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龙门佛像将于本月23日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海国摄

  326件北魏到盛唐的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多年的艺术瑰宝,千年前大火灰烬中的劫后遗珍……本月23日,“洛阳龙门佛教艺术展”将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掀开面纱。当中大批从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佛教造像,广州人可以先睹为快了。
  这次展览由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洛阳龙门石窟博物院、洛阳龙门博物馆共同举办,由“龙门造像”、“回归永宁”和“佛国盛典”3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326件。其中不但有龙门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古阳洞、宾阳洞和奉先寺出土的各式如来坐佛、力士像、菩萨像、武士头像,还有建于公元516年毁于534年的北魏皇家佛教寺院———永宁寺小巧精致、千姿百态的泥塑,以及包括存世量极少的汝窑瓷器在内的佛门专用器皿。
  有些佛像是海关归还的
  作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早在2000年便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在其11万尊造像中,多为不可移动的佛教造像,为何此次却有多达33件龙门造像远赴广州。洛阳龙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精品造像几乎每尊都有一段坎坷的经历。这些造像有的是因龙门个别窟龛的岩石不能雕琢造像,用他处石材刻好后安置其中供奉,如优填王造像和坐佛;有的是海关、公安和国内外的博物馆归还的,如千佛造像碑等;还有的是早期被盗凿未运走,埋入地下,20世纪维修时清理出土,如唐代力士、立佛等,而最重头的展品之一———高达101.5厘米,宽58厘米,厚49厘米,雕工极其精美的唐代如来坐像,也是1958年修建西山公路时通过奉先寺遗址时出土的。
  展览中的另一大亮点是龙门博物馆典藏的佛教器皿。它们涵盖了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乃至元明的诸多类型。舍利瓶、棺、函,青铜塔形舍利罐,琉璃钵、瓶、盂、青铜、白瓷净瓶,漆陶、白瓷、青铜钵、炉等无不蕴含着纯、广、意、静、虚、空、圆、融的佛教境界,昭示着佛教的神秘、神圣。
  永宁寺泥塑极为精美
  “永宁寺的这批东西之前从来没有公开展览过。”展览中的永宁寺遗物,千姿百态,全部是手塑而成,发饰面孔无一雷同,各具神采,似乎呈现出皇帝、皇后、王侯、贵妇、仆女、比丘、老者、粟特人浩浩荡荡的礼佛场面,展示了永宁寺昔日的辉煌。这批精美的泥塑,为研究美术雕像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龙门博物馆的陶丽告诉记者,这批精彩的艺术珍品,还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展示,即使在故乡洛阳,市民们也还没有机会一睹真容呢。
  永宁寺是北魏国都洛阳城里1300多所佛寺中规模最宏伟、建筑最豪华的皇家寺院。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占地9万多平方米,佛殿与佛像做工奇巧,冠于当世。寺内陈列着外国献来的佛经、佛像,是灵太后胡氏创建的专供皇帝和太后礼佛的场所。永宁寺木塔居于寺的中心,被称为佛教发展史上“最神圣的浮屠”。塔高136米,我国现存最高的山西应县木塔的高度仅是其一半。遗憾的是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永宁寺木塔被雷击燃起熊熊大火,使这座木结构的精华之作毁于一旦,仅留下了正方形的基座遗址。幸运的是,原来塔中的泥塑造像却被大火烧成陶质,因祸得福地保存了下来。(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林冠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