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七年早餐开示 舍己为人 (5月2日) 今天早晨我们看看窗外的烟雾很浓,比昨天严重多了,没有必要的时候不要出门,不要开窗户。从这个地方使我们明了众生共业的可怕,这是人为的,不是天然的灾害。凡是人为的,实在说都可以避免,只要大家能够觉悟。由此可知,佛陀的教化为什么要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为对象,我们这才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在这个世界有一个众生迷惑颠倒、自私自利,就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灾难。 我们要想社会安全,人人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礼记.学记》里面讲「建 从业因果报上来讲,众生是不平等的,但是从菩萨道、菩萨心上讲,又何尝不平等?这是教我们从不平等当中看到平等,从平等当中见到差别,差别与平等不二,你才真正能见到事实真相,真相就是不二法门,真相就是法界,《华严经》里面讲「入法界」。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一家好、一个都市好、一个国家好还不够,要全世界都好,特别是学佛的同修们,我们的心量一定要超越三界,要超越十法界。为什么佛教我们恢复自性本具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心量,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你现在心量变得那么小是你迷惑颠倒,是错误。佛法教人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宗门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哪有所得?经上也讲得很清楚,「归无所得」,你一样也没得到,你所得到的是你自己本来有的,那怎么叫得?你要说得到,是我本来没有的,我现在得到了,本来有的,你算什么得?没有得。 每个众生的自性跟诸佛如来是一样的,是一个性,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我们的智慧德不能现前就是因为迷惑,迷就是无明,从无明里面才生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愈迷愈深,把圆圆满满的一真法界变现出六道轮回,这桩事情要自己负责任,要自己觉悟。觉悟了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圆满的觉悟就叫佛,觉悟而没有圆满就叫菩萨,所以菩萨翻成中国意思叫「觉有情」,也翻作「大道心众生」,「大道心」是心量大。 所以学佛一定要自觉,觉悟的人决定能够舍己为人,儒家所讲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能够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成全什么?令他觉悟,使他明白了,我们杀身、舍身都是应该的,应当做的。世间人认为这桩事情太难了,这个牺牲太大了,他为什么有这种看法?他执着这个身是我。菩萨舍身太容易了,为什么?他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舍身就像脱一件衣服,丢掉不要一样,所以他就容易了,觉悟就容易。迷惑就难了,迷惑执着这个不肯放下。你们读佛经,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人死了四十九天以后又投胎去了,换句话说,四十九天他又换一个身,所以舍身受身就是脱衣服,换衣服,就这么一桩事情。世间人把生死看得这么严重,在佛法,明白人,生死就是脱一件衣服再换一件衣服,就这么一桩事情,你说这多平常!哪里有什么恐怖?一切恐怖都是生于严重的执着,执着生于迷惑颠倒,所以我们对这个道理要通达,事实真相要清楚。 为一切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如果为自己,给诸位说,你就害了一切众生,害一切众生没有不害自己的。损害一切众生的业很重,害自己决定堕三途,眼前尝到这一点甜头,得这么一点好处,将来果报在三途,你的便宜在哪里?何况佛法里面给我们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如果你真正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经商就不会取不义之财,你作官决定不会贪污,为什么?你贪来的、骗来的都是你命里头有的,你说你冤枉不冤枉?你命里头没有的,贪也贪不到,骗也骗也不到,再给诸位说,偷也偷不到,抢也抢不到,你偷来的、抢来的还是你命里头所有的,所以古人说「君子 我们弘法利生,对一切初机,对于现代的社会,详细的讲解因缘果报比讲解佛经还重要,这桩事情叫救急。你看看现在众生最严重的病在哪里?就是不了解因缘果报的真相,胡作妄为,造作这些罪业为害社会大众,自己将来落到三途的苦报,你说这多可怜! 印光大师,后人称赞他为一代祖师,他老人家在世也是乡音太重,他是住在南方的时间长,言语有困难,这一生讲经说法就受到很大的障碍。我在《文钞》里面看到,清末民初定海知县,说知县大概还是清朝末年,民国改成县长,不叫知县,他这上面写知县,那大概是清朝末年。