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在骗自己,所以叫咱可怜悯者
一八三、观法缘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何以故”。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也。所以然有二。(1)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2)何以能不取。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于第四句。”
“何以故”,这是征问,“问不取于相之所以然也”。佛教给我们“如如不动,不取于相”,这个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不取于相?要明了不取于相所以然的道理。因为你真搞清楚了,你才不取。
“所以然有二。(1)因何而不取。偈语前三句已足答释。”为什么不取?这一首偈子前面三句,说明因何而不取。因为一切法假的,一切法是空的,根本就不存在,像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根本就没有物质的存在。他发现了,他取不取?他照取。他为什么照取?他是看到当然,没有懂得所以然。古代的宗教家定中境界里面他看到六道轮回,照样还造业。为什么造业?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佛出现于世,才把六道轮回所以然的道理,它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怎样才能超越六道轮回,佛才把它说清楚。
“(2)何以能不取。”这个问题重要,怎么能够不取?“则须全偈方足答释,而归重于第四句。”要解答如何能够不取,这四句偈要完整的,特别着重在最后一句。要常常作如是观,不能中断。你要一断了,观照就失掉。失掉怎么样?你又胡思乱想了,你的老毛病、老习气又现前了。前面讲得清楚,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用这个观照。
“2、凡夫之所以为凡夫,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由是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
“凡夫之所以为凡夫,无他”,没有别的。你为什么做凡夫?“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就错在这个地方,以为一切有为法是真实的。哪些是有为法?二百四十页有个表解。一切法:心法八个,八心王,八识;心所有法五十一个,心所有法就是心理作用;色法十一个,色法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这个地方不仅是物质,还包括现相,比物质的范围还要广大,有十一类。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类,不相应行法,我们现代人所谓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事实,但是有这些事,是抽象的观念。因为前面这三大类它摆不进去,特别给它另外列一类,叫不相应。虽然不相应,跟它们统统都有关系。合起来一共九十四有为法。这九十四大类包括世间、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这九十四类。这就知道一切有为法,包含的是多么的广大。
佛法也是有为法,凡是有为就是有生灭,有生灭的现象。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作实在的,当作真实。对于自己的身执着、贪爱,身外之物患得患失,都以为是真的,不知道身心世界都是梦幻泡影。
“梦幻泡影”这四个比喻,告诉你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如电”是比喻它生灭的快速,那个速度很快,像闪电一样,所以是刹那生灭,它不是实在的,存在的时间极其短暂。能够常常这样想,常常这样观,自自然然就放下了。可是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的确是愈迷愈深,永远在六道里面打滚。这是佛在经上讲“可怜悯者”,真正可怜!
六道,佛菩萨看是假的,梦幻泡影。这就好比我们清醒的人看一个人做恶梦,在恶梦里头受苦,好可怜,统统是假的,但是他那个苦是真在受,他不知道那是假的。相是假的,受也是假的,可是他不知道假的,他那个受是真难受。这是说明凡夫生活的状况。
“3、入门初步,先须深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不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障身。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不再受骗,而能死心蹋地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矣。”
“入门初步,先须深观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简单讲是身心世界。《金刚经》前面佛举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佛身。佛的这个应化身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说身心世界,一切都包括在其中。它的真相是什么?“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六个比喻当中,是以“梦”为主。“幻”,变魔术一样,那不是真的。“泡”是水泡、泡沫,都不是真实的。“影”是影相。
“莫不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祖师这两句话,把六道众生生活的状况说尽了。可是我们在六道里面,听到祖师这两句话,依旧是茫然不觉。听到了,又好像懂;其实懂了没有?完全不懂。不懂还自以为懂,这就糟了,你永远都不懂。
“果能常作如是观”,常是不可以间断,这样才能看破,常作如是观才能看破。看破之后,当然你就放下了。放下之后要紧的,还要提起来,那个时候的提起来,跟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放下跟提起是一不是二,所谓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就得大自在。
放下要没有提起,就落空了,就变成消极。在世间,就到四空天去了;在出世间,就变成阿罗汉、辟支佛,堕偏真涅槃,不起作用。所谓是有体无用,不起作用,这也是过失。大乘菩萨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了解得透彻,所以他们跟佛一样的大自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不作是一不是二,动跟静是一,这就是入一真法界。我们把事情都分作两边,就堕在十法界里。什么叫一真?一真法界里头没有相对的,没有对立的。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六祖惠能初次跟印宗见面,印宗就向他请教:你在黄梅那么久的时间,有没有听说五祖讲“禅定、解脱”?意思就是,五祖对于禅定、解脱是怎么讲法的?而惠能的回复,也没有解释什么叫禅定,也没有说明什么叫解脱,他只说:“禅定、解脱是二法”,在印宗观念是二法,禅定、解脱是两个法,“佛法是不二法,二法不是佛法。”这个回复非常明显,两个人的境界不一样。六祖住一真法界,印宗住十法界。
