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莲社 》》佛学论坛 》》欢迎您!

首页 » 〖 专修论坛 〗 » 卍 净土专区 卍 » 4月24日-29日学院基础班早餐开示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佛力加持


  1997/09/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18


(4月24日)















我们看古来大德们的注疏,无论是做批注,或者是写一般弘法的这些文字,特别是批注里面,你一定会看到求佛加持的这一段文字,这些文字多半是用偈颂写的,就是「请加」。我们学习讲经一定要得佛力加持,才能把经讲得好,讲得如法。「求加」绝对不是用一种巴结谄媚的心,而是以真诚,完全是为了利他,只要存这种心,自然就有感应。



你们在经论上所看到的,诸佛菩萨无所不在。就是在《无量寿经》上你也能够明了,你们看往生的人,就四十八愿而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六种神通前面五种都具足了,这五种是福报,所以阿弥陀佛可以加持的。「漏尽通」佛不能加持,漏尽通是断烦恼,「漏」是烦恼,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决定要靠自己,佛帮不上忙,如果这桩事情佛能帮得上忙,我们大家都不要修行了,各个都成佛了。前五通是福,阿弥陀佛能帮上忙,就是福德可以帮上忙,功德帮不上忙,这个我们要记清楚。



阿弥陀佛加持的力量之大实在不可思议,所以净宗称为难信之法就在此地。任何一个人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看到经上讲的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这就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实在讲生到那边都是阿惟越致菩萨,与我们同在。我们这个地方一举一动他看得很清楚,我们这里说悄悄话他也听得很清楚,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瞒得过谁?我们明白好,为什么?才知道佛力的加持是无所不在。我们动一念善心,做一桩善行,与佛菩萨的本愿就相应,经上讲得很清楚,「惠以真实之利」,只要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十方三宝自然加持。这个加持,我们请加是我们的恭敬心,我们不请他也加,这才叫大慈大悲,所以加持真的是法尔如是。



在我们本分上,诸位要晓得断烦恼是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你要不把这桩事情摆在修行的第一重要的科目里面,你看自古至今,真的是古今中外,多少修行人到功夫稍稍有一点成就了就变质了。初出家、初学佛的时候不贪财,到以后供养多了,贪心生起来了,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之后吝啬,舍不得给人,变质了,无始劫贪瞋痴的习气都被外头境缘引发出来,所以学佛修行到最后入三恶道,你说这个多冤枉!不是佛叫他入三恶道,是他自己把持不住,是他自己没有高度的警觉心,外面环境一接触,现在人讲被诱惑了,外面是有意的,接触是无意的,无意能把你烦恼引起来的时候,你的烦恼习气就太重了。试问问,我们哪个人烦恼习气不重?有几个人能经得起诱惑?一万人当中难得一、二人,所以我们不求佛力加持怎么办?靠自己决定不能成功。



所以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的,以及近代我们所见所闻的这些往生的人,十之七八是没有知识的老太婆、老阿公,他们为什么能够往生?他们的烦恼真的放下了,对世缘再没有留恋了,所以能成功,烦恼轻,智慧长,他的智慧就是一心求生净土,这是真实智慧,经上讲「住真实慧」就这个意思,这才是真实的。你不能往生净土,那都是虚假的,干什么都是假的,不但你在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在十法界里面作阿罗汉、作辟支佛、作菩萨,甚至于作佛,也都是假的,唯有这桩事情是真实的。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要晓得这个世间步步都是火坑,步步都是通地狱门,一不小心就堕地狱去了,这是实在话。



所以往生西方净土,佛讲的条件非常鲜明,「三资粮」是讲的总原则,「三辈往生」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总纲领。菩提心是高度的警觉心,不为一切法所迷惑,你有这个高度的警觉,一心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菩提心。西方极乐世界跟这个地方的五欲六尘决定不能同时得到。



我讲《弥陀经》六方佛的表法,你们大家可以仔细去听听,我这个讲法古人没讲过,莲池、蕅益大师也都没说过,我怎么讲出来的我也不晓得。第一次讲的时候是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倓虚法师建的小道场,我跟大家讲《弥陀经》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忽然看出来的。讲完之后,畅怀法师听了很欢喜,问我是从哪里参考的,我说没有,我也不知道怎么讲出来的,他就要我把它写出来,都是感应。十方佛的名号,就是修净土的人从初发心到成佛道经历过程的顺序,所以这部经上所举的这些名号都有很深的意思,不是随便举的。



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在这个时代,《楞严经》上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人?邪知邪见之人。大家千万不要误会,「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大概这些人都是佛教里面的,你这个想法,你的圈子太小了。整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只要他知见不正,只要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论用什么方法手段,他所做的是损人利己,都是属于邪师,这个才是恒河沙。如果要是佛门的这个说法,佛门现在衰到这个样子,哪几个邪师说法数都数得出来,哪有恒河沙?台湾算是最盛了,那个邪师说法也不会超过二十个人,怎么可以说恒河沙?所以你要晓得你一出门,各行各业一看,恒河沙,太多了,数不清,所以佛的话我们要善于体会。这里头有很多初发心的时候都是好心,后来变质,最怕的是这个,谚语常说「聪明反被聪明误」,都是聪明人才会变质,学佛最后变成妖魔鬼怪,不聪明的人反而老实,他有成就,他一生没有什么突出,但是到最后他能善终,他能往生,所以最怕的是变质,这是我们在一生当中不能不小心谨慎的。



首先要想到我们的言行思想瞒不过人,你瞒是瞒那些愚痴没知识学问的人,诸佛菩萨无量无边你怎能瞒得过?古老的谚语里头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是真的。鬼神也多,鬼神也能看得见,你心地正直,正知正见,不要说是佛弟子,世间的贤人君子,鬼神对你都敬仰,他看到都尊重你。如果你知见不正,自欺欺人,鬼神都瞧不起你,这些统统都是事实,所以人能够欺骗谁?



佛菩萨知道六道十法界皆是梦幻泡影,绝非真实,所以他在这个境界里面得大自在,真正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示现利生也是如此。示现即非示现,说法即非说法,所谓是说而无说,作而无作。昨天你们在经上讲的「空、无相、无愿」,这三门任何一门都能明心见性,都能契入华严境界,那个「无愿」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为一切众生示现,弘法利生不疲不厌,他做得很认真,像演戏一样,演得非常逼真,但是他知道是演戏,是假的。扮演一个皇帝,并不是我真的做了皇帝,假的,所以他不执着,那个就是作而无作,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凡夫迷惑以为这是真的,所以生起烦恼,生起贪瞋痴慢,在境界里患得患失,这样就把一真法界搞成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不是本来有的,本来没有,也不是别人制造的,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出来的,随着自己烦恼的念头变现出来的,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一切唯心造,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这么个道理。



现在科学家要找什么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到哪里去找?再找一万年也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一切唯心造,你到外面去怎么会找到?所以佛法称为「内学」,道理在此地。你向内去找就发现了,你在外面去找,永远找不到,外面是什么?都是用妄想、分别、执着,你怎么会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方法用错了,他们没有办法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住在智慧当中,就是住真实慧,清净心就生智慧。



所以我们求三宝加持就得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为佛法,我必须要多讲几句,不是为佛教,也不是为道场,也不是为这些出家人。「佛法」是什么?觉悟众生的方法,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的方法叫做「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法」是一切万法,在此地当作方法讲,我们要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一切广大的群众,这就是为佛法;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这就是为众生。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你就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解、同行,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你想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不但往生,你决定是上辈往生,这是真正发菩提心,具足梵行,这是真实利益,我们应当要求的。



一切大乘经里面,佛勉励我们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佛对我们的加持是三业加持。意业,帮助我们、加持我们得清净心,得真实智慧,语业加持让我们得辩才,身业的加持让我们具足威仪,你的身体健康,容光焕发,佛力加持,身业加持。如果你们要细心去观察,这个三业加持非常明显。所以在平常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要舍离烦恼。现在这个世间人的烦恼,我看像火烧山的烟雾,大概到了五百度,要命了。我们自身烦恼虽然没有断,但是一定要降到五十度,你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自己修学才有把握成就,才能帮助佛教化众生,这是最低的标准。



我们在一起修学的时间虽然不长,这个缘分很深,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希望大家珍惜,断烦恼就得佛力加持。不要太看中这个生命,你得三宝加持,这个身就跟普通人的身不一样,普通人的身是「业报身」,得佛力加持的身是「力持身」,《华严经》上讲的佛的十种身,我们的色身就变成「力持身」,世间人变质,我们质变,我们将业报身变成佛的力持身,我们要往好的这方面变,不能被五欲六尘诱惑,往坏的方面来变,那就糟了,希望大家明白,珍惜。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做明白人