定海知县请他老人家到县城里面来弘法,他大概也是乡音的关系,所以自己没有能来,派一位法师到定海应知县的邀请,去讲《 老和尚有智慧,善于观机,这个世间什么对一般人民最重要?「因缘果报」最重要,《 我从他的版权页仔细去观察,推算他这三种书在那个时代,数量超过三百万册,不可思议。为什么要这样做?挽救社会,这是大慈悲心真正的流露。他知道这个世间有灾难,赶紧要做,虽然大难还在半个世纪之后,就是我们现在,他老人家已经全心全力在做防微杜渐的工作,可惜的是真正依照这个方法去做的人少,宣扬不够普遍。如果大家真正觉悟,认真努力来宣扬,确实会把这个灾难减轻,把这个灾难的时间往后移。 现在这个灾难愈来愈严重了,譬如印度尼西亚烧山,为什么烧山?太穷了,想取得土地来做别的用途,就放一把火把这森林烧掉就算了。你看这火烧山带来的灾难,希特勒、日本军阀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杀人几千万,你说他罪业重不重?实在讲比不上放火烧山。放火烧山,亿万生灵都死在火窟里,比发动一次世界大战的罪还要重,他知不知道?他不知道,他要知道造这么重的罪业,他怎么肯干!这个事情写在《地藏经》里头,你们读《地藏经》就晓得。干这种事情的人,他将来死的时候,神经错乱,疯狂,我们常讲现世报,这花报。杀业太重,没有比这个更重,你说多少众生在这山里头,这还得了?所以杀业最重无过于烧山。我们在经上常常念的蜎飞蠕动,小动物、小爬虫在这地底下不晓得有多少,这是不明了这些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才干这些胡涂事,所得的利益太小了,罪业是太重,不成比例。 佛法的宣扬要普及到全世界,我们要发心度全世界的众生,这个心量一定要大。世界和平安定,世界人觉悟了,我们才有好日子过。你一个国家富强,别的地方贫弱,正所谓一家饱暖千家怨,他不懂,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生怨恨的心,老天爷不公平,这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譬如印度尼西亚,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贫穷落后的国家,开发的国家,富裕的国家,我们能在生活上节省一点,帮助他,使他们能得到温饱,然后再好好的教化他,这个世界就和平了。为什么每个国家在军费武器上用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不把这个财富去救济世界各个贫穷地区?天天在研究杀人的武器。为什么不能够共存共荣,互助合作,一定要走上同归于尽这种路子?这不是胡涂到所以然处?还说他聪明,这是我们要深深去反省的,要清楚、要明了,而后才知道佛法得要发扬光大,我们要真正做到舍己为人,将这个道理、事实的真相告诉广大的群众,让人人都明了、人人都觉悟,大家同心同力携手合作谋求世界的安定和平、共存共荣,这是佛法教学第一个目标,最后的目标才是帮助人成佛,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 所以这个目标有近程的、有远程的,这就是五乘佛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到成佛。最近的目标都达不到,那最远的怎能谈得上?谈不上。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经上常常讲的,未度的,未度的就是没成熟的,我们要给他近程的目标,了解浅显的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已度的是根熟的,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所以不可以只顾已熟的,不顾未熟的,那不是普度之心,所以要真正普度。 在中国推行共产主义,对于热衷于共产主义的人更应当跟他讲解佛法。共产的国家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你要不相信,叫他拿《无量寿经》来看看,你看人都长的一个样子,面孔都是一个样子,生活完全一样,共产,共产主义做到最圆满的是极乐世界。你们要学共产就不能不学《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共产主义,真正是改了名字就是共产主义。 所以佛教育我们要认真去学习、去研究、去实行,把它发扬光大,只要我们有这种热诚,真心去做,做得成、做不成,这是众生的业力,佛法讲缘分,不去计较这些,做多少算多少,只要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佛法的圆满是这么说的,并不是讲你完全做到,做不到也圆满。做不到不是你不肯做,是因为有差别的因缘障碍,那个与我们不相干,我们自己自分这一分功德是圆满的。由此可知,人人都能修究竟圆满的功德,这才能看出佛法殊胜之处。所以看到这个烟雾的灾害,我们感触很多。 |
