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转帖]地藏菩薩本願經淺釋
出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國土。有無量億天龍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宮。所謂四天王。忉利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摩醯首羅天。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一切天眾。龍眾。鬼神等眾。悉來集會。
前面佛放無量大光明雲,如演說種種的法音使眾生反迷歸覺,捨邪歸正。現在又有這個娑婆世界(堪忍世界),及他方國土——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無量諸國土,所有無量億天龍鬼神等眾也集到忉利天宮來。就是所說的有四天王天。四天王天:是欲界第一層天,在須彌山腰。東邊是持國天王,南邊是增長天王,西邊是廣目天王,北邊是多聞天王。忉利天:欲界第二層天,在須彌山頂,因為還沒有離開地,所以叫地居天。須燄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都是欲界第三、四、五、六層天。因離開地,所以叫空居天。還有色界十八層天,初禪天有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天有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天有三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天有三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還有無想天。又有五不還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諸天的鬼神等眾,皆來聚集。又有摩醯首羅天的天上鬼神等眾,乃至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的一切天上鬼神等眾。一切天眾者,就是天上的人。「龍眾」就是龍的眷屬,「鬼神等眾」就是鬼神的眷屬等眾。「悉來集會」,都到這個集會來。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海神。江神。河神。樹神。山神。地神。川澤神。苗稼神。晝神。夜神。空神。飲食神。草木神。如是等神。皆來集會。
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譯為堪忍,只這個世界太苦了,五濁惡世,不容易忍。他方國土,就不是這個娑婆世界,是其他的國土。
【河神】:專門掌管各種江河的神。
【樹神】:專門掌管各種植物的神。
【山神】:山有山神,每座大山,都有山神來管理。
【地神】:地也有神,專管地下的事情。管理閻浮提的神名叫堅牢地神,專門管理令地堅固穩定,不要地震。
【川澤神】:川通「穿」字,小流的水,穿地下流的意思;澤是水匯聚的地方,就是小溝渠,它都有神主管。
【苗稼神】:就是掌管五穀的神。古代有一位名叫后稷,教民耕種,死後就做苗稼神。所以莊稼耕種的田都有神,使五穀豐登。
【晝神】:管白天的神。
【夜神】:管晚間的神。
【空神】:他的名字叫舜若多。楞嚴咒裏的「舜若多性可銷亡。」就是說假如這個虛空都可以沒有了的意思。
【天神】:天上的神。
【飲食神】:我們每天所進之飲食,都有一定的飲食神來給我們分配。
【草木神】:每一棵樹木也都有神。像前面所說這麼多神,都到忉利天宮來聽佛說地藏經。
復有他方國土及娑婆世界。諸大鬼王。所謂惡目鬼王。噉血鬼王。噉精氣鬼王。噉胎卵鬼王。行病鬼王。攝毒鬼王。慈心鬼王。福利鬼王。大愛敬鬼王。如是等鬼王。皆來集會。
更有其他的國土,及娑婆世界許多的大鬼王,所謂:
【惡目鬼王】:這種鬼王的眼睛非常可怕,青色、紅色、白色,又大又兇,令人一見毛骨悚然。
【瞰血鬼王】:這種鬼王專門吸人的血,多數住在屠殺的刑場中。
【瞰精氣鬼王】:這種鬼王專門吃人的精和吸人的氣,假如你常靜坐臥室,這種鬼則常常來吸你的氣,所以有時人為什麼會有氣喘呢?就是其氣被鬼吸去了。
【瞰胎卵鬼王】:這種鬼王專門吃人胎,例如不足月小產的胎。卵即是蛋,好像雞蛋、鴨蛋、蛇蛋,各種蛋類,他們專吃蛋類,不是整粒吃下,只吸它的氣而已。
【行病鬼王】:若誰應該生病,行病鬼王就到他那裏去撒些細菌,那人就會生病。
【攝毒鬼王】:這個鬼王能把一切毒氣收攝,以免各種瘟疫毒症,傷害眾生。
【慈心鬼王】:這位慈心鬼王,他雖然長得很醜陋,但他的心腸很慈悲,特別愛護小孩。
【福利鬼王】:這位鬼王雖然頭大肚大,看來像個大頭怪,但是常常福利人們。
【大愛敬鬼王】:他對一切人都愛護與尊敬。像這麼多大小粗細等鬼王,都到忉利天宮聽釋迦牟尼佛說法。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汝觀是一切世界諸佛菩薩摩訶薩及天龍鬼神。此世界。他世界。此國土。他國土。如今集會到忉利天者。汝知數否。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文殊師利法王子。因為文殊師利將來就要成佛,所以他是法王之子。佛為法王,菩薩是佛的弟子,所以稱法王子。菩薩摩訶薩,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佛對文殊師利說:「你看這一切諸佛菩薩,及一切天龍八部鬼神,這個世界,和其他世界,這個國土及其他國土,現在都來這裏集會。到忉利天來的這些佛菩薩,及一切眾生,你能知道有多少嗎?」前面所說的種種神和種種鬼王,說不能盡,那些鬼王,都是法身大士,都是諸佛菩薩所示現,他們雖然現鬼王身,但都利益人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以我神力。千劫測度。不能得知。
文殊師利就回答佛說:「世尊!假使用我的神通力量來算,也不能知道其數。」