  1997/09/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19


(4月25日)















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要做一个明白人,不要做一个胡涂人,世出世间圣贤教化众生的目的就在此地。明白人明白些什么?就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教育就是以此为宗旨,这一桩事情最要紧的是从心里明白,所谓的自性觉。



昨天晚上大家到居士林,你看到这个城市整个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这个烟雾从哪里来的?印度尼西亚那边火烧山风吹来的,今天早晨报纸头条新闻就报这一桩事情,古晋比这边严重一倍。在《太上感应篇》、《阴骘文》里面告诉我们,最大的恶业无过于放火烧山,我们以前读这篇文章、听到这句话没有在意,火烧山有什么大罪过?学佛之后我们才明了,放火烧山的杀业杀多少众生!一片山林里面的小动物真正是蜎飞蠕动一个都逃不掉,没有任何一个杀业能比这个更严重的。所以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明白这个道理,再大的利益也不肯干这桩事情,为什么?得不偿失,这个果报到什么时候才能报得完?哪一劫才能把这些命债还清?就知道这个事情严重。世间最重的恶业无过于杀业,所以佛把这个列在第一条重戒,杀一个众生的罪业已经很重了,杀无量众生还得了?世间有权势的人发动一次世界大战,死几千万人,那个杀业都抵不过火烧山,你们想想看火烧山的时候他杀的是多少?不止几千万,谁肯干这种傻事?你能够得多少利益?这是摆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例子,果报不堪设想。



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对我们的恩德,就是将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所以一个真正明白人起心动念一定会先想到果报,我可不可以做这一桩事情,可不可以动这个念头,今生后世会招来什么样的果报。放火烧山在《地藏经》里面也说到,现世的果报:癫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神经分裂,这都是极重杀业所致,来生的果报在阿鼻地狱,阿鼻地狱出来那就不晓得到什么时候,这个时间太长。



过去李炳老在大专佛学讲座讲地狱的时间,佛在经上讲地狱的时间也都没有一定,有很多种说法,因为地狱里面情况不一样,种类很多,极重的叫无间地狱。经上讲地狱一天是人间两千七百多年,这个讲法可能还不是无间地狱,讲的一般大地狱。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非常自豪,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里不过两天。地狱的寿命,短命的都是万岁,命稍长一点就是万万岁,你想想看还得了!一天是我们两千七百多年,万万岁还得了?不得了。无间地狱的时间是论劫数算,无量劫。人贪眼前那么一点点的小利,造这样重的罪业,这叫胡涂,愚痴到了极处。



学佛以及社会上没学佛的人都希求消业障,这个世间许多的宗教有各式各样消业障的方法,门庭若市,为什么这么热闹?就是因为希求消业障的人数众多。业障真能消得了吗?太难了。这桩事情还是佛讲得明白,罪从心起将心忏,业障从哪里消?从自己心地里面去消除。你能断无明烦恼,你的业障才能消除,你能发大菩提心普度一切众生,怨结才能化除。我们这一生造的什么业大概还可以能够记得,可是前生呢?前生还有前生,无量劫以来过去所造的业障我们不知道。有意无意伤害众生杀害生命,这个事情在所不免,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都要报偿,佛说的,吃他半斤,你来生要还他八两,所以通达三世因果,我们就明了世间人在一起,说某个人占便宜,某个人吃亏,没这个事情,那是不明事实真相的人的想法,事实真相是因缘果报。所以经上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众生迷惑颠倒,果报现前了害怕,怕有什么用?你还得受,自作自受。菩萨明白,果报现前只有承当,不怨天尤人,自己造作自己当然要受。怎样才能不受恶的果报?不造恶业,这菩萨畏因。



一个明白的人,菩萨就是明白的人,言语造作、起心动念他谨慎小心,绝不造恶业。恶业伤害别人,伤害社会,伤害佛法的形象,都是很重的恶业,特别是伤害佛法的形象,这个我们不能把它看轻。因为伤害佛法形象可以断许多众生的法身慧命,一看佛教这个样子就排斥,就不愿意修学,不愿意亲近,你不是把人家法身慧命断掉了?这个经上说得很多,断众生的生命比起断众生的慧命,这两种哪个大?你断众生的生命,他一转世投胎又来了,断众生的法身慧命,他到哪一辈子再能遇到?我们天天念开经偈,开经偈上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你把他这个机会障住了,所以断慧命比断生命的罪业不知道要重多少倍。所以世间人第一桩好事、第一个功德的事情,就是帮助一切众生接触佛法、亲近佛法,这就是给他机会,让他在这一生当中有机缘闻法、修行、解脱,这个恩德无与伦比。



我们大家的缘非常殊胜,真正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我们能在这一生当中接触到佛法,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一些事实真相,所以一定要克服自己的业障习气。闻佛法而不能在一生得度都是业障习气障碍了,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要紧了。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要下最大的决心改毛病、改习气,决定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决定不做破坏佛法形象的事情,我们这一生才决定能够脱离三界六道,往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亲近弥陀,诸位要知道,就是亲近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不是阿弥陀佛代表一切诸佛,不是的,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随时随地可以参访一切诸佛如来,没有障碍了。



西方世界是大乘,是真正做到了民主、自由、开放,西方世界是完全自治,西方世界没有国王,没有像我们这个世间的组织有政府官员,人人都自治,都是大觉之人,还用得着别人来管理吗?不需要。不但连这些形式都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经上讲的,你居住的地方也没有街道的名字,也没有门牌号码,你自己也没有名字,这经上讲得很清楚,那么大的一个地区、一个都会没有门牌号码,我要找个人到哪去找?那里科技发达到极处,你一动念头,这个人你就见面了,我们今天科技也做不到,决定不会错乱,所以那个境界确实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念几天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入如来果地境界,那这个法门当然是难信之法,你要能相信这还得了?不得了,不是普通人,所以蕅益大师讲你成佛的机会到了,你才会相信这个事情。你不相信是正常的,相信是不正常。你不相信,不错,你是个人;你相信,你不是人,这是真的,你是个人那当然不相信这个事情,你是个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会相信的,所以能够相信不容易。凡夫能相信,在经上讲的,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就了,这三个条件具足你才会相信。我今天看到这个世界上,尤其是中国,这么多人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不得了,不可思议,我们从这一点看中国在底下一个时期,前途无量的光明。



那么了解得深,了解得比较透彻的,你们这一些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求往生,要求高品位的往生,那就是要消除自己的业障习气,起心动念要为一切众生着想。一切众生太大了,太多了,太抽象了,好像不切实际,至少你起心动念要为地球上一切众生着想,不仅是地球上几十亿人,还有动物,还有生物,这个要算起来那也是无量无边,蚊虫蚂蚁、蜎飞蠕动都要关心爱护,见到都要跟牠念几句阿弥陀佛。你看从前的出家人,随时随地遇到这些小动物都给牠做个三皈依,都劝牠「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都会给牠受皈依,劝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要再受这个身。心上真存这个心,所以在行为上他自然就是这样的表现,连极小的动物都这样关心爱护,何况是人?这才叫明白人,这样做就不是一个胡涂人,明白人就是佛菩萨。



菩萨在世间示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跟比丘不一样,比丘现出家相,菩萨都是在家相,你看在中国表法的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四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示现出家相,文殊、普贤、观音菩萨都示现在家相,穿的是在家衣服,现出家相穿袍搭衣的地藏菩萨,一个。我们现在供奉的弥勒菩萨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现的是出家相。你们从古印度去看弥勒菩萨的塑像,那个相貌跟观音菩萨差不多。你们到雍和宫,雍和宫有多少丈?好高,弥勒菩萨示现的是在家相,我去参观,很了不起,一棵树雕的,他们住持老和尚告诉我,这个菩萨像埋在地下好像还有相当的深度,四层楼高。所以许多菩萨所示现的都是在家相,这也是教导我们,我们虽现出家,受人尊重,但是我们决定不能轻慢在家的菩萨。



文殊是七佛之师,说实在话,哪一位菩萨不是七佛之师?都是的,你要能会通。观音菩萨表慈悲,慈悲是不是佛师?哪一尊佛不学慈悲?学慈悲,观音菩萨就是老师。文殊表智慧,求智慧,文殊就是老师。佛家这些菩萨,一位菩萨代表一个法门,你修学这个法门,他就是你的老师,是这么回事情。我们要通达明了,要把这个真实义向社会大众说明,让大家真正认识佛法、明白佛法,不可以迷信,不可以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那就错了,那就变成宗教了。欧阳竟无说得很好,所有宗教都是迷信,他那个话在那个讲演记里面讲的,所有的这些学术、哲学都是偏见,宗教是迷信,所以他说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你细细玩味他的话,很有道理。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三宝加持


