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前,在《福建老年报》上读过一篇名为《孝顺是一种储蓄》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情不自禁地也想唠两句。. 
  该文说的是一个当了妈**少妇,有一次,她在饭桌上当着女儿妞妞的面对老母亲大逆不道。老母亲是个聪明人,没有直接与她吵,而是跟女儿晓之以理:“你看看妞妞,今天怎样对待我,她以后也会怎样对待你。”言下之意,用泉州大俗话解读叫做“现世报”,文雅一点说,就是“种爪得爪,种豆得豆”。 
  庆幸的是,有过错的年轻少妇没有一意孤行,而是翻然悔悟,从此对老母亲百般孝顺。女儿妞妞看在眼里,铭记心中,长大后照着妈妈孝顺姥姥的样子,对妈妈孝顺有加。于是妞妞的妈妈心如淌蜜。最后她将感慨升华为至理:“孝顺是一种储蓄,到期兑付的时候,总是有收益的。” 
  可现实中不乏“爱幼嫌老”之辈。他们中有的人对子女百般溺爱,物质上有求必应,而精神和思想上却疏于教育;对待父母反而大不孝,不情愿承担赡养义务,甚至视老人为包袱。这一厚一薄,他们有意无意忘了榜样的教育效应。殊不知,不孝顺长辈的行为也是在为子女做“榜样”,不过做的是“坏榜样”罢了。 
  此话一点不假。我就亲眼见过这样一家人:做父亲的对老父母不尽孝道,没有为小辈做好榜样;等他自己老了,儿子依葫芦画瓢,对他行同外人,不理不睬。深受不孝之害的他气不过,就找上儿子理论,儿子非但不买他的账,还当众反讥他:“阮公(闽南话“爷爷”)生你你生我,阮公养你你养我,彼此彼此,有什么谱好摆的?再说,你没有孝敬阮公,我为什么要孝敬你?”众目睽睽之下被揭老底,弄得做父亲的无言以对,十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