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年早餐开示 不攀缘 (6月16日) 在早年我懂得佛法的好处,我向章嘉大师提出,说出家修行弘法也是一条很好的道路,章嘉大师就给我肯定。他说在这个世间各种行业里面,真正发心弘法的确是最殊胜的一个事业,自利利他而没有副作用。然后他又告诉我,他说:这个事情你可不能去找寺庙法师、找师父去剃度。我说:为什么?他说:如果你要去找这个寺庙,寺庙不接纳你,你找这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不给你剃度,那你不就生烦恼了?我一想想,没错。我说:那怎么办?他教我一个方法,求佛菩萨。这是这一位老人始终一贯的一个理念,他主张学佛的人一切都要求佛菩萨,一切都让佛菩萨来安排,那自己就没有烦恼了。我听了之后,想想是很有道理。他说:我们对于佛菩萨一定要有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就不叫学佛了。学佛就是信佛,你对佛不相信还学什么佛?我听了之后,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所以只要发真诚心就会有感应。 所以我出家,因为听章嘉大师的教训,我也没有跑道场,也没有接触一些法师,过了大概差不多两、三年的样子,就是章嘉大师圆寂后一年半的样子。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所以说这个话,距离我出家因缘成熟大概是两年半的样子,就有寺庙法师来找我出家,我在原则上同意了,我说现在我还在台中求学。过了几天,他又派人来看我,好像在两个多月当中,他派人来看我劝我出家来了九次,我看这位法师很诚恳,我就答应他了。章嘉大师讲的话没错,真有人来找我出家。 他来找我出家,我就可以跟他谈条件,我要找他出家的话,没有条件可谈,无条件,所以这位师父来找我出家,我跟他谈条件。第一个条件,我不作经忏佛事,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干。我也不参与法会,但是早晚殿我会上,我不搞这些经忏佛事法会,我研究教理。那个时候我一身都布施得干干净净,这也是章嘉大师教的,身上真的一文钱都没有,但是我的学业没有完成,每个月我希望能够到台中住一个星期,往返的旅费常住要供给,我没钱。谈了几个条件,他统统都答应了。所以我出家因缘是这么一个方式的。 受戒也是的。那个时候受戒在台湾还要交钱的,还要交伙食费,还有零用杂费,可能里面还有供养法师的,当时台湾的钱要交五百块钱。在那个时候五百块钱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我们哪有钱?所以我受戒是我从前的老校长,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我的老校长 所以佛菩萨确实有感应,时节因缘到了,自然就给你安排好了,哪里要自己操一点心思?即使建道场都不例外。我在台北两个道场,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一个华藏图书馆,都是自然成就的。没有想建道场,有人来提出,大家同心协力,道场成就了。我们没有意思想建一个道场,也无意跟人家化缘。美国达拉斯这个道场,这是我们现在所有道场规模最大的,都是佛菩萨建的。澳洲这个道场是那边一些同修,原先跟我们都不认识,都没有往来,南部的,不认识。他们在那边建立一个小道场,以后听我讲经的这些录音带听了很欢喜,找我,找到韩馆长,一定要把这个道场给我们,我们去看了,看了也很欢喜,这接受下来,全是自然的,没有丝毫勉强,这一生都得力于章嘉大师的教诲,真善知识。如果要起心动念,我想怎么做、怎么做,你就有心了,昨天晚上你看那个经文上讲的,有心是凡夫,无心是佛菩萨,起心动念不行,总是落在意识里面。 佛菩萨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神通,为什么给我们这一点点小道场,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个大道场?常人也许会有这些疑问,有这些疑问的人,佛菩萨根本连小道场都不给他,为什么?他还没有条件,还没有能力接受道场,道理在哪里?很简单,也很明显,道场大了,往往一个人的烦恼就生起来了。从本身来讲,贡高我慢,盛气凌人,这烦恼现行了。