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纪念地藏圣诞 效法大士精神
广行孝道 典范犹存
不了解佛法的人,往往肆意批评,将佛教说得一文不值,特别是多数世俗不明佛理者,常武断地认为出家人抛弃父母家庭,是一件不孝的事情。实际上呢,却恰恰是相反,佛法从来都注重孝道,要说佛教徒忽略孝道是很冤枉的。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儒家的孝多讲求物资的奉养,所谓“承奉甘旨,则父母欢颜”。殊不知物质的供养固不可缺,至精神的安慰尤其不可少。佛家的孝则除了对父母、师长作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的四事供奉之外,更注重在精神的安慰,当然要运用微妙佛法安慰父母心情,使父母永无一丝的忧虑。如此精神的安慰,不但使现在蒙益,更将福利及于来世。
以地藏菩萨来说,他就是一位广行孝道的典型者。地藏菩萨过去为婆罗门女时,礼拜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恳问亡母灵归何处?承如来见告,欢喜得举起整个身体猛地扑向前,跪地向空叩拜,由于用力过猛,手足骨节都碰碎了,一时痛苦得昏死过去。后来,她将家里的财产田宅悉数变卖,所得之钱都拿到先人所造的佛寺宝塔中大兴供养,诚善修福,广行布施。于是本应在无间地狱受到大苦报的母亲,仗着其孝女做了许多堂法事,以及种种布施的功德,因佛力的超荐故,免除了地狱之苦,升天得乐,不仅其母得脱,即无间地狱众多罪人也都—同获得超度,出脱狱海,受到天上享乐的果报。这在《地藏本愿经》里叙述颇详。举一反三,可见菩萨人格的崇高,值得我们尊敬!更何况佛教以三世因果的看法,认为一切众生莫不是自己的父母,故地藏菩萨要度尽一切众生,不但是孝一己的父母,更要孝一切众生。这样的孝是大孝,是至孝,这样广义的孝,就是中华固有伦理道德文化之光芒!
福利民生 人间救星
许多人以为地藏菩萨教人荐亡之道,只顾死人不顾活人,只知度地狱中的鬼魂,不知救现生中的人类。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大错特错。《地藏本愿经》说:“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祗,呵护母子,使令安乐,至得利益。”从这段经文证明地藏之护生,其功德不亚于其教人荐亡。
有一部消灾延寿地藏经典里,就说了不少有关菩萨赐予世人的福利,他对所有的人都给与普遍的利益,特别是在人们出生以前即受到他的加护,比如保佑女人安产。故以日本国来说,民间多有雕塑安产地藏、肚带地藏、安子地藏、育子地藏等神像,早晚香火供拜。不论在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地藏菩萨实在是获得广大民间信仰的菩萨,他是何等地怜爱众生,是以他在民众心中,其地位与影响力,都无殊于观世音菩萨。
《地藏本愿经》佛告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地藏菩萨重视民生,他是现实人生的救星。
《占察善恶因果业报经》也说:“地藏菩萨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愿誓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发出宏大誓愿广大无边,与众生结缘甚深,难怪众生对他的崇敬也到了极点。
精勤路向 永无休止
《地藏本愿经》上佛特别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地藏菩萨原是已证大乘菩萨十地果位——即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可是他却往来三途六道,应早成佛而宁愿不要,但处菩萨地位而不取正觉;他不重名位,不问收获;他但知利他,只要耕耘,他走的是一条永无休止的精勤路向,也就是对后世学佛的人以启迪:道在精勤,慎勿怠逸。
古德说过:“民生在勤,勤则不匾。”勤劳在时间的意义上,是生命的延长;经济的意义上,是节约与增产;在人生的意义上,是转愚拙而为智者,化凡俗而为天才。从地藏菩萨处得到启示,于是我们的人生有了更正确的目标,我们应如何地自勉,精进向上,像大士那样救世度生,来来往往,不感疲厌,永无休止呢?
慈济之恩 刻骨铭心
《地藏本愿经》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类似如此布施功德的分析有很多,这无异是说明此一菩萨承佛法旨,对一般社会慈善救济工作最是重视,极力地以身作则来提倡、发扬宝贵无私的高度人类爱同胞受的精神。
众生的命运是由于众生自业所造。大致上说,造业所得报应有四种:一、现报,今生作业今生报。二、生报,今生作业来世受报。三、后报,今生作业后二三世受报。四、无记报:①时定报不定,时已决定,报还可以转改;②报定时不定,业报已决定,但时间还可转改;③时报俱定,业也定时也定;④时报俱不定,因业没有决定,故时报都难决定。众生由种种业因招致的感应有千差万别,地藏菩萨具有与佛相等的慈济之心,不忍见其沉沦,故其教化众生,也是因各人不同的差别,施以百千种方便的法门。如此,使得作业受罪的众生,在绝望的痛苦中得到了一线生机,触到了光明的边缘。
对于地藏菩萨,我们应怀着《华严经》所说:“相视咸恭敬,一心悉尊仰,如蜂念好蜜,如渴思甘露”的心情。无论何时,我们要永远记住他的慈济之恩,刻骨铭心,并常思如何彻底效法与发扬菩萨慈济利生的伟大精神,替茫茫苦海的众生一一解除困厄,使得他们沐浴在菩萨大爱的光芒下,获得无上的温暖,再生的勇气。惟有如此积极发扬地藏精神,真正发挥了菩萨对有情众生大爱之心,是今日纪念菩萨最有意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