  1997/09/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20


(4月26日)















从这两个星期大家学讲《无量寿经》,每个人都有进步,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决定不能以此为足,那就没有进步了,应该更努力、更发愤。



佛法修学的功夫要稍稍得力了,跟世间一般常人确实有些不同,这些地方就能够体验到三宝的加持。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不求他,他也加持你,你不相信他,他还是加持你,这叫做大慈大悲,不是因为你不信他,他就不加持你,没有这个道理的,那他还有分别心,还有执着,跟凡夫就没有两样。只要你的念头、行持与道相应,与善法相应,都会得到加持,才显示出大慈悲,特别是在智慧跟体力这两方面,你要是细微的去观察会体验到,平常我们工作时间长了,体力支持不住,但是你在佛法修学上就不会有这个现象。



黄念祖老居士写《无量寿经》批注,七十多岁的人,他常常是从晚上写到天亮,所以你们年轻人晚上三点钟睡觉算什么?七、八十岁常常都搞通宵的,白天总有人打闲岔在所不免,晚上时间清静。黄老居士生活很清苦,没有人照顾。我到北京去看他,他那时候将近八十岁了,还要自己洗衣服,自己煮饭,一个人生活,还那么勤奋用功,每天佛号不间断,还要看书、写书,还要应付许多的信件,不容易,这个体力是三宝加持的。我听说他走的时候是因为跌了一跤,腿跌断了,这是老人没人照顾。在台湾过去有位道安老法师,也是半夜起来上洗手间跌倒了,他是七十岁,跌倒之后就爬不起来,因为洗手间地上是瓷砖,那个时候是冬天,冻了一夜,那个病从这儿起的。因为他住的地方跟大众住的地方距离很远,他住在四楼,所以怎么叫也不会有人听到。我们看到这些现象晓得佛菩萨加持。



这些大德们到这个世间来,他们什么时候去,这个因缘不可思议。从整个佛法弘传上来观察,来去的意义就很深了,不是偶然的。世间人住世的长短是受业力的支配,自己做不了主宰。学佛功夫得力,实在上说愿力可以支持,愿力可以改变业力,世法里面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也能够改变。你们读《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怎样改变他的命运,他那个改变命运我们看得很清楚,一个是自己彻底觉悟了,另外一个是得三宝加持。不要以为袁了凡是世间一个人,我们眼睛看的是佛菩萨示现。诸佛菩萨在世间给一切众生示现一个好样子,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好榜样。



在他那个时代,明朝末年,他大概跟莲池大师同时代,比蕅益大师早一些,那个时候人心还淳厚,社会淳朴,没有现在这样的诱惑力,做起来很容易。现在这个社会要能学像袁了凡那个样子,功力应该超过袁了凡十倍以上都不止,没有那个功力经不起现代社会的诱惑,这个社会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一点都没错。你在这个社会上各种行业各个阶层,你听他们所说的,他们所想的,他们所做的,都是叫人动心,都是叫人动情,生情动心,凡是生情动心都是魔,这就叫你起烦恼,佛是叫我们修清净心,大乘佛法教我们「即相离相」,心永远是清净的。



在古时候,一个道场每天讲经说法没有中断过的,寺院里面首座和尚就是教务长,主管教学的;维那就是纠察,管训导的,哪里像现在?所以诸位在此地短短时间当中,我每天勉励大家要善体佛心,佛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应该怎么做法,自己要认识清楚,要有智慧、有毅力、有决心,不怕任何艰难,我们把路走出来。我出家之后跟白圣法师,白老法师对我也非常爱护,也照顾得很周到,超过一般同学,可是他不希望我走讲经的路子,他要我在他身边帮他办事,这不是我出家的本愿,我不是为这个出家的。跟他就是作经忏佛事,搞法会,搞热闹,搞这个东西。我到台中跟老师学讲经,这是他最不满意的一桩事情,最后找我谈话,「如果你要到台中去学,你以后就不要再回来了」,这个话说得很严重,我想了一想,「我们还是学佛法要紧,不回来就不回来」,我这样就离开临济寺了,离开临济寺没有地方住,挂单的地方都没有。因为在台湾佛教界里面大家都晓得李炳南老居士,表面上都很尊敬,实际上排斥,称他作四宝,听说我是跟李老学的,每位法师见到都很客气,但是你要想在他道场住一晚上,不行,顶多招待你吃一餐饭,真正是逼得我走投无路。



我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定决心到台中去,到哪里去住?我们也不能麻烦李老师,你给他添麻烦,我们也过意不去。火车站上的长板凳,一些流浪汉每天晚上都在那儿睡,我看中那个地方不错,我找到晚上睡的地方,吃饭就托钵,我是这种决心到台中去的,我多自在。我吃饭去托钵,晚上火车站、公园里睡长板凳,老师不讲经的时候,我到图书馆读书,讲经上课我就去听课。我到台中去见到老师,我就把我想的情形跟他老人家说了一下,我说「这个生活好,跟释迦牟尼佛当年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好」。他笑了笑,「好是好」,他说「人家会骂我,你们台中佛法对待一个出家人这个样子还得了!」我说「那怎么办?」「你到图书馆来住」,结果我就住他那个慈光图书馆去了。我没找他麻烦,他怕别人骂他,所以在图书馆给我找个小地方。我住的那个房间多大?在台湾是两个榻榻米,算平方米是六个平方米,一张床一个桌子,我在那里住了七、八年。你没有毅力、决心,怕死,那你就不必学了。不怕死,什么都不在乎。



我在台中期间一天吃一餐,省事。读书、拜佛差不多也常常到两、三点钟,这是正常的现象。一个星期总有一、两天到早晨,到早晨都不知道,怎么天亮了?都不晓得。我自己读书用功都在晚上,白天我不看书的,晚上清静是用功最好的时候。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要有方向目标,要精进不懈,锲而不舍,你才会成功。用功也不必让人知道,知道了惹麻烦,为什么?有很多嫉妒心重的人就障碍。我在台中十年,大家都看到我天天玩,没事跟大家聊天,他们常住有些事情我可以帮忙的帮帮他的忙。所以一定要把握宝贵的光阴,不能让光阴空过,我们一生的寿命很短促,不要以为现在很年轻,很快就老了,所以精进不懈是一生的事情,不是一个阶段;一定得到三宝加持,绝不顾忌生命,如果顾忌这个身体,什么事都不能办,而且经上给我们讲得那么明白清楚,「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个现象,我有许多同学、朋友,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都受过高等教育,工作对社会也有相当的贡献,年岁大了退休了,没退休之前的精神体力都很充沛,我们常常在一起聚会,谈笑风生。退休之后,两年不见面就好像老了二十年一样,什么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有工作的时候没有想到老这个事情,退休之后没有事情,想老了,天天想老,老得就好快,一年就好像老十年一样,就这么个事情。老了怎么样?老了就想到这里痛,那里病痛,一身病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情。退休的人天天想老,住到老人院里去很糟糕,看到都是老人,想到自己也是老人,今天看这个房间的人走了,明天那个,看看轮到自己了,你说那个日子多难过!我们中国人常讲坐吃等死,老人院是等死院,这个日子多难过。



我们弘扬佛法,现在这个世界人口老化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多,老人是我们教化最重要的对象,因为他退休了没事情可以专心学佛,不要想老,让他去想佛,你说那个多自在,所以我们佛教搞老人公寓、老人退休村非常有必要。我念念当中都是把这个作为将来佛教道场的模式,我也想了十几二十年了,将来道场就是老人退休村。现在年轻人在社会上拼命,他哪有时间学佛?不可能。对年轻人只能给他一个佛学概念,告诉他佛教很好,让他退休之后可以专心来修学。所以在教学年龄当中,我们决定是选退休的老人,帮助他,让他的观念转过来,研究经教,这个里头趣味很浓。天天想佛,把老忘了,他就不老了。人没有病如果天天想,病就想出来了。



我以前有一位同修,现在还在香港,这个人还算不错,很会养生,还没死,他今年大概有七十五、六岁,比我大一点。他从小出家,以后跟着军队到台湾,在军队上退不下来,他身体又好,他就装心脏病,装了一年多真的得心脏病,你看从心想生没错,以后就很麻烦,常常要照顾这个身体;这个人也很聪明。去年我在此地住居士林的时候,好像他曾经到这里来参加光明山的水陆法会,我没有碰到他,听说他来了。所以佛经上讲的没错,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个人要有健康的身体一定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比什么都重要。天天想病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天天想病,天天治病,这个病要能治得好,我不相信,为什么?没这个道理。什么时候病会治好?心里头没有病,你身体就没有病了。你心里有佛,哪一尊佛生病?没听说佛生病的。佛生病是示现的,唱戏,演戏,演个病样子给你看看,叫你们看到觉悟,哪里是真生病?