第二个,道场大了,开销大,维护的费用可观,这个时候你不得不求人,你没有真正得力的护法,你要求助于信徒,看许多人的脸色过日子,你还能修行吗?你的心还会清净吗?所以道场大小是这一个地区、这个时代众生的福报。佛菩萨给我们这个道场,我们在这个地方修行,真叫恰到好处,这才能真正体会到佛菩萨的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关怀照顾,无微不至。 有一丝毫的勉强,我们头脑要冷静,不能接受。台北图书馆真的算是我们的大根大本, 以后又来过一次,还写了一个好像赠送的文件给我,他说看我这个态度好像对他没有信心,写了一个赠送的文件,其实这个赠送文件我们一看,在法律上不生效果,总算表示他的诚意了,所以我们也就很欢喜,谈谈之后,他就回去了。这个期间当中我到美国去了一趟,大概总有一年的样子,回来之后,他在飞机场,他的房子建好了。我从美国回来了,他到机场去迎接我,在机场把所有权状送给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了,这是具有法律效果了。把所有权状送给我,我就去看看他的房子,不错。 看了之后,我就说: 所以台北这个道场,以后我就请简丰文作总干事,现在换人了,我们华藏佛教图书馆馆长是 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示范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菩萨教化众生,绝不给众生加一丝毫的压力,所以佛法值得大众的尊敬在此地。由此可知,我们有没有必要搞什么法会、搞什么筹款这些行动?说实在话没有必要。法会一定是利益众生的法会,众生的供养绝不计较,不是为供养而做的,是为利益众生而做的,这就对了。如果说为了要考虑到收入而做这个法会,那我们的用意完全错了,就违背了法性,昨天晚上讲的佛性。违背佛性不是佛菩萨,那是凡情,凡夫的事业,不是佛菩萨的事业。佛菩萨的事业是顺性,性是清净的,性是无染的,性是光明的,性是自在的。一切要顺自性,决定不能违反自性,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亲近章嘉大师虽然只有三年,大师对我的教诲,字字句句都是从真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善知识。由于他的身分地位太高,一般人误会以为这样大的善知识不容易亲近,不敢去亲近他,所以他也讲这很可惜,一些人不敢亲近他。其实章嘉大师平易近人,无论什么人跟他接近都感觉到非常亲切,没有架子。他的地位跟达赖地位相等的,这边疆上四大活佛,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这四个人。他们四个教区,达赖是前藏,班禅是后藏,哲布尊丹巴是外蒙,章嘉是内蒙,章嘉的道场好像是在五台山,大陆上道场我没去过,这是过去边疆上四大活佛。所以能够亲近一位善知识,实在讲这是缘分,一般人不太容易接触到,我们有缘接触到了。在台湾这个环境,在那个时代对密宗认识的人不多,很少人弘扬密宗。我们有缘亲近,有充分的时间,所以大师对我们的关怀就格外亲切,他的教训影响我一生,确实在佛法里面得自在。 所以我们学佛一定要仰赖于佛菩萨,不要求人,真正的护法也是佛菩萨派遣来的,甚至于只是我们自己不晓得,但是在理论上必定是如此,有佛菩萨应化而来的。我们看历代祖师大德,他们得力的护法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示现的,不是偶然的,不是自己去找的,你去找,你到哪里找到?所以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只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依教奉行。我们有弘法利生的弘愿,但是不必要去想怎么做法,时节因缘成熟了,众生福报现前了,自然有佛菩萨护持,自然有这些有力量护持的人,他们去做,你说这个多自在。 我们出家人,出家的身分是教学,不参与这些工作,我们只指出方向,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做顾问。你有什么问题,我帮你解决,我绝不参与你里面的工作,这样做法才如法,如理如法决定有很好的成就,这些成就决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绝不求自己的利益,对自己才有真实的利益。永远保持清净心,「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智慧。 |
