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历代禅宗祖师画传 [复制链接]

11#



      11. 石头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生于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石头禅法理事并重、顿渐并存,认为万法殊相,名异体一,等无差别;主张触目见道、即事而真,为当时的马祖、怀让等人所推重。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行世。
TOP
12#



      12. 洞山良价,唐代越州会稽(今浙江)人,俗姓俞。二十一岁受具足戒,后遍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等名宿大德,最后归心云岩昙晟,并见道开悟。后多方游历,于江西洞山建立道场,倡“五位君臣”之说。其弟子云居道膺、曹山本寂、龙牙居遁等二十余人,皆为日后的佛门龙象。
TOP
13#



      13. 赵州从谂,唐代禅僧,俗姓郝,曹州郝乡人。师先后历参黄檗、宝寿、盐官等诸大德,八十岁止于赵州城东观音院(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四十年间大阐禅理,其示众、问答之公案,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至道无难”等语,皆脍炙人口。后人称为“赵州古佛”。
TOP
14#



      14. 曹山本寂,唐代禅僧,俗姓黄,泉州(福建)莆田人。曹洞宗第二祖,又称耽章。幼习儒学,十九岁入福州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寻谒洞山,洞山深器之。自此入室。洞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后住抚州(江西)曹山。大扬宗风,并详说洞山五位旨诀。法席繁兴,学徒云集。
TOP
15#



      15. 黄檗希运,唐代高僧。大师继承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即心即是佛”之说,反对以“见闻觉知为心”,将“洪州宗”喝、捶、踏兼行的禅风发扬光大,其宗风“孤行峻道”,深深影响后来临济宗的传法风格。师唐大中年(公元855年)示寂,谥“断际禅师”。
TOP
16#



      16. 法眼宗开宗祖师清凉文益,俗姓鲁,浙江余杭(今杭州)人。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示寂,年七十四,谥“大法眼禅师”,因此他的法系被后人称为法眼宗。
TOP
17#



      17. 沩山灵祐,唐代高僧,俗姓赵,福州长溪(在今福建)人,沩仰宗初祖。沩山的基本思想是“三种生”说,即把主客观世界分为“想生”、“相生”、“流注生”,这也是他为接引学人证得大圆镜智(佛智),达到自由无碍境地而设的三种机法。
TOP
18#



      18. 云门文偃,唐末五代高僧,俗姓张,嘉兴人,为云门宗初祖。遍览诸经,深究《四分律》,后至睦州,因顿折一足而开悟,继参学于道明禅师门下,又谒雪峰义存禅师,依住三年,受其宗印。留有《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三卷和《语录》一卷行于后世。
TOP
19#



      19. 仰山慧寂,唐末五代僧,俗姓叶,韶州怀化人,与其师沩山灵祐同为沩仰宗之祖。因居仰山,故世称仰山慧寂,有“仰山小释迦”之称。沩仰宗在接引学人时倡导不说破原则,注重不假语言的自心顿悟,从而达到理事如如。主张摒弃语言名相,禅趣深远,人所难测,是他家所难企及。
TOP
20#



      20. 临济义玄,唐朝人,俗姓邢,曹州南华(今山东)人,临济宗初祖。开创了禅宗史上最为卓绝、门风兴隆的临济宗,为中日禅宗主流之一。咸通八年(公元867年)示寂,谥“慧照大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