九七年早餐开示 教学艺术 (5月3日) 佛法确实是高度智慧的表现,在两、三千年之前,佛用音乐、美术、雕塑,甚至于建筑,用种种艺术来表达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义趣,这就是现代世间人才讲求的艺术化,佛家讲艺术化要比现代人早三千年。佛在经上常说现相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相是从心生的,相是随心转的,这是真正的事实,是事实的真相。 罗汉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虽然他习气没断,可是见思烦恼确实断了,所以罗汉的相千奇百怪,但是你仔细去观察,他古怪当中充满了智慧、慈祥,这不同于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菩萨的相貌逐渐接近了,而到如来果地上,这相貌就完全相同了,为什么相同?心同,相貌就同;心不同,相貌就不同,所以才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罗汉只断见思烦恼,见思习气没断,尘沙无明没破,所以相貌不同,这个里面很有道理。 人都希求一个好相貌、好身体,好相貌、好身体在我们这个地位上来讲是要从修行当中得来,要是最圆满的身相,那是自性的流露,佛家讲那是性德不是修德,但是没有见性的人一定要靠修德,实际上讲见性也是要靠修德功夫成就才能见性。性德流露就是正等正觉,所以这个时候相貌逐渐就接近了,像《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个相貌就接近了,我们一般讲的是福报、智慧、体质、色相都逐渐接近了,见性之后统统是性德的流露。由此可知,十法界之内都没见性,十法界的佛也没见性,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所以天台判四教,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离开十法界;别教的佛超越了,他才是一真法界。在贤首判教,就是小乘,「始教」相当于天台的藏、通,贤首的「终教」,这是超越十法界了。这也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这一部分的事实真相。 佛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对于相好不能执着,一有执着的心就错了。如果还有分别、执着的心,修得再好,不但十法界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纵有智慧、慈悲,要以佛法的标准来说,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说相似不是真实的?我执没破就不是真实的。所以一定要破我执,要断烦恼,证阿罗汉果,才称之为正觉,正觉就是真的了,那不是相似的。这是我们把标准拉下来讲,如果以大乘的标准,那还不行,那阿罗汉还是相似位,他那个标准是以见性为标准,没见性是在相似位。你看「天台六即」,「理即、名字即」,到「观行即」,我们的功夫才得力,换句话说,你会用功了,你才真正走上了正路,也就是说在生活、工作当中,你会改变你错误的观念,这叫「观行即」。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不懂得改变我们错误的观念,那可不叫修行。 「观照」不仅仅是禅家用,佛法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讲到行门的总纲领都离不开「观照」,我们念佛也是观照。最重要的是要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要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这个非常重要。你能够知道自己的毛病、习气,这个人叫开悟了、觉悟了。你能把错误都改正过来,这个人叫真修,真正修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不会改过自新,你虽然学佛,都是在「名字即」中,也就是说有名无实,这占大多数。今天佛门,受了三皈,受了戒,乃至于出家人受了具足戒,你看看十之八九都在名字位中,没有到观行。如果在观行的地位上,我们念佛的人决定往生,因为观行可以到功夫成片。再往上一层就相似,相似是事一心不乱,再往上,分证是理一心不乱,所以有观行的功夫就决定得生。所以自己的毛病是什么?在哪里?习气是什么?要知道。佛法讲开悟,开悟也不是很玄,也不是什么很奇特的事情。「究竟即」只有一位,圆教的圆满佛,只有一个人。阿罗汉也相当的了不起,足够给六道凡夫做最佳的榜样。 画佛菩萨像也相当不容易。大陆上过去的丛林寺院有罗汉堂,我参观过苏州的西园寺,西园寺的罗汉堂保存得相当完整,五百罗汉像塑得好。你看五百尊罗汉,容貌各个不相同,会看的人仔细观察就开智慧,就知道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容貌不同、名号不同,里面都表很深的义理,有最丰富的情趣。 世间人,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很少人不执重「情」字。感情最丰富、最圆满的是什么人?给诸位说,就是佛菩萨。在世间法里面,感情最丰富的是学哲学的,没有最丰富、最真实的感情就不能学哲学,那个哲学的确他是不得其门而入。那么佛法讲「情」要断,为什么说佛菩萨是感情最丰富的?这里面「情」我们要拣别,有真有假,世间的情是假的,佛菩萨的情是真的。哲学家的情,虽然他烦恼没有断,在凡夫里面讲,他的情操高,接近真实。真情就是智慧,感情跟智慧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给它换个名词,与世间法有所区别,世间人讲「爱情」,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为什么它不会变?它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的,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凡夫、二乘,十法界里面没有见性,所以它会变,会变就不是真的,是虚妄的。