希望你们同修要细心去观察体会底下一个时代,佛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做才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那个时候社会大众不会排斥佛法了,就非常需要佛法,佛法对于社会有真实的贡献。昨天电视台来访问,问我一句话,「你们出家人没有从事生产事业,你们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人家说我们是社会上的寄生虫。他问我这个话,我回答他:「如果没有直接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对社会就没有贡献的话,我说不止出家人」。他说:「那还有呢?」「政府做官的没有从事生产,甚至于做总统的也没从事生产,各阶层学校这些做校长的、做教员的都没有从事生产,跟我们一样的,试问问他们是不是社会的寄生虫?」他说:「那你们佛教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我说:「教学,社会教育,义务教育」。我说:「佛家的教学比世间的教学殊胜在哪里?在世间当一个教员有报酬的,佛法热心的教学没有报酬的。你们学校做老师没有报酬肯不肯上课?你们公务人员没有报酬肯不肯上班?我们肯,你去想想就对了」。看问题要面面观,不要看窄窄的那么一点,那你会看错。



今天社会大家都知道公认的,道德沦丧,社会动乱,人心趋向贪瞋痴,造作严重的罪业,佛法是道德教育,真是挽救这种不好的风气,你能说没有贡献?佛法真正能够普遍推行,社会能安定,安定才能够繁荣兴旺,安定是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而这个教育就是做这个工作。



由此可知,社会对我们误解很深,我们不但用言语来解释,要用行动来表现。如果一般人到寺庙里面参观,看到寺庙里都在讲学上课,那就不一样了,那怎么会相同?看到寺院里面大家在念佛,大家在坐香,气氛完全不同。一栋建筑物里面的人如果在修行,心地清净、真诚,这个磁场不一样,我们讲气氛,人家从外面进到你这个地方,气氛感触不相同,这叫道场庄严,气氛不一样,会有很明显的感触,这也就是经上所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人心,人心正,这个场合一进去之后,他感觉到特别的祥和。如果那个人心恶的话,他居住的环境你一接触,寒毛直竖,杀气腾腾,这些都可以证明佛在经上讲依正的关系。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普劝发心


  1997/09/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21


(4月27日)















佛在一切经论里处处都劝勉我们发心,发「菩提心」,特别是「大悲心」,唯有真正的大悲心才能成就自己利益众生。「大悲心」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无私的奉献,没有私心,不求任何报酬,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不期望自己也离苦得乐,决定没有这种意念,这个心才叫真实的大悲心。有大悲心一定有「深心」,「深心」具体而言就是「四弘誓愿」的心。具足了深心跟大悲心,深心是自利,大悲心是利他,你的真心本性才能显露,宗门里所说的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所讲的理一心不乱,你才能够证得,由此可知,发心的重要。这一发心,你就跟诸佛如来同心同愿。深心是与诸佛如来同愿,悲心是与诸佛同心,与诸佛如来同心同愿,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成佛就是「至诚心、直心」的显露。



所有一切大乘法门,无论用什么方法修行,都是以菩提心为根本。没有菩提心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换句话说,就不是觉悟之法,你还是在迷,迷而不觉,没觉悟。真正发菩提心,这个人就是觉悟的人;真正发菩提心,这个人就是菩萨,虽然烦恼没有能断尽,但是肯定他有能力伏烦恼,为什么?因为他有菩提心。一般修行人烦恼为什么伏不住?没有菩提心。



通达教理,了解心性、因果的事实真相,菩提心可以圆发,发得圆满。不通教理,不懂佛法,也能发菩提心。往往我们看到乡下老太婆不认识字,她的心地却非常善良,她真正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她真的做到了,她能够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诸位想想这个人有没有发菩提心?发了。因为她不通,不了解道理,不知道因果事实真相,她所发的不圆满,她真发了。所以往往这种人,有人劝她念佛,她念不久就能站着往生、坐着往生,不生病,预知时至,要晓得她符合经上讲的条件,但是她自己不知道,她真做到了,她不晓得那个叫菩提心。一般人也不懂得这个叫菩提心,只知道那个人是好人,心地好,很善良,我们听了明白,她菩提心发起来了。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的人不是没有,偏僻的地方很多。但是虽发菩提心就是个好心好人,没有遇到佛法,没有遇到净土法门,所以他这一生的成就不大。他是个善人,不晓得念佛往生,来生必定生善道,这是可以肯定的,来生的福报一定比这一生大很多,这都可以肯定的。这样的人如果听到念佛法门,真正念佛求生净土,就是他一生当中这一种心行,这就是回向,以此功德回向西方就决定得生。



我们过去听倓虚老法师跟我们讲谛老法师一位念佛的徒弟,做锅漏匠的,念了三、四年站着往生,死了以后还站三天,等谛老和尚替他办后事,希有,一个人死了站在那里还站三天,不容易。他不认识字,没有听过经,什么都不懂,只觉得人生太苦。四十多岁出家,在那个时候四十多岁年岁就很大了,人也很笨,是个钝根,不聪明。这个人跟老和尚是同一个村庄里面长大的,小时候就是玩伴,找到老和尚,老和尚被他缠得没有法子,他一定要出家,老和尚到最后不得已才答应他,但是跟他谈条件,他说「你出家之后,你拜我作师父,你一切都要听我的」,他接受同意了。所以给他剃度之后,跟他讲「你不认识字,学经教条件不足;你人太笨了,学敲打唱念也不行;你住在这个寺庙里头,人家瞧不起你、排斥你,你的心多难过」,所以就叫他不要受戒了,也不要住在寺庙里。



谛老很慈悲,就在温州乡下附近找一间没人住的破庙,那时候温州乡下没人住的破庙还很多,找一间给他住,附近找几位护法给他送一点米、送一点菜,还找了一位念佛的老太太帮他烧两顿饭照顾他的生活。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教这一句,他说「你就一直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你这么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处」。这个人老实,他也不晓得什么好处,但是他听话,他就用这个方法,一句弥陀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干,这样子念了三年多,他念成功了,他预知时至。这个人就在破庙里头住了三、四年,从来没有出庙门。



往生的前一天,他跟老太婆讲他要到城里去看看朋友,三、四年没出过门,给老太婆讲他要出门,到城里去看看朋友,实际上他是辞行,跟这些老朋友见最后一面。回来之后吃晚饭告诉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他也没有说别的理由,老太婆听了之后,「师父今天出去看朋友,也许是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说不要烧饭了」。到第二天中午快吃饭的时候,老太婆很关心,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吃饭。他那个破庙,出家人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门也不关,真的是夜不闭户。老太婆到庙里去叫师父,没人答应,走到师父房间里看到他老人家站在那里,手上拿着念珠,大概是面向窗户,站在那里,叫也不应,走到面前一看,死了,吓了一跳,从来没有看到人是站着死的,这就赶紧找这些护法,这些护法大家来一看这个样子,谁也不敢动,赶快派人去通知谛老法师。谛老法师住在观宗寺,派人走路去把老和尚找来,一往一来两天,谛老也赶到了,看到他这个样子欢喜,跟他讲「你总算没有白出家了,你的成就,那些讲经研教的大法师、丛林的主席方丈也比不上你」,那是真的。



他是不是寿命就到了?决定不是,他年岁并不大,四十多岁。念佛功夫成就了,他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真正放下,功夫成就,走了。他有没有说法度众生?有,我们今天听到增长信心就度了我们,他不是用口说,他用表演,实地做给你看。他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菩提心哪能往生?知道自己苦,知道世间有跟他一样苦的人,所以人要发心觉悟,不觉悟不成。世尊垂诫后人,叫我们不但要「以戒为师」,还要「以苦为师」,这位锅漏匠如果不是生活过得太苦,他的道心发不出来。他念佛说实在话也并不知道要求生净土,也不知道有这种殊胜的利益,老和尚跟他讲「你一直念下去准定有好处」,他也不晓得好处在哪里,那么短的时间他居然就得到了,这个示现就教化一方。



