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烈推荐)亿亿人修行,亿亿人可得道!!!!!!!!!!!
     念佛法门本是万修万人去极乐净土,亿亿人修行,亿亿人可得道的最殊胜法门,可是“念佛多如牛毛——往生极乐少如牛角”,问题出在哪里?想知道真相的菩萨和大德们,以及今生就想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和大德们:末学恳请您一定要看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视频下载地址:http://www.hongyuansi.org/jzjt/jingzhongfashi/sddsdjtsx.htm
末学可以肯定:凡是看过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菩萨和大德,个个都能往生极乐世界,除非您不相信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杂修、杂行、还想在六道继续轮回。
因为全世界公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高举念佛成佛的旗帜,指引众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或称终南大师(因住终南山故),或称光明和尚(因口出光明故)。
   所以善导大师所讲就如同阿弥陀佛亲口所说,依照善导大师的思想专修念佛,完全符合阿弥陀佛的根本大愿。

善导大师略传  
  一、隋唐盛世 善导示现
  中国净土教的大成者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六一三),往生于唐朝永隆二年(六八一),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指引众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二、见相愿生 其来有自
  大师曾经看到“西方变相图”,大为震撼,便生欣慕净土深愿往生之情而赞叹地说:“何当托质莲台,栖神净土。”所谓“西方变相图”是描绘西方阿弥陀佛之净土庄严的图画,“变”即是转变,将极乐净土之相转变为图画,以令人观赏,起人欣慕。大师一见“西方变相图”便大为感动,欣求净土之深切愿心,始终不二,始终一贯,可见大师宿善之厚,其来有自。
  三、深归观经 亲证三昧
  大师到了二十岁受具足戒后,与妙开律师共看《观经》,悲喜交叹地说:“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观门,定超生死。”  
  四、访师求道 彻悟真髓
  唐贞观年中,大师二十余岁,初闻道绰禅师在晋阳开阐净土宗风,乃不远千里,从而问津。对于大师的来访,道绰禅师心中很欢喜,知道眼前这位青年行者将是自己的后继者,因而为其彻说弥陀本愿与《观经》真义。 
   五、二河白道 告白信心
  依据《新修往生传》记载,大师访道绰禅师时,正逢玄冬之首,寒风凛凛,旅途重重,风飘落叶,填满深坑;乃入中安坐,一心念佛,不觉已度数日,忽闻空中有声音说:“可得前行,所在游履,无复挂碍。”于是忘疲出坑,至道绰禅师之玄中寺。
  六、径路修行 唯在念佛
  有关大师参谒道绰禅师的经过,《续高僧传》简略地说:“近有山僧善导者,周游寰寓,求访道津,行至西河,遇道绰禅师,唯行念佛,弥陀净业。”
   七、至诚念佛 行持勤笃
  大师之遇道绰禅师,如鱼得水,亲蒙泻瓶之教;至贞观十九年道绰禅师八十四岁(六四五)往生之后,又回到悟真寺,时大师三十三岁。
  被仰为亲证三昧之圣者善导大师,日常行持甚为勤笃,其具体情形,《净土往生传》这样地记载:
  入堂则合掌胡跪,一心念佛,非力竭不休;乃至寒冷,亦必流汗,以此相状,表于至诚。

  八、一声佛号 一道光明
  大师念佛之精至,达到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或称终南大师(因住终南山故),或称光明和尚(因口出光明故)。
  九、较量念佛 佛像放光
  又,大师在西京寺内,曾与金刚法师较量念佛的胜劣,大师发愿说:
  准诸经中,世尊说念佛一法,得生净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此是真实不诳众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总放光明。若此念佛法虚,不生净土,诳惑众生,即遣善导,于此高座上,即堕大地狱,长时受苦,永不出期。遂将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像皆放光。(唐道镜、善道《念佛镜》)
  十、写经十万 变相三百
  大师不愧是弥陀化身,其教化活动,可说不可思议,完全以超人的魄力在推进,据《续高僧传》及《瑞应删传》说:“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幅;士女奉者,其数无量。”
 十一、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佛祖统纪》卷二八如此记载:
  唐朝,长安,京姓。本为屠夫,因善导大师,劝人念佛,满城断肉。京嫉恨之,持刀入寺,兴杀害意;善导大师指示西方,现净土相。京即回心发愿,上高树念佛,堕树而终;众见化佛,引天童子,从其顶门而出[天童即其识神]。
  十二、造疏感梦 楷定古今
  在长安期间,大师为了纠正当时教界对《观经》的错解,乃撰著《观经疏》(亦称四帖疏)四卷,撰写之前,于佛前标心结愿,请求灵验;当夜即见圣境,诸佛菩萨现前。自此以后,每夜梦中,常有一僧而来,指授玄义科文,既了更不复见。当《观经疏》圆满时,再度祈请,连续三夜,皆现圣境。其状具载于《观经疏》第四卷,披寻便知。故后世以此疏谓之“弥陀传说”,亦谓“楷定古今之疏”,珍重如经,而大师亦被尊为“楷定古今之大师”。
 十三、预知时至 掩室长逝
大师在帝都长安弘扬弥陀本愿念佛法门,非常契应群机,缁素男女之归依甚众,门前成市。往生前不久正于所住寺院中画净土变相,忽然催促,令速成就;或问其故,大师回答:“吾将往生,可住三两夕而已。”时间一到,忽然示现微疾,掩室怡然长逝,身体柔软,容色如常,异香音乐,久而方歇。春秋六十九,时在永隆二年(六八一)三月十四日。
 十四、遗文放光 少康感悟
到了中唐时代,贞元之初,另一净土高僧,念佛佛从口出,世称「后善导」的少康大师(?│八○五),参访洛京白马寺,见殿内文字累放光明,甚感奇异,向前探看,乃是善导大师所作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大师一见非常欢喜,便祝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祝愿才毕,果然光明再度闪烁,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少康大师深受感动,当下立誓说:「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
  十五、形像神变 化佛付嘱

于是少康大师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善导大师的影堂,大陈荐献,乞愿一见善导大师,立时善导大师的遗像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少康大师一闻,似有证悟。  
  十六、莲池印光 倾心崇仰
  莲池大师于其《往生集》深心感伏善导大师之巍巍高德而赞曰:「善导和尚,世传弥陀化身。观其自行之精严,利生之广博,万代而下,犹能感发人之信心。设非弥陀,必观音普贤之俦也;猗欤大哉!」;印光大师于其《文钞》极口赞仰善导大师之神通智慧而言:「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