十法界里的四圣接近真实,所以天台教义把他列入「相似位」,六道里面修得再好的是「观行位」,如果到相似位就脱离六道了,你得事一心不乱了,你见思烦恼断了,断见思烦恼之后才是相似位。尘沙断了,破一品无明,那「分证位」。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懂得了,才能谈得上「观世间」。 像你们昨天讲的,懂得科判了,你才能懂得看经,你才晓得怎么看法。佛法这些道理你要是明白了,你就懂得怎么观察世间了。观察世间很有趣味,这里头体、相、作用、因缘果报,一切事、一切理,你有个眉目了,你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你在这里面才算是个明白人,你不迷惑,这种功夫并不算很深,刚才讲「观行位」的功夫。向上我们没有把握,做不到,但是这个阶段,可以说只要我们自己会用功都能做得到。这里面的功夫当然也有浅深不同,深位的,我们把它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凡圣同居土的上辈往生就能够自在往生,人不生病,所谓是站着走,坐着走,什么时候想走都能做得到,这是净宗法门的殊胜。那么其它法门能不能做到?也能做到。 你们大家学佛都有不少年了,佛门里面「三生石」的故事,李源跟圆泽禅师,那是禅宗的,那也是生死自在,那是什么地位?给诸位说,也是「观行即」里面上品功夫,知道自己到哪里投胎,知道来生怎么样状况,跟老朋友约会十二年以后见面。十二年,他是十二岁的小孩,老朋友已经八十多岁,胡须都白了;可惜没有往生,往生就作佛了,还搞六道轮回,你就想到差别就在此地,与净土没有缘分。他要是念佛往生净土的话,他可以站着走,坐着走,他自在。所以这一点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才晓得如果不修这个法门想脱离六道轮回,太难了。所以在各宗各派无量法门里面,我们看到古大德这些修学所表现的,我们在这当中要能体会,要能觉悟。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外面的诱惑力量太强大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是什么东西?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妖魔鬼怪。「四种清净明诲」就是讲的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就是经上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在这么一个环境里面你能够把持得住,真的是谈何容易。你能够觉而不迷,说实在的话,古时候那些成就的人,如果把他放在今天这个社会,不见得他能成就。因为他那个时代,外面诱惑的东西少,尤其是出家修道, 现在一座寺院,特别是有历史的,有知名度的,你看那个游客多少,一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你还修什么行?不过会修行的,那高段的功夫,在这种环境里头修定修慧,在那里修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那高段,那不是普通的,普通人在这个环境里面是决定会被诱惑的。所以在今天这个环境,若不是上上根,不是成佛成菩萨就是堕三途恶道,中间这个阶段太少了,失掉人身,得人身不容易。如何能够在现代社会里面不受诱惑,我们就有把握这一生当中能成就。决定要淘汰自己的习气,习气里面最严重的就是贪瞋痴慢,「慢」是傲慢,今天社会,所以这是魔,魔来诱惑,有一点点长处,值得骄傲,值得骄傲就是被魔抓去了,魔在这个地方叫你动烦恼,起傲慢心。 所以学佛,佛、菩萨、罗汉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供养佛、菩萨、罗汉的形像,那就是个标本,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他学习。慈悲心少的,供养观世音菩萨;诚敬心少的,供养地藏菩萨;懈怠、散慢的,供养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实行家,真干。文殊表智慧,愚痴的人就供文殊,对治自己毛病。地藏表孝敬。弥勒菩萨在中国用布袋和尚,表宽宏大量,心胸狭小的人供弥勒菩萨,这都是对治我们毛病的。所以诸佛菩萨的形像跟名号在佛法都是教学的手段、工具,他不是神明,不能把他当神明看待。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对他恭敬,我们认真学习才叫恭敬,所以佛法里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佛门里面,佛的名号多,你们看《万佛名经》,那都是世尊略说,略说已经说了一万两千多个名号,菩萨的名号是无量无边。我们晓得名号是教学的手段,就跟世间人贴标语的意思差不多,口号,佛菩萨名号就是口号,其目的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帮助我们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作用在此地。 这些诸佛菩萨到底有没有?有,太多了。人只要依照这个法门修,你修大慈大悲,你就是观音菩萨;你修十大愿王,你就是普贤菩萨;你修禅定智慧,你就是文殊菩萨;你学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你就是地藏菩萨;无量无边,真的不是假的。这些诸佛菩萨在哪里?就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佛菩萨跟一切大众、跟这个社会没有脱节,是一体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认真修学,自己何尝不是诸佛菩萨?我们能够有这种体会,这样的投入,对于观佛、菩萨、罗汉的形像,听佛菩萨的名号,感受自然就不同了,就是所谓的在接受甚深、至善圆满的教学。 |