在宋朝的时候,诸位在传记里面看到衡州有位王打铁,就是现在的衡阳,那也是站着往生的,所以衡阳衡山那一带念佛的人很多,受他的影响。那也是一个不认识字的铁匠,一家四口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没饭吃,所以工作相当辛苦。遇到一位出家人,向出家人请教有没有方法脱苦,而且这个方法还不能妨碍他工作,修行妨碍他工作,他们一家人没饭吃,这位出家人教他念阿弥陀佛,他也是念三年。念到功夫成熟的时候,他自在了,所以走的时候,不认识字,他居然还念一首偈走的,这个不简单,他那一首偈叫「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至,我往西方」,他说一首偈走的,这些影响多少人!所以这些人是身教,演说,他们表演给我们看,你看这个东西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昨天在讲堂跟大家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绝对不是说这些信徒要听我讲经。真实利益,无尽的利益,哪一位法师讲经,我们都要用这种心态来拥护,不是拥护一位法师,拥护佛法,拥护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真正是布施无量功德宝藏给这一个地区的众生,给这一方众生,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人不懂,一定到哪里捐一点钱,搞这些名堂,以为那是功德。纵然你修行的功夫很高,教理非常通达,讲经的人是个初学的人,你到这儿来听也是修积无量功德,听众是影响众,你看《华严经》讲听众有十类。你那个道场听众愈来愈多,有个两、三年,这一个地方就带动。



你讲经的人,听众稀稀落落几个人,人家一看,佛教没什么,轻视佛教,你看看哪个歌舞场都有几千几万人听,这讲经零零落落几个,小猫小狗几只,算什么!人家轻视。你是个佛教徒,你不能带动这个地区众生尊重佛法,你让这个地区轻视佛法,你已经就错了,不管你做什么功德都等于零。他们为什么不懂?不听经之过,没人给他讲,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些甚深义趣,广大的利益。唱戏还得找人捧场,讲席里捧场的叫影响众,绝对需要,哪些人?菩萨来捧场,一方面影响社会广大的群众,一方面把讲经的法师抬起来,提高他的声望地位,我们做这个工作,这就是广施无尽功德宝藏。特别是出家人,出家人不听经,那个过失你们大家自己想想就晓得了。出家人都受过菩萨戒,你要不听经统统犯戒,如果法师天天在那里讲经,你天天犯戒。所以你如果不细心去观察你不了解,细心观察你就会明了了。这些道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白,一定要常常劝勉大众,大众不知道。《无量寿经》上,惠以众生真实利益,真实的利益是什么不能不晓得,这是真实利益。众生的烦恼习气很重,真的是要常常提起,不常常提,过几天就忘了,老毛病又犯了。



大家上台讲经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内典讲座》如果不能熟记,我前面编的大纲一定要记得很熟,掌握着这个原则,合乎法度就没有过失了,希望把这部经讲好,你有这个志向,有这样的努力,就得佛菩萨加持。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不要顾忌到身体健康。这个事情跟世间一般事情不一样,你在这上面努力,七天七夜不睡觉,你的精神一样还是饱满的,为什么?三宝加持。在世间搞其它的法,没有佛菩萨加持你,这个有三宝加持,换句话说,我也常常跟诸位讲,真正发心,这个身体叫「力持身」,跟普通人不一样,普通人要这样做法受不了,你可以正常无事,这不一样,这也是境随心转。菩提心是最健康的心,心能转境。



我学佛的时候,没有出家之前跟忏云法师住小茅蓬,生活很辛苦。住在山上,山上什么都没有,水电什么都没有,要砍柴挑水,晚上点油灯,所以晚上八点钟睡觉,两点钟起床。起床做早课,四点钟我就烧饭,忏云法师对于饮食也挺讲究的,早晨要烧稀饭,稀饭里面要花生、黄豆磨成豆浆,那个时候还用石头磨子磨,晚上泡起来,到第二天早晨做完早课的时候去磨豆浆,总共只有五个人住,所以分量也不多。磨完豆浆之后煮稀饭,稀饭煮开了,豆浆连豆渣统统下去,那真香,那味道是真足,真是营养。他是东北人,对于饮食很讲究,真正是非常营养。现在方便了,现在如果这样做,用果汁机打好快,晚上把花生跟黄豆泡起来,稀饭一煮开,放下去,再一开锅就好了。那时候我在山上,山上所有常住工作我一个人干,整理环境,烧三餐饭,客人来我还能烧一桌菜。住山的时候每天拜八百拜到一千拜,我在山上住了五个半月,以后下山到台中亲近师跟李老师学教。



在台中十年当中,因为全部精神都贯注在经教上,拜佛的时间就少了,大概每天一、两百拜。离开台中差不多有三十年的时间,三十年时间我就很少拜佛了,没有任何运动,所以人家看我的身体很奇怪,居然还能这么健康,三宝加持的。



我也无意于长寿,世间太苦,我常常想走,没走就尽心尽力帮助社会,帮助学佛的同修,存这种心好。对世间没有任何留恋,没有一丝毫的牵挂,身是佛力加持的,生活环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自己不操一丝毫的心,你说这个生活多自在,这个方法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一生得他的受用。章嘉大师的道场是不是在五台?你们知不知道?五台山,章嘉大师的道场。他们那个道场也知道我,希望我到他那里去参访,我一直还没有时间去。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一门深入


  1997/09/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22


(4月28日)















这两天我们在讲席当中节录清凉大师《华严经》的疏钞,特别强调「发菩提心」,尤其是「大悲心」的重要。



前天我们将重点放在听经上,听经是很大的功德,昨天我们将重点放在讲经上,说、听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一般人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往往把这桩事情疏忽了,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对自己来讲就是密集的熏习。佛法,特别是法相宗,实际上任何一个宗派都没有例外的,非常着重熏习,在阿赖耶识里头熏习成种,经上给我们讲佛种从缘生,缘就是熏习成就的。众生所以不能成就就是他没有这个机缘,即使有这个机缘,它非常的缓慢,这是他不能在一个阶段、在一生当中有显著的效果、成就,道理就在此地。



我看了前面两届你们同学编的特刊,这个本子传到台湾,大家有一个感触,就是觉得在新加坡这三个月,好像胜过诸位过去在佛学院三年、四年,你们说这些话我相信,你们有这种感触也是正常的,可是你要晓得这究竟是什么道理,道理就是密集的熏修,就这么一桩事情。因为你在佛学院里面三年或者四年,你有几十门功课,而且是掺杂在一起分配,熏修的力量就没有了。譬如第一堂讲《金刚经》,第二堂教唯识论,第三堂又换了,那个刚刚熏习一个小时,马上到第二个小时的时候又来个新的东西,这就像现在一般学校上课,那个东西累死人,收不到效果。我跟很多办佛学院的这些负责人曾经交谈过,我不贙成这个方法,我说同样这么多课程可以改一个方法,你的成就决定不像现在这个样子。



譬如有二十门功课,二十门功课怎么上法?一门一门的上,这一门功课可以上两个月,那一门功课长的上三个月,我一个学期只学个一门、两门,而且学习的时候决定是一门深入。一个学期四个月,前面两个月学一样东西,这一样东西学完了,后面两个月又学一样东西,两个月整个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那效果完全不同。同样的,譬如三年六个学期,如果你有十二门功课,你这样分配,那个效果跟交叉在里面完全不相同,道理在此地,这就是熏修,你真正懂得熏修的这个意义,熏修的这个力量。



我们这个地方大家所能够体会出来就是三个月集中在一样东西,这么多同学大家一起在做,每个人都再讲一遍,熟悉一遍,你三个月当中,像《无量寿经》,你们今天十八个人,纵然不能说熏习十八遍,至少有熏习十遍,短短一百天的时间,这么多人把这部经反复研究讨论搞个十遍,这还得了!不是别的诀窍,是方法不一样。你们懂得这个方法,你自己修学进步会很快速,你将来教学也有一套办法,决定是一门深入,一门没有圆满决定不搞第二门,我们在台中跟老师学讲经,他的要求就是这一点。他这一本东西,你一定在大座讲过一遍才算学成功,你没有从大座从头到尾把这部经讲过一遍,这部经你没有学完,你不能学第二部,他的标准在此地,一定要逼着你上台面对大众。