佛告文殊師利。吾以佛眼觀故。猶不盡數。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不但你不知道,就是我用佛眼來觀察,也不知道這數目有多少。這都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以來,或者已經度的眾生,或者應該度的眾生,或者他還沒有度的眾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眾生。」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已過去久修善根。證無礙智。聞佛所言。即當信受。小果聲聞。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諸眾生等。雖聞如來誠實之語。必懷疑惑。設使頂受。未免興謗。唯願世尊。廣說地藏菩薩摩訶薩。因地作何行。立何願。而能成就不思議事。
文殊師利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我文殊師利在過去多生多劫修了很多善根,已證得了無所障礙的智慧。我聽到什麼,立即就能明白,是對的,抑或是不對。我知道世尊現在所說都是真實不虛,我確信無疑。可是那些小果聲聞(就是阿羅漢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天龍八部(天是指諸天和四王天,八部鬼神還包括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等八部護法善神)以及未來世的諸眾生(包括所有的你我他在內,大家都沒有超出這個數目),雖然見佛這麼真誠懇切的話,心裏仍生疑惑,仍不相信。假使暫時頂戴奉持信受,但過後又生毀謗,不相信了。所以現在我唯一希望世尊您,能廣泛的說一說地藏菩薩摩訶薩,他在往昔因地修的什麼善事?發什麼大願?而能成就這種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事情。」
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以來。千倍多於上喻。何況地藏菩薩在聲聞。辟支佛地。
佛告訴文殊師利菩薩說:「譬如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為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有三個千數的名目,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一個佛剎,其面積廣大得很。地上所有的花草,樹木,所有的叢林,所有的稻、麻、竹、葦,所有的山、石,微塵等,每一件東西做為一個數目,每一數目做為一個恆河,在每一個恆河中的每一粒沙,譬喻為一個世界,在一個世界裏面,每一粒微塵做一個大劫。所有積聚的微塵數,再把它做為一個大劫,你看這數目是多少?地藏菩薩證十地果位到現在,已超過千倍以上所比喻之數目,何況地藏菩薩是從阿羅漢緣覺道開始修行的呢?」
文殊師利。此菩薩威神誓願。不可思議。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佛告訴文殊師利說:「這位地藏菩薩的威神力和他誓願的力量,都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假使未來世時,有善信的男子,及善信的女人,聽說地藏菩薩的名字,或者稱讚,或者瞻仰禮拜,或者稱念「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的名字,或者請到王宮裏或家裏去禮拜供養,甚至用顏色來彩畫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用木頭來雕刻地藏菩薩的形像,或者用金鑄或泥塑,或用油漆來飾其形像。這個人必當能往生三十三天,一百次以上享受天樂,而永遠不會墮在畜生、餓鬼、地獄三惡到裏。」
文殊師利。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過去久遠不可說。不可說劫前。身為長者子。時世有佛。號曰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時長者子。見佛相好。千福莊嚴。因問彼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告長者子。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
佛又向文殊師利說:「這位地藏大菩薩,在過去很久以前,不可說、不可說那麼多的劫數以前,他是一位很富裕又有勢力的大長者的兒子,那時他就發大菩提心,在當時有一位佛,名號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那時這位長者子看到佛的相好莊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是千種福業所莊嚴的。乃問師子奮迅具足萬行佛說:「您以前做過什麼功德?發什麼誓願,而能得到這樣圓滿福德的莊嚴相呢?」這時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便告訴長者子說:「你想要得到這種莊嚴相好具足的身體,就應該在久遠的大劫裏,救脫一切受苦眾生,令他們離苦得樂。」
文殊師利。時長者子。因發願言。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於彼佛前。立斯大願。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
佛叫一聲文殊師利!你要知道這位長者子在那時候就發誓願說:「我從現在開始,盡未來際不可計算那麼多的大劫裏,為受苦的天道、人道、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輪迴裏造罪業、受苦報的眾生,廣設種種方便方法,令他們全部都能離苦解脫,不再被罪障所牽,業力所纏,能得安定快樂。而我自己本身,才成佛道,如果我不先度脫這六道裡受苦的眾生,我誓不成佛。」因此,他就在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的面前,發這樣的大願,什麼大願呢?「于今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劫,尚為菩薩」:到現在已經過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說的劫數,仍舊為菩薩,還沒有證得佛果,這是地藏菩薩往昔還未成佛的一段因緣。
