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印光大师 著
      
目录
第一部分·书信
第二部分·开示法语
第三部分·论著

印光大师(1861~1940),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生平简介】


  清末民初净土宗僧,相传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俗姓赵。讳圣量,号常惭愧僧。陜西郃阳(今合阳)人。少习儒学,喜研程朱之学,尝辟佛批老。后因病困顿多年,始悟辟佛之无知,乃弃理学家知见,皈投佛法。清·光绪七年(1881)至终南山,随莲华洞道纯出家。翌年,于兴安县双溪寺,从印海受具足戒。尔后隐居终南山太乙峰。日夜念佛,专心净土,兼读佛经。十二年(1886)入河北红螺山资福寺念佛,以庐山慧远为先范,故自号‘继庐行者’。复转锡北京龙泉寺、圆广寺等刹。十九年(1893),浙江定海普陀山法雨寺方丈化闻,入京请藏经,并觅管理藏经之人选。当时师获佛界一致推荐,于是化闻请师南下,居法雨寺藏经楼,任首座和尚,主理经藏。此间师仍日夜称念佛号,精勤不懈达二十年之久。


  民国元年(1912),《佛学丛报》刊行。以徐蔚如、高鹤年二人向师索稿,师遂以‘常惭’之名发表弘法文字,从此即以文字摄化众生,并弘扬净土。民国六年(1917)徐蔚如刊行《印右师信稿》,翌年复刊《印右师文钞》。由于此二书陆续增补再版,师遂广受缁素两界重视。民国十一年(1922)后,师常居上海太平寺。十七年(1928),于苏州报国寺闭关,专修念佛行。二次大战后,隐居灵岩山。民国二十九年(1940)十一月四日,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年八十,法腊六十。


  师与虚云、太虚、弘一诸僧,同为代表民国初期佛法的龙象。一生淡泊名利,刻苦俭朴,以念佛普利法门,诱掖众生。恪遵‘不当住持,不收徒众,不登大座’三大行事原则。常劝人应老实修持,重视因果报应。对于净土法门的弘扬,师用力最钜,影响最深。民国以来之佛教界,无人能出其右。
恭请方式:请登陆百益网:www.99baiyi.com 免费结缘版块请取。

另有近五十种殊胜法宝免费结缘,详请敬请各位同修大德登陆:百益网www.99baiyi.com 免费索取法宝,增长慧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