昨天下午我到居士家里面去看看,他们有个念佛堂,环境不错。里面两位指导教授,我劝他们出来讲经,他说「不行,这个经要讲错背因果」,这句话讲得没错。昨天晚上我们正好也讲到这一段,如果你没有证果,你没有契入佛的境界,你讲佛经哪有不讲错的道理?可是要等到我们证果才出来讲经,这个世界没有人讲经,佛法就断灭了,这还得了!所以李炳老那是真实智慧,开班教学,有学问的人都怕背因果,找没学问的人来,这些人懵懵懂懂都不知道,把这些人拉来教他讲经,用这个来抛砖引玉,所以现在在台湾很多大学教授讲经,很平常,很多,比出家人多。但是教给你一个方法,你就不会错,所以老师说我们不是讲经,经哪里会懂?讲批注。一部经至少都有十几种批注,十几种批注搬来找浅显一点的,我们能看得懂的,找这种批注来参考,讲注。批注虽然都是文言文写的,总是很浅显的,不会很深的文字,因为弘法的法师都是用最浅显的文字希望大家都能懂得,所以他不会有什么很深的文字,经典注疏里比较深的文字的确是不多。我们去读,看得懂的那一部分我们就讲,看不懂的不讲,我们念过去就好了,念没错,这是他教给我们的方法。



一门深入,一门就是修定,你的心确实安住在三昧之中。你学这一样东西,你天天想的、天天念的就这一样东西,所以他能够深入,久而久之,不知不觉的,三昧现前,用现在简单的话说,你的心就逐渐逐渐自然清净了,你妄想少了,烦恼少了,烦恼少了,相对的,烦恼就是智慧,智慧就多了,它是一体不是二体,所以转烦恼成菩提,烦恼轻菩提长,烦恼长菩提就少了,这是一体两面。智慧开了之后,你再看经文就有悟处,甚至于古人没有悟到的地方你能悟到。如果不把烦恼舍弃、放下,这个东西永远是障碍,证果没希望,开悟也没指望,我们要有很大的警惕,一定要能放下要能舍。



我学佛教我放下是第一天,第一天正式接触佛法见章嘉大师,这是佛门的一位大德,头一天见面,我就向他请教,那个时候我接触佛经一个月,我这个机会很殊胜,我开始看佛经一个月就有一位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见面我就向他请教,我说「我现在知道佛法好,非常殊胜,但是我向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让我一下就能入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他的教学法跟一般人不一样,你提出问题,一般人马上就给你详细解答,他不是的。那一天他的小客厅只有四个人,大师一个,另外两个人陪我去的,四个人,他老人家就像入定一样,坐在那里如如不动,眼睛看着我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不说,这个教学法高明,为什么?叫你整个定下来,然后来接受,你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章嘉大师说话不多,真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看他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一举一动真是稳如泰山,我一生当中只见到这么一个人,那不是普通人物。我见他的时候,他有六十多岁,大概六十三、四岁的样子。



过了半个钟点,我们用心在听,竖着耳朵在听,在等着,等了半个钟点的时候才等到一个字,「有」,说了一个字之后又不说话了,我们又在那里等他下面的话,这个时间比较短,大概五分钟,慢吞吞的给我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没有我这么快,他说话速度很慢,所以头一天他教给我的就是「看得破,放得下」。这两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听到好像懂得,不太深,要看破,要放下。我接着就问了,「放下从哪里下手?」他老人家至少又叫我等十五分钟,给我说两个字,「布施」。布施好难,我们那时候待遇很薄,要叫我们修布施真的是不容易。所以头一天跟他见面大概将近一、两个小时,就谈这么几句话,这几句话就影响我一辈子。我向他辞行,他老人家送我到门口,到大门口他拍我肩膀告诉我,「我今天告诉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叫我去做六年。他的气氛的确是不相同,真有很强的摄受力,我们就真听话,回去就真干,难舍能舍,六年就真有感应,好像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自己预先一、两个月之前就有预感,这个是一定要「做」。



智慧真的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能就是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你要不能把习气淘汰、把烦恼舍弃,你的智慧从哪里开?决定不是读得多、听得多就开智慧,那是常识不是智慧。智慧从内心里面就像泉水一样涌出来的,那个才叫真正智慧,决定不是记问之学。不断烦恼,记问之学可以做到,智慧是完全做不到,所以心地清净多么重要,这真的叫自受用。



心地清净之后,心地清净是定,这是讲经说法的理体,可是还要有福,福就是跟一切众生结缘,否则的话,成了佛,成了佛那讲经说法还有什么问题?虽然没有问题,没人听,为什么?跟大众没有缘,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跟众生没有缘,你讲得再好,他不来听,这就无可奈何。你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举的例子,城东老母,跟释迦牟尼佛就没有缘,见到佛来,掉头就跑掉了,佛有神通化身,四面八方都有释迦牟尼佛,她跑不掉,结果蒙着头大哭,看也不看一眼,这说明没有缘。佛叫舍利弗去度她,她跟舍利弗有缘,见到舍利弗就欢喜。所以你跟众生不结缘怎么行?



你们晓得我在中国的缘很好,缘是结的,结的法缘。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宏勋法师找我,我在香港讲经,他特地来看我,来要求,他说:文化大革命之后,佛教的经书、佛像破坏太多了,现在非常缺乏。他知道我有一个基金会,希望我帮他忙。我说:东西怎么送进去?他说:那个没有问题。他跟朴老关系非常好,可以从朴老拿到批文,以正式的手续进去。我说:那好,我一定帮你忙。我说:你要多少?他说:多多益善。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们所印的经书,印出来之后就有一半送大陆。我们印一万册一定有五千册送大陆,另外五千册在海外各地方流通,所以每年都送几百箱。从八四年到现在,我最保守的估计,送到大陆总有几千万册书,这大陆太大了,几千万才去马上就不见了。所以这个缘是这么结的。



人家供养我的钱财,我是一分钱没有用处,没有用钱的地方。我在台北,连现在叫出租车,送到的时候出租车都不要我的钱,十次叫车差不多就有三、四次出租车不收钱。他们看电视、听广播,我不认识他,他认识我,在电视上看过我,这个情形就愈来愈多了。我到哪里去吃饭,素菜馆学佛的人都很多,我们要去付钱的时候,「有人给你付过了,法师」。没有用钱的地方,所有这些钱我不敢要,我不搞这些东西,统统印经书布施,修法布施,现在做CD、做录音带,做这些东西,我这个钱是这么用处的。统统把它用光了,心里没事,干干净净。



我在外面法缘好,过去演培法师想跟我学,他特别为这个事情请我吃饭,他说: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说:没有别的,布施。我到一个地方去讲经,我人没有到,结缘的东西已经堆积一大堆。你们今天在居士林看到的是少分,我到这边来讲经的时候,你们再来看的时候,结缘的东西堆积如山,每个人都是尽量拿,没有限制的,你能拿多少都拿去,你拿去卖也是好事情,他可以赚钱,买的人也可以读经,那有什么坏事情?不要怕,广结法缘。如果你的东西摆在那里还要卖钱,后头还「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你的法缘从哪来?你当然没有法缘。所以你要知道「舍得」,你肯舍,后面就能得,你舍财得财,舍法得法,舍什么得什么;你不肯舍,你永远不可能得,你就没的得的,所以要肯舍,欢喜舍,佛教导我们真的句句都是实话。



我们出家了,这是十方来的,十方马上就去了,这就舍掉了。本身还要舍,舍什么?舍体力、舍时间、舍精力,我们用这个布施大众。我们修行、研教、讲经需要体力、时间、精神,为什么?为把佛法推荐介绍给一切大众,所以我们的时间、精力、体力都在布施,这叫「内财布施」。为一切大众服务,只管去做,不要害怕,怕的是体力不够,不要怕,不在乎这儿,佛菩萨加持。这个身体不是我的,我没有这个身体,身体是佛菩萨的,佛菩萨要教化众生,这个东西是工具。固然不可以任意糟蹋这个身体,但是决定不要太爱惜这个身体,太爱惜这个身体,增长身见,见思烦恼头一个,死了还做守尸鬼,不肯离开身体就变成守尸鬼,太爱惜身体了,所以对于身体不必去爱惜它,但是不能去糟蹋它,一定得到三宝加持。所以真正学佛人、真正发菩提心的人,他的体质跟一般普通人决定不一样。