九七年早餐开示 对治习气 (5月4日) 此地有一个佛教机构叫「观音救苦会」,里面有一位 这些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一带,我们所见到的、听到的,念佛往生临终瑞相希有的很多,所以对这个地区念佛人来讲确实是增长了很大的信心。我们讲经把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讲得再多,总不如人亲眼看见。这么多人往生做出这个样子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见证,这在佛法里所谓的「三转**」,「示转、劝转」,最后还有这些表演的作「证转」,说明这桩事情确实是事实,一点都不是虚假。 在末法时期,诸位都明了,除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破我执,断见思烦恼,才算有一个小成就,这我们讲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阿罗汉距离圆满的佛果还远之远矣,那个路很长很长。我们在大乘经上这才明了,三大阿僧祇劫成佛是从圆教初住菩萨讲起。证得阿罗汉果相当于圆教十信位里面的第七信位,这是讲他断烦恼的层次,如果说到智能、德行、见解,阿罗汉是远远比不上七信位的菩萨。虽然七信位距离圆初住不远了,上面八信、九信、十信,十信行满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可是我们必须知道在这个阶段退缘很多,这一退转就又不晓得要耽误多长的时间,所以《华严经》上讲十信位这个阶段,无量劫,进得少,退得多,到圆教初住才证三不退。 须陀洹证位不退,菩萨,信位的菩萨,七信,七、八、九、十这四个位次,行不退,圆教初住菩萨才证得三不退,不会再退到十法界里面来了。六道里面进进退退幅度很大,十法界里头也是进进退退,超越十法界才不退转,不会再退到十法界里面来,那叫念不退,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智慧,这是证得三不退,不是圆证,分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了才圆证。你们如果能知道这个事实,才知道往生西方之可贵,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一下就超过四十一个位次,所以这种殊胜,菩萨听到了都摇头,叫难信之法。极乐世界理事因果都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菩萨也搞不清楚,也不能透彻理解,都搞清楚之后才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在华严会上,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登地了,清楚了,这个事情明白了,不会再怀疑了,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地就老实念佛了。 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才明了古德所说的殊途同归,无论修行哪个法门,你修行成就了,最后到哪里去?华藏世界,无论哪个法门到最后都是归华藏世界。到华藏世界你再修行,修满一个阿僧祇劫,这「三贤位次」,到第二个阿僧祇劫,你证了初地了,如果你遇到文殊、普贤这些大菩萨给你开示,你能够相信,这个时候就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你看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浪费多少时间、精力,到后来还是到极乐世界。现在在此地往生极乐世界,到那个地方确实有不少都成佛了,看到你绕那么大的圈子才到,「你这个时候才来!」这是给你介绍这个法门你不相信。法门希有难逢,难逢实在讲不是缘上的难逢,难逢的意思实在讲,难信,你不相信。佛法的因缘,净宗因缘是无比的殊胜,到哪里都听得到阿弥陀佛,听到不信这叫难逢。缘为什么盛?因为十方一切诸佛菩萨都宣扬,其它的法门不见得会宣扬,唯独这个法门无时无处不在宣扬,所以难逢的意思实在就是讲的难信。 什么人能去?念佛的功力要能把烦恼伏住就能去,所以这个法门不要断烦恼,只要把烦恼伏住不让它起现行,有这个能力就可以往生。所以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就要下决心,要有毅力去伏烦恼。断实在讲太难了,非常不容易,伏当然也不容易,那要比起断来讲,那容易太多了。怎么个伏法?最好的方法,改习气,把习气反过来,这个方法比什么都妙,非常有效果。念这句佛号不一定你能够压得住习气,所以你要懂得怎么把它翻过来。譬如我的烦恼是贪财,看到钱财就喜欢,我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有了钱财赶快布施,痛痛快快把它散掉,这个就是方法。