九七年早餐开示 护法功德 (6月17日) 光阴过得很快,上海的 这两位居士对佛法都非常的热心,不但欢喜学习,而且还发心讲经弘法,这个心非常难得,也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发菩提心」。菩提心既然发了,为什么三宝不加持,不能满足、成就他的愿望?我看这两位居士都有意出家,经论当中佛常说,佛法也是从缘生,时节因缘,不能勉强。真正发心,佛菩萨自然有更妥善的安排,这一点不但我们要知道,而且我们要深深的信赖,欢喜的去接受。弘扬佛法不仅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也是社会里面第一等的事业,既然是大事业、大因缘,则决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得好的,一定是要群策群力,大家共同的合作努力才能把这一桩事情做好,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广大的众生。 佛法要能够久住在世间,我们要明了弘护是一体的,也就是弘法跟护法。弘法的人才有了,护持的人没有,这些弘法的人也是一筹莫展,无能为力。释迦牟尼佛在世,这是有了弘法的人了,佛的弟子也都有能力教化一方,如果有法缘,就是有得力的护法,佛一定把他的学生派出去,派到某一个地方,让他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教化一方。诸位要晓得在那个时候没有科技、没有资讯,这一个法师讲经,听众毕竟是有限的,距离远了不能来参与法会,那怎么办?佛就派学生到处去讲经。这些学生的能力都被佛认可了,佛给他证明讲得不错,能讲得好,都派出去主持教化。 当时在佛门里面有结夏安居,这个你们出家都知道,结夏安居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再教育,进修教育。所以佛家这个制度好,你明了的时候,真的令人五体投地。夏安居的时间选择在夏季的三个月,七月十五到九月十五这三个月,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雨季,从前出家人吃饭是托钵,出去托钵非常不方便,所以这三个月就举行夏安居,接受信徒们到道场来供养,不要出去了。而这三个月,佛把在外面教学的这些弟子们统统召回来,这三个月当中再教育,你看这种制度多好。进修教育不断的把学生的程度往上提升,同学们都能够聚集在一起,天天研究讨论,改正缺失。我在这一方教,遇到哪些困难,他在那一方教,遇到些什么困难,彼此提出来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遭遇到不能解决的,在这里研究讨论改进,不但道业增长,教化众生的技术也有进步,夏安居是再教育。 现代这种再教育在这个社会里相当普遍,为什么?科技日新月异,你接受的教育如果不接受新的再教育,你马上就被淘汰,立刻就落伍。特别像现在的电脑,你看从事电脑这个工作行业的,每年大概要受两次到三次的再教育,他们的时间不长,大概是一个多星期、两个星期,一年有三次。新的东西出来了,你要不了解,要不懂它的性能,不会使用,你不就马上被淘汰了? 所以佛门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定下再教育的制度。佛教是教育,再教育是对老师不是对学生。你看现在社会的学校,放寒暑假了,学生放假,老师也放假。在佛门里头,学生放假,老师进修,老师再接受再教育,你说这种精神多么令人佩服。 希望将来我们这些同学都散到各地方讲经弘法,我们一年也有个一次、两次,统统回来的时候,我们也来再教育。现在时代跟释迦牟尼佛时代不一样,结夏安居不一定在那三个月,我们找适当的时间,也不要这么长,一个月。每年大家都回来一个月,我们做进修教育,或者一年两次,半年举行一次,提升我们自己的道业,提升我们教化众生的一些技术,这非常有必要,这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所以你想想佛教教学的制度,佛用的这些方法非常完善。现代社会因为科技进步得太快了,所以才想起再教育,佛在三千年前就教给我们这样做法了。 佛本身在当时得到十六大国王的拥护,有这些护法。