十法界从哪里来的?由妄想、分别里头来的。有妄想、分别,在十法界;如果再有执着,就变成六道。完全没有执着,还有妄想、分别,超越六道。由此可知,声闻、缘觉、权教菩萨,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还有妄想,都还有分别,因为他们都在十法界。如果真正到“诸法一如”、“一切皆是”,他就脱离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由此可知,佛与大菩萨心地清净,一个念头都没有。一个念头都没有,才万法皆如,一切皆是。
为什么还有不是?动了分别就不是,就不是一如,就不是皆是,你有分别。为什么没有分别就是一如?诸位要晓得,有了分别,你动了妄念,起了妄想,你着了相,你错了。你没有分别、执着,一切万法确确实实是一如。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如,佛跟众生是一如,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是一如,怎么是一如?它的理都是业因果报的相续,它的事都是刹那生灭了不可得,这不是一如吗?你没有看到这个所以然,你不懂得,极乐世界跟阿鼻地狱怎么会一样?不一样。这个不一样,你就打了妄想,你就起了分别,那就真的不一样。
佛菩萨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清清楚楚,就是如同古大德说明“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统统用同样成色的黄金,做十个像,佛像、菩萨像、声闻、缘觉,一直做到阿鼻地狱的相,摆在面前,你说一样不一样?一样,都是艺术品。同样价值,不能说这个佛像价钱高一点,那个地狱相、鬼相价值差一点,没有!分量一样,称一称一样重,都是高度的艺术品。同样价钱,那不是一样!事实真相如此,你要在这里面分别执着,那有什么法子!被你自己搞乱了。十法界、六道,是你的妄念变现出来的,本来没有。
你要是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不再受骗”,谁骗你?自己骗自己,没有人骗你。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自己在骗自己,所以叫你可怜悯者。别人骗你,那个不能算你可怜;自己骗自己,才叫可怜!
“而能死心蹋地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什么人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一真法界,而且是一真法界里面高段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是从初地到等觉,一共十一个位次,佛门里面常讲三贤十圣,这是讲十圣。始是初地菩萨,终是等觉菩萨,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次位,统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
可是在经上我们又看到,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个位次,普贤菩萨要劝他们念佛;到初地以上不要劝了,他自己知道念佛的好处,念佛的利益,不要劝。三贤位次虽然看到高位菩萨修这个法门,他还不知道所以然,所以还不是死心蹋地老实念。普贤菩萨、文殊菩萨要去教化他们,要去帮助他们。所以真正讲老实念佛,是地上菩萨才真老实。
到这个境界了,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对于《无量寿经》都念得很熟。念得熟是真的,《无量寿经》是不是真明白了?有问题!果然真明白,你就老实念了。还不老实,换句话说,经念得很熟,不甚明白。为什么?你念得很熟是名字位中,你没有老实念,你还没有真干,没有入观行位。所以真正明白,不简单,地上菩萨了,这个时候才一心求生净土。
你要问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很清楚,从圆教初住到如来果地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要修行多长的时间?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三大阿僧祇劫。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是这个说法,不是讲从我们今天算起,不是!三大阿僧祇劫是讲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第一个阿僧祇劫证三十个果位,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要修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修七个位次,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祇劫修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这么长的时间,这是在一真法界,不是在十法界。十法界以前修的那个时间不算,十法界的时间要算上去,《华严经》上讲的那无量劫,哪里是三个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你要晓得,从什么人算起?是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菩萨算起,这么长的时间。可是他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就缩短了。这些人生到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九品往生。
文殊、普贤为什么要去?文殊、普贤是等觉菩萨,我们从这三大阿僧祇劫上去观看,愈往上面的位次愈难,时间越长。第一个阿僧祇劫,三十个位次;第二个阿僧祇劫,七个位次;第三个是三个位次。由此可知,等觉要成佛,恐怕一个位次就要一个阿僧祇劫。可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天就圆满了,他为什么不去!西方世界一天可以成佛,在华藏世界要一个阿僧祇劫。所以文殊、普贤赶紧求生净土,道理在此地。《观经》上告诉我们,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二个大劫就花开见佛。十二大劫跟阿僧祇不能比。你才晓得西方世界成佛是多么快速,大家抢着去。
--摘自净空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