我们跟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九十五岁没有侍者,没有人伺候他,他一生是一个人,烧饭洗衣服干什么都自己来,他住的房子不大,大概差不多就是有我们这一间这么大的样子,除了房间不算就是这么大一块地方,小,整理方便,清洁方便。九十五岁没有人伺候,一生真是全部的奉献,生活非常简单,日中一食,所以我们看到不能不佩服。出家人还享受,三、四十岁做一个庙里的方丈住持都有侍者,好多人伺候他。李炳老一生为佛法这样奉献,没有人照顾,人家想照顾他拒绝,这就是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我们看。他虽然没有出家,那个生活跟出家人没有两样,完全一样,只是没穿出家人衣服,他的头也剃光了。所以他不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虽然跟他学,学得都不踏实,「你讲得没错,你没有做到」,他是真做到了,做出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心服口服没话说。



发心弘法利生,我们自己要学文言文,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能够看得懂文言文,不必学着写,有这个能力就可以。文言文修学的方法没有别的,就是背诵,你能够背诵五十篇古文,《古文观止》就非常好,那是历代好的文章代表作精选出来的,三百多篇,你能在里面选个五十篇,能够念到会背诵,你阅读文言文就没问题了,文字障碍你就突破了。这个事情在你们年轻人不难,你们要懂得,那以后的成就不可思议,不可限量。你一个星期背一篇,五十个星期也不过一年,你一年就把这个基础完成了,这一点很重要。花一年的时间打下这个基础,然后我们看古人的批注,这文字障碍没有了。



我们讲经,实在讲我们烦恼没断,智慧没有开,李炳老这个方法很好,讲注,选择古人的注子,观察众生的根性(观机),看当前的需要,就很好。我们选择的批注,选就近的,不要选太远,太远,他们的时代背景与现在差距很大,所以我们选什么人批注?选清朝的,选明清的,比较近一点。以前的东西可以做参考,因为里面很多原理原则是不变的,可以用的。明清的东西距离我们近,民国初年这几位大师有些东西可以看,没有问题,像谛闲法师的、倓虚法师的,禅宗像虚云老和尚,圆瑛法师的、宝静法师的都不错,宝静是倓虚的同学,他也是谛闲的学生。这些人真正有修行,证果我们不敢讲,真有修,他真有心得、有见地,值得我们做参考。



最重要的就是一门,这就是师承。现代人里面我们找不到老师,找古人。如果我们讲《楞严经》依圆瑛法师的《讲义》来讲,那就是圆瑛法师有了师承。圆瑛法师的《讲义》差不多百分之四十是依交光法师的《正脉》,所以我们看他的《讲义》就晓得他也是依古人的,他在这上面真正是用了心。序文里头说得很清楚,他二十五岁就开始学习《楞严》,一生真是锲而不舍,一生的功力在《楞严经》上,最后完成《楞严经讲义》,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所以他真修行,他真有心得。所以民初这些大家是可以做参考的。居士当中像江味农居士,一生就搞一部《金刚经》,《讲义》完成之后,那是《金刚经》批注的权威,二十多年搞一样会变成专家。周止庵居士也是一生的经历,差不多三十多年专门搞一部《心经》,他是《心经》的权威,那没有话说的,《心经诠注》。自古至今批注《心经》的有几百家,你展开来看看,他的东西最详细、最圆满,读他的东西,哪一家的批注都可以不必看了,为什么?全都集中在那里,他是集大成。这都是给我们做好样子,都是菩萨现居士身。



你要想成就的时候,一门深入,每个人学一样,将来各个都是专家,各个都是佛菩萨再来,这个话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虽然现在不是佛菩萨再来,你真正发心学佛菩萨,你就变成佛菩萨再来了。我们这是业力之身,业力转变成愿力,不必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来再转,现在就可以转,哪要费那么大劲?现在就可以转。你要是一生专攻《无量寿经》,专讲《无量寿经》,你将《无量寿经》讲一百遍、两百遍,你不是无量寿佛谁是无量寿佛?你一生专讲《弥陀经》,讲个一百遍、两百遍,你就是阿弥陀佛。你专讲《普门品》,你就是观音菩萨。不要搞得太多,太多了什么都不是,就错了。你专攻一样,全世界的人想听《无量寿经》一定请无量寿佛来讲,别人讲他不相信,无量寿佛来讲他相信,想听《普门品》请观音菩萨来讲,现在交通便捷,环球不过二十四小时。



所以我奉劝诸位要发心做专家,不要做通家,通家不容易,做专家,专攻一门,这一门就是你的专长。像楞严会上二十五圆通各个第一,没有第二的,你是《无量寿经》第一,你是《阿弥陀经》第一,你是《地藏经》第一,他是《金刚经》第一,各个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样一来如果有三千人的话,就有一部活大藏经在世界上了,这个有意义,现在实在讲是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虽然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切经通,人家要请那一部经,我们也要特别推荐介绍,不必说我也行,我不比他差,我们要做示范给人看,让后人学习。实在讲善财童子何必五十三参,一位善知识就够了,那五十三门,那一位善知识门门都通,为什么他不讲而介绍给别人,道理在此地,让后人学习一门深入,主要用意在此地,不是他不通,样样都通。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代表十种不同的德能,难道舍利弗有智慧没神通?舍利弗的神通不亚于目犍连,为什么讲神通一定要用目犍连代表?专长,表一门深入,教人这个意思。目犍连神通第一,目犍连没智慧吗?目犍连的智慧也不亚于舍利弗,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才是真正好的表演示范,我们懂得这个深义,如来的密义,这样才能教导人。如果人能从这里体会到,认识了,才晓得一门深入,这样才能教化众生,才能把佛法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整个世界的消灾免难,帮助世界安定祥和,人人都能过幸福的生活,那我们这一生牺牲奉献就有价值、有意义,无论受什么样辛苦也非常快乐。



李炳老那种生活别人看起来是很苦的生活,你看他一天到晚非常快乐,见到任何一个人都笑咪咪的,他活得幸福,他真正过得有意义,一生没空过,有价值,有意义。  


竹林依依 - 2010-7-27 18:00:00









九七年早餐开示


功德善学


  1997/09/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11-0923


(4月29日)















前天我们劝大家发菩提心,昨天晚上听众增加了不少,不过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还是差太远了,讲堂没有坐满,可见得真正有心为佛法、为社会、为众生的人还是不多,对于真实功德利益还是不能够理解。如果他要真正明了,学佛的人心里有这个愿望,也常常挂在口头,要积功累德,求消灾灭罪,他不知道听经、参与法会正是他心目当中所希求的,这是经上常讲的少善根、少福德。由此可知,没有福的人想修福也修不到,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不会修,佛在经上讲的话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哪些是福报?这是真实的福报,希望大家留意。利用一切的机缘要把这一桩事情给别人讲清楚、讲明白,细细的去分析,让他了解这是真实功德,是希有的因缘。






在昨天讲的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体会到法藏是一位非常善学之人,也是一位非常好学之人。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给他的开示我们也明了,其中没有什么玄妙之处,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平平淡淡。法藏所求的,老师所教的,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真相而已,就讲这个。人心的善恶是讲正报,国土的庄严是讲依报,从佛法界到地狱法界所说明的不过就是依报、正报两桩事情,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十法界依正差别悬殊很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里面就有因、缘、果、报,这就是理。依正是事,佛的报身也是事,事是相。只有法身是理,报身、应化身都是事、都是相。理是平等一昧,可是事相是千差万别,无量无边,一味之理变千差万别的事相。






无论顺逆说实在话都是性德,顺境没有离一味之理;逆境讲三途,也没有离开一味之理,所以从理性上看十法界是平等的,但是从因缘果报上看十法界是极不平等。佛法主要就是给我们说明这桩事情,让我们自己去观察、去证实,在这个里面你自然就有所选择。诸佛菩萨的选择跟我们凡夫的选择完全不相同,他可能选择地狱,可能选择饿鬼、畜生,为什么?他看到众生太苦了,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佛菩萨选择这个是到地狱里头以同类身去度化、教化他,这就是他们的选择跟我们的选择不一样。