又於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彼佛壽命。四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羅門女。宿福深厚。眾所欽敬。行住坐臥。諸天護衛。其母信邪。常輕三寶。
不可思議即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阿僧祇是梵語,翻譯為無量數。又在過去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這無數量劫以前,又有一位佛出現於世,這位佛的名字叫覺華定自在王佛。那尊佛的壽命,有四百千萬億的無數量劫,那麼長的壽命。在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法的時候,有一位婆羅門女。婆羅門,譯為淨裔,修清淨行者。這位婆羅門的少女,雖然是外道,但是她在往昔修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所以種植極深厚的善根。人一見到她,都對她起欽慕恭敬心。她無論行住坐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常有諸天神來保護,可是她的母親,不信正法,而深信邪魔外道之法,對真正的佛、法、僧三寶,不但不信,反而常生輕慢。
是時聖女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而此女母。未生全信。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時婆羅門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計當隨業。必生惡趣。遂賣家宅。廣求香華。及諸供具。於先佛塔寺。大興供養。見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畫威容。端嚴畢備。
這時,這位婆羅門女,廣泛施設種種方便法門,來勸令誘導她的母親,盼其生起正知正見來信佛,可是這位母親還沒有完全相信,而是將信將疑,想不到天不假年,不久之後,她的母親就死去,而其鬼魂墮到無間地獄裡去了。在這個時候,這位婆羅門女,知道她母親在世時,不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因為她母親肆無忌憚,恣情任性地造種種的罪業,不信因果報應,婆羅門女計算她的母親,當隨其罪業,必墮落到畜生、餓鬼或地獄道去,為了挽救其母,婆羅門女乃不惜一切財產,甚至拍賣她的房屋,到處籌買最上等最值錢的香花,以及最上等的供具,然後在覺華定自在王佛塔寺內,大舉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在一所佛寺,她瞻仰這位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的形像,這尊佛像塑畫得相好莊嚴,所謂金容煥目,神彩異光,眩神奪目,真正「相好光明無等倫」。
時婆羅門女。瞻禮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覺。具一切智。若在世時。我母死後。儻來問佛。必知處所。時婆羅門女。垂泣良久。瞻戀如來。忽聞空中聲曰。泣者聖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處。婆羅門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寬我憂慮。我自失母以來。晝夜憶戀。無處可問知母生界。時空中有聲。再報女曰。我是汝所瞻禮者。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見汝憶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來告示。
這個時候,婆羅門女,瞻仰這尊佛像,倍加恭敬,更加仰慕了,她自己心裏就說:「佛的名號是大覺者,是具足一切圓滿的智慧,假如佛在世的時候,我媽媽死去,當可以來請問於佛,他一定會知道母親往生到什麼地方去的。」此時,婆羅門女,瞻仰佛相之後,心裡無限的哀傷,自忖:「可惜佛已入涅槃了,不然在我母親死後,我還可向佛請示。但現在我也不知到何處詢問,家母死後投生到什麼地方去?」於是低頭唏噓哭泣很久,又仰觀佛像,悲痛不已,忽然間,她聽到空中有人說話的聲音:「聖女!你不要太悲傷!我現在告訴你母親的去處。」婆羅門女一聽之後,就合掌向空中說: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大恩德之神靈來安慰我呢?來解除我的憂慮?我自從失去母親以後,到現在無論白天晚上,無時無刻不在想念她,我也不知道要到什麼地方去問一問,才能知道母親究竟是墮落到三惡道去,或是升到三善界去呢?」當她正在懇切祈求,空中又傳來聲音,告訴這位聖女說:「我就是你所瞻仰頂禮的過去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我看到你想念你的母親,比一般人想念父母更加倍憂戚,所以特來告訴你,指示你知道。」
婆羅門女聞此聲已。舉身自撲。肢節皆損。左右扶侍。良久方蘇。而白空曰。願佛慈愍。速說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將死不久。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告聖女曰。汝供養畢。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號。即當知母所生去處。
婆羅門女聽了這聲音之後,高興得情不自禁,乃舉身向空跳躍,真見到覺華定自在王如來,但是這一跳,卻把自己的肢節跌損了,在其左右的人,趕忙把她扶起,而她好久才甦醒過來。婆羅門女甦醒之後,乃對空中說:「願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請您大發慈悲愍念我,趕快告訴我家母生到什麼地方去呢?投生那一界呢?我現在這個身體不久將快要死了。」此時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就告訴聖女說:「你供養完之後,早點回家,專心打坐,想念我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就能夠知道你母親所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