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专修论坛 〗 » 卍 净土专区 卍 » 温暖、幸运、感恩
春生夏长 - 2010-7-27 18:01:00

温暖、幸运、感恩
契子



事情由这说起吧。



零八年的三月,成为了学院的第251位学员。学院传法的教学方式新颖,对于受传统佛教思想影响的我,说实话有种欲拒还迎的想法。但就像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心中的冲动马上变为了行动,由入学的初级事业师成了如今的中级事业师,这一路走来也不容易,现在想想,确实是准提佛母的加持,与学院有很深的缘,不然不会走到今天。但在中级阶段后,自己并没有真正完全实践学院的准提理念,其中一条“于准提法修行绝对不参杂,一心一意”当中翻起的波澜,也是学院教学老师所始料不及的。



进入中级阶段后,学习将由紧到松过渡,不会给学员留作业,只需要每月向班主任提交学习心得就可以了;由于采用网上传法、授学的方式,靠的是学员的自觉性;人就是这样,当在没有压力约束的情况下,散漫心便来了,愚痴啊!我不知道这种状态由什么时候开始,但能确定的是:念而不觉。但七师教导我们:要念念自觉。



学海浮沉



在这段时间,接触了不少修密的师兄,在日常的磨合下,渐对藏密产生了兴趣,感觉很殊胜,先后学习了益西彭措堪布著的《遥唤观音》、弥勒菩萨著的《辩法法性论》及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的《醒梦辩论歌》。学习甚深的般若论典,必须具备丰富的中观、唯识理论,才能契入论典所述空性赋以文字上的能诠所诠;而在当前的情况下,自我感觉还是非常吃力的。但学习般若智慧的激情燃起了我的学习热情,我几乎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了上面……12月,于几位师兄的安排下,在广州皈依了藏地的一名仁波切,得到了阿弥陀佛心咒、文殊心咒、六字大明咒、金刚萨垛心咒、百字明咒等的传承,受三皈的那一瞬间确实感受到很大的加持力,脑际好像有一种空灵的体验……



藏密的修法上师瑜伽法为四加行中之一项。密法强调弟子对上师之信赖及顺从。一则唯有彻底之信心方易领受传承之加持,二则藉百依百顺之磨炼根除弟子之我执,使得亲见本来清净之本面。弟子对上师之顺服亦是基于对上师成就之了解,以及透过上师言行所体会之大智大悲。可以说师徒之间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菩提心上。因此想要与上师相应以领加持之弟子,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的身语意是否合于菩提心。只要自己菩提心真实,上师的加持是不受时空的阻隔而降临的,所以上师瑜伽法是非常殊胜的法。而要修习上师瑜伽法必须先修习五加行:1、修皈依。2、发菩提心。3、金刚萨埵忏悔法。4、供曼扎。5、修持上师瑜伽。必须按部就班按以上的次第修习后,才能接触到真正的密法。这一过程需要全身心的放下,另加四个外加行:观人身难得、生死无常、轮回是苦、因果不虚。



困惑之颠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辩法法性论》中“当知此一切,略摄为二种,由法与法性,尽摄一切故。其中法所立,即是说生死;法性所安立,即三乘涅槃。”,又“彼一切无义、唯计故” 上述均阐述了有**回的体相的成立是虚妄分别,轮回的施设处唯一是分别心。名言的真实相就是如此,轮回万法仅仅是以心遍计而已;般若智慧是究竟的了义之法,依相应的次第修习,就可获得究竟转依而通达无分别智,从而成就无上佛果。自己每天忙碌地工作,更高效地提升技能水平、为公司争取更大的效益、尽可能降低成本,是不是心的遍计与分别执着?问题是在世俗洪流、因缘业果、非利根性的前提下,围绕在修学、生活、大发心、自渡心、利他心、菩提心、自私心的不和谐还是在自己的身上反映出来了,业力在生命中多个层面的影响深邃宽广。未法娑婆,自身五欲浓重,想修习清净法太不容易了,究竟还是未有那福报啊……



零九年春节前的某天,给王俊奎老师发去了一封邮件,内容大概是阐述了上述情况,自己在此期间没有认真去学习,希望理解。其实当时自己就是站在了两者的边缘,等候我的是艰难的抉择……



回头不换金



此后王俊奎老师给我发来了邮件“看来走弯路是难免的了”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一种很酸的感觉:我就这样放弃了吗?以前的努力都将会付诸东流,这是我所愿看到的吗?这是学院所愿看到的吗……回头一想,做人要有始有终,岂可中途退出……此时王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们谈了很多,可能是我们之间通话最长的一次,他向我分享了自己的学佛过程、经历,诚如王俊奎老师所言:你现行的路,我也走过,其中的利弊,我比你清楚,思前想后,我还是给你打个电话,实在不想你走弯路……



检视一下自己:修加行的界到了吗?依自己的习气,能否发起修习瑜珈行的大愿?自然也就有答案了,就更感受到准提佛母的慈悲无量、实在是愿力广大!也对七师为我们传授准提法表达感激——非常契合当代人的根性。法门无高下,但看对机与否。检视自身:根基如何?对机与否?修习密法只有两条路,要么即身成就,要么下金刚地狱,要想清楚。



智慧流溢之师



回头重看七师的开示集,对自己不珍惜学习机会的行为,就会想到忏悔!在中国佛教史上,提倡佛法入世间的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推动者,如欧阳渐、吕澄、太虚法师、印顺法师,均希望为中国佛教再发展,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但多数理论均全盘否定了中国佛教,并没有真正深入教学两界。七师提出的三身判教理论,解决了近现代中国佛教发展的理论瓶颈,圆融了佛教理论界,长期存在的根本性分歧:如性寂与性觉、缘起与真如、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存在的矛盾,提倡依法不依人的主智论态度,反对不求甚解、依人不依法的反智论以及个人崇拜风气。对根基的划分,根据各人智慧福报的不同,来判断、选择自己修法目标,是应化身的净土成就,还是报身等成就,还是明心见性的法身成就?同时,配合佛经对不同对象(菩萨、比丘、居士等)开示的方法,进行分类。提倡认同自身是五浊凡夫,身兼社会家庭责任的共业。为佛法的入世、极乐的信仰,打开了理论上的瓶颈。佛教的入世化(将世间佛法化),是世界宗教发展的必然。



饮水思源



回首一切,真切地感受到学院的温暖、教师的负责、七师的伟大,在去除无明的道路上,有赖于七师发心创办学院、教师尽责关怀,让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远离障碍。在我们得到学习资料的瞬间,我们应感激七师、感激学院、感激教师、感谢为我们整理资料的所有人。因为在我们得到学习资料的同时,背后是学院工作人员默默无闻的付出;在我们得到资料的背后,有着班主任辛勤的整理和发放资料后的如释重负……我们应该珍惜,同时说一声感谢:你们辛苦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暖、幸运、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