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地藏菩萨本愿经演孝疏--知性法师述(第十二品)
发愿之文自分三种根性、义含四教。欲发广大慈心者、似圆教根性、所谓心融妙理、万法具含、为广心也。发觉初心、与究竟觉等。名大心也。无缘慈而被群机、谓之慈心也。救度一切似别教机、独求菩萨法也。无上菩提、似通教欲望果头佛也。出离三界、藏教二乘、决志求自了生死。地藏菩萨、圆教等觉、为九界至所归心、仰效之求也。
(辛)五遂所求应。分二(壬)初所愿所事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大士从始、物沙尘喻(指神通品久远之证)以来。劫劫广度众生、堪称大愿王也。应众生各欲求之愿。诚如大海潮涨就百江之等愿也。等事者、事为愿心所期。犹如清凉月、运空遍影千江、水清方月现尔。○但当下三业供养。○如是下随所成就焉。
(壬)二愿护梦记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初希望冥护是所祈。○是人下现瑞之益。睡梦者、法华云、若于梦中、但见妙事等文。即入十信位中。各根性不同详在彼文。
(辛)六欲读诵服水不忘分三(壬)初宿障根钝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示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大乘经典、运出世之梯级、男女二众、修道了生死、须明经、证心为要。故贵重若珍宝也。经云、阅大乘者、俗眼转为法眼、导利群生、有自他不思议之利、故发心欲读诵也。纵遇明师者、正知正见、能明正缘了三因之人也。纵得相遇。领受指教、莫不得前忘后。得后忘前、历经年月之久、不成读诵。皆由宿世不习学之自障、至今生积塞愚钝。业障未得消除、知识不开。则无读诵之性、焉得通达大乘乎。
(壬)二陈供服水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障重之人、闻知大士灵应之名。寻诣座前对像、具陈无读诵性心事。更设供具、以显诚敬。香、表心念清远潜通。华、表圆满悦怿。衣服、表忍辱不舍。饮食、表慧命常存。玩具、表游戏神通。凡自所好、尽心设供。盖净水有去浊湛明、又能洗涤妄虑尘垢。一盏者、乱心归一、即一念清净。一日一夜者、明暗智愚、反覆被业所牵。安菩萨前、诚心祈恳冥加潜益。合掌请服、表佩戴进取。便背北坎之黑暗、向南离之火明。入通不思议妙境之口。至证心有期、自须郑重。此净水表法而已、以后慎诫为修行要务。五辛者、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慎之勿得食、酒能乱性、断智慧种、梵网经明五百世无手。食肉无慈悲心。邪淫为恶之首、妄语侈谈之事、心则浮虚。更除杀生。详具楞严经中。禁戒七日消除无量业障。天然性智、自然开朗明静、如其业重或慎三七方发。若能一生净戒必至福智晋极、位登不退可不疑矣。
(壬)三应获聪明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原夫求智之心、人人皆羡、而不诚心、终不得益。能感动圣应、须具真精神不惜身命方可。睡梦者、灵性冥漠之间、忽然见大士现种种身。来至求智人处、亲手授顶灌注法水。梦觉者、愚痴无明若梦、智慧明朗名觉。然后阅一切经书、若日月之临万象、无不照南。此乃消宿障、转闻持性也。
(辛)七消诸恶丰安。分二(壬)初述恶事境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衣不足则寒暑不能操体。食不足则饥饿不能充腹。因宿世之悭贪、今欲求而乖愿。疾病者或杀生之过也。凶恶衰颓之歹境。家内屋宅不利、居住之人、岂得安隐、眷属自然流离分散。或横累不吉祥等事、许多来扰逆意忤身。乃至夜间睡眠心神不安、慑惧惊怖。多是德薄垢重、缺神佑而欠植福也。
(壬)二恭念消益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溢。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大士名形、为此品见闻利益之纲骨。念满万遍不难、唯恭敬为难、至心更难、余皆如文。
(辛)八险道鬼神护持。分三(壬)初经水陆险境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治生者治身事业、资生贸易等。公私者、众事之公。己事之私。生死者、妇人娩产之生事。讣报丧亡之死事。急事者、凡紧要不可缓事统是。盖厥四种为事、悉以因字者、决定过斯也。或要入大山峻岭、深谷草木丛林之中过者、而悉幽寂邃□之危险。或欲过川泽、江河沧溟大海、乃水中之险道也。
(壬)二念名鬼神护
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
一切毒害、即蚖蛇蝮蝎等诸类、咸地产生毒。并虎狼狮子、都由土地鬼神所辖、系土地鬼神、能奉敕大士慈命。是经过人念大士名即来拥护、故一切不能损害、蒙威神之益也。
