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对亲子之情的关系开示,说做人儿子的,我们需要以五事来对待自己的父母,佛陀就藉这个机会开示,开示我们做儿子的,要怎样拜东方呢?东方要拜父母要具足什么条件呢?第一、必须维持父母的财产,父母亲遗留下来的财产,我们要维护好,不要家产遗留到我们手中时,就把它浪费掉,父母亲把财产留给我们,累积三代,但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哇!这是不行的。佛陀又说,第二、供奉使他没有缺乏,供奉父母使父母没有缺乏,什么叫做没有缺乏呢?就是说,身体的吃、穿、住都不成问题,这是身的健康,内心的健康就是要让他们了解人要如何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了解佛陀所说的一些教义——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让父母对世间一切能慢慢了解看清楚,他就不会烦恼和执着,这是心的健康。第三、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做什么事情先跟父母说一下,不能不告诉父母,让父母起烦恼,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就是说父母所做的事,我们要恭顺,不可忤逆,除非父母所做的事不对,有违背道德,若是这样我们当儿子的要勇于建言,对他婉言相劝,千万不要忤逆父母。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父母亲教我们的事,若不违背道德范围,我们要去奉行,我们要去听,我们要去做,不要违背父母,让父母烦恼,除了子女应该履行以上所说的行五事之外,父母也必须以五事来慈爱子女。就是说儿女用五事来对待父母,我再重复一遍:第一、必须把父母亲遗留下的财产维持下来。第二、供奉父母,使他们没有身心的烦恼和顾虑之忧。第三、有所为,必须跟父母报备。第四、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第五、父母正命不敢违背。子女对父母行这五事。但是父母也要慈爱子女,佛陀开示,父母亲慈爱子女必须要具足五项:第一、禁止子女恶行为,做父母亲的一定要来辅导、教化子女,让子女没有恶的行为,不要让子女走到恶行为去。其实在我本人的看法,我们自己的小孩会不会读书并不是最要紧的,只要我们为人父母的尽量去做,尽到责任就好了,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他走上邪道最重要,假使小孩走到邪路,那读再多书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把子女教育好,我们尽力教育,子女尽量去读,读多少算多少,但是要灌输他有道德,灌输他有慈爱观念,灌输他不做坏事,子女若走到邪路,我们就是再富有也都枉然了。第二、输入于善,不只断恶而已,包括他一定要去行善,对善事情,对帮忙利益别人的事,很乐意去做,保持一种慈爱的心。第三、使他修学业,帮忙他修学业。为人父母亲一定让子女修学业,教育子女学业进步,让子女有进修学业的机会,他要读多高,我们做父母的尽量让他读,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父母都做得到。过去在农业社会里,家家户户,子女都生太多,生八个、十个比比皆是,要每个人都栽培读书,是不大可能的。书读不起,哥哥、姊姊都得背弟弟妹妹,放学回来还要煮饭,怎么还有时间去读书?现在小孩生得比较少,要读书,父母希望子女都能读上去,这一项现在比较容易做到,小孩子很会读书,父母亲不让他读的比较少,若真有困难,我们慈莲功德会也有奖学金,若有这个问题,小孩子很会读书,但是没有钱读,可以来申请,可以来申请奖学金,没有关系。第四、娶美妇,做父母亲责任上要代替儿子选个比较美的媳妇,美是身心都漂亮,不要外面美,内心都不美,帮他娶个太太,以后能理这个家庭。第五、适时能让儿子主管家务等事,训练儿子有家庭观念,有责任,父母亲慢慢教他要有责任,教他之外还要引导他实际持理家庭,以后才能建立一个家庭,先让他有个家庭观念。佛陀也开示我们要如何尊重老人。佛陀教我们,经济一定要建立好,儿子对父母孝顺,父母亲对子女慈爱,又继续说如何尊重老人。希望各位继续听下去,了解佛陀对我们在家居士修行的次第。在律的方面,说得很清楚,我们已有一条清楚的门路可走,对我们修行也比较方便。时间到了,我们下集再来说佛陀他开示如何尊重老人?感恩,祝福各位身心安乐。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