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智慧心经 [复制链接]

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玄奘法师 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说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乐欲修学者。当云何学。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谛听为汝宣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乐欲修学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观五蕴自性皆空。何名五蕴自性空耶。所谓即色是空即空是色。色无异于空。空无异于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此一切法如是空相。无所生。无所灭。无垢染。无清净。无增长。无损减。舍利子。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无眼识界。乃至无意界。无意识界。无无明。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所得。亦无无得。舍利子。由是无得故。菩萨摩诃萨。依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行故。心无所着。亦无罣碍。以无着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一切颠倒妄想。究竟圆寂。所有三世诸佛。依此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应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广大明。是无上明。是无等等明。而能息除一切苦恼。是即真实无虚妄法。诸修学者。当如是学。我今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大明曰:噶底噶底。把拉噶底。把拉僧噶底。菩提莎哈。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若能诵是般若波罗蜜多明句。是即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从三摩地安详而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说。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当如是学。是即真实最上究竟。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佛说此经已。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并诸苾刍。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智慧

[em1][em1][em1][em1][em1][em1][em1]


[MP=400,00]http://myweb.catvisp.net.tw/aj4w6/baeduh/audio/heart.mp3[/MP]



A48E7B;text-align:right">「该帖子被 水晶心 在 2007-3-19 6:21:46 编辑过」
TOP
3#

回复:智慧


以下是引用 西楠 在(2007-3-18 18:54:37)的发言

[em1][em1][em1][em1][em1][em1][em1]


[MP=400,00]http://myweb.catvisp.net.tw/aj4w6/baeduh/audio/heart.mp3[/MP]



       生命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生活的平常! 谢谢您的参与支持!


我会在这里奉献回归净土!


TOP
4#

回复:智慧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般若品第二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坐,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能。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能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着,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约‘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了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行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能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能,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能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智小根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能,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生。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能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为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开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需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识,智能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偏]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们,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善知识,吾有一无向颂,各须颂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说通即心通    如日处虚空    为传见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TOP
5#

回复:智慧心经




讚觀音菩薩頌        


  遠參老法師撰> >


>>


觀音菩薩妙難思,>


大悲救苦處處。


無量億劫行精進,


十方世界演佛智。


持本願力觀自在,


導眾覺悟證菩提。


眾生有感隨時應,


如月印水不思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合掌自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世界眾生,同時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有大威力,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令得解脫。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扭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冤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汝等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冤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故名觀世音。若有眾生多好貪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至於成佛,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何況久持。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十方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身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菩薩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十方世界,見有持說法華經者,應作觀世音菩薩想。


TOP
6#

回复:智慧心经

阿弥陀佛


顶礼妙音师傅


[em13]

TOP
7#

回复:智慧心经

[em1][em5][em1][em5][em1][em5][em4][em20]
TOP
8#

回复:智慧心经





你我皆菩萨


当他们伸出双手,去帮助社会黑暗角落里不幸的一群,是满怀的感谢,感谢这些受苦的菩萨让他们可以付出。
    在我的人生旅程里,是一个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的世界,我所了解的是:爱与关心必须是相对的付出,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再爱、再付出的动力。我看到的是一个弱肉强食、利益交战的世界,走在拥挤的人群里,只有越来越强的孤独感与寂寞。
    但是,走入慈济,感受到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当他们伸出双手去帮助社会黑暗角落里不幸的一群时,是满怀的感激,感激这些受苦的“菩萨”让他们可以付出,可以看到自己是多么有福报,不但要懂得惜福,更要在有限的生命里造一方福田;付出的本身,竟然就是再付出的原动力。而付出了那么多,遇到了挫折,想到的不是对方的无礼不领情,而是自问:“我哪里做得不够好?上人说要缩小自己,我做到了吗?”普天三无——“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没有我不相信的人,也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是慈济人共同的语言,你感受到的是盈溢的爱与关怀。
    这一切像是梦想,走过慈济,才知道:原来梦想可以成真的,只要你愿意,当你我化心中的信念在言行举止间,我们都是菩萨,当你我愿意用心地过生活中的每一秒,我们看到四周都是菩萨的化身,那拾荒的老人、医院的病患,乃至路旁的乞丐,都让我们深深领悟到:知福、惜福,更要造福。我帮助别人,更成就了自己;付出爱与关怀,得到的是更多的快乐与满足。









TOP
9#

回复:智慧心经




来到这里法喜无限

TOP
10#

回复:智慧心经

[em1][em1][em1][em1][em1][em1][em1][em1][em1]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