这些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他们建立道场,礼请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护法重要,你没有个得力的护法,你怎么办?再看一看,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梁武帝是见到了,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达摩祖师也没有一个善巧方便,直来直说,得罪梁武帝。梁武帝是很夸张自己,你看梁武帝一生当中建道场,四百八十座大的寺院,度生几十万人,度人出家,帮助人出家,他自己感觉到很自豪,现在人讲值得骄傲。达摩祖师来,他把这个事情向达摩说,夸耀他自己做了这么多功德,哪里晓得达摩祖师不懂人情世故,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这梁武帝不高兴,不护他的法,所以他到中国来一筹莫展,一点办法都没有,跑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等到一个徒弟。我们在这边苦心的修学,学会了之后,如果没有人护持,没有人来礼请讲经弘法,那我们跟达摩祖师一样也去面壁九年,所以这才晓得护法重要。 我们这里培训的将来都是当教员,护法的人当校长,他要办学校,办了学校把我们这些老师请去教学,所以弘法跟护法的功德是相等的。弘法,我们学弘法,我们自己发心做就可以了,可是护法不是你发心就做得到的,不是人人做得到的。弘法,我们自己发心就可以做到,护法做不到,护法一定要有福报。我很想护法,建一个大道场,天天请你们讲,没福报。弘法的时候,我花个五年、十年时间去研究一、两部经论,我学会了,真能讲,所以这个自己凭自己发心可以。 护法一定要有福报。护法的菩萨,你以出家的身分,行,在家的身分也行,但是走弘法是以出家的身分比较上好,在家有没有?有。在家居士弘法要跟出家人弘法做一个比较,在大众心目当中,大众看到出家人尊敬,出家人讲得不好也好,在家居士讲得不好就是不好,差别就在此地。所以在家居士出来讲经要比出家法师要讲好很多倍,这个大家才肯定,才相信,才能够受持,所以功力要高出好多倍才行。你讲的跟出家人一样的话,那心中决定听出家人,不听你的,差别在此地。所以这个形相很要紧,他看到这个形相就起恭敬心,你在家这个形相,恭敬心就生不起来,但是护法就不一样了,在家人护法一样能够令社会大众崇敬。 所以我看史居士,你看那个样子很有福报,希望你回到开封去发心当校长,建一个大道场,把我们这一些学生轮流不断的邀请到那边讲经说法。福报大,多建几个道场,邻近的县市,每一个地方建一个道场,让我们这些人到那里去弘法利生讲经说法,功德都是你的。像此地这个道场,李木源建设的,我们在这里怎么样努力,功德是李木源的。他是老板,我们是伙计,所以功德是他的,如果做失败了,罪过也是他的,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了。 如果要以出家身分去做,也很好,有福报一定要做护法的工作,弘护能配合,佛法就兴旺。过去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黄梅得法,五祖给他印证,衣钵传给他,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二十四岁明心见性,如果论他的果位,最低限度也是圆教初住以上,真正是法身大士。缘不成熟,跑到猎人队去当伙夫伺候这些打猎的人,替打猎的人烧饭。法身大士给这些天天杀生的人烧饭,不是短时期,十五年,为什么?没有护法的人,没有一个有力量护法的人,十五年这么长的时间不能发挥,你才晓得护法功德不可思议,护法工作的重要。 他十五年离开猎人队之后,到达现代的广州,遇到印宗法师。印宗是那个时代南方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经常讲经说法。印宗有大福报,主持大道场。这遇到能大师了,这一谈很投机,印宗也非常谦虚,知道他是五祖的传人。他发心出家,印宗就给他剃度,所以惠能大师的剃度师是印宗。印宗实在讲非常了不起,剃度之后,反过来再拜 所以诸位,护法的工作决定不能够疏忽,佛法兴衰实在讲在护持得不得力。弘法的人才说老实话是代有其人,你不能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弘法的人,那你这个话说错了,是没有护持的人。