瞋恨重的,慈悲,贡高我慢的学谦虚,你能够把它反过来,那个效果比什么都快。有人不懂得这个方法,用一句佛号拼命压也压不住,所以不如反过来对治,那个效果快。这个烦恼习气无始劫带来的,熏习得非常严重。这个事情只有自己清楚,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我们的病在哪里。 六波罗蜜讲的是原则,每一条里面要是去运用都是深广无尽,所以要善于体会、善于运用,对治自己的悭贪、恶业、懈怠、懒惰、瞋恚、嫉妒、散乱、愚痴,这是大病,佛说出这六个原则来对治。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能用这个原则来治病,然后信愿念佛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大成就了,真正可以称得上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一生的殊胜,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不能比,这一生是无比的殊胜。 心地清净,智慧开了,对于世出世间一切事理真是了如指掌。机会在眼前决定不能轻易放过,牢牢的抓住。用心要跟诸佛菩萨一样,常常存着度世之道,心里头常常存心帮助一切众生,把这个殊胜法门介绍给大家,有力量,全心全力去做。 这一届我们「内典讲座」这个课程圆满之后,接着我们要做《无量寿经》的科注,用最通俗、最简单的文字将这部经做一个简单的批注,帮助初学的同学们。这个课程完了之后,如果还有时间,我们也把 你们到台北受戒,找个时间到他的道场去参观一下,你看看人家怎么修的,正是符合夏莲 |
九七年早餐开示 弘法须知 (5月5日) 昨天晚上闻师第一次上大座,成绩还算不错,他出家还不满三年。讲经这桩事情,三年已经是很长了,过去李炳南老居士教学生出来讲经,从刚刚接触佛法到上臺,都没有超过三个月的,换句话说,什麼佛法都不懂,你只要跟他三个月就可以上臺讲经,所以这桩事情并不是很难。上臺讲经没有问题,可是要讲得真正好就不容易,这正是李炳老所讲的,也是自古以来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教你规矩,不能教你巧。这一套规矩三个月足够了,但是巧是你讲得好,那為什麼不能教?那是你自己修学的功夫,你契入的深度, 闻师在美国有半年的时间,自己肯勤奋努力去练习,在美国一个星期讲两次,这个决定不能够中断。一部经学会了之后,讲过一遍了,自己就有相当的把握,然后祕诀就是不断的要勤讲,最好是天天讲,因為你已经讲过一遍了,你预备的工夫不需要那麼长,但是每天还是要预备,為什麼?修改你的讲稿。修改讲稿的方法,最好第一次讲的原稿不要损坏了,你修改的时候影印,在影印的讲稿上修改,原来的讲稿保留,以后你可以从不断修改中慢慢看到进步的状况。一部经至少要讲十遍才算你这部经学会了,讲一遍、两遍不算学会,要讲十遍,所以第一遍讲完之后就可以一个星期讲三次、四次,乃至於一个星期讲七次都可以。 闻师的法缘好,马来西亚是个回教国家,我们进不去,要在马来西亚拿永久居留是非常困难,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困难。他是马来西亚人,马来西亚政府现在已经註册的,八个净宗学会,还有十个净宗学会在筹备当中,将来一个个成立的时候,大约有十八个会,每一个会讲一个月,他要两年才轮流一次,所以到哪个地方都是贵宾,「不容易,两年才见到一次」,你看看那种热诚不一样。所以讲经的法师一定要真正学佛,没有家,从前出家人三衣一钵到处掛单,你这一部经学会了之后就可以到处掛单,每个地方掛一个月,这是在他的地盘。他这个地盘可以包括新加坡、印尼,再往远一点,澳洲、纽西兰,这麼一大片的地方几十个道场,每一个地方去讲一个月,我估计他大概总得要五年才转一圈,所以出家人要道场干什麼?累赘,负担。 但是道场不能没有,如果真正有肯发心的人住持一个道场,道场是什麼?讲经的人不能没有资料,道场现在就是资料库、图书馆。你在这一个地方建立道场,裡面这些资料、设备充实,让这些讲经法师在準备的时候,提供他充分的参考资料,等於说是法师到外面临阵打仗,你这个道场是后勤补给,支援他,那个功德是无量无边,所以道场裡面的工作要晓得是这麼回事情。另外,道场是培训人才,像这个地方一样。我们走弘法的路子要有这一个理念,所以道场不是拉拢信徒,不是劝人捐助求得名利的场所,那个罪业就无边了。 在现代我们利用一些高科技,弘法的范围扩大了,可以能扩大到全球。美国跟俄国最近合作在製造快速飞机,我在美国已经听到这个工作已经完成,在试飞,今年、明年这个飞机就可以参加营运。现在这个飞机比现在的飞机要大一倍,可以坐六百人到八百人,速度比现在大概要快一倍多,从中国到美国四个小时,中国到新加坡大概一个多小时,不会到两个小时,地球愈来愈小了,绕地球一周大概十二个小时就完成了,所以将来弘法的面会普遍到全世界。我们在每个地方建一个道场就是建一个资料库,建一个后勤站、补给站。这一边八楼修的没有搞好,搞好之后我们的图书设备可以搬下来,现在都装在箱子裡面,所以现在我手上什麼资料都没有,书都有,都不晓得在哪个箱子,找不到。我们在美国达拉斯建的道场,参考资料非常丰富,中文图书不能算是美国最多的,但是在德州恐怕是第一家。现在在澳洲建一个,这个地方是规模最小的,图书设备最小的。所以我们要有个正确的观念,我们走哪一条路子。 学经教,实在说如果是讲通宗通教,那不是容易事情,但是能不能做到?能,就是 你一生讲《无量寿经》,这部经你天天在讲,不断的在讲,讲了十年,你就是无量寿佛,全世界想听《无量寿经》决定找你,不会找别人,為什麼?别人功力不够。想听《普门品》的,这个人专门讲《普门品》,天天不断在讲,讲了十年,那个人就是观音菩萨,你想想看,想听《普门品》的人会找别人吗?