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建议]走入佛门
浅谈佛门的几种供品
在寺庙或家中的佛案前,佛弟子都习惯以香花灯烛果等供品来供养佛菩萨,这些供品其实都具有教育意义,让我们时时生起警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供品的意义。
香,具有流播芬芳、消除秽气、驱逐蚊蚋、正念清神等作用。佛弟子供香,取其以芬芳供佛,又香在燃烧时袅袅上升,可以传达信息,以求达到一种默契。上香一般以一柱或三柱为宜,但最重要的是懂得以心香供佛,以一颗虔诚的心,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而不是说香上的越多越好,或者迷信的去追求上头柱香,这就大错特错了。
花是代表因。所谓“花开结子”,花是结子的因。没有花开的过程,也就没有收获的结果。所以佛案前供花是提醒佛弟子要多种成佛的因,将来才有成佛的果。什么是成佛的因呢?一切自利利他的善行,都是成佛的因。有了代表因的“花”的提醒,我们才会常常自勉自励,检讨自己的行为,向着成佛的目标前进。此外,也有人说供花可得相好庄严。总之这是一种因行。
灯,又叫灯明,即点燃灯火以取光明之意。《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菩萨,燃法明灯,以信为炷、慈悲为油,以念为器、功德为光,除灭三毒之暗。”这里蕴涵了“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化万年愈。”的深义。因此,人们也把灯看作是智慧的象征,尤其佛弟子愿意点灯供佛,以取光明智慧之义。点灯的另一个意义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所以传统的寺庙依然燃油灯,当油在燃烧时,灯蕊也一直在发亮照明,是用来提醒学佛者应常抱着贡献自己,服务众生的牺牲精神。
烛,也具有与灯一样的功能。在古印度,常向佛前奉献油灯,后来蜡烛应世,供佛多用方便的蜡烛。佛殿燃烛,是将蜡烛插在精美的烛台上。
果是代表结果。佛教最重视因果法则,万事万物不离因果,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乃至一言一行一个念头,都有因果。所以看到鲜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希望有善果,就必种善因。佛教徒希望达到最高的果是什么呢?就是成就佛果。为了提醒自己要达到这个圆满的佛果,所以佛教徒把鲜果供在佛案。这个鲜果并不是送给佛菩萨吃,或者跟佛菩萨谈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