你不可以说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讲经的人,而是你自己不发心请人讲经,「他讲得不好,不是我不请他」,还是你不请,哪个人一上台就讲好的,没这回事情,讲得好总得十年、八年。讲得不好也请,请来讲的时候,他讲的有进步,一年比一年好,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明白这个道理的人,真实智慧。 你们在此地这一个半月,第一次上台讲经不怎么样,毛病很多。这一个半月我听下来,几乎就没有什么毛病,再三个月,成功了。你们为什么会成功? 许多人都知道我弘法法缘很好。我到此地来,演培法师有一天在「灵芝」请我吃饭,就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很好,你能不能教给我?我说:我没有别的,就是跟大家结缘,我自己什么都不要。他听了这个话之后,他说:我好孤寒。孤寒你们懂不懂?这是此地的话,小气、吝啬、舍不得,那就没有法子了。我们一个出家人,我们要什么,衣服够了,三餐饭吃得饱,我们要钱干什么?所以要懂得结缘。我到一个地方讲经,人没有去,结缘的书、卡带、录相带统统都到了,堆积如山。我讲一个星期的时候,天天都是那么多东西堆在那里结缘。当地收的这些供养,不是拿去印经结缘,就是把这些供养全部赠送给常住。我们这样做,大家欢喜,这个道场常住看到的时候非常欢喜,听众也很欢喜,连佛菩萨各个都笑咪咪的,都欢喜,广结法缘,你的法缘自然就殊胜。我们不搞道场,我们一生守住本位当教员,一生就做教员,不想去做校长,自然有一些发心的菩萨,他们去专门当校长,去建道场。 所以这个培训班都是缘分,有缘分继续办,办几届不晓得,谁也不能保证,哪一天不能办了,缘不具足,我们就用世尊夏安居的方法,做进修教育。我们每年举行两次,一个月大家在一起进修,这是历届的老同学聚在一起进修,这是做得到的,这个没有障碍,我们借别人的道场都可以,因为时间是一个月。这一个月当中,我们每天讲经,人多了,我们可以讲三场,上午讲一场,下午讲一场,晚上讲一场,听众有人上午有空,有人下午有空,有人晚上有空。在这一个月当中,每个人准备一点资料,天天来讲,讲完之后研究讨论,开检讨会,这才是真正的夏安居,安居的目的在此地。安居不是参禅,不是念佛,不是共修,那一种情形平常都做得到的,安居是提升自己的道业跟教学的技术,目的在此地。所以现在有很多寺庙举行安居都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内容。现在实质内容的时候就是办这种培训班,这个意义在此地。 所以我们希望有福报,福报是多生多世修来的,不是一生。有这个大福报的人要做大菩萨,建道场,护僧众。你看《金刚经》上常讲「善护念诸菩萨」,大菩萨要善护念小菩萨。护念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正知正见,他自己可以不必出来讲经,像 我从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从那个时候起,每年都会去一、两次,至少去一次,有的时候到香港去两次,一次大概是一个月,最长的一次是住四个月。那时候有位 请,不是容易事情,要有福报。你看过去 今天东南亚的佛教, 我在台湾三十年能够有这么一点成就,也是得力于韩锳馆长的护法,一个人,一个有力量的大护法就能把佛教兴旺起来。没有这一个人,你能讲经,说法的人再多,你也一筹莫展,到最后还是淹没无彰,有什么用处?可是这个事情也是可遇不可求,我们到哪里去求人?所以章嘉大师讲得好,我们唯一求的,求佛菩萨,求感应。谁来护法?佛菩萨再来,护法绝对不是普通人。讲经的法师里面可能是有普通人,护法菩萨决定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所以我们对待护法菩萨是无尽的感恩,没有他,我们自己也没有成就,佛法在世间就会断绝,所以弘护论功德,护法还要胜于弘法,还要超过弘法。 所以我们看史居士很有福报,希望他能够当河南的李木源,当中国的李木源,那佛法就完全兴旺起来了,真正是救度众生、安定社会,了不起的大功德。至于用在家身分、出家身分,那个无所谓,出家身分也很好,但是有些时候在家身分比出家身分还方便。我们遇到有一些大福报的人,真正能够护持佛法的人,应当把这个道理与事实说明白、说清楚,他真正能发心,生欢喜心,这个弘护那真的是无量功德。 |
不攀缘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