一定找这个人。你要搞得很多,行行通,行行鬆,没人找你,这个道理要懂。纵然到通达的时候,一切经都通达了,也要学《华严经》上五十三位法身大士,还是标榜一门,他要学另外一门,「我对这一门不会,你去请教那个人」,这就是僧讚僧,彼此互相讚叹,使我们出家人的地位普遍提升,不搞一个人。你一个人突出,其他的不行,这个教兴不起来,一定要懂得,要把我们所有佛教界的人统统提升上来,这佛教才兴旺,才能够救世救度眾生,一个人不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你的心量要大,决定没有贪瞋嫉妒,看到别人成就只有讚叹、恭敬、供养,这个供养就是全心全力的协助。我们现前、未来的利益无边,一定能得三宝加持。 永远保持我们自己一个清苦的生活,绝不贪图享受,我们的心就会永远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到你出名了,你的身分、地位被世间人肯定了,这个时候恭敬的人多,供养多,你要懂得把这个供养帮助佛法。自己有什麼好享受的,穿不就这麼几件衣服,吃不就是一钵饭,你还能享受什麼?这个力量帮助别人建道场,帮助别人传播佛法,现在用高科技,这是需要用一点财力的,卫星的传播,这是最好的工具;网路。现在我还没有这个力量,如果有这个机缘,我们确实可以养个二、三十个人专门从事翻译工作,我们不翻经,我们把这个讲演专门翻译成讲记,这个好翻,完全是白话,使佛法能够普遍到全世界,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就做这种工作。在行门上,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提倡老人退休学佛,像外国的退休村,美国的老人公寓,使退休之后,他也不会胡思乱想,认真的来听经念佛。佛教向这个方向发展对社会就有真实的利益,最大的贡献。 我这麼多年来所讲的这些经论不少,有几十种之多,原因在哪裡?没人讲,没有法子,如果有人讲,我决定不讲,我只讲一样。我在美国曾经有同修来告诉我,来问我,他说:法师,如果一生一个人只学一部经,讲一部经,你选择哪一部经?我说:我会选择《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好,可以走遍全世界,短讲七天,七天一部《弥陀经》讲圆满,你说多自在。现在外国每个地方去住七天,到处旅行,我们什麼条件都没有,只要你供养交通的费用,飞机票你买,到那个地方你供给我吃住,其他的什麼都不要,这个好伺候,非常受欢迎。所以一部《弥陀经》走遍全世界,下次再来要隔好几年,「法师,多年不见了」,那个味道不一样。 你说在中国国内,说个实在话,中国国内请我讲经绝对不会少过三百处,你们都会相信,我一个地方讲一个月,三百个月,我讲到一百岁还没讲完,你们想想要道场干什麼?每个地方住一个月,几十年才轮到一次,真正是稀客,真正是贵宾。所以我的观念跟一般人的观念不一样,我是喜欢处处作客,不要作主。作主很头痛,你看房子坏了要修理,我们作客的不管这个事情,与我统统不相干,就像住旅馆一样,旅馆老闆是主,我们是作客的。聪明人在这个世界处处作客,千万不要作主,不要惹这个麻烦。但是我们对作主的人非常尊重,他是我们的后援、支援,刚才讲,他在那裡培训继起人才,他在那裡收藏资料提供我们参考,所以那个是我们依止和尚,我们要依靠他。这就是个人的愿心不一样,有人愿意发心作后臺来支援,有人发心到处去布教、去弘扬,看自己的兴趣,看自己的能力,还要看自己的福德、因缘。 我这一次到新加坡来,在台北有一位居士也非常难得,听我讲经也听了十几年了,很想发心学讲经,他的母亲陪他来看我,希望参加培训班旁听,他是在家居士。他是台湾一家纺织的厂商,也相当有财力,人虽然很热心,但是他的头脑不灵活,讲经的人头脑要很灵活,过去 只要你自己确定宗旨,我这个道场宗旨是专修专弘净宗的,所邀请的法师都是讲净宗经论,都是提倡念佛修行的,那就对了。道场最怕的是请很多法师讲很多不同的法门,不同修行的方法,让听眾听了之后一无所从,不知道修哪个好,这就是失败的。这是主持道场,他有没有功德,能不能成就,就在这一点。所谓是建法幢、立宗旨,这是道场住持和尚的事情,他邀请法师不是随便邀的,你跟我解行不相应,我决定不能邀请,邀请是破坏我这地方信眾的道心,那个要不得,偶而来一次讲演都不可以,这一点大家也要特别留意。 你看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三十多年,国外有很多法师从那裡经过,他都接待,一定要邀请吃饭,送礼物供养,但是绝对不会请他讲开示,他这一点就是把握得很坚固。如果对他了解不够透彻,你要是请他来讲开示,他要是讲其他的法门,听眾当中老修行的没有问题,不会动摇,可是有初学的话,听了就会动摇,这一点不能不知道,可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那个没有关係,那是可以请他来讲开示的。真正懂得的人就是真正护持佛法的人,他懂得规矩,你这个地方修弥陀净土的,他虽然是修禪学密的,他决定不会讲他的东西,一定讚叹净土,这是懂规矩的人,讚叹你学的法门,讚叹你的道场,讚叹你的老师,那这个对於大眾能够提高信心,这个对的,这是可以请他来讲的。可是现在不懂的人太多,都是讲自己一套好,你们也不错,这个比那个更好,你说有什麼法子?纵然他来讲净土,「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他讲这一套,还是叫人听了生疑惑。这样一次讲演之后, 我们在他会下学到懂得这麼一点规矩,所以我在香港,圣一法师请我到他的道场,宝林寺,去讲开示。宝林寺是禪宗道场,参禪的,很不错,每天还坐几支香,有四十多个人,道场真的是清净庄严。