(壬)三结告分二(癸)初利生因缘不尽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
地藏菩萨无始劫来。累誓度脱受苦六道众生。各世界阎浮根性、习恶为重。若详说利生因缘事、劫劫不能尽。
(癸)二嘱神力流布
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此文虽属付嘱流布、诚含观音因缘熟于娑婆、该二大士、利生悲愿、之极切也。地藏于不可说不可说、无尽世界处、偏向南洲狱间教化。观音领受佛敕、普告恒沙诸国土令知。偏使娑婆众生永受安乐。或示而燃等、与地藏略同。长行文竟。
(庚)二重颂者有四义、一为横类之机。已说法毕、不能还转再说、故须重颂。二因钝根人俾叠闻方悟、故有重颂。三为乐欲不同、有喜散花说之、长行易得、或悦贯华说之偈颂、斯解。四随彼国风、若此土序后之铭也。文分八科、尚缺第二第五二科、(辛)初总颂上叹德述闻。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初二句颂叹德中、五事皆不可思议。次二句颂述闻中、为一切众生、及八部、瞻礼获福之文。
(辛)二颂上第一免衰相增福
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
天人男女等、天福尽当堕、若至心归依瞻礼地藏、塑画金身。便消灾集福、寿命转增。此无具供等文。至心二字、似能含具也。
(辛)三颂上第三先亡生界
少失父母恩爱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诸亲、生长以来皆不识。○或塑或画大士身、悲恋瞻礼不暂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萨当现无边体、示其眷属所生界。○纵堕恶趣寻出离。○若能不退是初心、即获摩顶受圣记。
初四句颂思亡之情、次三句颂追忆造福。次二句颂告见生界。次一句颂承福生天。次二句颂现生者得益。阅此之文行孝者、非但报恩、实是好心行持而自获圣记也。
(辛)四颂上第四发广愿速成
欲修无上菩提者、乃至出离三界苦、是人既发大悲心、先当瞻礼大士像、一切诸愿速成就、永无业障能遮止。
一切诸愿之句、似含第五、所求诸愿、诸事、悉皆成就也。无业障遮止者、即别圆出假位中、广化群生、不被尘沙惑业所障遮止也。
(辛)五颂上第六欲诵服水不忘。分三(壬)初颂宿障根钝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自未得度、而发心度人者、是菩萨心肠、虽是善愿、宿障业惑故、而无读诵性、斯愿不成。
(壬)二颂陈供服水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五辛乃臭秽之物、熟食发淫、生食增嗔、性质秽气浊乱、覆蔽慧心、不得开发也。
(壬)三颂应获聪明
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根耳。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永不忘、以是大士不思议、能使斯人获此慧。
以梦中见祥瑞、觉来得六根通利、此慧者、即闻思修之三慧也。
(辛)六颂上第七消诸恶安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者乖违无称遂、至心瞻礼地藏像、一切恶事皆消灭、至于梦中尽得安、衣食丰饶神鬼护。
一贫穷、二疾病、三家宅凶衰、四眷属分离、五睡梦不安、六期心相违。此六况态诚不祥之苦。须至心忏悔、方消恶业而丰安神护。
(辛)七颂上第八险道鬼神护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恶禽兽及恶人、恶神恶鬼并恶风、一切诸难诸苦恼、但当瞻礼及供养、地藏菩萨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应是诸恶皆消灭。
山林海是所经过境、毒恶禽兽人神鬼风、是欲侵害之险。凡念大士名若狮吼、毒恶禽兽自消散矣。恶人鬼神似积雪、善心敬大士之人若涌沸、渐邻渐融、不久归化也。恶风者、或海中之飓。山间之□等类是也。
(辛)八颂上结告因缘流布
观音至心听吾说、地藏无尽不思议、百千万劫说不周、广宣大士如是力、地藏名字人若闻、乃至见像瞻礼者、香华衣服饮食奉、供养百千受妙乐。
地藏利生不思议因缘。同观音利生因缘等。故嘱听流布也。
若能以此回法界、毕竟成佛超生死、是故观音汝当知、普告恒沙诸国土。
此文似孤起颂、长文令布娑婆安乐。此文布告无尽国土。狭广略同。回向成佛二句、是孤起也。现身随愿竟。
(乙)第三大章流通分者、弥流无滞、通传处处、奉行之者、知获益而不虚诞。使正法水、周沾后来之群机也。(丙)先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