公元六四五)
2.《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第十二善导传
唐 文谂、少康 共录 (公元八○五)
3.《净土往生传》卷中第十五善导传
宋 戒珠 撰 (公元一○六四)
4.《新修往生传》卷中第廿五、廿六善导传、善道传
宋 王古 撰 (公元一○八四)
(《类聚净土五祖传》所引,《大正藏》八十三册一五七页)
(二)、碑文:
1.唐慈恩寺善导禅师塔碑 京兆金石录
2. 唐慈恩寺善导和尚塔铭 同
3.龙门大佛像龛记 金石萃编第七十三
4. 隆阐大法师碑铭 同第八十六
5. 净业法师灵塔铭 同第七十五
6. 光明寺慧了塔铭 金石续编第五
道宣律师生于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五九六),长于大师十七岁;人尚在世,时又青年,而南山律的开祖道宣律师于其《续高僧传》中便已就其所闻的预先为大师写下众所赞扬的事迹,虽然仅有简短的一百二十三字,但大师的伟大,已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