有这个选择的,一念去度众生,给诸位说,这是菩萨不是佛,为什么?佛没起心动念,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没有差别的,菩萨心有差别,佛心没有。佛心没有差别那到不到地狱?也去,怎么去?感应道交。众生有念头求佛,佛就示现了,不像菩萨,菩萨是有意去的,菩萨看到那个人很可怜,主动去帮他忙,作不请之友。佛不会作不请之友,佛一定要请,请就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不会说是你请佛,佛不来,没这个道理,你只要有一念,有那个诚意,佛就来了,所以感应是决定真实的,没有说有感没有应的。这是说明佛跟菩萨不相同的地方。这种不相同,套一句佛法说,法尔如是,不是做作的,里头没有一丝毫意思在里头。所以从这位学生所求的、老师所教的这个里面,我们虽然没入这个境界,但是已经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这个启示,那就是他建立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从理论上推求,完全是从事实上获得的经验,看到十方世界不善的都把它舍弃,善的都采取,所以西方世界是舍一切世界不善之大成,集一切世界善法的大成,他这个超越诸佛国土是这么来的。其它的诸佛为什么没这么做?佛佛道同,成佛了,智慧、德相、神通、能力完全相同,为什么别的佛没做?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其它的一切佛都是在老地方成佛,老地方就是旧社会,旧社会里面很多习气不好改,麻烦大了。你看看阿弥陀佛,他建一个新小区,他不是老社会,那就好办了,我建立一个新的小区,就好像建立一个新兴的国家,这个国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欢迎外面人都移民过来,移民过来的条件限制得很严,你有恶业的不准你进来,你修善的欢迎你进来,这个水平就好办了。你那个老社会里作恶的人你不能把他去掉,这个事情就难搞了,所以他那个世界是新建立的世界,原来没有的。里面那些人从哪里来的?四面八方移民过来的,条件限得那么严,是可以带业,但是决定要能把业障习气伏住不起现行才能往生,所以心净则土净,他的条件就是这个。我们用念佛,或者用观想、观像种种方法,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心净,心净则土净,所以往生净土的人都是修清净心,你看这个条件多好。






你的心不清净,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你的心清净,一念清净心,一念就往生了,所以不怕你造恶,佛要求的是你要真正悔改,中国谚语所讲的「浪子回头金不换」。真正悔改,作恶不怕,五逆十恶,地狱罪业,阿弥陀佛都能包容,只要你真的回头,这才是慈悲到了极处。你要不能真正回头,你诵经拜佛没用处,那是种善根,你不能往生;什么时候真的回头了,阿弥陀佛欢迎你,所以他来接你往生。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念佛的众生同时去往生,阿弥陀佛有能力化无量无边身各个去接引,所以你不要也怀疑,「那么多往生的人,阿弥陀佛是不是把我漏掉了?他忙得不得了,会不会把我漏掉?」决定不会。佛在常寂光中,大圆镜智里面照得清清楚楚,尽虚空遍法界,别说佛了,凡是往生的人,你们在四十八愿念到,西方世界所有一切的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哪里会漏掉?不可能漏掉。所以每一位往生的人都是信心坚定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悔过,真正忏悔(真正忏悔就是决定不作恶业了),真正放下,真正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所以在这一品经文里面我们要学的,个人学阿弥陀佛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学这一套本事,从哪里学?从生活当中学,从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学,看看人家的长处我有没有,学人家的;人家的缺点我有没有,有要赶快改掉,这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法藏比丘。另外要学的就是建立一个清净道场,帮助一些有缘人来共修,这是阿弥陀佛。你可以参观其它的一切道场,学人家道场的好处,道场的缺点不要,你的道场就会成为一切道场当中最殊胜的道场,他建立的国土超胜一切诸佛国土,你建立道场超胜这个世间所有一切道场,昨天晚上你就没有白学,你真学到了,你学到这一招,你这一生都受用不穷。






这个道理也是遍一切事,无论哪个行业都一样,你做生意,你是商人,你开个店,你看看别人的店,人家店里的好处我都学,人家店里的坏处我统统改革,那你的店是所有商店里面第一商店。你做个商人,你看看其它商人,那些坏习气我都没有,我都把它改掉,其它商人有好的长处、优点,我都吸收,那你是商人里头第一。你要从政做一位市长,看看其它都市里头的毛病,我们参观考察之后把它改掉,所有都市的长处我都学习,你这一个都市就是所有都市里头最好的一个都市,就超越了,你这位市长在所有一切市长里面也是第一,超越一切市长。昨天晚上经文教我们这一套大道理,我们要学习。






所以没有机缘,不求,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有缘不能舍弃,有这个机会来了你不要,那也是错误,随缘不攀缘。道场建立了,你就要真干,不能不干,人家有个道场很诚意的想请你来负责主持,这是机缘,有这个机缘,你不能说我不做,那你讲不过去,你怎么能「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缘就做,没缘不做。没缘修自己,随时随地劝导一切大众,这是没有机缘,这个机缘是讲你没有道场,我们做这个工作。有这个缘分,那你要建立道场,要负起责任教化一方。有这个机缘的时候,就在那里教化众生,在那里弘扬净土,把净土的种子种在这一方,这是无量功德。把阿弥陀佛这套本事学会了,不得了,真正成熟无量众生。






我们决没有一个希求的心,弘法利生是我们的本分,应当做的,做多久?一天也要认真做。买这个道场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他说:法师,你们不要花这么多钱,你们在此地教学可能只有一届。我说:行,三个月花一千万值得。要懂这个道理。我说:我没有希望在这里要办几十届、几百届,我没这个念头。一届,你们今天这十八个人当中,里面只要有一个成就了,功不唐捐。这一个成就,你将来就能教化这个世界,你说值不值得?当然值得。世间人所看的是「利」,我们所看到的是「益」,要明白这个道理。「益」是该做不该做,不要理会名利,问的是我们该不该做。你们同学在新加坡的时间虽然不长,三、四个月,你们将来在一生当中回忆起来,这三、四个月是一生当中最好的一个时候,真是希有因缘。如果在这段时间当中将所学到的统统都能用上,那就是菩萨应世了。






我们昨天谈了一个问题,把第二届同学们「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一门课程,录音带大概总共有三十多个,做成光盘,我们想做三百个。傅居士是位商人,做这一套本来我想拿钱的,他拿钱了,你看我的钱又没用了,而且昨天一问,三百套跟一千套价钱一样,当然我们就做一千套。东西还没做,他的支票已经开出来给他了,我说:怎么这么快?他说:万一明天我死了怎么办?他们就拿不到钱了。对,正确。你看一般做生意是东西货交来了,支票还开三个月之后的,再慢慢的给你,人家这个是还没有谈清楚,钱就先给人家了,这个跟一般商人完全不相同。商人里头有菩萨,工人里头有菩萨,哪一行哪一业里头都有菩萨,佛菩萨无相,不是菩萨一定有个菩萨相,不是这个意思。希望大家好好的来学习,要细心体会经义,佛法就是生活,属于至善圆满的生活。






中国儒家的教育也很了不起,汉武帝制定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没有错误,中国是以孔孟学说作为教育的宗旨,是汉武帝决定的,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没有改变,这是正确的。他的中心理念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句就是儒家教育的宗旨,这三句就是佛法讲的「菩提心」,「明明德」是「直心」,「止于至善」是「深心」,「亲民」是「大悲心」,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为什么立刻受到中国朝野的欢迎?中国有这个底子,一说完全对,而且比我们说得更清楚透彻。






佛家讲三心,儒家讲二心,「诚意、正心」,他讲两个。「诚意」就是「直心」,佛法讲的「深心」跟「大悲心」,他用一个「正心」,「诚意」是体,「正心」是用,他讲一个,佛法把它分开了,作用里头有自受用、他受用,对自己:「深心」;对别人:「大悲心」,儒家把这两个合起来:「正心」,用一个名词,你仔细去观察,基本的理念相通,这就非常接近。所以小乘在中国没有办法兴起来,原因就是儒家跟道家代替了,而且儒家、道家的学说非常接近大乘,所以小乘法在中国,「成实」与「俱舍」两宗,在唐朝几十年很短的时间就没有了,这里头是有道理的。






所以诸位能有这个机缘,我们在这个地方聚会,真正能够明白、了解佛法,一心一意学阿弥陀佛,就好了。学阿弥陀佛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世尊没有教我们学他,教我们学阿弥陀佛,我们学阿弥陀佛正是世尊的意思,正是世尊的本怀,他对我们唯一的就是这个期望。你要问为什么不学别的佛要学阿弥陀佛?世尊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他给我们选择的,叫我们学习,我们要真干才行,这样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这部经上讲「第一弟子」,我们如果直下承当,「第一弟子」就是佛给我们授记,我们现在就是佛的第一弟子,你们将来都可以刻个印章,「如来第一弟子」。 




郭源 - 2010-7-27 18:00:00

感恩师兄。阿弥陀佛  


注意身体。阿弥陀佛

随遇而安 - 2010-7-27 18:00:00
[em4][em1][em1][em1][em1][em1][em1]
犹如栴檀 - 2010-7-27 18:00:00
[em1][em13][em18]我每天听课程时可以看到文字哦,谢谢师兄![em17][em20]
1
查看完整版本: 4月24日-29日学院基础班早餐开示