他请我讲开示,我自始至终没有提净土一个字,讚叹禪。我虽然没有实际参过禪,可是我还有点儿口头禪,能应付。讚叹他们领导的老师,圣一法师,讚叹他们同学,讚叹这个道场殊胜庄严,使他们对於领导的和尚更加有信心,对这个道场更能够欢喜,增长他的信心,这叫僧讚僧,这是讚叹三宝,讚叹佛法,决定不能干毁谤佛法的事情。 来新加坡,早年演培法师也请我到他的道场讲开示,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他在那裡教化二十五年了,跟他学这个法门的人也不少,我们总不能到那裡去,「弥勒净土在欲界第四天,很不容易进去,条件很高」,我们要这样讲法的时候,人家在那裡搞了二十五年,演培法师不是头痛?向他的信徒要解释多少天才能平定下来?是这种要是请人讲经,这种搞法真是找麻烦,还不如不请他讲好。我们一定要晓得今天懂规矩的人不多,不懂规矩的比比皆是,都是自以為是,不晓得讚三宝,不知道讚叹法门。所以他请我去讲,我就专门讲弥勒净土的,《华严经》最后「弥勒楼阁」那一章太丰富了。这是我们应付别人的场面,记住三个原则,讚叹法师、讚叹道场、讚叹大眾,自己所修的法门一字不提,这就对了。你能这样做法,你到外面去,不管哪个道场,人家都会请你讲开示,你的法缘就殊胜了,為什麼?不同道场讲开示,我们守住三原则。 如果在一个地方,现在这种道场很多,他没有宗旨,也没有修学一定的法门,反正什麼法师他都请,什麼经论他都欢迎,大杂烩的,大杂烩这种道场我们就可以介绍净土,因為它没有宗旨,这个就可以讲。这是在外面弘法一定要懂得的道理,一定要遵守的规矩。我们也给一些弘法、跟一些道场带来一个很好的榜样。 所以一门深入就非常重要了,自己容易得定,容易开悟。开悟决定是从定中得到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守法。你守规矩,规矩就是一门深入。无论哪一宗,无论哪一部经典,你要想认真去干的时候,一门深入,在一部经上基础奠定了。先要扎根,根扎定之后,慢慢再求发展,再求扩充,扩充从哪些地方?与本经有关係的经论来做参考。但是古人的规矩,五年扎根,五年决定守一部经,决定不参考任何东西。根扎牢了,五年之后可以找一些与本经有关係的参考资料来读、来研究,等於说是做补充的工作。这部经我已经会讲,讲了五年,希望将来材料能更丰富,讲得更好,再慢慢的扩展,慢慢的补充,这是说本宗的东西,与本经有关係的东西。 再过五年之后,你智慧开了,你有见地了,不是本宗的东西也可以涉猎,可以将一大藏教裡面的精华浓缩在一部经裡面讲出来,高明,你讲这一部经就是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是悟了以后才能办得到。再要往上提升,不但是一切佛法在裡面,所有一切世间法也浓缩在裡面,今天世界上宗教很多,许多宗教的思想精华都可以在我这一部经裡头发挥。这是一条成功的道路,成功的捷径,千万不能拉拉杂杂搞好多。 所以我对於念佛学院的人,我看到很难过,很痛心。你看佛学院一进去,三年也好,四年也好,排定课程,几十门课程,学得那麼杂,学出来之后什麼都不会,好的顶多懂得一点佛法常识、皮毛,解行都不具足,所以这种教学法比不上中国古人。现在一切讲求新的,求进步的,古人那一套方法陈旧了,不要了,他不知道古人那个方法万古常新,超越时空的,不是普通的方法,几千年来运用这个方法成就的,歷代成就的多少人,到今天往后真正成就还是这个老方法。因為佛法修学三原则就是戒定慧,你用什麼方法能得定?你们自己好好想想,学一门东西,全心全力,晚上作梦也想到这一样东西,容易得定。你搞十几门、二十几门、三十几门,你的心是乱的,你怎能得定?所以佛学院的教育确实有问题。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办佛学院的,代代都有人才出来。 有一次演培法师,我们在香港,我在香港讲经,在香港碰到了,一块去玩,有不少信徒包了一辆大巴士,我们到香港去旅游观光去了。他在车上就讲到这个问题,他说你看看,在台湾、在香港这一带,讲经说法的这些法师,包括你在内,指著我,哪一个是佛学院出身的?都不是佛学院出身的。所以从前怎麼培养法师?寺庙天天讲经,出家、在家,大眾一块听经,听小座,有能力的人第二天早晨复小座,就从这裡培养出来的。复小座的规矩就是把你所听的重复讲一遍,你不能掺杂任何东西进去,这是小座的规矩,就是你要守法。不叫你掺加东西,你的心就是定的,不要去蒐集,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再加一点进去,讲得好一点,讲得精彩一点,不许可,他真正用意是帮助你修定。逼著你守法,守法是修戒,帮助你修戒修定,让你在讲臺上学习规矩,用意在这个地方,久而久之,他就会开智慧,他就会触类旁通,所以从前讲经法师是这麼培养出来的。 听眾当中选拔,最重要是记忆力好,能够把听的东西至少讲到八成才有能力学讲经,所以从前学讲经确实要有天赋,中下根性的人非常困难。现在容易多了,现在有录音机帮助,一遍听没有记住,可以多听几遍。从前和尚在臺上讲经一遍,你再去问他,他不会给你讲的,哪有那麼嚕嗦? 所以学讲经的人跟不学讲经的人听经完全不相同,那个不学讲经的人一座经听下来,大概只能得到两成、三成,学讲经的人是全部精神聚精会神,旁边动静都不知道,专到这个程度,他至少能够听到六、七成,这是讲一个普通人,中等的天资,全部精神集中,因為第二天他要复讲,他没有任何依靠,全心全力要贯注。没有这个压力的,他就懈怠了。所以学习有学习的方法,我们仔细衡量,老方法比新的教学法好。有些东西新的好,有些东西老的好,我们不能说新的东西一定都好,老的东西一定都不好,要存这种成见,我们的损失就很大。一定要仔细观察清楚,旧的东西裡面有好的,新的东西裡面也有不可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