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二篇:正修行--念佛三昧之入门与修正>
第四节︰一行三昧(念佛三昧)
《大宝积经》卷116有一段说:「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人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说的是修一行三昧先要有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此法门很殊胜,可以让我们从有相直接进入实相。但也要具备二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的功夫。本周先解释这一段。第二个条件,也是修一行三昧的大前提,留到下周再说明。
这段经文说明:若想进入一行三昧,应当在空闲处,不受打扰的地方,把一切妄想杂乱的心舍掉,此时不观想佛的相貌,而把心放在称念佛的名号上。若是称念弥陀世尊,就面向西方;若称念药师如来,则面向东方。随佛方所端身正向,不能躺着或翘起二郎腿坐着。若站着要站好合掌,坐着则坐好合掌。
对所念的佛要心念心忆,念念相续不断绝,而能于这一念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为何能于一念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因为念一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与十方世界无量诸佛的功德没有差别。这不思议的佛法里,完全相等没有分别,只是一个如。完全一样,是最正觉,而在这当中具备无量功德和辩才。为什么?因为悟了之后,说有说无都对。没悟的人说性有相空,他说性空相有;没悟的人说性空相有,他说性有相空,这是无量辩才。无量功德是因为得到解脱的自受用,和因为亲证解脱而得的解脱知见所生的广度众生的他受用功德。
我们上周说一行三昧成就的时候,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接下来说「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入一行三昧的人,他完全如实的了知: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佛的法界,他们都是无差别相,完全相同。为什么知道他们的无差别相呢?那就是说:真如体性,完全一样,不管是一只蚂蚁,或者一只大象乃至大如鲸鱼。不管是地狱众生、鬼道众生乃至只有七天寿命的中阴众生,一直上至大菩萨、诸佛,其法界完全相同,都是这个真如。此处说「尽如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我们甚至可以说:「尽知恒沙十法界无差别相。」所谓十法界是指六道众生的法界以及声闻、缘觉、菩萨和佛的法界,同样是这个真如佛性,称为一相无相。
一行三昧的这种修法,是大心菩萨所修,虽然名为系心一佛,专称名字,但这样修一行三昧的念佛人,不一定求生极乐世界。所以一行三昧的修法,在我们这个婆婆世界,既适合念无量寿佛,也适合念释迦牟尼佛,因为这是要明自真心,见自本性的修法;也就是念佛人所讲的,要明「自性弥陀」,要见「自性弥陀」。
这一行三昧,很多善知识讲过,但在讲的时候,有的人忽略了一行三昧这一段的前一段话;这也是我们念佛人常常忽略的一段,而这一段正巧是修学一行三昧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即是我们上周所说,欲修此三昧必备的第二个条件。知道这个前提,念佛人普偏存在的一种错误的知见,才能扭转过来,才不致误会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的前一段经文这么讲:「云何名一行三昧?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者,当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那就是说,法界只有一相。十方诸佛法界,乃至十方的十法界,全部都一样,只有一相。我们的心安住在十法界的这一相,系缘于这一相,这叫一行三昧。法界只有一相,就是真如。但是: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进入一行三昧、亲证真如一相的话,应当要先阅读或听闻而了解般若波罗密,然后要如说修学。
所谓「般若波罗密」我们翻译成中国话叫做:「智慧到彼岸」,也就是大般若经所讲的意旨,必须先明白。大般若经的经文很长,像这样大本的大藏经这么厚,有四巨册共六百卷。所以想入一行三昧,不光是前面所谓的「系心一佛,不取相貌,专称名字」而已。当我们随佛方所,「专称名字,于一佛念念相续」的这个功夫在修习之前,要先听闻了解般若波罗密;也就是说:体究念佛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智慧到彼岸。那就是要我们先去了解什么是第一义,什么是了义。所以谈一行三昧之前,这个大前提不能漏掉;如果漏掉的话,一天到晚嘴里喃喃有词地念「阿弥陀佛」,念到驴年也不悟。
所以在念佛号之前先要明白:如果只是求生西方极乐,并且不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也不是修一行三昧,那就不相干。如果是要修一行三昧,就应当先了解般若波罗密是什么,这样才能体究念佛,才可能修一行三昧。先听闻、阅读般若波罗密之后,再依照《般若波罗密经》所说的去修、去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所以,所谓一行三昧不光只是随佛方所,专称名字而已。这是少数善知识忽略的地方。我们学念佛的人,既然要修这个法门就不应当忽略这个大前提,因为世尊讲,要先闻般若波罗密并且如说修学之后才能入一行三昧,才有可能亲见自性弥陀。亲见自性弥陀之后才能够「即是念中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前后对照之下,如何修一行三昧就很明白了。
我们上周也曾提到过:「在念佛的这一个念里面,可以见到过去、未来、现在诸佛。」这是什么意思呢?我曾经问过一个人,他自称修学净土,深入经藏。我说:「那我请问你:净土法门的一行三昧讲『即是念中见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请问:『未来诸佛还没有成佛,您如何见?』」他答不上来。我曾经跟人讲:「这个见未来诸佛,悟了的人就见了。」譬如说:在我们这些同修之中,就有许多人已经见到无量无数未来诸佛,这不是大妄语,而是真实的见。未来诸佛、现在诸佛、过去诸佛都是这个真如佛性。只要你见性了,你就能看见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这便是见到未来一切诸佛。当我们见到一只蚯蚓 爬出了地洞,在地上爬来爬去,你说:「啊!我看到了未来佛。」看到了许多人,你说:「啊!我看到了许多未来佛。」未来的佛也是这个真如体性,过去的佛,现在十方正在说法度众的佛,都是这个真如体性。
世尊在开示一行三昧之前,指出修学的前提「当先闻般若波罗密,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可见得,要入一行三昧,必须先了解什么是了义。了义讲的就是真如佛性。明了真如佛性之后,在「端身正向,系心一佛,持佛名号」时,突然返观,一念相应,便觉真如,得见佛性。方知真如佛性时时都在持佛名号之中显现。见了真如佛性之后,就能「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就是说:如十法界、如十方诸佛法界;他永不退失,永不坏灭,他不能用意识思议,他没有任何的障碍,他没有一切的相。这就是实相。
实相不仅只是无相而已;实相是无相也是有相;有相与无相是不二的,这才是实相。如果只是落在空里面,见空而不见有;空与有不能是一的话,空与有是分别对立的话,那是在一边;既然是在一边就不是实相。如果在有相之中,不能见实相,那就是有碍;则此人所谓的实相无相,一定是错会了,不是真正的无相。至于「实相」我们到实相念佛里面再来说,这里就不再重复。(第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